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房屋買賣糾紛有哪些如何解決
有一陣子,買賣農村房屋十分的火熱,但隨之也產生了各種與之相關的糾紛。那麼,在實踐中,農村房屋買賣糾紛一般有哪些呢?有時候遇到糾紛是難免的,但您需知道該如何處理。那麼,究竟應該怎麼解決農村房屋買賣糾紛呢?
一、農村房屋買賣糾紛有哪些?
1、賣方起訴的糾紛
賣方起訴的糾紛多表現為:賣方沒有房屋權屬證明,以較低的價格將其農房賣給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如城鎮居民,但隨著房價的飛速上漲,利益的驅動使賣方不甘於當時的價格而試圖收回房屋再次獲利。
因此,賣方常以買賣合同違反《合同法》第52條之規定為由,即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之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為無效合同,請求法院確認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2、買方起訴的糾紛
買方起訴的糾紛具體來說為:由於農村房屋不具有產權證,或僅有鄉鎮產權,因此,在買賣合同簽訂後,買方是無法辦理房屋產權過戶登記或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取得房屋產權的。
另外,目前一些政策性文件禁止向城鎮居民出售農村房屋,於是買方便起訴至法院,要求確認買賣合同無效,由賣方返還購房款,或請求賣方支付相應的違約金等。
3、其他與農房買賣有關的糾紛
此類糾紛並不直接表現為買賣合同糾紛。例如,農房聯建一般是農民出地,他人出資來共同修建房屋,修好的房屋由雙方協商進行適當分配。
二、怎麼解決農村房屋買賣糾紛?
1、爭議雙方直接協商是目前解決房地產爭議的最常見途徑
針對房產交易過程中自身權利受到侵害的情況,購房者可以以口頭、書面等多種形式與房屋銷售方直接溝通,指出問題並商議解決辦法。
2、求助於消費者協會
解決過程中單個購房者與開發商相比處於弱勢,購房者可將商品房購銷糾紛投訴於當地消費者協會,求助消費者協會對相關房屋糾紛的買賣雙方進行調解、處理問題。
3、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房地產交易過程中出現的法律規定應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之外的糾紛,如購房合同的履行等問題,購房者可依據購房合同的仲裁條款或雙方另行簽訂的仲裁協議向約定的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委員會的仲裁結果對雙方當事人均具有法律約束力。
4、通過法院司法途徑
購房者通過協商、調解無法解決的房地產爭議問題,可通過司法途徑,向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解決相關問題。
購房者在選擇解決房地產爭議的途徑時,應立足於解決問題,分清不同的法律、利害關系,而不能盲目的、隨意的處理。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11-2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⑵ 農村房子產權問題,起訴是否可以
房子的權屬問題還要追溯到你爺爺奶奶,你你父親當時分家時的約定。房子雖然屬於你們,但是你奶奶還健在,也要商量好才行。如果起訴,勝率還是有的。
⑶ 農村宅基地房屋繼承問題相關法律法規是怎麼規定的
國家土地局關於《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九條規定:繼承房屋取得的宅基地,可確定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所有權不能繼承,但可以繼承宅基地的使用權。
農村宅基地房屋繼承條件: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規定:遺產按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繼承人必須是村集體成員。
(3)農村父子房屋產權糾紛法律擴展閱讀:
農村宅基地房屋繼承具體程序:
1、繼承人持本人身份證、原宅基地使用證、相關產權證明到當地國土部門申請,經勘察核實後,土地管理部門會為繼承人頒發新的集體土地使用證。
2、繼承後能否翻建住房,要看當地村鎮制定的住房建設規劃。繼承人蓋房時要先向當地村鎮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經審核符合建房要求後,方可依法開工建設。
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法律效力:
一、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有下列轉讓情況,應認定無效:
1、城鎮居民購買。
2、法人或其他組織購買。
3、轉讓人未經集體組織批准。
4、向集體組織成員以外的人轉讓。
5、受讓人已有住房,不符合宅基地分配條件。
二、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轉讓人擁有二處以上的農村住房(含宅基地)。
2、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轉讓。
3、受讓人沒有住房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權分配條件。
4、轉讓行為徵得集體組織同意。
5、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地隨房一並轉讓。
⑷ 是農村房屋產權歸屬糾紛的問題
你這個問題非常復雜,涉及到國家政策,再往上說涉及到我黨立黨的根基,我黨的勝率回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答土地政策,大了就不展開了。
從法律上說,《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04〕234號)第(十三)款重申:「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嚴禁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你這種情況,如果你是外地的城鎮戶口那麼你們的買賣合同一定會被認定無效,那麼你不可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因為你不是宅基地正當的使用人,所以補償更無從談起。
上海地區咨詢法律問題可私信交流。
⑸ 父子房產糾紛
可以參閱《合同法》中有關贈與的規定
不能,但如有證據該筆房款是父親支內付的,可主張該筆房款的容債權
徵得兒子同意,辦理贈與或買賣手續。
1、依據物權法,不動產是歸屬以登記依據。所以你父以你的名義付了按揭款辦了房產證,可視為贈予。
2、理論上他單方面是不可能把房產過戶到他名下的,即使他拿著房產證原件。但中國的事情總不能排除魔幻的結果.......
3、因為贈予關系的存在,法律上你是站得住的,但問題是,如果你父斷供,銀行會處理該按揭房產
⑹ 請教法律方面關於房子父子糾紛的問題
法律講求證據,你當時替他支付拆遷房子剩下的余額15,只要有證據證明是你的,不是贈與你爸爸,就有可能要回這筆錢。至於房子轉到你的名下,這個不可能。除非你爸爸自願將房子贈與你,過戶給你。別無他法。
⑺ 父母、子女間房屋產權糾紛如何處理
父母購置或建造的房屋,登記在子女一人名下,如果父母生前明確表示贈與登記人的,如房產證上或房屋管理機關的檔案中有贈與的明確記載,或有購置人贈與房產的公證書,或有其他明確證據足以證明購房人在購置房屋時有贈與產權登記人的意思表示的,產權歸登記人所有; 如果父母生前沒有明確贈與表示,去世後,子女為產權發生爭議,未登記方負有舉證責任,如其無確鑿證據推翻登記的,產權也應歸登記人所有;如果有確鑿證據證明登記人只是作為產權人代表的,則應認定產權為父母所有,由其法定繼承人繼承。 父母用子女的贍養費購、建房屋並登記了產權的,產權應確認歸父母所有。子女主張產權共有的,不予支持;如子女在出資時明確了是與父母共同購、建的,產權應認定為共有。子女因結婚、分家等購、建房屋自住的,產權一般歸購、建房屋子女所有;子女在離婚時,父母、兄弟以構、建房屋時曾有資助為由,主張產權共有的,一般不予支持。 家庭成員中一人經批准新建房屋,其他家庭成員如有少量物料、錢財或勞動投入,有約定的,按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應屬親屬之間幫助,其他家庭成員一般不能取得新建房屋的產權,發生糾紛後,可由產權人予以適當補償。在農村,父母明確為子女結婚所蓋的房屋,其產權,有約定的按約定處理,無約定的,如已交付子女結婚後實際使用的,可視為父母贈與子女的婚前財產。
⑻ 父子之間房產糾紛
這個不好打呀
⑼ 求救!急!農村房屋產權糾紛
以你奶奶的名義可以起訴撤銷此房屋產權證,因為此證是通過騙取得到的,依照法律應與注銷。至於遺產問題按照公平原則,每個家庭成員都有繼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