『壹』 征地補償糾紛一般由哪個部門處理
一般都是拆遷辦,有徵地糾紛可自行找徵收部門協商,協商不滿意的話可以找專業律師辦理。
『貳』 征地補償款分配糾紛怎麼解決
征地補償款分配糾紛怎麼解決:
1.外嫁女。這是征地補償費分配糾紛案件中最為常見和最為突出的一種類型。如果其出嫁後即去夫家所在地生產和生活,就不再認定為該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其分配請求應當予以駁回。但若是出嫁後,仍在原村耕種土地,並按時繳納集資提留等,應認定其仍為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並享有與其他村民同等的分配權。
2.上門女婿。按照上述對外嫁女的分析,上門女婿應當按照對外嫁女的認定方法進行處理,這有利於農村地區的和諧與安寧,特別是對農村有女無兒戶的老人作到老有所養,有著積極的意義。
3.在校大學生。(1)原籍是農村戶口的大中專在校生,其戶籍的遷出並不是表明自己已脫離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而是基於一種學籍管理規定的行為。所以,其並未脫離與原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不能因此而否定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和由此所獲得的征地補償費的分配權。(2)戶口遷出的大學生畢業後,長期沒有回到原集體經濟組織從事生產、生活的,戶口即便是遷回原籍也不應認定為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其征地補償費的分配權當然不能得到支持。
4.在部隊服役的軍人。在其服兵役期間,不能因其戶口遷離而否定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在其復員後,如政府未給安排相應的工作,仍然回村落戶的,說明這些人仍然需要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作為其基本的生活來源,故應認定其為該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並享有徵地補償費的分配權。
5.超生子女。超生子女固然違反了我國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但大多超生子女都會在經過政府計劃生育管理部門的處理後將其戶口落於村集體。此時這些超生子女已成為集體經濟組織的一員,其應具有作為集體經濟組織一員的權利,享有徵地補償費的分配權是不存在爭議的。但對沒有經過政府計劃生育管理部門處理的超生子女是否享有徵地補償費的分配權卻存在著爭議。
6.勞改、勞教及服刑人員。具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勞改、勞教及服刑人員,均是因為自己的違法行為而受到行政、刑事處罰的人,這些人員雖然因自己的違法行為受到了國家法律的懲罰,但並不因此而喪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其征地補償費的分配權當然應當予以保護。
『叄』 征地手續的農田因補償問題發生糾紛,施工無法進行,延誤工期20天,施工單位提出索賠。索賠是否成立
徵收土地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不合法的征地,農民有權拒絕交出土地,土地的權屬沒有發生變化,施工方當然無權施工,何來賠償。
『肆』 我的征地款下來了,征地辦以我哥說有糾紛被征地辦凍結了,他們有權利這樣做嗎
如果你哥和他人有經濟糾紛,被他人告上法庭,而法庭委託
『伍』 政府要徵收土地但是有糾紛可以開工建設嗎
政府徵收土地,一般是作為政府儲備土地,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出讓土地使用權。在土地出讓前,還沒有土地出讓合同,因此沒什麼約可違。只有土地出讓後,有土...
『陸』 政府征地中的土地糾紛問題,急!
你們簽了字了嗎?
如果簽字了,那麼就沒有辦法了。
你們可以去找上級機關。
這種事情這么說吧。法律不頂用。
『柒』 農村房屋拆遷有什麼法律規定嗎
無論是拆遷,還是徵收,老百姓最關心的都是,自己到底能得到什麼?雖說國家對每個地方的拆遷補償款沒有統一的標准,但卻有著大的指導方針:不得降低原有生活質量,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先補償後搬遷等。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怎麼確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以下簡稱《征補條例》)第十七條:「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征補條例》第十九條:「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對評估確定的被徵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按照保證房屋被徵收群眾居住條件有改善、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則,條例規定,對被徵收人的補償包括: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與臨時安置的補償,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市場價格包含了土地使用權的價值,不低於市場價格就可以保證被徵收人所得補償在市場上能買到區位、面積、用途、結構相當的房屋。
二、哪些因素影響拆遷補償?
《征補條例》第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評估辦法》)第十四條:「被徵收房屋價值評估應當考慮被徵收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結構、新舊程度、建築面積以及佔地面積、土地使用權等影響被徵收房屋價值的因素。被徵收房屋室內裝飾裝修價值,機器設備、物資等搬遷費用,以及停產停業損失等補償,由徵收當事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委託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通過評估確定。」
從上述法規中可以看出房屋價值的影響因素有「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結構、新舊程度、建築面積以及佔地面積、土地使用權等」,北京英淇律師事務所為您解讀影響房屋價值的因素。
1、房屋結構影響拆遷補償
在房屋拆遷補償對於房屋結構的不同導致房屋拆遷補償也不一樣。房屋有木質結構、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等類型。一般情況下,鋼結構的價值>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價值>磚混結構的價值>木質結構的價值。
2、房屋成新程度影響拆遷補償
房屋的成新程度也影響補償。房屋使用時間的長短對房屋補償價格影響也是明顯的。一般而言,房齡越高,價值越低,但一些有悠久歷史和特定意義的房屋,不能按照上面的房齡因素來評估,否則會低估被徵收人房屋的價值。對於這種房屋,其價值往往要高於新房。
3、房屋用途影響拆遷補償
在房屋拆遷補償對於房屋用途的不同補償也不相同,有的房屋是自己居住,也有的房屋是做經營使用,還有的用作廠房,倉庫使用。一般情況下價值的遞進狀態為商業性用房的價值>住宅用房的價值>工業用房的價值。
4、房屋區位不同影響拆遷補償
在一個城市裡,房屋的面積、用途、結構確定的情況下,房屋的價值更多取決於房屋在這個城市的區位,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繁華程度,同樣的房屋在好地段還是不在好地段,房屋的價值差距是十分大的。比如靠近學區房、離醫院遠近地段的價值就很高,還有北京二環附近的房屋和六環附近的房屋拆遷補償價格,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三、拆遷補償怎選?
《評估辦法》第二十一條:「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貨幣補償,是指徵收人以市場評估價為標准,對被徵收房屋的所有權人以貨幣形式進行補償的方式。房屋產權調換,是指房屋徵收部門提供房屋與被徵收房屋進行調換,計算價格後,結清差價。
所以,當您面臨徵收時,您所享有的權利就是:既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產權置換。
四、先補償後搬遷
《評估辦法》第二十七條:「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在同意拆遷時,被拆遷人一定要明白先補償,後拆遷的順序,避免拆遷過後有所損失。如果遇到了選拆遷後補償的情況,要知道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拒絕這種拆遷形式。
如遭遇「逼遷」,首先,切記不要與其發生正面沖突,保存相關證據並撥打報警電話,保存相關證據,委託專業拆遷律師會啟動相應的程序,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才是正確的途徑。
五、不得降低被拆遷人的生活水平
《土地管理法》四十七條第六款規定:「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土地管理法》四十七條第七款規定:「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從上述立法用意來看,征遷不得降低被征遷人的生活水平。拆遷法律中並沒有作出具體的征地拆遷補償標准,在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中,主要需要三項補償事項,分別為被徵收房屋價值補償、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補償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補償。
『捌』 如果在征地拆遷中遇到了糾紛,一般以什麼方式來解決比較好
你好,如果是中的案件中遇到的糾紛,最好採用法院起訴的方式解決比較穩妥。
『玖』 土地徵收補償糾紛怎麼解決
土地徵收補償糾紛怎麼解決?法律處理方式主要有行政訴訟、行政復議、行政復議裁決、民事訴訟、征地補償協調、裁決等方式,根據個案的不同特點應當啟動不同的法律程序。
1、征地糾紛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法。最大特點是可以跳出某個區域,如對某省國土資源廳的行為不服則可以向國土資源部申請復議,如果在承辦案件過程中擔心某地方存在地方保護,則應該選擇這樣的救濟途徑。
2、征地糾紛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訴,有人民法院進行審理並作出判決、裁定的司法程序。即通常我們所說的「民告官」,這是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制度。
3、征地糾紛中的民事訴訟
在征地糾紛中,大多數進行的訴訟屬於行政訴訟,民事訴訟並不多,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程序都要走行政訴訟,有時候也可以走民事訴訟的程序。如果民事訴訟對我們更有利的話,則就應該設法走民事訴訟的程序。在征地糾紛中常發生的民事糾紛有:征地補償協議糾紛;土地侵權糾紛;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4、征地補償協調裁決
征地補償裁決也可以稱之為征地補償協調與裁決,是指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這是國家為減少、解決征地糾紛而推行的制度。機制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協調,而是裁決,協調是裁決的前置,未經協調的不能進入裁決。
5、征地糾紛聽證制度
征地糾紛聽證制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主管部門依職權組織的聽證,一種是申請人申請才組織的聽證。依職權組織的聽證有:擬定或者修改基準地價;編制或者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資源規劃;擬定或者修改區域性徵地補償標准;制定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