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身損害賠償是以經常居住地為賠償依據還是以原做所地的當地生活為依據啊
人身損害賠償,是指自然人的生命、健康、身體受到不法侵害,造成傷害、殘疾、死亡及精神損害,要求賠償義務人以財產進行賠償的侵權法律制度。
種類
根據人身損害的原因,可以分為一般侵權人身損害、特殊侵權人身損害、產品損害、交通事故損害、醫療損害、環境污染損害、高度危險作業損害、飼養動物損害、工傷損害、物體損害和意外事件損害幾種類型。《民事案件案由規定》(2011年修正)將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劃分成如下幾類: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水上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航空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航空器對地、水面上第三人損害賠償糾紛;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糾紛;雇員受害賠償糾紛;雇傭人損害賠償糾紛;產品責任糾紛;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糾紛;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地面(公共場所)施工損害賠償糾紛;建築物、擱置物、懸掛物塌落損害賠償糾紛;堆放物品倒塌損害賠償糾紛;動物致人損害賠償糾紛;特別行政區軍人執行職務侵權糾紛;防衛過當損害賠償糾紛;緊急避險損害賠償糾紛。
人身損害賠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自然人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法律制度。
人身損害賠償的權利主體是自然人,客體是身體健康權或生命權,賠償的方式是財產賠償,賠償的義務人是致人損害的致害方。所謂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就是指因侵害自然人的身體健康權或生命權而提起訴訟的案件。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是因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案件,包括因賠償義務人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權行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情形。
原則
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歸責原則是處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基本准則。在審判實踐中非常重要,歸責原則主要包括: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無過失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
人身損害賠償的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確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時,以行為人是否有過錯為依據來判斷行為人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原則。其包括如下內容:
1、過錯責任原則的構成要件。
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時,其構成要求四個條件,即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有違法行為、有損害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這四個要件缺一不可。
2、主觀上有過錯是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構成的必備要件。
如果行為人的主觀上沒有過錯,就不能構成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即缺少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要件,即使行為人造成了損害事實,並且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也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3、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
過錯責任原則適用於一般侵權行為。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時,應當把過錯作為行為人承擔人身傷害賠償責任的根據。過錯責任的舉證責任由原告一方承擔,即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訴訟中原告要對自己的主張承擔全部的舉證責任,舉證不足或者舉證不能,將依法承擔敗訴的法律後果。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過錯推定
過錯推定原則,是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場合,從損害事實的本身推定加害人主觀上具有過錯,並據此確定行為人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其包括如下內容:
1、過錯推定原則僅適用於法律規定的一部分特殊侵權行為:
(1)國家賠償責任;
(2)用人者的責任;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致害責任、僱主責任和定作人指示過失責任;
(3)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行為;
(4)物件致害責任;
(5)醫療事故責任;
(6)學生傷害事故責任以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機動車造成非機動車駕駛人或者行人人身損害的情形。
2、過錯推定責任構成要件。
在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確定侵權損害賠償時,其侵權損害賠償的構成仍須具備損害事實、違法行為、因果關系和主觀過錯這四個要件,只不過主觀過錯適用推定確定。但被告也可舉證來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從而免除承擔賠償責任。
3、過錯推定責任的舉證。
原告在起訴時只需證明:一有違法行為,二有損害事實,三是損害事實與違法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即可。這三個要件的舉證責任完成之後,法官直接推定被告有過錯,不要求原告提供行為人在主觀上存在主觀過錯的證據,而是從損害事實的客觀要件以及它與違法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中,推定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從損害事實中推定行為人的過錯,可以使受害人免除了部份舉證責任而處於有利的地位,因而更有利於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同時,行為人也可以舉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而免責。訴訟中,被告如果證明不足或者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則推定過錯成立,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無過錯責任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只要有損害事實的發生,損害事實與行為人的行為具有因果關系就要承擔責任的原則。《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里規定的就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其包括如下內容:
1、適用范圍。
無過錯責任原則有明顯的懲戒和預防作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加重行為人的責任,使受害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更容易實現,受到損害的權利及時得到救濟。無過失責任原則只適用於一部分特殊侵權行為:
(1)產品侵權損害賠償;
(2)高度危險作業的侵權損害賠償;
(3)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損害賠償;
(4)動物致害責任;
(5)工傷事故責任。
2、責任構成要件。
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侵權損害賠償構成要件有三個,即違法行為、損害事實以及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
3、舉證責任。
訴訟中原告應當舉證證明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三個要件。在原告完成上述證明責任以後,被告除非能夠舉證證明損害是由於受害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所引起的,方能免除賠償責任。如果舉證不足或者舉證不能,損害賠償即告成立,被告應承擔損害賠償。
公平責任
公平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和受害人雙方都沒有過錯,但由於損害事實已經發生,以社會公平觀念作為損害賠償的標准,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當事人公平地分擔損失的歸責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責任。」這是我國民法通則對公平原則在法律上的確認。在適用公平責任原則時,要充分考慮當事人的承受能力。經濟狀況好的一方當事人可適當多承擔一些,同時還要考慮社會效果,避免產生新的「不公平」現象。
范圍
人身損害賠償范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喪葬費、死亡補償費、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精神損害撫慰金。
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具體標准如下:[2]
醫療費
醫葯治療費的賠償,一般應以所在地治療醫院的診斷證明和醫葯費、治療費、住院費的單據或病歷、處方認定。必要時,可以委託法醫予以鑒定。
所在地治療醫院,一般是指距離受害人住所或侵權行為發生地較近的醫院。
受害人先後到數個距離基本相等的醫院治療的,一般應認定最先就診醫院的醫療費,但該醫院治療失誤或有其他特殊情況的除外。
應經醫務部門批准而未獲准擅自另找醫院治療的費用,一般不予賠償。
受害人重復檢查同一科目而結果相同的,原則上應僅認定首次的檢查費用,但治療醫院確需再行檢查的除外。如檢查結果不一致,確診之前的檢查費用均應認定。
受害人擅自購買與損害無關的葯品或治療其他疾病的,其費用不予賠償。
受害人確需住院治療或觀察的,其費用應予賠償。但出院通知下達後故意拖延,或治療與損害無關的疾病而延長住院時間的,其延長期間的住院費不予賠償。
受害人進行與損害有關的必要的補救性治療的費用,應予賠償。
在訴訟過程中,治療尚未結束的,除對已經治療的費用賠償外,對尚需繼續治療的費用,經有關醫療機構證明或者經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的,可以一次性給付;也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告知受害人在治療結束後另行起訴。
誤工費
受害人誤工日期,應當按其實際損害程度、恢復狀況並參照法醫鑒定或者治療醫院出具的證明等認定。
受害人的實際誤工日期少於休假證明的,應以其實際的誤工日期認定;實際誤工日期多於休假證明的,一般應當根據休假證明認定。
受害人確需休養但無休假證明的,可在徵求法醫或治療醫院的意見後酌情處理。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的賠償應當按照其收入的實際損失計算。
固定收入,包括工資、資金及國家規定的補貼、津貼,但不包括特殊工種的補助費。
獎金,以受害人上一年度本單位人均獎計算,超出獎金稅計征起點的,以計征起點的,以計征起點為限。受害人受害前由於自身原因無獎金收入的,其次獎金不予計算。
受害人無固定收入,或者受害人是承包經營戶或個體工商戶的,其誤工費的賠償,可以參照受害人前一年的平均收入或者當地同行業、同工種、同等勞動力的平均收入酌定。如依法應向稅務機關納稅的,應以稅單為據。
受害人依法從事第二職業的,其實際減少的收入,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是另謀職業的離、退休人員的,其誤工費的賠償可以區別以下情況處理:
(1)符合政策法律規定的,其實際減少的收入應予賠償;
(2)違反政策法律規定的,其賠償要求不予支持。
受害人無勞動收入而要求賠償誤工費的,不予支持。如果受害人是家務勞動的主要承擔者,因受害確實無法從事家務勞動造成其他家庭成員負擔過重的,可酌情予以經濟補償。
受害人的實際收入高於當地居民平均生活費三倍以上的,按照三倍計算。
伙食費
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元/天)×住院天數賠償。
護理費
受害人受害後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應以法醫的鑒定或者治療醫院出具的證明認定。
受害人生活確實不能自理的,其護理費應予賠償。
護理期限,可以委託法醫鑒定;也可以根據受害人的實際損害程度、恢復狀況並徵求治療醫院的意見後酌定。
護理人員一般設一至二人,但確有必要的除外。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護理費的賠償可以按照本意見關於誤工費的規定計算。
護理人員無收入的,護理費的賠償可以按照當地居民平均生活費標准計算。
交通費
受害人到所在地醫院治療或者必須轉院治療的,其本人和必要的護理人員的交通費應予賠償。
交通費的賠償,一般應以公共電(汽)車、火車的硬座、輪船三等以下艙位等的收費標准計算。但傷情危急,交通不便或當地無上述車(船)的除外。
交通費的票據應與就醫次數相符。票據少於就醫次數的,一般可根據實際票據認定;票據多於就醫次數的,應以實際就醫次數認定。
住宿費
必須到外地醫院治療的受害人,因醫院無床位或其他原因的限制確需候診且傷情不允許往返家中,或者往返家中的交通費高於住宿費的,其本人和必要的護理人員的住宿費應予賠償。
住宿費的賠償,可以按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標准計算,以住宿費的收據為憑。
營養費
經法醫鑒定或治療醫院證明,受害人傷情嚴重,確需補充營養食品作為輔助治療的,其費用可以酌情賠償。
營養費的賠償,可以按照當地居民平均生活費標準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的比例計算。應賠償的期限,可以委託法醫鑒定,也可以在徵求治療醫院的意見後酌定。
侵害人探視受害人時攜帶的食品,一般應當視為贈與。
殘疾賠償金
侵害他人身體致其喪失全部或部分勞動能力的,應當賠償殘疾賠償金。
依照法醫學的鑒定標准,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分為十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殘疾者的誤工費與殘疾賠償金不得重復計算。以殘疾者定殘之月為界,之前由侵害人賠償誤工費,之後由侵害人賠償殘疾賠償金。
殘疾用具費
因殘疾需要配製補償功能的器具的,應當根據治療醫院的證明或法醫意見,結合使用者的年齡、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器具使用年限等因素,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賠償數額。
喪葬費
喪葬費,一般包括運屍、火化、普通骨灰盒和一期骨灰存放等費用。
喪葬費,按照侵權行為地的喪葬費標准支付。
死者家屬拒不執行有關部門限期殯葬決定而增加的費用,不予賠償。
死者家屬違反有關殯葬的規定,大辦喪事增加的費用,不予賠償。
死亡賠償金
因侵權致人死亡的,應當支付死者家屬一定數額的死亡賠償金。
死亡賠償金,按照當地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計算,賠償二十年。死者滿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賠償五年。
生活費
依靠受害人實際撫養的人,是指受害人死亡或喪失勞動能力以前實際扶養、贍養、撫養而無其他生活來源的人。
依法應當由受害人撫養的人,在受害人死亡或喪失勞動能力前不需要其實際撫養,而在受害人受害後至人民法院裁決前喪失了生活來源,其要求侵害人支付必要生活費的,應予支持。
受害人至人民法院裁決前出生的子女有權要求侵害人支付必要的生活費。
受害人是唯一撫養人的,侵害人應承擔依靠受害人實際撫養的人的全部的必要生活費;如還有其他撫養人,侵害人應承擔受害人承擔的相應份額。
被撫養人的必要生活費,按照當地居民生活困難補助標准計算。對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撫養到十八周歲。對無勞動能力的人撫養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年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對其他的被撫養人撫養五年。
撫慰金
精神損害撫慰金是因侵害人的侵權行為給受害人造成肉體痛苦或身體傷殘、死亡的同時,給受害人或受害人的近親屬造成精神痛苦和創傷的一種經濟補償方式。精神損害撫慰金的具體數額,由法院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判決。
㈡ 怎樣才能按經常居住地的標准獲得賠償
需要經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來源地都在。
如何計算賠償費用的復函
([2005]民他字第25號)
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關於羅金會等五人與雲南昭通交通運輸集團公司旅客運輸合同糾紛一案所涉法律理解及適用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和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計算,應當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結合受害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等因素,確定適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性支出)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的標准。本案中,受害人唐順亮雖然農村戶口,但在城市經商、居住,其經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來源地均為城市,有關損害賠償費用應當根據當地城鎮居民的相關標准計算。
2006年4月3日
㈢ 民事訴訟法第22條,有一句,大致意思是,原告居住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可以在原告經常居住地起訴
1,該案件移送丙區法院正確,根據民訴法第36條規定:「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法院管轄的,應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2,嚴格地講移送管轄其實是對案件的移送,而不是對案件管轄權的移送。從民事訴訟法關於管轄的規定看,幾乎所有的民事糾紛都存在兩個以上法院都可以管轄的情況,但為了有利案件審理和便於當事人訴訟,一般案件侵權案件以被告經常居住地的適用優先於住所地。如果法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㈣ 關於人身損害賠償在城鎮居住生活上一年以上可以按城鎮戶口算,請問在那部法律條文中能找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條:『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居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的規定,可以按經常居住地更高的標准確定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四百三十條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由審判員一人進行審查。經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駁回申請:
(一)申請人不具備當事人資格的;
(二)給付金錢或者有價證券的證明文件沒有約定逾期給付利息或者違約金、賠償金,債權人堅持要求給付利息或者違約金、賠償金的;
(三)要求給付的金錢或者有價證券屬於違法所得的;
(四)要求給付的金錢或者有價證券尚未到期或者數額不確定的。
人民法院受理支付令申請後,發現不符合本解釋規定的受理條件的,應當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內裁定駁回申請。
㈤ 請問經常居住地上海事故在安徽省如何賠償
按照規定應該按安徽標准賠償,但是你們可能還是有機會的。請看以下案例和你母親的情況很像,前一段時間我接觸的也有一個按上海陪的。
安徽省霍邱縣農民黃慶華和妻子周如平在上海打工10多年。2008年1月13日,周如平和兒子搭乘同在上海打工多年的老鄉張德奎轎車回安徽老家。當天大雪紛飛,高速路上也打出了「雪天路滑、行車減速」等提醒。晚上10點左右,當車開到無錫錫澄運河大橋橋頭,前方一輛麵包車和一輛轎車相撞,張德奎發現險情時已來不及剎車,與前車相撞,後面一輛大客車也因剎不住車而追尾。事故中,張德奎車上共五人,四個大人全部死亡,黃慶華的兒子受傷。據麵包車司機所說,其麵包車被一輛「藍色貨車」撞後偏離車道與後面轎車相撞。而事發後這輛「藍色貨車」逃逸。
此後,交警部門多次調查確認事故責任,但由於「藍色貨車」逃逸,無法獲取事故的原始資料和證據,最終根據相關條款,出具了一份「本起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交通事故認定書》。
據代理案件的律師所講,此類涉及農民工的案件,受害人大多經濟比較困難,案件也比較復雜。這也是維權中比較突出的問題。
2008年4月2日,錫山區法院對該起案件予以立案受理。隨後十多天,法院經過多次送達,完成了江蘇南京、鎮江、常州、安徽亳州、江西吉安等地被告的應訴通知工作。此後,該案進行了兩次公開審理。
庭審中,被告共同辯稱既然交警部門認為事故責任無法認定,說明沒有證據證明負有交通事故的責任,不應承擔賠償責任。黃慶華妻子、張道平兩人生前雖在上海市區工作生活,但證據存在瑕疵,另外兩位安徽籍農民在上海農村生活,不應按上海城鎮標准賠償,農民就應當按農村標准賠償。
4名死者都是農村戶口,如果以安徽省農村戶口2008年人均純收入3356元×20年計算,每人的死亡賠償金為71900元。而如果按上海2008年最新的死亡賠償金標准計算,即2008年上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23元×20年,每人死亡賠償金472460元,兩者之間相差6倍多。
那麼,誰該承擔事故責任?四位農民按城鎮標准賠償,還是按農村標准賠償?
「三年實踐」探索解困之舉
早在三年前,無錫錫山區法院已對「同命亦同價」法律適用進行了審判探索和實踐。至今,該院已經審理了15起此類案件,其中被侵權當事人大多是家境困難的農民。
2007年10月18日晚上八點半左右,安徽籍農民羅運月駕駛貨車在滬寧高速公路由東向西行駛到滬寧線113.4公里的地方,該車車頭部位撞到了前方因故障停在客車道內的朱正好駕駛的登記車主為一家車隊的貨車車尾。最終,羅運月和坐在車上的費本忠死亡,兩車嚴重損壞。事故經交警部門認定,朱正好與羅運月負事故的同等責任,費本忠不負事故責任。
車禍中,羅運月死亡賠償金計算的標準是按照農村居民的標准計算,還是按照城鎮居民的標准計算――這一問題成了案件的爭議焦點。
經過審理,錫山區法院按照城鎮居民標准計算死亡賠償金,判令保險公司等賠償羅運月的相關費用。判決後,保險公司不服提起了上訴。
「本起交通事故造成羅運月與費本忠死亡,費本忠系城鎮居民,而羅運月雖系農村居民,但其從事交通運輸,兩人系同一事由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受傷害的既有農村居民又有城鎮居民的,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農村居民的死亡賠償金應按照城鎮居民標准計算。」無錫市中級法院在二審判決書中駁回了保險公司的上訴,維持了原判。
2008年10月,在有關無錫法院的一份《關於死亡賠償金問題的調研報告》中,錫山區法院依法適用「同命亦同價」審理的該起交通事故賠償案件,被作為「典型案例」列舉。
此報告認為,如果在一個案件中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被害人,按照現在農村與城鎮的兩個標准情形,則應確立「就高不就低的原則」,統一適用最高的賠償標准,避免當事人之間的矛盾激化,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
可以說,錫山區法院三年前依法開始的「同命亦同價」法律適用,是對司法給予生命權同等保護的積極探索,為保障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進行了有效的審判實踐。
保護生命權有了樣板
2009年5月9日,錫山區法院依法適用「同命亦同價」標准,審理的這起四位農民工交通事故死亡賠償案,一審判決正式生效,4名農民工獲賠各種費用230餘萬元。
如果按四位死者戶口所在地、安徽農村人均收入標准判決,每人僅能獲賠7萬元,兩者之間相差近6倍。而錫山區法院沒有依據戶籍而是按照死者目前生活、工作所在地的賠償標准依法作出了判決。
對此,多年辦理此類案件的錫山區法院民一庭庭長任笑均認為,由於我國目前城鄉之間、不同行業之間收入存在較大差距,僵化的、機械的賠償標准,不但有違平等的憲法原則,也會給司法機關適用法律帶來難度和困惑。
究竟是適用城鎮標准還是農村標准?錫山區法院院長金瑋琳講到,只有用客觀標准來衡量是適用城鎮標准還是農村標准,才能有效地解決農民群體維權困境,從而取得大多數人的理解和支持。
而被稱為「同命不同價」的現象源自於200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9條所規定的有關死亡賠償金按照城鎮居民或者農村居民來分別對待。
近幾年,最高人民法院對有關「同命不同價」的司法解釋進行了多次調查研究,做了很多比較並與專家、學者進行了探討。多位全國人大代表也建議,應該盡快結束「同命不同價」的人身損害賠償情況。
「不論出身如何,生命同樣都是寶貴的,司法要給予同等保護,這是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無錫市中級法院院長褚紅軍了解該案後認為,這一舉措順應了我國立法和司法的發展趨勢。
㈥ 傷殘賠償的標准,如果事故發生在異地,補償的標準是按照戶口所在地還是事發地
補償的標準是取賠償標准最高的地方。如山東比徐州補償高,就可以以山東的標准補償。
1、憑連續1年以上居住證+納稅記錄或繳納社保記錄,按城鎮標准賠償。
如果無法提供以上證明材料,按戶口性質賠償。
2、補償的標准
事故發生地、戶籍地、經常居住地,取最高補償的地方。
註:經常居住地需要本人舉證證明。
依據《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三十條: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准計算。
被扶養人生活費的相關計算標准,依照前款原則確定。
(6)侵權賠償經常居住地擴展閱讀:
交通事故賠償項目標准和計算方法:
1、醫療費
按照醫院對當事人的交通事故創傷治療所必須的費用計算,憑據支付。結案後,仍需繼續治療的,按照治療的必要費用給付。
2、誤工費
當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於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3倍以上的,按3倍計算。
這里所說的「有固定收入」,包括非農業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和農業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兩部分。
非農業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是指在國家機關、企事業、社會團體等單位按期得到收入的。其收入包括工資、獎金及國家規定的補貼、津貼。
獎金以交通事故發生時上一年度本單位人均獎金計算。超出獎金稅計征起點的,以計征起點為限。
農業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是指直接從事農、林、牧、漁業的就業人員,其收入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勞動力人均年純收入計算。
當事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國有同行業的平均收入計算。這里所說的「無固定收入」是指有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證明或者有關憑證,在交通事故發生前從事某種勞動,其收入能維持本人正常生活的,包括城鄉個體工商戶、家庭勞動服務人員等。
對於沒有收入的受害人,則不應計算誤工費。
3、住院伙食補助費
對住院治療的傷、殘者,應按照實際住院天數賠償伙食補助費。其計算標准,按交通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計算。
4、護理費
傷者住院其間,需要人員護理的,應有醫院證明,對護理費應予賠償。護理費的計算方法是:護理人員有收入的,按誤工費的規定計算;無收入的,按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
這里所說的「無收入的」,是指本人生活來源主要或者全部依靠他人供給,或者仍然有少量收入但不足以維持正常生活的。
5、殘疾者生活補助費
根據傷殘等級,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征稅費計算。自定殘之時起,賠償20年。但5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則減少1年,最低不少於10年;70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
㈦ 侵權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還是被侵權人經常居所地法律
是合法的。適用《合同法》。只要協議適用法律符合:侵權行為地法律;當事人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共同經常居所地法律。
侵權發生後協議解決,這是作為解決沒有協議侵權適用法律的補充。
㈧ 侵權時為農村居民,審判時為城鎮居民,應該按農村居民還是城鎮居民標准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5條第1款規定,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區分應當享受的是農村標准還是城鎮標准,我國司法實踐一般是以戶籍登記為原則,以經常居住地為補充; 被害人如果是農村戶口,但在城市經商、居住,其經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來源地均為城市,有關損害賠償費用應當根據當地城鎮居民的相關標准計算。
㈨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關於經常居住地在城鎮的農村居民因交通事故傷亡如何計算賠償費用的復函》
2004年5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天,就在這一天,雲南省昭通市發生了一起死亡5人的特大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賠償中,罹難者之一的唐順亮是「農村人」還是「城鎮人」的身份等問題,成為原、被告雙方爭論的焦點。
身份及其賠償金
唐順亮原來是昭通市昭陽區太平鄉黃竹林村1組的一個農村人。10多年前一直在昭通城裡做生意。1996年,唐順亮和一個朋友開起了沙發材料經營店。2000年,他擴大了經營規模,注冊成立了傢具公司,唐順亮任法人代表。近年來,由於經營有方,生意越來越大,該公司固定資產達到了70餘萬元,並在大關縣開設了摩托車銷售店。
2004年5月1日下午,唐順亮乘坐昭通交通運輸集團公司的客車從昭通去大關,想去料理大關縣城摩托車分店的生意,誰知禍從天降。唐順亮乘坐的客車由於駕駛員超速行駛,在行至昭麻線K19+979M段時與迎面駛來的捷達轎車相撞,造成五人當場死亡,客車上其他人員均不同程度受傷,兩車嚴重受損的特大交通事故。唐順亮不幸罹難!這是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實施第一天發生的一起特大交通事故。
唐順亮遇難後留下了年近古稀、需待贍養的兩位老人和尚還年幼的一雙兒女!妻子悲痛欲絕。唐順亮的遇難,給原本美滿的家庭造成巨大的創傷,經濟生活陷於困境。
唐順亮的妻子羅金會、父親唐興全、母親趙家芬以及唐的兩個孩子以原告身份,將昭通市交通運輸集團公司訴至昭通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死亡賠償金、子女撫育費、老人贍養費、喪葬費等合計為347505.50元,給他們這個萬分不幸的家庭以物質和精神上的撫慰。
2005年3月30日,昭通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對此案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
這看似一件普通的交通故事,但它卻是我國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第一天發生的交通事故,關繫到新的賠償辦法和標準的適用,特別是死者唐順亮的身份等問題,一直是原、被告雙方爭論的焦點,法院對此也十分慎重,開庭當天沒有作出判決。
五個問題值得關注
羅金會等五名原告的代理人黃柏春、樊鵬認為,這不是一件普通意義上的交通事故賠償案,這是一件在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實施後的特殊案例,其中有五個問題值得關注。
一是新法新辦法。也許是巧合,交通事故就發生在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的第一天,正確處理本案有著示範的意義,因此,要慎之又慎。
二是訴由。本案中,由於被告的致訴行為符合兩個民事責任構成要件,因而發生了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具體地說,一方面,被告作為承運人、作為運輸合同的一方,負有將乘客唐順亮安全送至目的地的義務,但事實上,被告並未盡到上述義務,因此,應對自己違約行為致乘客唐順亮死亡的結果負全部賠償責任。另一方面,唐順亮的死亡是由被告及他人的違法行為侵權所致,因此,被告應對由於自己侵權致唐順亮死亡的結果負連帶賠償責任。
三是死者唐順亮和兩個孩子的身份問題。唐順亮的身份直接涉及到具體的賠償標准,是本案的焦點。唐順亮的身份證明是農村居民,可是他卻長期(1996年3月起)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作為「昭通市麒麟家私有限責任公司」的原法人代表,他在城裡有自己的商業經營場所和經營活動,有固定的住所,年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城鎮居民平均水平;他的兩個子女都是在昭通市內出生,都在昭通城裡的學校上學,享受著城市人的學習和生活待遇。
四是賠償標準的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和《2004年雲南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有關費用計算標准》規定,雲南省2003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為764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697元,之間相差幾倍。唐順亮是從事傢具和摩托車批發、零售業務,我們訴請按雲南省2003年國有經濟單位批發和零售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2854元計算,訴求的死亡賠償金為257080元;同時訴請城鎮居民子女撫育費36556元。如果按農村居民計算,則少很多。在人身權益上,現行規定存在著農村人與城鎮人不平等的地方。但是實際情況是,死者唐順亮、其妻子羅金會和兩個孩子都是生活在城市,他本人及其子女雖屬農村戶籍,但並非在農村居住。所以我們才訴請賠償標准按其所從事的行業標准執行。
五是現行法律與現實的差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區分開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而現實是像唐順亮這樣的家庭,他們全家都生活在城市,他們的收入水平已早就超出了城鎮居民平均工資水平。所以,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這個《解釋》,處理本案時,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給予唐順亮的家人一個客觀公正的結果。
依法辦事 依法賠償
被告方代理人、雲南悟同律師事務所律師曹沙汀在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時說,此案應該依法辦事、依法賠償。
他說,此案的焦點在唐順亮的身份鑒定上,因為這直接涉及到具體的賠償標准。原告方向法庭出示的戶籍證明以及交通事故處理機關提供的材料都證明,唐順亮及其家人是農村居民。《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規定:「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所以被告方認為應該按《2004年雲南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有關費用計算標准》中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697元計算賠償金額;第二十八條規定:「被撫養人生活費根據撫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撫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所以被告方認為兩名被撫養人應按雲南省2003年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費支出標准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正是正視了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在收入上的差距,才作出了區別對待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進行賠償的規定。
法律「競合」後的無奈個案
就此案中許多法律交織問題,記者采訪了雲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雲南資深民法專家陳鐵水。在詳細了解此案後,陳鐵水稱,此案是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以來「法律『競合』後的無奈個案」。
陳鐵水個人認為,依據「新法優於舊法、『上衛法』服務於『下衛法』的法律准則,此案適用在去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從此案具體細節來看,原告可以採取交通事故、合同違約、侵權等三種不同方式提起民事訴訟。從原告提起索賠的「合同支出」方式來看,這是較為妥當的。
陳先生認為,從情理上來說,死者家屬提起按照城市人口賠償標准來賠償是可以理解的;於法理來說,死者家屬提起的賠償又得適用新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此案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以來,「法律『競合』後的無奈個案」。但是,死者家屬既然選擇用「合同違約」起訴,法律適用上就不再適用去年5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了,應該是合同違約賠償標准,這應該區別對待。
㈩ 民事起訴案件已經接到通知但不是被告的經常居住地也不是戶口所在地怎麼辦
第一點是對的,你母親不能作為被告,但如果你是未成年另說,
第二點,侵權案件可以在侵權發生地的法院起訴的,而不一定要在被告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