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公司使用網上的軟體被告侵權怎麼辦
按時去參加開庭就可以了,然後證明你確實不知情,披露你的批發商,法院會通知他來應訴的,你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Ⅱ 哪有南開越洋起訴漢王科技侵權的詳細信息
南開越洋公司先後發布了四號公告,詳細闡述了兩家公司的糾紛情況。
《漢王招股書》和《中德保薦公告》中將與南開越洋的糾紛故意說成是合同糾紛,事實是,南開越洋與漢王科技的糾紛屬於不折不扣、大規模的知識產權侵權糾紛。
南開越洋在2002年與漢王科技簽署技術許可協議,允許後者在其三款產品中使用南開越洋在世界領先的文字識別(OCR)技術,該協議於2006年終止。但漢王科技的子公司「漢王製造」又與南開越洋簽約、獲得在三款產品中使用南開越洋OCR技術的權利。但南開越洋於2009年春節前發現,漢王科技在原許可協議標的以外的幾十款產品中使用了南開越洋OCR技術,並以每年幾十萬份的規模在中國市場上製造、傳播和銷售這些產品。目前,已經找到確鑿證據的漢王科技侵權事實如下:
1. 未經授權,在多達66款產品中使用了南開越洋的OCR技術,其中絕大部分產品超出了雙方簽署的任何一版技術許可協議;
2. 未經授權,將南開越洋的OCR技術放入漢王科技的某些產品、並大規模非法轉授權給多家國際、國內知名廠商(明基、中晶、方正等)以及一些網路廠商海量使用,每年侵權銷售數量至少高達數十萬份;
3. 未經授權,將南開越洋技術放入許可協議之外的漢王科技OCR軟體工具包(漢王OCR SDK)之中,並將該工具包非法轉授權給其他軟體廠商開發、復制、銷售、使用,構成大量直接和間接的侵權行為;
等等。總之,漢王科技的侵權產品數量以及侵權規模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上都是罕見的。
Ⅲ 常見的軟體侵權盜版行為主要有哪些
1. 硬碟預裝盜版。廠商、系統集成商或電腦銷售商在電腦中為客戶預先安裝操專作系統或一些應屬用軟體,這便是通常所說的軟體預裝。然而,如果預先安裝的軟體並未得到授權,並非從正常途徑獲得甚至是銷售商自己非法復制的,那麼這就構成了軟體的非法預裝。
2. 網路盜版。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一些網站提供免費或有償下載的軟體,如果這些軟體是沒有經過合法的授權的,下載這些軟體就是非法下載。這種在互聯網上非法上傳權利人的軟體供他人下載的行為就構成網路盜版。
3. 用戶盜版。這是業界公認的給產業發展帶來損失較大的盜版形式。簡單地說,就是用戶特別是企業用戶未經許可或者超許可范圍商業性使用他人軟體。例如:用戶購買了一套正版軟體,就意味著允許用戶在一台電腦上使用該軟體的權利。如果該用戶在兩台或兩台以上電腦使用該軟體,就構成侵權使用。
滿意請採納,謝謝!
Ⅳ 在網上賣各類軟體,違法嗎侵權嗎謝謝了
除非有授權代理,否則都是違法,除此之外的基本都不是賣實體的~
Ⅳ 網上下載的盜版軟體是否涉及侵權
當然侵權
Ⅵ 在網上下載的軟體算不算侵權呢
如果抄製作盜版的或者破解版可襲能會構成侵權,下載者不會構成侵權。
軟體版權問題在我國很嚴重也很復雜,windows黑屏限制並沒有帶來更多中國微軟正版用戶,反而盜版日益嚴重。一是軟體價格問題,面對人口大國的用戶軟體所定價格過高時造成破解軟體增多的主要原因。軟體生產商應該降低開發成本,降低利潤,薄利多銷,會更有益於軟體在中國的銷量增加。二是,中國軟體行業缺乏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競爭力。也和中國長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關系,在這種經濟模式下長期形成了固有的商業模式。更多人對軟體知識和計算機互聯網知識的匱乏。造成盜版軟體的原因還有很多,這只是幾點而已。希望大家提高對軟體的認識,保護正版軟體的合法權益,
Ⅶ 軟體被侵權了應該怎麼辦哪些行為是屬於軟體侵權
您好,軟體被侵權您可以找侵權人協商或者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
計算機軟體侵權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未經軟體著作權人的同意而發表其軟體作品。軟體著作人享有對軟體作品公開發表權,未經允許著作權人以外的任何其他人都無權擅自發表特定的軟體作品。如果實施這種行為,就構成侵犯著作權人的發表權。
(二)將他人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的作品發表。此種侵權行為的構成主要是行為人欺世盜名,剽竊軟體開發者的勞動成果,將他人開發的軟體作品假冒為自己的作品而署名發表。只要行為人實施了這種行為,不管其發表該作品是否經過軟體著作人的同意,都構成侵權。此種行為主要侵犯了軟體著作權的開發者身份權和署名權。
(三)未經合作者的同意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獨立完成的作品發表。此種侵權行為發生在軟體作品的合作開發者之間。作為合作開發的軟體,軟體作品的開發者身份為全體開發者,軟體作品的發表權也應由全體開發者共同行使。如果未經其他開發者同意,又將合作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的獨創作品發表,即構成本條規定的侵權行為。
(四)在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署名或者塗改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的署名。這種行為是在他人開發的軟體作品上添加自己的署名,或者替代軟體開發者署名以及或者將軟體作品上開發者的署名進行塗改的行為。這種行為侵犯了軟體著作人的開發者身份權及署名權。
(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修改、翻譯、注釋其軟體作品。此種行為是侵犯了著作權人或其合法受讓者的使用權中的修改權、翻譯權與注釋權。此種行為應徵得軟體作品原版本著作權人的同意,否則構成侵權。如果徵得軟體作品著作人的同意,因修改和改善新增加的部分,創作者應享有著作權。
(六)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復制或部分復制其軟體作品。此種行為侵犯了著作權人或其合法受讓者的使用權中的復制權。
(七)未經軟體著作權人及其合法受讓者同意,向公眾發行、展示其軟體的復製品。此種行為侵犯了著作權人或其合法受讓者的發行權與展示權。
(八)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其合法受讓者同意,向任何第三方辦理軟體權利許可或轉讓事宜。這種行為侵犯了軟體著作權人或其合法受讓者的使用許可權和轉讓權。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Ⅷ 網上傳播盜版軟體是侵權,通過下載軟體下載了這些軟體,下載軟體是不是負有連帶責任
下載軟體比如迅雷那隻是一個下載工具!和傳播沒有任何關系!關鍵責任在於提供下載內容的網站!就好比你殺人了坐計程車逃跑,計程車是沒有責任的!
Ⅸ 軟體侵權行為有哪些,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是什麼
軟體侵權行為:
新修訂的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了10種軟體侵權行為的存在形式,分別涉及對軟體著作權人人身權和財產權兩方面的侵害,概括地講,軟體侵權行為的主要形式包括但不限於:
1、剽竊。剽竊是指將他人依法享有著作權的軟體竊為己有並發表或者登記的行為。剽竊的主要表現是採取抄襲或部分抄襲等方式,在他人軟體上署自己的名稱(或姓名)並發表或者登記。
2、非法復制。非法復制是指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擅自將他人軟體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為的行為。非法復制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盜版,這種侵權行為直接掠奪了正版廠商的市場份額和商業利潤,是目前最為普遍的軟體侵權行為,危害性十分明顯,也最為公眾熟知。
3、擅自使用。擅自使用是指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又無法律根據,對他人軟體實施演示、修改、翻譯、注釋、應用的不合法的使用行為。比如,一個企業未經授權在其內部計算機使用系統中安裝和應用他人軟體;又如,擅自修改、翻譯、注釋他人軟體並進行市場推廣,並追求非法利益。
4、擅自許可他人使用。擅自許可他人使用是指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又無法律根據,未經授權許可第三人使用他人軟體的行為。一般情況是,計算機硬體以及系統軟體生產商、分銷商或零售商為了推銷其生產、經銷的硬體或軟體,未經授權在其硬體中預裝軟體或者在銷售系統軟體中搭售、免費搭送他人軟體。
5、擅自轉讓。擅自轉讓是指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又無法律根據,未經授權將他人軟體轉讓給第三人的行為。特別是,具有一定軟體開發能力和聲譽的生產商將他人軟體剽取後直接署上自己的名稱對外發表和銷售,更具有隱蔽性和侵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