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業管理糾紛
說幾點我的看法
1當初的房子買來是精裝修房屋還是毛坯房
如果是精裝修房屋 有問題 再保修期內(參見房屋質量保證書)向開發商提出維修
如果是毛坯房 那麼這個屬於你自己裝修施工的問題 或由於樓上漏水、或由於【熱橋現象】造成的問題 這就與物業管理費無關
前面的物業公司是如何判斷責任的?
2你與前面的物業公司交涉此問題時有沒有什麼書面的文件可以證明此事是你拒交物業費的證據
3現在的物業公司與前物業公司的交接是否包含債務 這個你去找人問問 如果現有物業公司已經將債務承擔下來 你又沒有正當理由證明此事是前物業公司不作為造成的 那你就很被動了
4你的照片只是你的一面之詞 並不是第三方機構鑒定的證明
5你把照片發幾張上來看看 叫大家判斷下具體情況吧
⑵ 怎麼處理物業管理糾紛
在簽訂物業管理合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性質應該為服務合同,而不是委託合同。其最簡單的方法是先看物業合同的名稱,如果是服務合同,一般這個合同的名稱是"物業管理服務合同",而不是"物業管理委託合同".
合和社區計劃」借用大數據、高科技手段為物業公司賦能,致力於打造和諧社區,破除物業行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有效提升業主滿意度,促進物業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⑶ 常見的物業管理有哪些糾紛
你好,物業管理是指業主對區分所有建築物共有部分以及建築區劃內共有建築物、場所、設施的共同管理或者委託物業服務企業、其他管理人對業主共有的建築物、設施、設備、場所、場地進行管理的活動。那麼常見的物業管理糾紛有哪些呢?
問題一:遺留的房屋質量問題
法官們發現,房地產商遺留房屋質量問題,造成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產生矛盾,案件大約占物業糾紛案件的10%-15%。
法官介紹,這類問題主要表現在:房屋工程質量在使用過程中不能令業主滿意,諸如房屋存在地面裂紋、煙道不暢、樓頂或衛生間滲水等,而開發商又怠於履行維修義務,對其應負的維修責任採取一等、二拖、三推的態度,保修期一過就「甩包袱」。這樣,業主在不能有效處理與開發企業之間糾紛時,將怨氣撒到物業公司身上,以拒交物業費的方式維權。
對策:嚴把房屋交接關口
一般的商品房買賣合同都有房屋質保期限,可在交房後,業主不容易找到開發商,而物業公司時刻在與業主打交道。法院認為,由物業公司來解決業主房屋維修方面的問題,最方便也最經濟。建議物業公司在管理交接之時和開發商簽訂代為維修房屋的合同。
問題二:物業服務質量不達標
這類案件大約能佔到70-80%左右。法官們在審理中發現,大多數業主拖欠物業費的理由是物業公司沒有按合同規定履行義務,服務質量不到位。許多業主在法庭上會向法院提交小區管理現狀的照片,比如沒有綠化、公共設施殘破,維修不及時,保安失職導致業主財產受損,等等。
對策: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
在這個問題上,為燕都花園提供服務的金管家物業服務公司的負責人馬德成表示,根據他們的經驗,一定要注意解決每個業主反映的問題,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收費的工作人員不僅負責收費,更要負責聽取業主反饋的意見。比如丟車的問題,無論是自行車還是汽車,物業公司要通過服務保證一輛也不能丟,要不然會給業主留下一根永久的「小辮子」。
問題三:物業與業主溝通存障礙
法院認為,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是服務合同關系,兩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在現實中,有的物業公司認為自己是小區管理者,業主是被管理的對象;而業主則認為自己是主人,物業公司是自己花錢雇來的。業主與物業公司對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各有理解,由此產生的權利義務認識就大相徑庭,這種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導致雙方在溝通中存在障礙。
對策:要靠服務取得業主信任
座談會上,萬合物業公司對宏業花園的管理經驗得到了法院的好評。該物業公司的負責人李合祥介紹,作為第四任,萬合公司接管該小區時,小區里垃圾遍地,綠化缺失,由於污水管道被壓壞了,小區里竟然有一條80米長、40來米寬的臭水溝。萬合物業公司先是在3日內恢復了小區里的路燈設施,投入了2萬多元。接著又投入2萬元,挖開臭水溝,排清污水、重鋪管道,暢通了小區的排污系統,之後,保潔工作、綠化帶的補植、花池的整理都有條不紊地進行。最後完全取得業主的信任。
問題四:供暖溫度不達標
供暖質量是個敏感問題,收採暖費可以說是令每個物業公司棘手的問題。採暖費對一些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可最讓他們鬧心的還是供暖溫度達不到市政府規定的最低16℃,進而引發了大量業主以拒交採暖費為手段的維權方式。
對策:可聯合業主代表共同監控
法院認為,對於供暖質量是否達標問題,政府雖然出台了眾多的制度,提出了諸多的要求,但最大的問題是政府的監督力度不夠,也沒有相應的制裁措施。建議物業公司可以聯合業主代表、居委會代表,在供暖期對供暖溫度進行監控。
問題五:物業漠視鄰里糾紛
這種現象大約占案件的5%左右。比如,某小區8號樓一、二樓業主因前一棟樓頂樓業主違章搭建,導致影響其採光。他們認為物業公司應當制止卻漠視不管,由此拒交物業費。還有的是因為樓上業主的暖氣或管道漏水導致其裝修、傢具受損,他們認為物業公司應該負責維修,或樓上業主不維修就將責任轉嫁給物業公司,拒交物業費。
對策:主動與業主進行溝通
物業公司要主動與業主進行良性溝通,講道理、改進工作方式,或是協助業主解決問題,除一些極端特例的業主外,盡量不要直接採取訴訟方式解決,否則會使矛盾迅速升級。
網頁鏈接
⑷ 求物業管理糾紛的案例
車輛在消防通道上丟失物業公司應否賠償
【案情】原告訴稱:原告系亞洲花園的業主,自購房以來一直入住該花園。2006年3月1日,原告購買一台雅閣小汽車共花費282000元。自購車之月起,原告每月向被告某物業公司繳納停車服務費100元,每日將車停在小區內。2009年3月9日凌晨左右,原告駕車回亞洲花園,刷卡進入停車場尋找車位停車,因車位不夠,原告又刷卡駛出停車場,將車停在小區大門內消防通道上。當時原告問值班的保安廉某將車停在此處有無關系,廉某回答說一般沒事。3月10日下午2時許,原告發現車輛被盜,當即報警。車輛被盜後,原告多次與被告協商賠償事宜未果。原告認為,其按月向被告交納停車費,被告為原告辦理了停車卡。雙方已構成車輛保管合同關系。現原告車輛在被告的停車場損失,被告應當賠償車輛被盜損失人民幣226600元。被告辯稱:被告從未承諾為原告車輛提供保管服務,原告交納的是停車費而非車輛保管費。被告已在停車場入口公示僅供車輛停放不負責車輛的保管。原告將車輛停放在停車場之外的小區消防通道上丟失,應當自行承擔損失。法院查明:亞洲花園小區內停車場有車輛出入的道閘,小區出入口無道閘。車場外公開張貼的《停車場管理規定》第5條提示規定:車輛必須停放於指定的車位上,不得亂停放,人行通道、消防通道及非停車位嚴禁停車。
一、問題
1.被告對停放在消防通道上的車輛是否有管理的義務?
2.原告是否應當自行承擔車輛丟失的責任?
二、解析
(一)被告對原告停放在消防通道上的車輛有管理的義務
本案原告作為住宅小區的業主按月向被告交納停車費,被告為原告的車輛辦理了住宅區月停車卡,雙方沒有特別約定為車輛保管關系,則雙方形成了事實上的車輛停放管理法律關系。依該法律關系,被告對停車場內車輛的出入具有查驗的義務。如果被告未履行該義務,則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本案的焦點問題是原告將其車停在車場外的小區消防通道上是否獲得了被告的允許。如果未經被告的允許,則應視為原告未將車輛實際交付給被告管理,雙方的車輛停放管理法律關系不成立。從案情告知,原告車輛曾駛入小區停車場,但因車位不足又駛出,最終選擇了停車場外的消防通道上。原告停車後詢問被告保安人員廉某,廉某回答說一般沒事。可見,被告對原告的停車行為並未提出反對、制止或警告在該位置停放車輛所生的嚴重後果。被告工作人員的行為表明,被告默許原告的車輛可以停放在停車場外的小區道路上。被告的默許行為應當認定為小區道路可以作為停車場范圍的臨時延伸。因此,被告對原告在該處停放的車輛具有與停車場內車輛相同的管理義務。原告的車輛未經查驗駛出小區,被告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二)原告未對其車輛盡到管理義務應當承擔部分責任
原告作為小區的業主,每天將車輛停放在小區停車場內,其應當對小區停車場的設施及車輛出入制度十分清楚。車場外公開張貼的《停車場管理規定》第5條明確提示:車輛必須停放於指定的車位上,不得亂停放,人行通道、消防通道及非停車位嚴禁停車。對該內容原告也應當知悉。案涉小區內停車場有車輛出入道閘,停車場外小區出入口無道閘,被告無法對停車場之外的車輛進行刷卡查驗的情況是明知的。對案涉地點停車可能導致丟失的風險,其停車時應當能夠預見。保安員廉某說一般沒問題,即暗示特殊情況下可能有問題。此外,原告3月9日凌晨左右停車,但其遲至3月10日14時才發現車輛丟失。可見,原告對其停放在停車場外的車輛並未盡到充分的注意義務,違反小區停車場管理規定,是導致車輛被盜的原因之一,其應當為自己的過錯承擔部分責任。
請參考!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