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工商打擊商標侵權

工商打擊商標侵權

發布時間:2021-09-17 08:07:02

㈠ 工商總局關於商標侵權的管理重點是什麼

2017年4月25日上午10時,據媒體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劉俊臣、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於慈珂介紹2016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並答記者問。

所以,去年效果比較明顯,去年全國的工商系統總共查辦了侵權假冒案件接近5萬件,辦結了4.5萬件,涉案金額接近5.6億元。但是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前不久工商總局在石家莊專門召開了全國商標監管工作座談會,對下一步打擊侵權假冒的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這就是兩手抓,一個是抓審查審理,實現注冊便利化,第二個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保護商標知識產權。

㈡ 如何有效打擊商標的侵權仿冒行為

您好!打擊商標侵權不法行為的對策及建議如下:

從立法和司法實踐出發,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打擊商標侵權不法行為:

1、加緊立法的完善。對現行法律法規中的不便操作,不完善、不明確之處,立法機關應抓緊完善立法。當前要特別強化執法權力、完善執法規則、規范和制約執法行為。

我國的法律法規在有關打擊假冒、侵權不法行為方面,有關規定並不是不夠嚴,主要問題是在於執法上的不夠完善。突出的是涉及在執法上的立案標准問題,從司法實踐看,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立案標准。這包括刑事處罰標准和行政處罰標准。最高法院的標准主要是關於定罪量刑方面的,我們認為立案標准應當比定罪量刑的標准要寬泛,而且數額要低。經過偵查以後可以起訴的,移送檢察院送上法庭;不夠標準的則給予行政處理,包括治安行政方面的處理,這個介面恰恰是出問題的緊要之處。關於能夠定罪量刑的標准、情節方面也應該更為明確,應當從實際出發,從加大打擊力度出發,從市場經濟的規律出發,考慮到目前這類違法行為猖獗、泛濫的情況和趨勢,有些標准應相應降低。

2、綜合整治與打擊商標侵權大多涉及民事侵權問題,對此,應該走綜合處理、立體保護之路,努力做到多管齊下。只有這樣,才能使之在適用法律上區分得更加清晰,在司法實踐中才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來解決問題,彌補法律漏洞。打擊商標侵權與保護知識產權應當動用刑事、民事、行政還有其他手段,進行立體保護,偏重任何一個側面都是不完善的,這樣才能把打擊商標侵權與保護知識產權的問題解決好。作為打擊商標侵權的司法部門應當研究刑事、民事、行政以及其他手段的綜合處理方式,做到打防並重。同時,建議實行「一把手」工程,各地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制訂有力措施,明確具體目標,誰的轄區出現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就追究誰的責任,這是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和打擊「保護傘」最為有效的方法。

3、及時注冊,確立商標所有權。取得商標權,是企業商標權益保護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取得商標權,一切權益保護無從談起。這本是一個十分明顯的道理,但實際上許多企業對此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取得商標所有權,就是要及時向商標管理機關申請注冊。各國商標法規定的對商標權原始取得的方式不完全相同,有的按使用在先原則,有的按注冊在先原則,有的按混合原則。無論哪種原則,及早申請注冊對一個企業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只會贏得主動。因為注冊在先原則的含義是:不管你使用商標時間有多長,商標權只授予最先提出申請的企業和經營組織,如果一個企業不及時注冊,即便使用某商標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一旦被他人搶注,它都將失去該商標權。這個原則是非常明確的界限,便於查證,便於管理,有利於建立穩固的商標秩序,因此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一原則,在國際公約和慣例中,也採用這一原則。我國商標法採用注冊在先的原則。正因為如此,所以企業要及時注冊,才能確立商標所有權,才能受到法律保護。

4、加強商標知識宣傳力度,提高企業、群眾的商標意識及法律知識水平。近日,國家工商總局通報了去年全國查處侵犯商標專用權的情況,共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51851件,其中商標侵權假冒案件40171件。在查處涉外商標侵權假冒案件方面,浙江被查涉外商標侵權量居全國第一(共1248件)。[9]在當今社會,各類商標侵權假冒案件、行為時有發生,所以,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非常有必要,因為在我國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對相關法律不熟悉或對違法所產生的後果還不很清楚。同時,通過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普通民眾對品牌的正確認識,雖然克服崇拜名牌心理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有待時日,但中國消費者還是需要不斷地成熟。只有在消費者這一終端問題上得到控制,一些消費者青睞假名牌的思想得到糾正,才能在源頭上減少商標侵權現象的發生。

5、提高防偽技術,重視商標管理。擁有商標,特別是擁有著名商標的企業,一定要提高商標設計的科技含量,選擇信譽好、印刷質量高、管理嚴密、印刷品不會流失的印刷廠進行印製商標。此外,擁有了馳名商標後,平時要加強對商標的管理,除了建立健全制度外,還必須有專人負責這項工作,資料檔案的保存也必須有專利商標部分;企業還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專門法律人才,一旦發生糾紛可以有能力及時處置及起訴、應訴。外貿企業則要隨時研究自己的商標在國外的使用情況,防止境外對手的侵權行為及本國一些企業的假冒出口及多頭壓價競銷。企業通過對商標進行嚴密的管理,才能保證自己的商標信譽,使商標權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最大限度地發揮商標的效益。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工商局立案查處侵犯商標權的期限

15日內。
商標專用權保護的行政途徑: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被侵內權人可以向縣級以上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投訴,請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侵權案件進行查處。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尚未構成犯罪的侵權案件作出行政處理,對涉嫌構成犯罪的侵權案件移送司法機關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當事人對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有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商標侵權的行政投訴,根據《商標法》的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任何人可以向侵權人所在地或者侵權行為地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控告或者檢舉。

㈣ 如何嚴厲打擊商標侵權

打擊侵權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是《商標法》規定的。 《商標法》第六十條有本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 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商標侵權行為是一種特殊的民事侵權行為。(一)有違法行為存在行為的違法性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違反了《商標法》、《商標法實施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即發生了行為人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擅自在相同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了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妨礙商標注冊人行使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商標違法行為的存在是侵權行為構成的前提條件。(二)有損害事實發生損害事實在商標侵權行為中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條件。至於損害事實,可以是物質損害,也可以是非物質損害。物質損害是造成商標注冊人在經濟利益上的減少、消滅。非物質損害是因侵犯商標專用權而致使權利人的商品信譽、企業形象被損毀、貶低。非物質的損害是無形的,並且當時是無法計算的,但終歸導致權利人財產利益的減損。在實踐中,對物質損害的認定應由被侵權人舉證,而對於非物質損害的認定,舉證卻是非常難的,因此無需被侵權人舉證。只要有違法行為的存在,便認定為有非物質損害,被侵權人即可要求停止侵害。(三)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損害事實不同,形成的因果關系也不同。侵犯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造成了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則違反行為與損害事實形成因果關系。例如某種假冒名牌的酒,質量很差,消費者飲用後,會誤認為某種名牌酒的質量下降了。這就是侵權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如果損害事實的發生是因為其他原因所致,則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四)行為人的主觀過錯新《商標法》將原法第38條第(2)項「銷售明知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明知」刪除,即取消了認定此行為侵權的主觀構成要件,確認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也就是說無論侵權人主觀上故意或過失,都應承擔法律責任。

㈤ 怎樣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商標侵權行為

1、訴一般應採取書面形式,寫明有關情況並提供相關證據,如侵權嫌疑人名回稱、地址,涉嫌侵答權行為的發生地,涉嫌侵權的商標標識或者物品(照片、影印資料)等等。同時,投訴人也可以通過電話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
2、冊人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請求保護其商標專用權的,應當遞交書面投訴申請,同時附送其有效的證明材料,具體包括:
一是投訴書(包括投訴對象、投訴事項及要求、權利人或投訴人聯系方式)。
二是商標權利人權利狀況(商標注冊證明)。
三是商標實際使用圖片(包括權利人自己商標實際使用圖片,被投訴人商品商標實際使用圖片)。
四是涉外商標的,按照規定出具相應的公證、認證材料。
五是對查獲的涉案物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要求權利人(含有授權的代理人)對涉案商品是否為權利人生產或許可生產的產品提供辨認意見。

㈥ 商標侵權被投訴,工商局立案調查,工商局罰款是多少

這幾天美國對中興通訊(31.310, 0.00, 0.00%)的「一芯封喉」讓國人知道了專利、技術的厲害!然而,一家日本企業早在中美貿易戰前就在用專利訴訟阻擊我國一家擬上市高科技企業。我國這家擬上市企業就是廣州方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如果IPO審核通過,將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我們先看一下方邦電子是做什麼東東的。 方邦電子主營業務為電子薄膜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專注於提供電子薄膜材料產品及應用解決方案。 公司的核心產品為電磁屏蔽膜,其他產品為導電膠膜。 方邦電子的前身方邦有限,成立於 2010 年 12 月 15 日,於 2015 年 12 月 23 日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7年取得了較快的發展,2014年、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億、1.3億元、1.9億元及0.98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107萬元、4330萬元、7698萬元及3747萬元。 招股說明書披露行業競爭情況,日本拓自達在2000年首先開發出電磁屏蔽膜,12年後,方邦電子也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磁屏蔽膜產品。而電磁屏蔽膜正是方邦電子最核心的產品,占公司90%以上的收入來源。 拓自達創建於 1945 年,總部位於日本大阪。拓自達以電線、電纜業務為基礎,逐步發展到通信、電子及光電等新興領域,特別是在電子材料相關的功能性材料領域有較大技術優勢,其所開發的電磁屏蔽膜產品被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廣泛使用。 然而,在方邦電子2016年6月16日報送IPO材料6個月後,第一競爭對手拓自達(即原告大自達電線股份有限公司)即於2017年1月6日發起專利訴訟阻擊,起訴於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起訴發行人侵害其專利權號為 200880101719.7 號的發明專利「印刷布線板用屏蔽膜以及印刷布線板」, 並提出如下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方邦電子)立即停止侵害原告第 200880101719.7 號發明專利權,包括但不限於停止製造、銷售、許諾銷售侵害原告專利權的印刷布線板用屏蔽膜,並銷毀專用於生產侵權產品的設備和模具,以及銷毀所有庫存侵權產品; (2)判令被告(方邦電子)就其侵權行為向原告支付侵權賠償,該侵權賠償包括原告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公證費、調查費、律師費等合理費用,共計人民幣 2050 萬元;(3)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2017年4月27 日,拓自達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提交《變更訴訟請求申請書》,請求將原起訴狀中第二項訴訟請求變更為:判令被告就其侵權行為向原告支付侵權賠償以及原告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共計人民幣 9272 萬元。 兩項訴訟請求還是很厲害的,第一項「停止製造、銷售、許諾銷售侵害原告專利權的印刷布線板用屏蔽膜,並銷毀專用於生產侵權產品的設備和模具,以及銷毀所有庫存侵權產品」,如果拓自達勝訴,對方邦電子無疑是滅頂之災,直接關閉清算的命運。 2017 年 7 月 21 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作出判決,駁回原告拓自達的全部訴訟請求,並由原告拓自達負擔本案案件受理費 505400 元。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拓自達已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雖然一審方邦電子勝利了,但二審結果還沒有出來,給方邦電子的IPO審核增加了巨大的不確定性。萬一二審判決支持拓自達的訴訟請求呢?在二審判決出來之前,發審委員能讓這家企業過會嗎? 即使二審駁回拓自達的訴訟請求,方邦電子是否可以高枕無憂了呢?也不是,從法律上來說,只要使用了方邦電子產品的終端產品如智能手機在美國或日本銷售,拓自達仍然可以在美國或日本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這個專利侵權訴訟中,對方邦電子很不利的一點是,訴訟發起人日本拓自達是這個產品技術的原創發明人,而方邦電子是拓自達發明後12年才擁有這個技術,難免讓人猜測方邦電子侵犯了原創人拓自達的專利技術。 技術密集型公司都把專利作為保護自己、打擊對手的重要武器。國際知名企業英特爾、微軟、高通、蘋果、波音等都擁有強大的律師團隊時不時針對競爭者、挑戰者發起專利訴訟。我國的一些技術企業這幾年也學會了專利戰這一招。據傳,去年12月上旬通過發審委審核的一家深圳公司至今未拿到IPO核准批文,原因就是被一家公司起訴專利侵權。

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制止商標侵權行為

您好 ,(1)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商標侵權行為的查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依職版權主動查處;二是依投訴(舉報權)查處。
《商標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依法查處。從此條的規定可以看到,只要發現商標侵權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就可以主動查處。作這樣的規定是因為,商標侵權行為不僅損害商標權利人的利益,也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所以為了保護商標權利人和消費者的利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主動查處商標侵權案件,及時制止商標侵權行為。但是,在實踐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商標侵權行為的主動查處,存在著向商標權利人求證比較困難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此類案件的查處。所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商標權利人投訴查處的案件,占所查處商標侵權案件的大多數。也就是說,在商標專用權的保護方面,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或者說主要還是被動保護,即商標權利人或利害關系人發現侵權行為後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請求查處。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㈧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商標侵權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抄處理時,認定襲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  第六十條 有本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

㈨ 工商部門查處商標侵權時,都有哪些職權

根據《商標法》的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1)詢問有關當事人,調查與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有關的情況;
(2)查閱、復制當事人與侵權活動有關的合同、發票、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3)對當事人涉嫌從事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活動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
(4)檢查與侵權活動有關的物品;對有證據證明是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使前款規定的職權時,當事人應當予以協助、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在查處商標侵權案件過程中,對商標權屬存在爭議或者權利人同時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標侵權訴訟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中止案件的查處。中止原因消除後,應當恢復或者終結案件查處程序。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並可處以罰款。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責令停止銷售。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閱讀全文

與工商打擊商標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療糾紛魚骨圖 瀏覽:473
證書掛靠舉報 瀏覽:791
順義區工商局 瀏覽:973
馬鞍山華成金屬資源有限公司 瀏覽:306
宗地土地使用權價格 瀏覽:795
2020年知識產權大會召開 瀏覽:48
有限責任公司認繳期限 瀏覽:282
我愛發明抓魚 瀏覽:392
馬鞍山大台北 瀏覽:9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個人工作總結 瀏覽:662
租房糾紛怎麼訴訟 瀏覽:487
定額發票有效期查詢 瀏覽:430
北人親情卡有效期 瀏覽:70
聽證會公告期限 瀏覽:303
根據著作權的規定 瀏覽:12
寧夏理財規劃師證書領取 瀏覽:880
地雷的發明 瀏覽:121
對建築物享有管理權的業主 瀏覽:231
星漣海馬鞍山 瀏覽:722
湖南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