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侵犯人身權利的案例
人身權利又稱人身非財產權,是指與人身直接相關而沒有經濟內容的權益。屬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
人身權利,公民依法享有的與人身直接相關的權利。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部分。包括生命健康不受侵犯,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等。
人身權利主要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和人格尊嚴權,人格尊嚴又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和隱私權等。
當人身權受到侵害時,我們可以請求司法保護。
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它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泛。 但主要上指人的生命、健康、人格、名譽和人身自由等權利,以及與人身直接有關的權利.。例如: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權利等。
我國《刑法》為了切實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 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侵犯,專章規定了"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利,民主權利"。《刑法》第131條明確規定: "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任何人,任何機關非法侵犯.違法侵犯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予以刑事處分."
案例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5)納溪民初字第410號
原告陳建民,男,生於1953年12月12日,漢族,中醫大專文化,個體中醫職業,住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安富較場壩皮化廠小區。
委託代理人劉先賦,四川五月花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宣明,四川五月花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北京科技報社。住所地,北京市朝陽區八里庄北里1號慈雲寺102號信箱。
法定代表人趙穎華,該報社總編輯。
原告陳建民與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名譽權糾紛一案,本院於2005年3月7日受理後,被告北京科技報社於3月18日提出管轄權異議,本院於3月21日裁定駁回其管轄權異議,被告北京科技報社於3月29日提出上訴,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4月29日裁定駁回上訴。原、被告雙方的舉證期限三十日屆滿後,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2005年7月13日,本院傳票傳喚原、被告雙方於7月21日上午8:30分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於7月15日回復本院,因工作忙不到庭參加訴訟。本院於2005年7月21日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陳建民及其訴訟代理人宣明、劉先賦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北京科技報社的法定代表人趙穎華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法定的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建民訴稱:自己從宣傳中醫養生學和探索生命極限的角度出發,於2004年3月20日至5月7日,由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全程監督、公證,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碧蜂峽開展了禁食49天的「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2004年5月7日,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出具了(2004)雅市證字第506號公證書,證明:「陳建民於2004年3月20日起至2004年5月7日止,在雅安市雨城區碧峰峽景區接待中心外草坪上搭建的離地10米高的玻璃房內進行的『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符合《「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細則》的規定;陳建民在上述期間開展的『挑戰人類飢餓極限』的結果真實。「 2005年1月4日和5日,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在其《北京科技報》周刊以及網路版上公開發表《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將原告禁食49天的活動評定為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首,使用了「有違公序良俗」「挑戰人們道德底線」「商業鬧劇」等侮辱性詞語,還配以漫畫醜化其形象。自己行醫32年,為人誠實守信,做事敬業守法,沒有不良記錄,社會評價良好。被告公開發表的「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的報導,誤導社會公眾,貶損了原告的人格,詆毀了原告的信用,導致原告社會評價降低,信用程度下降,使原告精神受到損害,行醫執業受到影響。起訴要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在報刊及網路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80000元。
被告北京科技報社未提交答辯意見。
原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交了下列證據材料:
1、陳建民身份證,證明原告的自然人身份;
2、陳建民中醫大專畢業文憑、執業醫師證書、個體行醫執照、「建民診所」執業許可證,證明原告合法從事中醫專業、行醫執業的社會身份;
3、陳建民榮譽證書、獎狀,證明原告在2005年1月5日以前社會評價較好的事實;
4、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出具的(2004)雅證字第506號公證書及附件,證明原告陳建民於2004年3月20日起至5月7日止,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碧蜂峽景區接待中心外草坪上搭建離地10米高的玻璃房內進行的「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符合活動的細則規定,活動結果真實的事實;
5、四川省瀘州市公證處出具的(2005)瀘證字第297號公證書,證明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公開刊登《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並插配「騙局之(1)?中醫絕食四十九天」漫畫的事實;
6、證人龍騰麗、蒲利華、王祖明的證詞,證明被告的文章發表以後,原告陳建民的社會評價有所降低的事實;
7、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實用法醫學》第180頁至181頁,證明成年人只飲水,不攝入其他營養,可存活40?90天的事實。
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向本院提交了1份證據,即2005年1月5日?2005年1月11日《北京科技報》周刊,證明被告公開刊登《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並插配「騙局之(1)?中醫絕食四十九天」漫畫的事實。
原告對被告提交的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沒有異議。原告提交的第1?6組證據,以及被告提交的1份證據,經庭審質證、認證,符合本案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本院予以確認,作為本案案件事實的定案證據。原告提交的《實用法醫學》第180頁至181頁,與本案侵權糾紛沒有法律意義的關聯性,不作為本案事實的定案證據。
本院依據上述定案證據確認以下案件事實:
原告陳建民早年從事中醫業務,1987年10月畢業於成都中醫學院,自己開辦個體診所,長期從事中醫執業活動,並獲得國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執業許可證照。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被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評為同行業先進,享有較好的社會評價。被告北京科技報社是面向全國發行報刊的事業法人單位。
2004年3月19日,原告陳建民向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申請,要求對其從2004年3月20日至5月7日,在雅安市雨城區碧蜂峽開展「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現場監督、公證。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受理原告陳建民的公證申請以後,指派宋紹華、張勛蓮、劉波、魯健、楊卉、虞尚堂、黃婷利七名公證員全程監督、公證。3月20日12時48分,公證員劉波、魯健對陳建民使用的玻璃房設施及其個人生活用品進行檢查確認;3月20日15時,原告陳建民在公證員宋紹華、虞尚堂的檢查確認和監督下,用升降機將原告陳建民送入玻璃房內,並加鎖貼上封條;至5月7日15時止,原告陳建民禁食49天「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的整個過程,先後由前述七名公證員現場監督,並有證人宋明全等47人先後參與見證。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於5月7日出具(2004)雅市證字第506號公證書,公證證明:「陳建民於2004年3月20日起至5月7日止,在雅安市雨城區碧蜂峽景區接待中心外草坪上搭建的離地10米高的玻璃房內進行的『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符合活動的細則規定,活動結果真實。」
2005年1月4日,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在其所屬的「北京科技報網路版」第52期和2005年1月5日?2005年1月11日《北京科技報》周刊A4版上發表《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將原告陳建民禁食49天的活動評定為科技騙局。該文評論:原告陳建民禁食49天的活動是「絕食秀」;原告陳建民禁食49天的活動不光在挑戰人類「生理極限」,也在挑戰人們的「道德底線」,是明顯違反科學常識、混淆百姓理智的商業鬧劇,有違公序良俗。並在該
文中插配「騙局之(1)?中醫絕食四十九天」的漫畫。
原告陳建民的鄰居龍騰麗、同事蒲利華和王祖明看到被告北京科技報社的前述文章後,對
原告陳建民禁食49天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產生懷疑,並對陳建民的人品降低信譽,也對
陳建民的中醫執業醫療服務不放心。原告陳建民看到被告北京科技報社的前述文章後,認
為被告評定其禁食49天的活動是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首,侵害了自己的名譽權,訴至本院提出上述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按照我國現代漢語詞典的文意解釋,騙是指使用欺詐的語言或虛構事實的手段,誘使他人上當的行為;騙局就是指使用欺詐的語言或虛構事實的手段誘使他人上當而設計的圈套。科技騙局,應是指以科技之名,行騙人之實的圈套。騙局是誠信的反義詞,是對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行為的合法性和道德性的否定評判,也是對其社會公信度的否定評判。設置騙局的人是社會評價低下、缺乏社會公德、有害於社會的人。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損害他人情感為目的而設置騙局的行為,是應受道德譴責、法律制裁的行為。評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施的行為是騙局,應當有確實充分的證據,有嚴密的合乎邏輯的論證。原告陳建民於2004年3月20日至5月7日,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開展禁食49天的「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的全過程,有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公證員的全程監督、公證,有生效公證文書證明,沒有相反證據證明該活動過程和結果虛假、不真實,其客觀真實性應當成立。至於原告陳建民開展的禁食活動,是否符合中醫養生學,是否具有科學意義的問題,應當是科學研究的范疇,不是人民法院司法審查的范圍。自由評價禁食49天「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但權利的行使不得以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為前提,更不得以法律所禁止的行為毀損他人人格。尊重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名譽權,是誠信善意的媒體經營者應當盡到的注意義務。媒體報道應當客觀真實,不得傳播侵害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名譽的事實。這既是媒體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民事法律認定是否侵權的基本標准。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在沒有證據證明原告禁食活動虛假的前提下,對其活動的客觀性予以否認,認定其禁食49天活動的程序和結果虛假,違背社會倫理道德,並公開在報刊、網路媒體上評定原告禁食49天的活動是「2004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首。所發表的《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文章標題直接使用「科技騙局」一詞,所指責的對象是明確具體的本案原告。該「騙局」一詞是對原告名聲和信譽的詆毀;文中使用「有違公序良俗」「挑戰人們道德底線」等詞語,貶損原告的人格信譽;文中插配「騙局之(1)?中醫絕食四十九天」的漫畫,醜化原告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依照我國憲法、民法對公民人身權保護的規定,應屬於法律禁止的行為。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公開發表《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的行為,主觀有過錯;行為具有違法性,其違法行為與原告的名聲、信譽受到損害的結果具有因果關系,符合我國民事侵權的構成要件,被告北京科技報社的行為構成了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
名譽是指社會或他人對特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品德、才幹、名聲、信譽、形象等的綜合評價。良好的名譽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社會競爭的重要條件。名譽權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賴自己的名譽參與社會活動的權利。法律規定禁止以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的名譽。每一個公民都有權保護自己的名譽,享有名譽所體現的利益,維護自己的名譽不受非法侵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應當得到法律的救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法人的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原告要求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恢復名譽,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的主張,符合法律的規定,本院予以支持。對於原告要求被告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8萬元的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自然人因名譽權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該《解釋》第十條規定,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應考慮下列六種因素:(1)侵權人的過錯程度;(2)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3)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4)侵權人獲利的情況;(5)侵權人承擔責任的能力;(6)受訴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原告陳建民主張賠償精神撫慰金的請求,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支持。對於具體的賠償數額,結合本案具體案情,綜合上述六種因素,確定原告的精神損害賠償金為1萬元比較適宜。據此,為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第一百二十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一)、(七)、(九)、(十)項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停止對原告陳建民的名譽侵害,將存留於網路版上的《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及插圖,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刪除,以消除影響;
二、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公開向原告陳建民賠禮道歉,其內容經本院審查以後,在其《北京科技報》周刊以及原網路版發表的位置,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刊載;逾期不履行,本院將本案生效判決書在同等級別的報刊、網路媒體予以刊登,所產生的費用由被告承擔;
三、被告北京科技報社賠償原告陳建民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0元,限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付清。本案案件受理費3000元,其他訴訟費500元,共計3500元,由被告北京科技報社承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林 萬 泉
審 判 員 邱 彪
審 判 員 雷 躍 貴
二00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書 記 員 卓 波
Ⅱ 侵害人身權應當承擔哪些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第十六條 【人身損害賠償】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十七條 【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第十八條 【被侵權人死亡或者合並、分立時請求權人的確定】 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單位,該單位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單位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被侵權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費用,但侵權人已支付該費用的除外。
第十九條 【財產損失計算】 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
第二十條 【侵害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賠償】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難以確定,侵權人因此獲得利益的,按照其獲得的利益賠償;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第二十一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二十二條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Ⅲ 其它人身權糾紛
多了
比如曬太陽的權力,陽光權
呼吸新鮮空氣啊,比如你家附近有工廠垃圾堆什麼的,影響到你正常呼吸新鮮空氣了
還有吃飯權啊,睡不給你吃飯了也可以報警的
太多了,反正就是影響到你生活必須具備的條件,都算
Ⅳ 如何提起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訴訟
因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提起的訴訟,多為侵權之訴,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9條的原則規定,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該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民事訴訟法》第30條還規定,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根據最髙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有關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提起的訴訟,產品製造地、產品銷售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皖都有管轄權。鐵路運輸合同糾紛及與鐵路運輸有關的侵權糾紛,由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處理此類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民法通則》、《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定,以及《鐵路法》第58條、《民用航空法》第157條、《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相關規定。
2008年《規定》在「人格權糾紛」項下列舉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水上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航空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航空器對地、水面上第三人損害賠償糾紛,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等7個第四級案由。考慮到這些糾紛類型不僅僅侵害人格權,往往還侵害了財產權,加之《侵權責任法》已經將相關侵權責任類型化,故修改後的《規定》刪去了這7個第四級案由,將其分別歸於後續的案由體系中。
長期以來,我國審判實踐中一般將「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稱為「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規定》棄用「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將「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作為第三級案由,考慮有二:一是根據《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損害賠償」只是承擔侵權責任方式的一種方式,單就侵害人格權的責任方式,除了賠償損失以外,還可能要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多種方式。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顯然不能涵蓋以上各種責任方式;二是「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之「人身」二字,易與『『人格權、身份權」的上位概念「人身權」之「人身」二字相混淆。今後的審判實踐中,從規范民事審判工作、提高司法統計科學性、准確性出發,各級人民法院應當統一適用「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停止適用「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由。
關於「人格權糾紛」、「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與其他具體侵權責任糾紛案由的協調問題。在確定侵權責任糾紛具體案由時,應當先適用第九部分「侵權責任糾紛」項下根據《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列出的具體案由。沒有相應案由的,再適用「人格權糾紛」項下的案由。如機動車交通事故可能造成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確定案由時,應當適用第九部分「侵權責任糾紛」項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由,而不應適用第一部分「人格權糾紛」項下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也不應適用第三部分「物權糾紛」項下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由。
還有,對於案由名稱中出現頓號(即「、」)的部分案由,應當根據具體案情,確定相應的案由,不應直接將該案由全部引用。如「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應根據侵害的具體人格權益來確定相應的案由。
Ⅳ 對方侵權可以告他什麼罪一
侵權概念非常寬泛:
1、輕微侵權行為屬於民事范疇,一般通過協商、調解、民事回訴訟途徑解決答
例:
侵犯人身權的:交通事故造成輕傷的、
侵犯財產權的:過失造成他人財物損失等等。
2、較嚴重侵權行為可能在民事賠償以外還需要承擔行政處罰責任,屬於行政違法行為:
例:
侵犯人身權的:輕微故意傷害。
侵犯財產權的: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
3、惡劣的侵權行為,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例:
侵犯人身權的:故意傷害(輕傷以上)、虐待
侵犯財產權的:嚴重故意損壞公私財物、侵佔
所以至於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什麼犯罪要具體區分侵犯權利的種類、嚴重程度。結合侵權人的刑事責任能力、年齡、犯罪動機、既遂未遂等具體區分。
Ⅵ 財產權威、人身權等民事權益收到侵犯,該到法院提什麼性質的訴訟
財產權益、人身權等民事權益受到侵犯,應該到法院提起侵權訴訟。
這在侵權責任法開始規定的很明確。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Ⅶ 人身權受侵害的可否向原告所在地起訴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Ⅷ 人身權侵權案件是否具有可仲裁性
您好,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中只做了排除性的列舉,沒有列舉出來應該理解為可以提請仲裁:第三條下列糾紛不能仲裁:(一)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第四條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第五條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Ⅸ 侵害著作人身權侵權人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民事責任:1、停止侵害;2、消除影響;3、賠禮道歉;4、賠償損失等。(發起方式:內被侵權方向有管轄權的容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責任:1、責令停止侵權;2、沒收沒法所得;3、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4、罰款;5、情節嚴重的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發起方式:發現違法線索後進入行政程序)刑事責任: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3)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4)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Ⅹ 民事訴訟中的案由有沒有人身權侵權糾紛
有。叫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這是三級案由。
再細一點,還可以分四級案版由:
(1)道權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2)醫療損害賠償糾紛
(3)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4)水上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5)航空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6)航空器對地、水面上第三人損害賠償糾紛
(7)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