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打籃球受傷~糾紛
他說受傷 你還說受傷呢 他用鼻子把你撞傷了 反正查不出來毛病 就可能是大毛病 掛專家門診去!
⑵ 打籃球受傷的賠償
按理來說,運動本身就是具有風險的,在自知有風險仍然去參與運動,應該自己承擔受傷的風險。這也是國際慣例。但是在國外是建立在較完善的保險制度下的,受傷的人的損失由保險公司承擔。但我國並沒有幾個普通人會上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而我國的法律又往往是傷者死者為大,所以一般會判致人受傷者賠償部分損失。
但是,請網路搜索這篇文章:打籃球傷了眼 家人索賠12萬。結果是法院駁回訴訟請求:非惡意 球友無責。也就是說,這種情況的判決要看法院的,並不是受傷就一定可以得到賠償。全文如下:
打籃球時球友之間有身體接觸,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小林卻因打籃球時對方隊友的一個不小心,換來了「盲目四級」的嚴重後果。今年6月,小林和家人把球友王豐告上法庭,要求索賠12萬元。不過讓小林和家人沒想到的是,日前安吉法院經審理駁回了他的訴求請求。
2010年,小林和王豐是同一所高中的高二學生,兩人平時關系不錯,課外時間經常約在一起打籃球。
那年4月16日傍晚6點多,小林叫上了王豐到學校的籃球場進行「3對3」籃球比賽,兩人分在兩個隊伍中。在進行一局比賽時,小林持球進攻,王豐過來防守。瞅准了一個機會,王豐伸出手打算去斷球,然而球沒斷到,卻不小心擦到了小林的左眼。小林左眼立即冒出了血。
球場上的人都慌了神,王豐更是害怕。他趕緊陪小林去了醫務室。值班醫生告訴兩人,應該是毛細血管破了,吃點葯就會好。可到了晚上,小林的眼睛並沒有像醫生所說的那樣開始好轉,當晚他便被送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治療,確診為左眼損傷(眼球鈍挫傷、外傷性前盤積血、玻璃體積血、外傷性視網膜脫離)。
為了治眼睛,2010年到2013年間,小林先後去了杭州、上海等地的醫院進行四次住院治療。幾年治療,傷情終於穩定,不過小林的視力卻無法恢復如前了。小林父親委託司法鑒定所對小林的損傷等級、護理期等進行鑒定,鑒定結論為:小林目前遺留眼前指數(盲目四級)構成人體損傷八級殘疾。
今年6月份,小林家人將王豐一家告上安吉法院,要求其賠償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等共計12萬元。
王豐該不該賠,又該賠多少?安吉法院日前對此給出了答復,駁回原告小林的訴訟請求。
承辦法官告訴記者,籃球運動具有群體性、對抗性及人身危險性,出現人身傷害事件屬於正常現象,應在意料之中。參與者無一例外地處於潛在的危險之中,既是危險的潛在製造者,又是危險的潛在承擔者。「籃球運動中出現的正當危險是被允許的,參與者有可能成為危險後果的實際承擔者,而正當危險製造者不應為此付出代價。
」承辦法官介紹說。「小林和王豐兩人的年齡都已超過16周歲,已具有認識籃球運動本身所具有的危險性的識別能力了。
」承辦法官表示,案件中小林未舉證證明王豐存在惡意違反游戲規則的行為,王豐因基本運動行為造成小林損害,不應承擔侵權責任,所以小林訴請要求王豐及其監護人承擔過錯侵權責任,於法無據,不予支持。(文中均為化名)
⑶ 打籃球給人撞傷賠償問題
應該賠償,別人也不會拿身體來敲詐你的錢,合理范圍內,還是賠償。你出錢,他受傷。換做是你願意么?
⑷ 關於打籃球受傷的賠償問題
我認為不用負全責。醫葯費如果是2000的話,你不用全賠償給受害方的。原因是打籃球本來就是強烈運動,難免受傷,只是對方的傷如果是由於你的原因造成的,那麼就涉及的醫葯費的問題。只是由於在出於玩籃球的時候都知道會造成受傷都自願參加游戲,那麼造成的傷不用你負全責。因為不是故意把他人身體造成損害,沒有負全部責任的義務。
⑸ 打籃球受傷責任賠償問題!!!
打球受傷是正常的,只不過是嘴列了而已,人家上次被撞得骨折都沒叫人賠,這只是意外事故,你並不是故意的,如果他們因此而一直向你索要賠款,你就可以告他們敲詐,因為你已經做得該做的責任了,他們這樣會給你精神壓力,你反而可以告他們侵害你的權利。以後見了他那種人不要躲著,你要想我已經付了你的那份錢,你沒有理由再讓我賠你本不屬於你的錢。不要去想這事情,因為這會給你高考增加精神壓力,告訴你把這件事想開的一個方法,就是你可以把這個事情當作寫作素材,來反應一些社會問題,和現在人的思想,這樣就容易釋懷了!
祝願高考得佳
⑹ 打籃球時無意中造成對方受傷要賠償嗎
本案系一般侵權糾紛案件,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而不應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作為體育運動,特別是籃球、足球等有人體直接接觸的對抗性體育運動,完全有可能發生人身損害後果,參賽者褚某、李某等六人均是高中生,對打籃球時可能發生人身損害後果是應當有一定認識的,其自願參加這種具有風險性的競技運動,應視為甘冒風險行為。至於李某因比賽造成受傷,此系比賽中合理的身體沖撞所致,純屬意外,因為比賽中的沖撞,原本就是籃球運動的特點,不許學生在比賽中有沖撞,既是對學生的苛求,也是對籃球運動規律的違背。褚某在這次籃球賽中其行為並不具有傷害的故意或過失,因此不存在過錯,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看似「公平」的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李某的經濟損失,但此結果一旦被公眾所周知,勢必造成家長禁止學生參加此類運動,即便參加也是縮手縮腳的消極比賽,長此以往不但會導致青少年體質不斷下降,而且更會導致我國競技類體育運動停滯不前。因此本案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而不應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藍球作為一項競技比賽,雖然是一種對抗性體育運動,有人體的直接接觸,合理的身體沖撞完全有可能發生損害後果,但我們要看損害的後果是否屬於比賽規則范圍內的合理沖撞,如果明顯超出了比賽規則范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話,應視為行為人有過錯,應當對受害者的損失承擔適當的賠償責任。公平責任原則是不同於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一個獨立歸責原則,要適用公平原則,必須得有法律依據,不能在不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或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情況下濫用公平原則。
自發組織籃球、足球比賽等激烈的體育競技運動引發傷害案件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典型性。在本案中,致害人與受害人均無過錯,存在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由當事人分擔損失的可能性。但應當強調的是司法實務中最終是否實際確定適用公平歸責原則由當事人來分擔損害,應從維護當事人雙方的利益和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出發,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既不能過於簡單化搞一刀切一律判決由受害人自擔損害,也不能過於絕對化地由致害人分擔損失,適用公平責任原則應限定在合理的范圍內。具體需根據個案的實際情況結合這類體育競技運動本身的特點進行綜合考量。這里的實際情況應同時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一、受害人的損害程度;
二、當事人的經濟狀況。以上兩個方面應當同時具備,不可偏廢,通過上述綜合考量以當事人之間利益是否失衡作為價值判斷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