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房糾紛怎麼解決
他阻撓你施工,造成的誤工損失都應該由他賠償,除了建委、規委、質檢站、安全生產監督局、環保局、法院能讓你停工,誰都無權要求你停工。
比如噪音、其他各種污染、違章建築、安全不合格等,都可以讓你停工。但他這個不行,需要有鑒定結論法院認可才行。另外,你也要保留他是陳舊裂痕的證據,比如照片等等證據,以防以後他告你。
⑵ 關於農村建房與鄰居糾紛的問題
土地法 第六十來二條自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縣政府是依法審批宅基地,不允許群眾隨便干涉干預,政府肯定不弄所謂的鄰居簽字。縣政府審批宅基地審查是否符合規劃是重要事項,你描述的問題就是這,他家阻止實施規劃純屬故意搗亂,尋釁滋事,你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吧,不要放棄堅決對抗甚至主動出擊
⑶ 農村建房與鄰居的糾紛問題!!!
《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專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屬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
根據以上規定,你們盡量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只要你家不侵犯對方宅基地使用權,按照當地風俗留出相應距離的滴水即可。如果對方阻撓,可錄像取證,並報警,調解或通過訴訟解決。
⑷ 農村建房土地糾紛怎麼辦啊!
農村建房土地糾紛問題,主要有以下四種處理方式:
一、和解。即你們自行協商解決。你們是民事糾紛的主體,你們對爭議的事項享有充分的處分權能。是否行使處分權能、何時行使處分權能以及以何種方式行使處分權能概由你們自行決定。
二、調解。你們可以委託村委會依據一定的社會規范(習慣、道德、法律等規范),在你們之間溝通信息,擺事實明道理,促成你們相互諒解、妥協,從而達成最終解決糾紛的合意。
三、仲裁。所謂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依法對民事糾紛居中審理並製作一定法律文書平息沖突的方法。仲裁屬民間性質。
仲裁的基礎是當事人的合意。也就是說,提交仲裁必須以雙方當事人同意為前提,否則,仲裁程序不能啟動。在通常情形下,仲裁庭成員也由當事人選任。
四、訴訟,即「打官司」。相對於人民調解、當事人自我平息、單位(或部門、社區)處理和仲裁機制而言,民事訴訟是典型的公力救濟形式。這種公力救濟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強制性。民事訴訟還是國家處理民事糾紛的最有效也是最後的手段。
(4)建房糾紛問題擴展閱讀:
一、無書面土地流轉合同的糾紛案件
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7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但現實中,承包土地流轉很少簽訂書面合同,雙方當事人大多以口頭約定形式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土地。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當事人要求收回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的土地,就涉及口頭約定該如何認定的問題。對此,實踐中有不同的認識,有的認為雙方當事人未依法簽訂書面合同,其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關系依法不成立或應認定口頭約定無效。
筆者認為,按照農村習俗,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等土地流轉方式往往以口頭方式約定,且以相互交付流轉物作為雙方關系成立的標志。
如果雙方當事人對當初的口頭約定不持異議,且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事實已實際發生,則雙方土地流轉關系即告成立,只要土地流轉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損害他人利益,其口頭約定應當認定為合法有效。
二、土地流轉未報備案的糾紛案件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7條規定,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但現實中,由於農村土地承包人法律知識相對欠缺,加之受農村習慣的影響,農村承包土地流轉往往未報發包方備案,由此,實踐中出現發包方或互換一方當事人僅以土地流轉未報備案為由,請求確認土地流轉合同無效的糾紛案件。
⑸ 建房糾紛問題
建議這類糾紛問題,最好咨詢當地法律部門解決比較好,避免糾紛越鬧越大
⑹ 建房糾紛問題
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的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規定相同的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第四十條的規定
屬於司法解釋的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中第九十七條至第一百零三條對鄰地利用,因相鄰關系而產生的截水、排水、通行、相鄰防險作出的規定(但未對採光問題單獨規定)。此外還有《全國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中對於違章建築引起的糾紛規定:「因違章建築妨礙他人通風採光或因違章建築的買賣、租賃、抵押等引起的民事糾紛,人民法院可以受理。違章建築的認定、拆除不屬民事糾紛,依法應由有關行政部門處理。」
屬於行政法規的有國務院《城鎮個人建造住宅管理辦法》第6條的規定。屬於行政規章的有《建設部提高住宅設計質量和加強住宅設計管理的若干意見》,其中第7條規定住宅設計應重視室內外環境,滿足住宅對採光、日照、隔聲以及熱工、衛生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居住的舒適度。
另外,在地方法規、規章中也存在大量有關採光的規定,明確規定了相鄰建築之間的距離以保障居民的採光權
房屋之間的間距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規定,主要是看他的建築是不是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
⑺ 建房糾紛
你要申請用的手續,辦下來了可以建。
⑻ 農村建房糾紛
你好 請問你的問題最後是怎麼解決的 現在我也面臨和你同樣的問題 我們門前是條路 路的對面是鄰居 鄰居修復超出一米將另間房子修路上來了,嚴重影響我們的出行方便 重兩三層更會讓我家院子曬不到太陽,找隊上,不管讓私下解決。找村上,又說不在家,讓去找隊上。現在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治他們?望回復。
⑼ 農村建房糾紛問題
樓上所說的用郵遞辦法,那些部門誰會理?
1\佔用公共用地,屬於違章建築.原則上是:建築物的投影線不得超出用地范圍.顯然,已超出.
2\既然當地政府部門不管,可以申訴法院.
3\被告有二個:1是違章建房戶,2是行政不作為的政府.但要看你是否有膽子告訴.
4\不過,打官司實在得罪人,你去縣或市信訪部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