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結婚一年後男方一人的征地補償款如果離婚算共同財產嗎
不屬於。
土地補償款指因國家徵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因對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損失的補償。顯然獲得土地徵用補償款的主體是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者作為農村土地實際使用人,當然有獲得該款項的權利。那麼一方在婚前獲得承包權證,婚後該土地被徵收,所獲得補償款屬於一方婚前個人財產還是婚後共同財產,對此我國現行法律法規還未作明確規定。但我們可以通過對土地承包補償款性質及法律對其他性質相近財產規定的分析,從理論上確定上述款項是否屬於婚後共同財產。
一、土地補償款具有人身專屬性
具備本村集體組織成員資格的人方可取得土地補償款,因此土地補償款具有人身專屬性。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款。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款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之規定,只有具備本村集體組織成員資格的人方可取得土地補償款,夫妻一方因具有本村集體組織成員資格,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補償款是對夫妻一方因土地徵收、喪失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一種補償,具有專屬於特定人身的性質。
二、 土地補償款的取得關鍵在於所涉當事人是否是所在地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條規定:「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取得土地補償款是對婚前一方承包土地的延續,只有具備本村集體組織成員的人才可以取得。土地補償款是對被征地農民因失去耕地,失去基本生活條件的補償,是失地農民今後的生活保障,不應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土地補償款具有人身專屬性,應當歸夫妻一方所有。
三、土地補償款是對失地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承包權的一種補償形式
我國《物權法》第42條第2款規定: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款、安置補償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而農村土地承包權一般是基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身份而取得的,具有較強的人身屬性,也就說土地經營權是承包者個人的權利。那麼以喪失土地承包經營權為代價而取得的土地補償款當然也具有專屬的人身特定性,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一種延續,而作為非承包經營者的婚姻關系的另一方無權享受到上述待遇。
另外,根據最高法院1999年11月29日印發的《全國民事案件審判質量工作座談會紀要》的規定,對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買斷工齡款、因道路交通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獲取的賠償款,可採用類推解釋的方法,根據其與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等所共同具有的專屬於特定人身的性質,確定其在財產分割中的法律適用原則。即買斷工齡款、因道路交通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獲取的賠償款,不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對待。
綜上所述:夫妻一方取得的具有人身屬性的徵用土地補償款不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
② 農村夫婦離婚以後一方遷走戶口土地被徵收補償款遷走一方有份嗎
農村夫婦離婚以後一方遷走戶口,如果沒有在遷入地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應該認為有份。
③ 農村征地土地補償款糾紛
這里必須分清:是征地補償款是否如數分配,還是征地補償款被侵佔?
前者,首先要清楚土地補償款的用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因此,征地補償款是禁止用於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的。但這些規定因與現實有較大差距,且不分配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很多地方均將土地補償款分配到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如何分配具體操作問題,長期沒有法律依據清楚確定。
由於法律規定和實踐操作的不一致,土地補償款能不能分配的爭論一直伴隨和影響著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案件的處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司法政策即司法解釋的形式打破了這方面的法律限制,允許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民主議事程序將土地補償費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進行分配。第24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
因此,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事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究竟要如何分配土地補償款,應當由村民會議內部決定。
後者,如果征地補償款被侵佔,這應當收集證據或者書寫書面材料,向紀檢委、檢察院反貪局舉報。
④ 離婚後戶口沒遷走土地被徵用能得到征地補償款嗎
根據拆遷協議中約定的具體內容而定:若對方拆遷並未因前夫/前妻戶口未遷出獲益,則不能要求分割;若對方拆遷因前夫/前妻戶口未遷出獲益了,則可以要求分割應得利益,提起離婚後財產糾紛之訴。
⑤ 承包地徵收補償款有糾紛,村委會有權暫扣補償款嗎
承包地徵收補償款有糾紛,村委會有權暫扣補償款,因為補償款有糾紛,村委會也定不下來補償款應該給誰,在糾紛沒有解決之前,村委會只能暫時扣留補償款,等糾紛解決以後在處理補償款給誰。
⑥ 求問離婚後土地被徵收 能否分得補償款
」根據張女士所說的情況,其離婚後,原來所在的村民委員會並沒有收回其承包的責任田,且其娘家所在村委會也沒有分給她承包地,所以張女士對其承包地仍享有權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按照上述法律規定,張女士可以分到土地補償款,但需要履行法定的程序,也就是必須經過原來所在的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按照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後才能分配。(岳耀軍 孟偉)
⑦ 離婚後征地賠償協議書
各地補償辦法都不一樣,具體可在當地咨詢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
下面附山西省土地補償分配辦法:
第一條 為維護被征地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依法做好被征地農民的補償安置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依法徵收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征地補償費的分配使用和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征地補償費是對被征地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的補償。征地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
本辦法所稱被征地農戶是指依法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
第四條 征地補償費的分配使用應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征地補償費的分配使用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等為由,剝奪、侵害其依法享有的征地補償權益。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經等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征地補償費分配使用的監督管理。
第六條 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面積、補償標准、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門應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其共同確認的有關材料應當作為征地報批的必備內容。經依法批準的征地事項,應當予以公示。
第七條 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告知被征地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准、安置途徑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被告知後5個工作日內提出聽證申請。國土資源部門應當自收到聽證申請之日起20日內按照有關規定組織聽證。
第八條 徵收或者徵用農村土地的,必須依法辦理征地手續並及時足額支付征地補償費。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拖欠征地補償費。
第九條 省人民政府批准制定各設區的市、縣征地的統一年產值標准或者區片綜合地價時,應當充分考慮當地農民生活水平。依法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導致無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應當增加安置補助費,確實保護農民的利益。
征地單位必須嚴格執行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征地補償標准。
第十條 征地單位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將征地補償費全額支付給被征地農戶;經被征地農戶同意,也可以與被征地農戶約定分期支付征地補償費。
征地補償費用沒有足額到位前,國土資源部門不得發放建設用地批准書,不得辦理供地手續,征地單位不得強行使用土地,項目不得開工建設,被征地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權繼續使用土地。
第十一條 土地補償費主要用於被征地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得以任何名義,侵佔被征地農戶依法享有的土地補償費;不得違法劃分老戶、新戶、女兒戶。
第十二條 土地被全部徵收,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撤銷建制的,土地補償費80%分配給被征地農戶;其餘20%平均分配給征地補償方案確定時,本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員。
土地被全部徵用的,其土地補償費以不低於80%的比例支付給被征地農戶,剩餘部分留給村集體經濟組織。
第十三條 已確權確地到戶的土地被部分徵收或徵用的,其土地補償費以不低於80%的比例支付給被征地農戶;其餘20%留給村集體經濟組織。
未確權確地到戶的土地被徵收徵用後,其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以不低於80%的比例平均支付給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本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員;其餘部分留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第十四條 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應當全部支付給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所有者。
第十五條 安置補助費根據不同的安置途徑支付,由征地單位或者其他單位統一安置失地農民的,支付給負責安置的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應當全部支付給失地農民。
第十六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設立征地補償費專戶,專賬核算、專款專用,應當將征地補償費依法進行分配使用。
第十七條 留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土地補償費屬於集體資產,應納入公積公益金管理,用於發展生產、增加積累,集體福利、公益事業等方面,不得用於發放幹部報酬,不得用於支付招待費用等非生產性開支,不得用於清償債務。
留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補償費使用方案應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收支情況應當及時公布,並接受群眾監督。
第十八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及時公布征地補償費到位情況及分配使用情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經部門應當依法對征地補償費分配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後,徵收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本辦法公布之日,土地補償費尚未分配的,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分配使用;尚未全部分配的,應當先保證被征地農戶依法所得,剩餘部分留給集體經濟組織。
第二十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負責人違反本辦法規定分配使用征地補償費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經等有關部門責令改正;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侵佔、挪用、拖欠征地補償費尚未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涉及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你自己考慮
⑧ 土地補償款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婚姻關系續存期間,土地補償款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婚姻法》
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工資、獎金;
生產、經營的收益;
知識產權的收益;
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