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需要提供哪些證據材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具體標准如下:
醫療費
醫葯治療費的賠償,一般應以所在地治療醫院的診斷證明和醫葯費、治療費、住院費的單據或病歷、處方認定。必要時,可以委託法醫予以鑒定。
所在地治療醫院,一般是指距離受害人住所或侵權行為發生地較近的醫院。
受害人先後到數個距離基本相等的醫院治療的,一般應認定最先就診醫院的醫療費,但該醫院治療失誤或有其他特殊情況的除外。
應經醫務部門批准而未獲准擅自另找醫院治療的費用,一般不予賠償。
受害人重復檢查同一科目而結果相同的,原則上應僅認定首次的檢查費用,但治療醫院確需再行檢查的除外。如檢查結果不一致,確診之前的檢查費用均應認定。
受害人擅自購買與損害無關的葯品或治療其他疾病的,其費用不予賠償。
受害人確需住院治療或觀察的,其費用應予賠償。但出院通知下達後故意拖延,或治療與損害無關的疾病而延長住院時間的,其延長期間的住院費不予賠償。
受害人進行與損害有關的必要的補救性治療的費用,應予賠償。
在訴訟過程中,治療尚未結束的,除對已經治療的費用賠償外,對尚需繼續治療的費用,經有關醫療機構證明或者經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的,可以一次性給付;也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告知受害人在治療結束後另行起訴。
誤工費
受害人誤工日期,應當按其實際損害程度、恢復狀況並參照法醫鑒定或者治療醫院出具的證明等認定。
受害人的實際誤工日期少於休假證明的,應以其實際的誤工日期認定;實際誤工日期多於休假證明的,一般應當根據休假證明認定。
受害人確需休養但無休假證明的,可在徵求法醫或治療醫院的意見後酌情處理。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的賠償應當按照其收入的實際損失計算。
固定收入,包括工資、資金及國家規定的補貼、津貼,但不包括特殊工種的補助費。
獎金,以受害人上一年度本單位人均獎計算,超出獎金稅計征起點的,以計征起點的,以計征起點為限。受害人受害前由於自身原因無獎金收入的,其次獎金不予計算。
受害人無固定收入,或者受害人是承包經營戶或個體工商戶的,其誤工費的賠償,可以參照受害人前一年的平均收入或者當地同行業、同工種、同等勞動力的平均收入酌定。如依法應向稅務機關納稅的,應以稅單為據。
受害人依法從事第二職業的,其實際減少的收入,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是另謀職業的離、退休人員的,其誤工費的賠償可以區別以下情況處理:
(1)符合政策法律規定的,其實際減少的收入應予賠償;
(2)違反政策法律規定的,其賠償要求不予支持。
受害人無勞動收入而要求賠償誤工費的,不予支持。如果受害人是家務勞動的主要承擔者,因受害確實無法從事家務勞動造成其他家庭成員負擔過重的,可酌情予以經濟補償。
受害人的實際收入高於當地居民平均生活費三倍以上的,按照三倍計算。
伙食費
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元/天)×住院天數賠償。
護理費
受害人受害後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應以法醫的鑒定或者治療醫院出具的證明認定。
受害人生活確實不能自理的,其護理費應予賠償。
護理期限,可以委託法醫鑒定;也可以根據受害人的實際損害程度、恢復狀況並徵求治療醫院的意見後酌定。
護理人員一般設一至二人,但確有必要的除外。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護理費的賠償可以按照本意見關於誤工費的規定計算。
護理人員無收入的,護理費的賠償可以按照當地居民平均生活費標准計算。
交通費
受害人到所在地醫院治療或者必須轉院治療的,其本人和必要的護理人員的交通費應予賠償。
交通費的賠償,一般應以公共電(汽)車、火車的硬座、輪船三等以下艙位等的收費標准計算。但傷情危急,交通不便或當地無上述車(船)的除外。
交通費的票據應與就醫次數相符。票據少於就醫次數的,一般可根據實際票據認定;票據多於就醫次數的,應以實際就醫次數認定。
住宿費
必須到外地醫院治療的受害人,因醫院無床位或其他原因的限制確需候診且傷情不允許往返家中,或者往返家中的交通費高於住宿費的,其本人和必要的護理人員的住宿費應予賠償。
住宿費的賠償,可以按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標准計算,以住宿費的收據為憑。
營養費
經法醫鑒定或治療醫院證明,受害人傷情嚴重,確需補充營養食品作為輔助治療的,其費用可以酌情賠償。
營養費的賠償,可以按照當地居民平均生活費標準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的比例計算。應賠償的期限,可以委託法醫鑒定,也可以在徵求治療醫院的意見後酌定。
侵害人探視受害人時攜帶的食品,一般應當視為贈與。
殘疾賠償金
侵害他人身體致其喪失全部或部分勞動能力的,應當賠償殘疾賠償金。
依照法醫學的鑒定標准,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分為十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殘疾者的誤工費與殘疾賠償金不得重復計算。以殘疾者定殘之月為界,之前由侵害人賠償誤工費,之後由侵害人賠償殘疾賠償金。
殘疾用具費
因殘疾需要配製補償功能的器具的,應當根據治療醫院的證明或法醫意見,結合使用者的年齡、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器具使用年限等因素,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賠償數額。
喪葬費
喪葬費,一般包括運屍、火化、普通骨灰盒和一期骨灰存放等費用。
喪葬費,按照侵權行為地的喪葬費標准支付。
死者家屬拒不執行有關部門限期殯葬決定而增加的費用,不予賠償。
死者家屬違反有關殯葬的規定,大辦喪事增加的費用,不予賠償。
死亡賠償金
因侵權致人死亡的,應當支付死者家屬一定數額的死亡賠償金。
死亡賠償金,按照當地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計算,賠償二十年。死者滿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賠償五年。
生活費
依靠受害人實際撫養的人,是指受害人死亡或喪失勞動能力以前實際扶養、贍養、撫養而無其他生活來源的人。
依法應當由受害人撫養的人,在受害人死亡或喪失勞動能力前不需要其實際撫養,而在受害人受害後至人民法院裁決前喪失了生活來源,其要求侵害人支付必要生活費的,應予支持。
受害人至人民法院裁決前出生的子女有權要求侵害人支付必要的生活費。
受害人是唯一撫養人的,侵害人應承擔依靠受害人實際撫養的人的全部的必要生活費;如還有其他撫養人,侵害人應承擔受害人承擔的相應份額。
被撫養人的必要生活費,按照當地居民生活困難補助標准計算。對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撫養到十八周歲。對無勞動能力的人撫養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年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對其他的被撫養人撫養五年。
撫慰金
精神損害撫慰金是因侵害人的侵權行為給受害人造成肉體痛苦或身體傷殘、死亡的同時,給受害人或受害人的近親屬造成精神痛苦和創傷的一種經濟補償方式。精神損害撫慰金的具體數額,由法院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判決。
❷ 人生損害賠償案件問題
根據你以上的描述的糾紛,在農村很普遍,在司法實踐中主要有兩種判法(一)房主僱主相互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 二 ) 僱主獨立承擔賠償責任 。
個人認為:第一種判法體現了「司法和諧,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但是從法律角度來說還是不算完善。第二種判法體現「執法為民, 嚴格執法」的傳統理念,個人支持此種。
原因如下:
1,最高人民法院 [2003]20號《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的損害和自身損害,定作人不承擔責任「。《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傷害,僱主應承擔賠償責任」。即使定做人在「指示」方面有過錯,也只是承擔部分責任,而非連帶責任。
2,《建築法》83條規定農民自建底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適用建築法。《村鎮建築工匠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第12條規定,建築工匠承攬村鎮建築工程的范圍限於2層
及2層以下的房屋設施的建設。農民自建的二層以下低層住宅,由已經領取工匠資格證的人員承建可以認定具有資質。對於未實行工匠資格證書的地區,如果該工匠
具有當地一般的工匠水平,群眾普遍認同的,可以認定其具有建築資質。所以農村較為鬆散的建房班不需要具有建築資質。對於未實行工匠資格證書的地區,符合一
定條件應認為有資質的。所以,個人認為,判決連帶責任是不妥的。應按照第二種判決處理。
回答「知道或應當知道」:「知道」是指有直接證據證明行為人知道某種狀態(某件事、某種道理等);「應當知道」是一種法律推定,是指按照一般人的普遍認知能力可以推斷出行為人應當知道某種狀態。
❸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訴訟請求里醫療費一項計算有誤,現已開一次庭,但沒進行法庭辯論,請教問題
您好。
您有權增加訴訟請求。一般在法庭辯論結束前均可以向法庭提出變更訴訟請求,但您應當向法庭出示增加訴訟請求的合理性,即您計算醫葯費的證據及計算方式。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提供以下法律供您參考: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一條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❹ 關於民事糾紛的人身損害賠償
1、法院只看證據,如果你能證明對方的證據有重大瑕疵,那麼法院就不會採納對方的證據。比如你去找那個出醫療證明的醫院,要求調查那個醫療證明的真實性。你也可以向法院申請調查對方在醫院的就診病歷。假的就是假的,應該能發現破綻。
2、至於因打架引發其他疾病,呵呵,那不用擔心,對方要承擔舉證責任證明打架與糖尿病有因果關系,這太復雜了,基本無法證明。
3、你已經在派出所做的筆錄不能改,即使改了法院也不會信。但你可以搜集證據證明當時是互相打,或者證明對方對打架這件事有過錯,這樣可以減輕你的責任。
❺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交通事故發生後,賠償問題以雙方協商為主,不能達成協議的可以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賠償的項目主要包括以下項目:
一、醫療費
醫療費是指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後,由於造成一定的人身傷害,為恢復健康而需要就醫診治,按照醫院對當事人的交通事故創傷治療所必須的費用。醫療費主要包括掛號費、檢查費、化驗費、手術費、治療費、住院費和葯費等。醫療費可以為住院醫療費,也可以為門診醫療費,但支出的目的在於治療交通事故中的受傷人員、傷殘人員以及搶救傷重死亡人員。醫療費需要與受傷治療有關,受害人治療其他疾病的費用不屬於賠償的范圍。
醫療費賠償金額=診療費+醫葯費+住院費+其他費用
二、殘疾賠償金
殘疾賠償金是指是指受害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殘,不僅影響了其以後的生活能力,而且影響了其獲取經濟收入的能力,為了維持生活,需要對其進行生活補助,由相關責任人按照一定的標准對這項生活補助費用進行的賠償。殘疾者生活補助費是維持受害人生活的保障,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重大後果,是事故責任人的責任內容之一,應當予以賠償。
賠償標准: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根據受害人戶口的不同,其依據的賠償標准也不同。如果受害人系農村戶口,但是長期生活在城市裡,可以按照城鎮戶口的標准予以賠償。
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收入×傷殘系數×賠償年限(傷殘系數是指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或者是傷殘的等級。)
三、死亡賠償金
死亡賠償金是是指受害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由相關責任人按照一定的標准給予死者家屬的一定數量的賠償。受害人的死亡給其家庭以及其親人帶來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巨大損失,是對他人利益的一種嚴重侵害,是道路交通事故的嚴重後果,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標准: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匕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根據上述規定,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根據受害人年齡的不同而賠償年限有異,但都是以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為標准進行計算的。受訴法院所在地與事故責任人所在地一般是同一的,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按照當地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根據法律規定,如果在同一事故中造成多人死亡的,其他人可以按照最高的人的標准予予以賠償。如果受害人系農村戶口,但是長期生活在城市裡,可以按照城鎮戶口的標准予以賠償。
死亡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收入x20年
四、被撫養人生活費
被撫養人生活費是指受害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傷殘而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由其進行扶養的、無其他生活來源的人因為生活來源的喪失而遭受不利益,其扶養費給付請求權難以實現,直接影響其現實生活,由事故相關責任人按照一定的標准給予這些人的一定數額的賠償。被扶養人扶養利益的減損是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或者致人傷殘而喪失勞動能力的直接後果,應當受到賠償撫養人生活費
賠償標准:被撫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根據上述規定,在確定被扶養人生活費時,應當首先確定那些人屬於被扶養的人,然後主要依據年齡分別計算。確定被扶養人時,以「實際扶養」為判斷標准,實際扶養屬於事實上的扶養而非法律上的扶養,不論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同其扶養的人之間有無法律上的扶養關系,只要他們之間形成事實上的扶養關系,被扶養的人就能夠請求交通事故責任人支付必要的生活費用。被撫養人沒有其他生活來源,是指被撫養人的生活來源主要依靠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在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死亡或致殘而不能再提供生活來源時,被撫養人難以通過其他途徑取得生活來源。
至於交通事故責任人負擔被扶養人生活費的年限,依被扶養人的年齡和有無勞動能力而有所不同。公民年滿18周歲,取得基本勞動能力,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生活來源;而公民在18周歲以下的,不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不能參加勞動以取得生活保障,所以,一般的原則是事故責任人負擔其至18周歲的扶養費。除此外,被撫養人無論是否已年滿18周歲,如果因生理或精神缺陷使其不能參加勞動以獲取生活來源,那麼責任人應負擔其20年的扶養費,但對於年滿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被扶養的年限減少1年,但對於年滿75周歲以上的被撫養人,則一律負擔5年的扶養費。
其計算公式為:
被扶養人生活費賠償金額=受訴法院所在地人均年消費性支出×扶養年限
五、誤工費
誤工費是指是指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後,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需要接受診治以恢復健康,以及當事人的相關親屬需要參加交通事故的處理,無法正常參加工作或者從事日常的經營活動,因此而造成經濟收入的減少,由負有責任的一方按照一定的標准對該項減少的收入給予的賠償。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後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誤工費計算公式= 誤工收入(天/月/年)×誤工時間
六、住院伙食補助費和營養費
住院伙食補助費是指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受傷後需要住院治療,其在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
營養費是指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受傷後需要加強營養的,賠償義務人應當支付的費用。需要醫院出具需要加強營養的證明。
住院伙食補助費和營養費的賠償標准為: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
住院伙食補助費和營養費的計算公式=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元/天)×住院天數
七、護理費
護理費是指道路事故發生後,受害人住院期間,由於身體健康等原因行動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需要家人或者其他親屬的陪同和護理,並由相關事故責任人根據一定的標准予以賠償的費用。護理費的發生是受害人恢復健康所必須的,與交通事故的因果關系也是直接的,應當予以賠償。
護理費的賠償標准為: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受害人定殘後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並結合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根據上述規定,護理費的計算應視護理人員有無收入而分別適用不同的計算標准。
(一)護理人員有收入的,按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誤工費的計算標准已在本書有關誤工費賠償金額計算公式部分進行了詳盡的闡述,在此不贅言。
(二)護理人員無收入的或者僱傭護工的,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
護理費計算公式為=護理人員的收入或者交通事故發生地護工同等級別護理勞務報酬標准×護理天數
八、交通費
交通費是指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後,受害人以及參加處理交通事故的當事人親屬因需到醫院診治、住院治療以及處理交通事故相關事宜而發生乘車乘船等交通費用,由相關事故責任人按照一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九、住宿費
住宿費是指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後,受害人以及參加處理交通事故的當事人親屬在去往醫院進行診療、轉院、以及處理交通事故相關事宜的過程種所發生的住宿費用,由相關事故責任人按照一定的標准對該項費用進行一定程度的賠償。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
十、財產損失
財產損失是指因交通事故損壞的車輛、物品、設施等,應當修復而不能修復的,以及牲畜因傷失去使用價值或者死亡的,由相關事故責任人對上述直接的財產損失折價進行賠償。另外對於營運車輛,因發生交通事故不能經營的,其必要的經營損失也有權利獲得賠償。
十一、喪葬費
喪葬費是指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受害人家屬為處理死者的喪葬等後事而需支付一定的費用,有相關責任人按照一定的標准對該項費用進行的賠償。喪葬費的發生是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直接後果,應當給予賠償。
喪葬費的賠償標准: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計算公式:喪葬費賠償額 = 事故責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個月
❻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人身損害賠償通常三種解決途徑,即協商、調解和訴訟方式。
協商
協商是指當事人在自願的基礎上,對人身損害賠償的權利人、義務人以及具體賠償方式所達成的協議。人身損害賠償協議書範文如下:
人身損害賠償協議書
甲方:XXX(系被害人之父),男,19XX年7月28日生,漢族,昆明市人,在昆明市XX路XX號。
乙方:XX,男,漢族,19XX年1月29日生,身份證號:XX242419XX0129XX59,住昆明市XX號XX號。
甲乙雙方因人身損害(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糾紛一案,經充分協商,自願達成如下協議:
一、乙方一次性向甲方支付墊付醫葯費、喪葬費、誤工費、交通費、通訊費、精神損失費共計62158.39元。
二、甲方未能獲得足額賠償的部分,由乙方協助向XXX人民法院申請追加XXX、XX為被告,由其二人向甲方履行賠償責任。
三、乙方支付賠償費用後,甲方應當全面配合乙方向法官求情,減輕乙方的刑事責任。
四、本協議書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自簽字和乙方實際支付賠償費用後生效。
甲方:乙方:
年月日
調解
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訴訟
訴訟是指自然人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到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方式。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❼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主要有哪些
1.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2.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3.水上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4.航空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5.航空器對地、水面上第三人損害賠償糾紛;
6.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7.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8.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糾紛;
9.雇員受害賠償糾紛;
10.雇傭人損害賠償糾紛;
11.產品責任糾紛;
1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糾紛;
13.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
14.地面(公共場所)施工損害賠償糾紛;
15.建築物、擱置物、懸掛物塌落損害賠償糾紛;
16.堆放物品倒塌損害賠償糾紛;
17.動物致人損害賠償糾紛;
18.駐特別行政區軍人執行職務侵權糾紛;
19.防衛過當損害賠償糾紛;緊急避險損害賠償糾紛等。
❽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例
1、案情介紹
2011年7月9日,侯某駕駛的浙小型轎車(車主系候某某)從上塘路由南向西左轉彎進入永慶路口時與由北向南鄭某駕駛的電瓶車發生碰撞,造成鄭某人身傷害及車輛損壞的交通事故。鄭某受傷後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拱墅大隊認定:侯某承擔此次事故的主要責任,鄭某承擔次要責任。
2、法律分析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之規定: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3、判決結果
2012杭拱初民半字第XX號判決:
一、被告保險公司應賠償原告鄭某護理費2,700元、誤工費10000元、交通費300元、醫葯費150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500元、營養費1000元,合計29500元,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鄭某;
二、被告侯某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鄭某2500元;
三、駁回原告其他的訴訟請求。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4、律師建議
交通事故發生後,千萬不要著急,更不要盲目的調解與訴訟,在哪兒告?告誰?告什麼?一定要搞清楚,否則一旦啟動,進入司法程序,恐怕結果就不由您決定了。有時不同的程序會使訴訟結果大相近庭。 良好的訴訟開端是官司成功的一半。
❾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的目錄
第一章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概述
一、人身損害與人身損害賠償
二、我國人身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的歷史與現狀
三、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的調整范圍
四、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的類型
五、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的審理特點
六、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的舉證要點
第二章 人身損害賠償的主要問題及審理原則
一、賠償原則上「同命同價」與「同命不同價」的悖論
【典型案例】
楊某某等人訴北京某液化氣供應站、北京某石油公司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
二、人身損害賠償中的過錯責任
【典型案例】
1.陳某訴某學校人身損害賠償案
2.單某等訴王某、bf公司等人身損害賠償案
三、人身損害賠償中的無過錯責任
【典型案例】
1.趙某訴鄭某動物致人損害賠償案
2.趙某訴燃氣公司人身損害賠償案
四、人身損害賠償中的公平責任
【典型案例】
章某訴劉某人身損害賠償案
五、人身損害賠償中的過失相抵問題
【典型案例】
吳某訴地鐵公司人身損害賠償案
六、人身損害賠償中的正當防衛問題
【典型案例】
杜某訴田某人身損害賠償案
七、人身損害賠償中的緊急避險問題
【典型案例】
千某訴北京市南區郵電局、北京市南區郵電局速遞局、北京市南區郵電局牛街支局人身損害賠償案
八、人身損害賠償中的不可抗力問題
【典型案例】
牛某訴北京市某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人身損害賠償案
第三章 人身損害賠償的責任確定
一、人身損害與工傷保險競合的賠償問題
【典型案例】
楊某訴上海某鋼鐵公司人身損害賠償案
二、雜訊污染的賠償責任問題
【典型案例】
劉某等五人訴北京某房地產開發公司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
三、電磁輻射污染損害賠償問題研究
【典型案例】
吳某訴北京某房地產公司、北京某電台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
四、室內裝修污染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問題
【典型案例】
張某訴郭某人身損害賠償案
五、校園學生人身傷害的賠償問題
【典型案例】
張某訴關某、北京市通州區某中學人身損害賠償案
六、僱主在雇員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他人侵害時的責任承擔問題
【典型案例】
黃某訴甲建設集團、乙建設公司雇員受害賠償案
七、消費娛樂場所安全保障義務應如何確定
【典型案例】
鄭某訴某培訓中心、某協會人身損害賠償案
八、汽車產品質量缺陷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問題
【典型案例】
陳某、林乙訴日本三菱汽車工業株式會社
九、共同危險行為的責任應如何確定
【典型案例】
董某訴賈某、艾某、蔣某人身損害賠償案
十、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問題
【典型案例】
孫某訴李某、宋某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
第四章 人身損害的賠償標准
一、外國人在華賠償標准問題
【典型案例】
林某、金某訴鄧某、李某、北京某酒店人身損害賠償案
二、醫療費賠償問題
【典型案例】
付某訴徐某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
三、交通費賠償問題
【典型案例】
秦某訴翟某人身損害賠償案
四、被扶養人生活費問題
【典型案例】
劉某訴遠大公司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
五、殘疾賠償金的賠償問題
【典型案例】
鄧某訴吳某人身損害賠償案
六、死亡賠償金的賠償問題
【典型案例】
李某訴家家樂燃氣具廠人身損害賠償案
第五章 人身損害賠償的舉證責任
一、侵權人過錯的認定問題
【典型案例】
張某、田某訴北京某大學人身損害賠償案
二、人身損害賠償舉證責任的分配問題
【典型案例】
陰某等人訴某鐵路局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
三、動物致人損害賠償的舉證責任倒置問題
【典型案例】
宋某訴呂某動物致人損害賠償案
附錄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節選)
2.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
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贍養人因損害行為引起他人經濟損失本人無經濟收入的能否由贍養人墊付的復函
9.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成年人犯罪造成經濟損害其父母有無賠償義務問題的電話答復
10.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關於經常居住地在城鎮的農村居民因交通事故傷亡如何計算賠償費用的復函
11.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傷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
12.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判決生效後權利人死亡如何處理問題的意見
13.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
14.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意見
15.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確定賠償范圍及標準的意見
❿ 公司員工滋事行為引發交通事故形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1、案情介紹
某公司司機張三(老司機)負責給新司機李四帶路,共同駕駛車輛將公司員工送工地施工。在運送途中與計程車司機因不文明駕駛行為發生沖突,在路口等紅燈時,張三李四下車,前去毆打計程車司機王二麻子,張三伸手進計程車打王二麻子,沒打著,王二麻子趕緊鎖窗,張三李四於是用手拍打計程車車門,張三還用腳踢了車門,計程車車門凹陷一塊。綠燈亮時,大家各自開車離開。計程車司機打電話叫來另兩輛計程車,找張三李四「算賬」。
張李二人駕車送工人到工地後,從施工樓上走到停車處,被正駕車尋找的王二麻子等人發現,張三李四見狀不妙,駕駛車輛加速逃跑,王二麻子等人駕車以70公里以上時速緊緊追趕。幾分鍾後,李四駕駛車輛撞到高架橋橋墩上,王二麻子駕駛的車輛也接觸到李四駕駛的車輛。交警到現場後,無法判斷李四碰撞橋墩是否由王二麻子追尾造成,也無法判定是先追尾還是先碰撞橋墩。
李四告訴現場的交警,自己負擔全部責任,與張三、王二麻子私了,交警告知其私了後果後同意其處理方式。李四公司要求交警出具《交通事故認定書》,於是再次報警處理,交警讓張李王三人做了事故調查筆錄後認為該案可能涉嫌犯罪,於是將案件交派出所處理。派出所讓張李王三人做了調查筆錄,因張三在事故中受傷,沒有羈押任何涉案人員,讓相關人員通過法院處理。
張三起訴自己公司、公司老闆、李四、計程車公司、計程車公司的保險公司,計程車司機列為第三人,要求各被告共同賠償其23萬多元賠償金。
張三公司老闆以損壞的小客車是其個人財產為由,起訴張三、李四、王二麻子、計程車公司、計程車公司的保險公司,要求賠償修車費用、以及為救治張三由其個人墊付的七萬余元。一審法院列張三公司為第三人。
2、法律分析
本案爭議焦點:李四駕駛車輛發生碰撞事故時,是履行公司職務的行為還是實施的與公司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
根據《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並非員工在上班期間實施的所有行為都是履行公司的職務行為。根據權威解釋,判定員工行為是否是職務行為時應充分考慮諸多因素,如是否發生在上班時間、是否發生在上班的地點、是否是為公司利益而為、是否是按照用人單位的授權或指示進行等等。與工作無關的行為,即使發生在工作時間內,用人單位也不承擔侵權責任,該責任由工作人員自己承擔。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是工作人員的行為與「執行工作任務」有關。
張三李四作為公司司機,無視公司勞動合同、規章制度中明確規定的安全出車、文明駕駛的規定,因計程車司機不文明駕駛行為進行打架滋事,導致計程車司機召集他人駕車追趕,釀成事故。張三李四見到計程車等人尋找不應駕車駕駛機動車狂飆,應當報警處理,更不應違反法規駕駛車輛高速轉彎。張三看似局外人,其實矛盾由其引發、滋事由其造成,因此張三李四的行為並非與「執行工作任務」有關。
計程車司機在受到滋事行為後,應當報警處理,不應當採取違規駕駛車輛追逐的行為。
交警根據交通肇事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將案件交派出所處理,無可厚非,但同時又同意當事人私了令人費解。
交通事故中傷者進行傷殘鑒定的時機應當在治療終結之後,各方對治療終結時間意見不一致時,可由辦案機關組織有關專業人員進行鑒定,確定其是否是治療終結,這有鑒定應當遵循的國家標准明確規定。一審法院對張三提出的傷殘鑒定時機的異議置之不理難以令人信服。
誤工費等費用的計算,當事人有合法有效的勞動合同,卻拒不提交法庭,法庭明知傷者有勞動合同,卻以當事人不提交為由適用當地普通標准,都不符合相關的司法解釋規定。
3、判決結果
一審對三個案件的判決:法院不採納張三老闆所言墊付傷者治療費用是其個人出資的主張,張三公司修車費用由計程車公司承擔一半。李四駕駛車輛發生本案事故時是在為公司履行職務,因此張三老闆墊付費用中一半由所在公司承擔,如公司認為張三李四兩司機違反勞動合同以及公司管理制度,可另案解決。另一半由計程車公司承擔。張三公司修車費用中,一半由張三公司負擔,另一半由計程車公司負擔。
張三訴求中,計程車交強險公司賠償12萬,計程車公司賠償4.8萬,張三公司賠償4.8萬。
一審判決後,張三公司、計程車公司的保險公司都針對三個案件提起上訴。
二審中,張三公司的代理人建議各方調解,經過耐心艱苦的調解,各方最終簽訂了調解協議,二審以調解結案。最終,李四賠償張三五千元,張三公司放棄一審所有請求,另賠償張三1.5萬元,保險公司賠償18萬元給張三。各方因此交通事故產生的各糾紛到此終止,各方互不追究其它責任。
4、律師建議
能調解結案的最好動員各方進行調解
此案件,貌似簡單,前後歷時3年。李四發生事故時以自己承擔全部責任為由要求私了,導致交警沒有出具《交通事故認定書》,事後不願承擔責任,讓傷者起訴公司,一審法院認定張三李四均駕車狂飆是為公司履行職務,不同意張三公司提起上訴等都值得商榷。因此導致張三李四公司不服一審判決,計程車公司的保險公司也不服一審判決。張三以公司未為其購買工傷保險為由,追究公司的工傷賠償,而張三是否構成工傷,當地勞動局也認為屬於個人行為,不宜認定為工傷,關鍵看法院對其行為性質的認定。
二審時,平衡各方利益後,作為張三李四公司代理人,我們極力勸導各方以調解方式結案,對各方利大於弊。
首先,張三李四的滋事行為一旦被認定為個人行為,所有的責任應當由張三、李四和王二麻子三人承擔,又會引發新的訴訟,暫且不論是否過了訴訟時效;即便沒過訴訟時效,三個當事人家境並不富裕,無力承擔二十餘萬元的費用,張三勝訴後極可能無法實現其訴求,何況王二麻子是外省人,早已不在事發地工作,訴訟費用、難度可想而知。
其次,二審法院即便維持一審判決,張三公司仍可依據勞動合同以及公司的規章制度向張三、李四追償,又會增加公司的訴累。如果公司進行訴前財產保全,張三根本無法實際拿到賠償,治療無法得到保障,最終的判決一定也會不利於張三。公司的工傷賠償與交通事故追償相抵,張三多拿不了幾萬塊錢,而且還是很長時間之後。如果公司不想以調解結案,也會增加新的訴累。
第三,保險公司滿額賠償金是22萬,截至二審,各方訴求早已超過,如果不調解,保險公司滿額賠償已成定局。
第四,司機李四一直以為能獨善其身,其實不然。如果張三起訴公司以及計程車公司未果,必定會單獨起訴李四,李四作為駕駛車輛肇事的直接人員,還免不了其主要責任。如果二審維持了一審判決,李四的公司也會向李四追償,事實上公司以准備好起訴張三李四的材料,只能終審判決確定公司承擔的金額。李四如果通過調解,能了解與張三之間的糾紛,何樂不為!
第五,張三亦是如此。與其等一個無法確定且種種證據對其不利的判決,還不如接受調解,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就可拿到20萬的賠償金,時間效益和確定性效益都促使其接受調解為上策!
第六,如果調解結案,對法院的利益不言而喻,且不說法官要看十幾個卷宗、要看無數頁律師的代理詞、要寫無數頁的判決書,對一審判決中爭議很大的地方要不要改判、有沒有改判率限制、如何終止當事各方無休止地信訪,都是要考慮的問題。當然還得考慮傷者的具體治療情況,盡管傷者責任不小。像本案,如果法官不仔細聽取法庭辯論環節,根本不可能以調解方式結案。
在各方劍拔弩張、互不相讓之際,作為張三公司代理人,能促進各方以調解方式結案,本人認為對各方來說都是上策。
題外話:如今,案多法官少,很多主審法官都幾乎不給當事人雙方法庭辯論的機會,有的只給雙方各一分鍾的象徵性時間,其實這不是聰明之舉。尤其是當事人有代理律師的情況下,通過法庭辯論,主審法官能快速地把握雙方爭議的焦點、雙方證據交鋒的焦點、雙方證據的可靠性、證明力等問題也在比較中見個高低優劣。這些活不讓當事人雙方去做,要主審法官庭後看卷宗、比較證據優劣,費時費力,完全依賴一己之力,最終判決往往還讓雙方均不服氣。本人其實也很贊賞國外一些良好的做法,比如開庭前法官不閱卷,沒思維定勢,當庭認真聆聽各方主張,充分聽取當事人雙方的法庭辯論,作為旁觀者主持,這不正好驗證了我國「旁觀者清」那句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