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被人故意毆打,如何進行民事訴訟程序
故意傷害造成他人輕傷以上傷害的,構成故意傷害罪,受害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民事賠償,不構成犯罪的可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人身損害賠償。
《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九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第一百條 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被告人的財產。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或者人民檢察院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第一百零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裁定。
第一百零二條 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只有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
人身損害賠償范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喪葬費、死亡補償費、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精神損害撫慰金
『貳』 一家五口無端遭醉酒鄰居圍毆,肇事者如何承擔責任
一家五口無端遭醉酒鄰居圍毆,司法實踐中,總會以自己醉酒當時神志不清,作為借口,試圖減輕量刑處罰,對此,司法解釋已經有明確的規定,施暴人在飲酒之前,應當對自己酒後的行為有清醒的認識,必須對自己酒後的行為負完全的責任,醉酒鬧事不僅不能作為減輕處罰的理由,反而應當作為加重其處罰的情形。1、施暴的四人,酗酒之後,無事生非,對於素不相識的張先生一家人大打出手,尤其是連老人孩子都不放過,情節惡劣,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依法應當以尋釁滋事罪,追究以上四人的刑事責任,依法應當視情節,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於罰金。
2、目前以一般的治安管理案件處理,並拒絕告訴張先生,施暴人姓名的做法違法。
本案屬於典型的尋釁滋事罪,卻按照一般的治安管理案件處理,顯然案件定性錯誤,更何況張先生對於施暴的4人的身份信息,是有知情權的,不然張先生以後該如何維護自己的賠償權利,拒絕告知施暴人身份信息是錯上加錯。
3、除了刑事責任外,施暴的4人還需要對張先生一家承擔民事賠償。
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對於施暴4人的侵權行為導致的人身財產損失,依法必須承擔賠償責任,包括醫療費、護理費、精神損失費、殘疾賠償金、誤工費、護理費等等,此外對於1歲孩子心理輔導而支出的各項費用也必須予以承擔。
4、醉酒神志不清,能否作為施暴者減輕處罰的理由?
司法實踐中,總會以自己醉酒當時神志不清,作為借口,試圖減輕量刑處罰,對此,司法解釋已經有明確的規定,施暴人在飲酒之前,應當對自己酒後的行為有清醒的認識,必須對自己酒後的行為負完全的責任,醉酒鬧事不僅不能作為減輕處罰的理由,反而應當作為加重其處罰的情形。所幸孩子、老人最終沒有造成特別嚴重的後果,對於施暴的四人,必須查清底細,實在是有點太過於猖狂了,依法嚴懲,還被害人一家一個公道!
『叄』 交通事故之後死者家屬毆打肇事者違反了法律嗎如果違反了應該怎麼去追究法律責任急需答案!謝謝
這個打人是不正確的。一般家屬可能會在生氣時動點手情有可原。但如果致對方有傷害那麼肇事者是可以保護自己權益的。打人和交通事故是兩回事。對方如果打人可以報警。留下證據。如果受傷比較嚴重那可以構成故意傷害罪。警方不受理要記住找證據。可以到法院告對方故意傷害。要求對方賠償受傷害的損失。
『肆』 受害人家屬可以打肇事者嗎
不怕被拘留、有錢任性的話可以。
交通事故發生後家屬打肇事者的性質和走在路上看人不爽直接上去動手開打是一樣的,對方報警的話視受傷程度判定是擾亂社會治安、尋性滋事還是需要負刑事責任。
『伍』 按法律限定肇事者可否需要坐牢若親屬出面商量需
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現將相關法律規定附後,供您參考。
法律條文參考: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事訴訟法》「第五編特別程序」的「第二章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
第二百七十七下列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願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
(二)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本章規定的程序。
第二百七十八條 雙方當事人和解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聽取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對和解的自願性、合法性進行審查,並主持製作和解協議書。
第二百七十九條 對於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被告人從寬處罰。
『陸』 家屬找肇事者鬧犯法嗎
犯法,肇事者如果涉嫌刑事犯罪,會有警方跟進,造成經濟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家屬去鬧,涉嫌尋釁滋事,嚴重的要承擔刑事責任
『柒』 民事糾紛我先動手打人公安局會怎麼處理
財產類民事糾紛公安一般不予受理,如出現因民事糾紛產生斗毆等情節,公安局應對糾專紛中的肇事方或過錯方視屬情節給予相應的治安處罰:凡持械傷人或故意損壞財物者,應視情必須給予治安拘留或治安罰款的處罰;糾紛雙方均有錯且又均符合治安處罰條件的,必須視情分別給予處罰。治安處罰不影響對民事賠償的調解。民事糾紛案件的調解處理,應製作書面「調解協議書」,交由當事人雙方簽字生效。「調解協議書」應存檔備查。對不服公安派出所調解意見的,應勸導雙方到人民法院提請民事訴訟。民事糾紛的處理方式:1、協商。2、調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爭議各方相互諒解和讓步,最終化解矛盾。3、仲裁。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由其居中裁決的糾紛解決機制。仲裁一裁終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對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4、訴訟。一方向法院提出請求,由法院裁決糾紛的制度。訴訟是最終、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機制,是當事人保護權利的最後屏障。
『捌』 民事糾紛旁觀者拿刀恐嚇肇事者違法嗎
如果民事糾紛的話,拿刀恐嚇肇事者並不是違法。
『玖』 親戚之間因矛盾打架造成輕傷屬於民事案件還是刑事案件
有民事,也有刑事。
一般打架致輕傷屬於故意傷害罪了,涉嫌刑事犯罪,賠償部分屬於民事賠償。但是一般鄰里糾紛,只要雙方能達成和解,公安一般可以不做刑事案件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