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聚眾鬧事故意傷人毀壞他人財物怎麼判刑
故意傷人毀壞他人財產根據刑法第275條規定,犯本罪情節一般的,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判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外,根據刑法第36條第1款的規定,如果是由於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了,對犯罪分子除了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當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犯罪對象可以是各種形式的公私財物,包括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動產、不動產等等。但是,如果行為人所故意毀壞的是本法另有規定的某些特定財物,危害其他客體要件的,應按本法有關規定處理。例如,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備、易燃易爆設備、廣播電視、電信設施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按本法分則第2章有關罪名論處。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犯罪目的不是非法獲取財物而是將財物毀壞。這是侵犯財產罪中毀財型犯罪與其他貪利型犯罪的根本區別。犯罪動機各種各樣,一般是出於個人報復或妒嫉等心理。除本法特別規定的失火、過失決水、過失爆炸以及過失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備、易燃易爆設備、廣播電視、電信設施等犯罪需按有關條文追究刑事責任外,過失毀壞公私財物的,不構成犯罪,屬於民事賠償問題。犯罪認定 (一)本罪與非罪的界限按照本條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因此,是否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則是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小、情節較輕的,則屬一般違法行為,應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給予拘留或警告,單處或並處罰款,責令賠償損失。所謂「情節嚴重」,一般是指毀滅或損壞重要物品,損失嚴重的;毀滅或損壞公私財物的手段特別惡劣的;出於嫁禍於人的動機等。(二)本罪與其他犯罪的界限本罪與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備罪、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破壞通訊設備罪等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犯罪中的破壞生產經營罪的區別在於:後者破壞的是特定的財產,侵犯的是其他獨立客體,本法對其已單獨規定有罪名,只應按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㈡ 因民事糾紛產生故意損壞他人財物達到六千怎麼樣處罰
看所在省直轄市自復治區高制院關於故意毀壞財物罪的立案標准,達到了就涉嫌犯罪了,沒有達到就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
《最高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第三十三條 [故意毀壞財物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造成公私財物損失五千元以上的;(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還另有規定,福建就是一萬以上,北京就是五千以上)
(二)毀壞公私財物三次以上的;
(三)糾集三人以上公然毀壞公私財物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㈢ 因土地糾紛糾集十人故意損壞他人財物估值2000,是刑事責任還是治安違法,或者民事糾紛
一、要看損壞他人財物的金額和次數,如果金額達到五千元以上、三次以上或版糾集三人以上公然毀壞公私財物權的則涉嫌刑事犯罪;
二、在未構成刑事犯罪的情況下,則屬於治安案件,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三、法律依據:
1.《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故意毀壞財物罪】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 第三十三條[故意毀壞財物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造成公私財物損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毀壞公私財物三次以上的;
(三)糾集三人以上公然毀壞公私財物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3.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九條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㈣ 因為民事糾紛,故意損壞了財物,金額達到18000元,如何量刑
故意損壞財物量刑多少的問題主要還是看你有沒有積極配合警方調查、有沒版有積極認罪悔罪權、有沒有積極賠償取得當事人的諒解,拿到諒解書。這些都是會引起量刑多少的關鍵。
由於你提問的不太詳細,所以還暫時無法幫你分析。
㈤ 報復性聚眾損壞公私財務價值5萬左右怎麼量刑
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屬於數額巨大的情形,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㈥ 聚眾斗毆後又致對方財產損毀該如何定性
【案情回放】
2009 年2月23日晚,王xx、林x(均另案處理)因與黃x(另案處理)為賭場利益發生沖突,雙方約定斗毆。後王xx夥同被告人張xx、馬x、馬x明、呂xx以 及王x玉、張x旦(均被勞動教養)等20餘人,攜帶砍刀駕車至浙江省象山縣x一帶尋找黃x等人斗毆。後至象山縣丹西附近等候時, 黃x一方10餘人突然出現,並持刀與王xx等人相互砍打,造成浙bfl96x本田思域轎車被砸,損毀價值67270元。
浙江省象山縣人民法院經 審理認為,被告人張xx、馬x、馬x明、呂xx結伙持械積極參加聚眾斗毆,其行為均已構成聚眾斗毆罪,依法應數罪並罰,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馬 亞因故意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在刑罰執行完畢後五年內又故意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是累犯,依法應從重處罰。被告人馬x明、呂xx在共同犯罪 中起次要作用,系從犯,依法應減輕處罰。被告人張xx、馬x、馬x明、呂xx自願認罪,均可酌情從輕處罰。據此,該院於2010年4月7日以聚眾斗毆罪, 分別判處被告人張xx有期徒刑三年;判處被告人馬x有期徒刑四年;判處被告人馬x明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判處被告人呂xx有期徒刑二年。
一審宣判後,上述4名被告人在法定期限內均沒有上訴,檢察機關未提起抗訴,本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不同觀點】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對行為人在聚眾斗毆中造成67270元財物損壞應如何定性,存在著以下不同觀點:
一 種觀點認為,應以聚眾斗毆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數罪並罰。理由是,聚眾斗毆罪侵犯的是簡單客體,即社會公共秩序,人身、財產權利不能成立聚眾斗毆罪的客體。 因此,如果行為人在聚眾斗毆過程中致人傷亡的,根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之規定,只有聚眾斗毆罪造成人員重傷、死亡的才轉化定罪,如果僅造成被害人一般性傷 害(非重傷),則應當以聚眾斗毆罪與故意傷害罪進行並罰。而在聚眾斗毆造成財產毀損的情況下,由於刑法並未規定可以轉化成故意毀壞財物罪,故不論行為人所 造成財產毀損之價值大小,均應當以聚眾斗毆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實施並罰。本案中,行為人除了有聚眾斗毆的故意與行為之外,客觀上還造成了6萬多元的財物損 毀,該結果已經不能為聚眾斗毆罪所評判,故應當以聚眾斗毆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進行並罰。
另一種觀點認為,對本案應當以聚眾斗毆罪來認定,但應將 故意毀壞財物數額巨大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其理由是聚眾斗毆罪侵犯的系復雜客體,即在侵害社會公共秩序的同時,也侵害了他人生命健康乃至財產權利,並進 一步將上述三項客體區分為主要客體(公共秩序)與次要客體(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或者必要客體(公共秩序)和隨意客體(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無論是將聚 眾斗毆罪三項客體劃分為主要與次要客體,還是劃分為必要與隨意客體,二者均認為對人身、財產權利的侵害屬於該罪的犯罪客體,故在聚眾斗毆犯罪中致人輕傷 (根據刑法擬制條款,如果致人重傷或死亡的,直接轉化為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罪)或者致財產重大損失的,直接以聚眾斗毆犯罪認定即可,無需另外認定為故意傷 害罪或故意毀壞財物罪,並實施數罪並罰。
【法官評析】
對張某等人應以聚眾斗毆罪追究刑事責任
1.聚眾斗毆罪侵犯的盡管是單一客體,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包容對人身權與財產權的侵害
聚 眾斗毆犯罪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斗毆行為的暴力性,其在破壞社會公共秩序的過程中,往往可能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利,由此導致在 刑法理論界,圍繞聚眾斗毆罪究竟是簡單客體還是復雜客體問題,存在較大的爭議。這一爭論對於聚眾斗毆犯罪中致人重傷死亡或者致財產重大損失的情形如何定 罪,具有重大價值。因為如果是復雜客體,則直接以聚眾斗毆犯罪認定即可;而如果認為是單一客體,則存在認定其他犯罪並實行數罪並罰的可能性。對此,絕大多 數學者堅持單一客體的觀點,認為該罪侵害的客體僅僅是社會公共秩序;但仍有少數學者認為是復雜客體,即在侵害社會公共秩序的同時,也侵害了他人生命健康乃 至財產權利。
筆者認為,將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作為該罪的次要客體也是不適當的。盡管聚眾斗毆罪往往可能同時侵犯一定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但聚 眾斗毆行為只是「往往」而非「必然」造成對他人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利的侵犯,如果認為他人的生命權和財產權也是本罪的犯罪客體,則在聚眾斗毆行為沒有侵犯 他人生命權和財產權的情況下就不構成本罪,而這無疑極大地縮小了本條適用的范圍,也不符合聚眾斗毆行為本身的性質。
綜上可見,人身、財產權利不 能成立聚眾斗毆罪的客體,對他人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破壞僅僅是破壞社會公共秩序的表現形式,即通過侵犯他人人身、財產權利引起周圍社會公眾心理上產生不 安或恐懼,從而破壞安定寧靜的社會生活狀態。當然,由於破壞社會公共秩序需要通過侵犯他人人身、財產權利的方式表現出來,故聚眾斗毆犯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 包容對人身財產權的侵害。從故意傷害罪(輕傷)與故意毀壞財物罪(數額較大)的法定刑來看,兩罪均是三年以下,而聚眾斗毆罪則可能在三年以上量刑,整體上 來說要重於另外兩罪。因此,如果僅僅造成他人輕傷以下結果或者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未達到數額巨大,無需另外認定故意傷害或者故意毀壞財物罪,直接以聚眾斗毆 罪定罪處罰即可。
2.當聚眾斗毆致他人人身、財產權利遭到重大侵害時,可能還構成故意傷害(殺人)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
盡管聚眾斗毆犯 罪能夠包容一定程度的人身傷害與財產權損失,但是當斗毆行為造成他人重傷、死亡,或者致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時,從刑法對故意傷害(重傷)、故意殺人罪以及故 意毀壞財物罪的刑罰規定來看,已經達到甚至超出了聚眾斗毆罪的刑罰強度,此時就難以一概認定為聚眾斗毆罪。
其中,對於嚴重侵害人身權利的情形, 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規定,聚眾斗毆中造成人員重傷、死亡的,不能再以聚眾斗毆罪定罪處罰,而應認定為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對於該款究竟是屬於法 律注意規定還是擬制規定,理論界與實務界存在不同的意見,多數人認為該款應該屬於法律注意規定,即認為刑法本來已經對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罪進行了規定,當 聚眾斗毆犯罪所侵害的人身權利達到一定程度,造成人員重傷、死亡時,完全符合故意傷害(殺人)罪的構成特徵,即使沒有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之規定,仍 然需要以故意傷害(殺人)罪來定罪處罰。同樣的道理,當聚眾斗毆犯罪所侵害的財產權利達到一定程度,造成財產重大損失時,盡管沒有注意條款規定,但該行為 仍然符合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構成特徵,可以以該罪來定罪處罰。
本案中,被告人的斗毆行為造成浙bfl96x本田思域轎車被砸,損毀價值67270 元,達到數額巨大之標准,根據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之規定,法定刑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聚眾斗毆基本罪的法定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不具備其 他加重情節,以聚眾斗毆罪來認定就與罪刑相適應原則相違背。
3.聚眾斗毆致財產權利遭到重大侵害時,不應將故意毀壞財產罪與聚眾斗毆罪實行並罰,而應當擇一重罪處罰
當 聚眾斗毆致財產權利遭到重大侵害時,可能還構成故意傷害(殺人)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那麼此時是否需要實行並罰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於:首先,這是禁 止重復評價原則的要求所在。因為致人重傷、死亡或者致財產重大損失,均是在斗毆過程中發生的,如果並罰,實際上就是將一個斗毆行為既放在聚眾斗毆犯罪中進 行評價,又放在故意傷害(殺人)或者故意毀壞財物犯罪中評價,這樣就對斗毆行為進行了雙重評價。其次,盡管我國刑法沒有規定想像競合犯,但這一概念一直為 刑法理論與司法實踐所認可。聚眾斗毆過程中,行為人盡管只實施了斗毆一個行為,卻可能造成公共秩序破壞、人員傷亡、財物毀壞等三個危害後果,同時觸犯聚眾 斗毆罪、故意傷害(殺人)罪和故意毀壞財物罪三個罪名,此時應當根據想像競合犯原理,擇一重罪處斷。
其中,在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或死亡的情況下, 從刑法對故意傷害(重傷)或故意殺人罪的法定刑來看,其要重於聚眾斗毆罪,故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直接規定「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論處」,不存在 選擇聚眾斗毆罪的可能。但是在致財產重大損失的情形下,如何擇一重罪論處則要相對復雜一些。根據刑法對聚眾斗毆犯罪以及故意毀壞財產罪的刑罰規定,當聚眾 斗毆犯罪不具有法定從重情節時,其法定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故意毀壞財產罪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此時應當選擇故意毀壞財產罪來認定;但是當聚眾斗毆犯 罪具備法定從重情節時,其法定刑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故意毀壞財產罪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時應當以聚眾斗毆罪來定罪處罰。
本 案中,被告人在持械鬥毆過程中造成數額巨大之財物毀壞,比較刑法對聚眾斗毆罪(持械)以及故意毀壞財物罪(數額巨大)之的法定刑,盡管二者的最低法定刑相 同(均為有期徒刑三年),但是在最高法定刑上持械聚眾斗毆犯罪(有期徒刑十年)要高於故意毀壞數額巨大之財物犯罪(有期徒刑七年)。為此,根據擇一重罪論 處原則,法院最終以聚眾斗毆罪來定罪處罰是正確的。
㈦ 民事糾紛 損壞他人財物 是否構成拘留
民事糾紛中,如果判決後沒有履行有關義務,可以被拘留。
《中華人民共版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權百四十一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㈧ 糾紛中損壞他人財物
適用〈治安處罰法》第九條規定: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內財物等違反治容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盡量調解處理,最後是民事訴訟。
㈨ 故意損壞公私財物價值5000元以下,未傷人但是聚眾破壞行為惡劣嗎處罰會怎樣
根據現行相關法律規定,故意損壞公私財物罪要5000以上才能立案,否則按照違反治安管理條理處理。如果造成人身損害,要傷殘等級達到輕傷,才能按照刑法中的故意傷害罪的量刑標准,否則還是應按照治安管理條理處理。
㈩ 關於因民事糾紛中造成損害財物的問題
根據《民法通則》第117條的規定:損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回恢復原答狀或者折價賠償。可見,財產受到損害,恢復原狀為第一位的救濟,恢復原狀不能的,可以
採用賠償損失作為第二位的救濟。
折價賠償應當以受損壞的財產的實際價值為限。沒有損壞的部分應不應當賠償還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損壞的部分會直接影響到未損壞部分的價值則應當賠償。如果沒有影響的話就不應當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