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身觸電有有低壓和高壓,侵權責任法第73條是否針對高壓的適用那低壓如何歸責,是以產權確定各自過錯
是的。就高壓而言,法律明確規定,應當適用無過錯責任(當然前提是侵權行為和結果之專間有因果關系),無屬過錯責任的意思就是不以過錯作為侵權責任的要件,只要有損害結果,且他不能證明是受害者故意或不可抗力,那麼就要承擔責任。
對於低壓而言,適用一般的規則原則,即你除了要證明因果關系外,還要證明侵權人存在過錯。如果你們雙方都有過錯,那麼根據將會根據比例劃分責任後果。
至於責任主體,當然可以主張產權人,如果由管理人那麼找管理人,實務中你可以將兩個全部列為被告。
2. 侵權法的歸責原則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侵權行為歸責原則有三種,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屬於過錯責任原則,僅僅是通過舉證責任倒置,更好地保護受害人的合法利益,即過錯推定原則是過錯責任的特殊情況。
侵權行為歸責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
1) 含義:是指當事人的主觀過錯是構成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的歸責原則。過錯是行為人決定其行動的一種故意或過失的主觀心理狀態。
2) 適用過錯責任的意義:
① 在一般侵權中,只要行為人盡到了應有的合理的注意義務,即使發生損害也不負賠償責任。
② 在過錯責任下,對一般侵權責任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
③ 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時,第三人或受害人的過錯對責任承擔有重要影響。
A) 在第三人對損害也有過錯時,構成共同過錯;此時按過錯大小分擔民事責任,並負連帶責任。
B) 如受害人有過錯的,即構成混合過錯,依法可減輕加害人的民事責任。
3) 過錯推定責任
① 含義:指一旦行為人的行為致人損害就推定其主觀上有過錯,除非其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應承擔民事責任。(體現在民通126條)
② 此是過錯責任的一種特殊形式,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它只有在法律明確規定的情形下使用。
③ 舉證倒置原則的含義:
A) 受害人只要證明加害人實施了加害行為,造成了損害後果並存在因果關系,無需對加害人的主觀情況證明,就可推定加害人主觀上有過錯,承擔相應責任。
B) 受害人為免除責任,應由其自己證明主觀上無過錯。
④ 法條上的體現:民通126條:建築物或其他設施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證明自己無過錯的除外。
2、無過錯責任原則
1) 含義:指當事人實施了加害行為,盡管其主觀上無過錯,便根據法律規定(民通106條系3款)仍應承擔責任的歸責原則。
2) 適用情形(民通規定):
① 從事高度危險活動致人損害的行為
② 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的行為
③ 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行為
④ 產品不合格致人損害的行為
3) 適用的注意事項
① 無過錯原則的適用必須是法律的明確規定
② 適用無過錯原則,受害人不須證明加害人的過錯,加害人也不能通過證明自己無過錯而免責,但原告應證明損害事實及因果關系。
③ 我國實行的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無過錯責任原則,在出現法定免責事由時,有關當事人可全部或部分免除其民事責任。(如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的,免於承擔)
3、公平責任原則
1) 含義:指損害雙方的當事人均無過錯,但如不補償受害人的損失又顯失公平的,法院可根據具體情況和公平觀念,要求當事人分擔損害後果。
2) 適用中的注意事項:
① 適用的前提是當事人既無過錯,又不能推定過錯,也不存在法定的承擔無過錯責任的情況。
② 當事人如何分擔責任,由法官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包括損害事實與各方當事人的經濟能力進行綜合衡量,力求公平。
③ 在法條中的體現(民通和民通意見):緊急避險致人損害的(險情由自然原因形成;行為人採取的措施無不當);為對方利益或共同利益中致人損害的(可責令對方或受益人給予受害人一定的經濟補償)。
3. 求電力法有關賠償方面的問題
如果供電所把鄰居的電表都安在你家的牆壁上,由於主線負載不了引起的發熱而著火燒壞了你家的牆壁,給你家造成損害,依法是應該賠償的,適用法律不是《電力法》,而是《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二項:「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你家可以依法先和供電所進行協商,如果協商不成,寫一份民事起訴狀,持身份證及相關證據到法院立案庭申請立案就行了。
4. 結合觸電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如何理解我國《民法通則》等123條規定
桿我國《民法通則》來等123條規定即從源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是一種基於特殊侵權的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發生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後,作為電力設施的產權人或管理人要承擔無過錯賠償責任,但具有觸電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所列名的不承擔責任情形的,則電力設施的產權人或管理人不承擔賠償責任。如在電力設施保護區范圍內向電力設施保護區拋擲物體,最常見的高壓線下垂釣,將線桿拋向電力設施保護區,使線桿瞬間穿越電力設施保護區引發觸電,其行為就違反了《電力設施保護條例》這一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屬於司法解釋中的免責情形。且這一行為的實施,也屬於一種間接故意即明知高壓線線下垂釣,將線桿拋向高壓線的危險性,仍實施這一行為,對有可能引發的損害結果持放任態度。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等123條規定: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電力設施的產權人或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5. 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損失,應怎樣承擔責任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條文主旨】本條是關於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責任承擔問題的規定。
【條文理解】不可抗力作為一般免責事由的理論依據是,法律是指導和約束人們行為的規范,如果讓人們承擔自己主觀上無法預見,或者客觀上無法預防和無法控制的損害結果,既不合乎情理,也難以達到立法目的。
1、所謂不可抗力,是指當事人不可抗拒的外來力量,是偶然發生的、當事人無法左右的特殊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包括自然災害和社會事件。前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天災,如風災、水災、雪災以及地震、冰雹、泥石流、海嘯、雷電等引起的災害。後者是由社會事件引起的災害,如戰爭、武裝沖突、罷工、政府禁運等。《民法通則》第107條和第153條、《合同法》第117條和第118條、《侵權責任法》第72條和第73條、《海商法》第167條、《民用航空法》第167條、《郵政法》第34條。
2、不可抗力事件是社會公認的偶然發生的一種客觀存在,無論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它都獨立於侵權人的行為之外,既非當事人的行為所派生,亦不受當事人意志所支配。且不包括第三人的個人行為。假如第三人的行為對侵權人來說是不可預見並不能避免的,但它並不具有外在於第三人的行為特點,第三人的行為不是社會公認的客觀存在,不能認定為不可抗力。
3、如何理解「法律另有規定」。本條中的「法律另有規定」是認定不可抗力免責事由的一個重要例外。通常情況下,法律規定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害是可以免責的,但並非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發生不可抗力都可免責。在法律對此作出不同規定的情況下,應當優先適用有關法律的規定,不可抗力不作為免責事由。「法律另有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涵義:(1)其他法律對不可抗力有不同規定的,優先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2)「法律另有規定的」情況。第一,將侵權責任與合同責任一並規定。根據《鐵路法》第58條、《電力法》第60條的規定,不可抗力應作為免責事由,無論當事人提起侵權之訴還是違約之訴,被告依法均可免責。第二,侵權責任法的有關法律規定包括三種情況:一是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海商法》第167條、《民用航空法》第167條。二是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或者過失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侵權責任法》第72條、第73條。三是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還要附加其他條件。《大氣污染防治法》第63條、《水污染防治法》第42條、《海洋環境保護法》第92條都對不可抗力附加「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損害」條件的規定。第三,違約責任的有關法律規定包括五種情況:一是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鐵路法》第18條。二是不可抗力不作為免責事由。《郵政法》第34條。三是不可抗力作為部分或者全部免責事由。《合同法》第117條、《海商法》第158條、第159條、160條。四是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還要附加其他條件。《合同法》第118條、《海商法》第160條。五是不可抗力作為解除合同的條件。《合同法》第94條。(3)除法律對不可抗力另有規定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也對不可抗力作出了規定。《擔保法解釋》第122條規定「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適用定金罰則」。
【審判實務】一、注意區分違約與侵權情形下不可抗力的法律適用。
1、違約情形下:《民法通則》第107條、《合同法》第117條及118條、《郵政法》第34條。
2、侵權情形下:《民法通則》第107條、《侵權責任法》第29條。
二、嚴格把握不可抗力的因果關系、主觀因素。
不可抗力導致免責,必須是不可抗力稱為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和擴大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因此,訴訟當事人以不可抗力作為抗辯事由時,人民法院應當查明:(1)不可抗力與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凡無因果關系的,不能認定為不可抗力;(2)侵權人有無過錯,不可抗力免責原則要求侵權人無過錯;(3)侵權人的行為在發生不可抗力條件下對所造成損害後果的作用,凡在不可抗力發生後,未盡法定義務減輕損失的,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侵權人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6. 觸電死亡責任怎麼劃分
你沒有講述具體的情形,只能設想是多原因引起觸電死亡責任的劃分
一、以案例說明一下:
原告高某所有的房屋,其西側緊鄰10千伏的高壓供電線路。原告高某為該房屋加蓋三層隔熱層,將吊運建材磚頭等工作交由被告呂某完成。後呂某駕駛吊車進行吊運操作,同時原告的父親在二樓平台上接收吊運物。在吊運大瓦的過程中,由於吊車的力臂碰到了高壓電線,致使接觸到吊籃的高父不幸被高壓電流擊中而死亡。
二、本案的關鍵在於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各個責任主體之間應該如何進行責任分配?因本案屬於「多因一果」的侵權行為案件,應根據相關當事人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原因力大小來劃分責任主體和責任份額。
1、因被告呂某系從事特種作業的專業人員,應盡到高度注意義務,而其在明知施工房屋附近有高壓線路、存在重大危險,且未經供電主管部門批准及採取停電或其他安全保障措施的情況下,仍在高壓電線附近違規作業,其行為違反了《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第17條的規定,應對受害人的觸電死亡承擔50%的賠償責任。
2、供電公司作為高壓線路設施的經營者也應承擔一定責任。《侵權責任法》第73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失的,可以減輕經營者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規定,因高壓電造成人身損害的案件,由電力設施產權人依照《民法通則》第123條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但對因高壓電引起的人身損害是由多個原因造成的,按照致害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原因力確定各自的責任。致害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責任;致害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的非主要原因,則承擔相應責任。綜合考慮本案觸電事故的發生系多個原因造成的情況,法院確定供電公司承擔20%的賠償責任。
3、原告高某與受害人在未經審批,且明知其房屋離高壓電線非常近的情況下,在其私有房屋上加建三層隔熱層,導致存有觸電安全的隱患,其對受害人的觸電死亡也存在一定過錯,應承擔30%的責任。
7. 結合觸電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如何理解我國《民法通則》等123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放射
第一百二十三條 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這是無過錯責任,除非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
8. 是適用電力法還是民法通則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根據最高法給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回復:
你院《關於從事高空高壓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適用民法通則還是電力法》的請示收悉。經研究認為:民法通則規定,如能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電力部門不承擔民事責任;電力法規定,由於不可抗力或用戶自身的過錯造成損害的,電力部門不承擔賠償責任。這兩部法律對歸責原則的規定是有所區別的。但電力法是民法通則頒布實施後對民事責任規范所作的特別規定,根據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後法優於前法的原則,你院所請示的案件應適用電力法。
附:
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從事高空高壓等對周圍環境
有高度危險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適用民法通則還是電力法的請示
(1999年8月〔1999〕黑民他字第3號)
最高人民法院:
近年來,我省有關高空、高壓等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案件時有發生,在審判實踐中就此類案件應適用《民法通則》還電力法歧意很大,特報請你院,請予批復。
《民法通則》第123條規定:高空、高壓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而1995年12月頒布的《電力法》第60條規定:電力企業在因電力運行事故給用戶或者第三人造成損害的應承擔賠償責任,但如果由於不可抗力或用戶自身的過錯造成損害的,電力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民法通則》第123條規定的責任屬特殊侵權的一種,是無過錯責任。《電力法》第60條規定的責任,屬過錯責任。由於同是全國有大制定的法律,實踐中適用哪部法,運用過錯原則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難以把握。一種意見認為:應適用《民法通則》第123條的規定。理由:一、從法理上看,這樣處理符合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體現了國家與法律對高度危險作業的嚴格要求;二、有利於電力作業部門對電力安全的管理;三、從處理效果上來看,適用《民法通則》有利於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安定團結。另一種意見認為:應適用《電力法》第60條的規定。理由:一、從立法本意來看,作業人即使管理完善並嚴格依照有關安全規程及技術標准操作仍不能確保不發生損害事故。為保護作業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應根據過錯原則來確定責任的承擔。二、從法律適用來看,《民法通則》屬基本法,《電力法》屬特別法,最高法院法發〔1993〕8號關於印發《全國經濟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規定:特別法與基本法對同一問題作了不同規定的優先適用特別法。近日,江蘇高院對一起電力作業致人損害的賠償案件,依據《電力法》有關規定,判決電力部門不承擔賠償責任。
經我院審委會研究多數人意見認為應適用《民法通則》123條的規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9. 供電企業如何積極應對《侵權責任法》的實施
那麼呢?筆者認為,供電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好准備,以便免除和減輕供電企業版的侵權責任。1嚴格電權能質量和電力物資的質量准入隨著社會對電力能源的依賴,電力產品進入千家萬戶,供電企業銷售和使用的電能和電力物資也同樣進入千家萬戶。電力物資由相應的廠商生產,由供電企業招投標後進入電網運行,如果電能質量和電力物資存在質量問題造成損害,供電企業不可避免地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並且是一種嚴重的懲罰性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時下,因電能質量侵權產生的火災、觸電等糾紛逐日增多,供電企業應在這方面做好預防措施。2加強對被派遣工作人員的管理目前,在供電企業內部存在大量的農電工和村電工,其身份屬於勞務派遣人員。
10. 結合觸電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如何理解我國《民法通則》第123條規定:「從事高
根據事故電源的電壓等級不同,可以將觸電案件分為高壓觸電案件與低壓觸電案件兩種回。
在電力行業內部,10千伏及答以上的電壓被稱為高壓,以下則稱之為低壓。我國《民法通則》第123條將「高壓」列為高度危險作業的種類之一,但卻沒有對「高壓」作進一步的闡述,不但沒有表明高壓的電壓等級,甚至連「高壓就是指高電壓」這一點都不能讓人信服,因為從物理的角度看,高壓亦可指稱高水壓或高氣壓等。直到200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最高院司法解釋)頒布後,這些疑惑才得到解答。該解釋與電力行業的慣例有所區分,將1千伏及以上電壓稱為高壓,1千伏以下稱為低壓,實現了法律適用前提的明確化。
將觸電案件分為高壓觸電與低壓觸電兩種,其法律目的在於確定不同電壓等級觸電案件的歸責原則。一般而言,高壓觸電屬於民法上的特殊侵權,應適用無過錯歸責原則,而低壓觸電往往屬於一般侵權,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