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拖欠勞務報酬糾紛中可否由債權人所在地法院管轄
勞務報酬案件適用一般管轄規定,也就是原告就被告原則,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㈡ 二審法庭判決結果沒有保護我訴訟請求中勞務費一項,那麼這一項的上訴費是否應該退還給我,謝謝
二審法庭判決結果沒有支持你訴訟請求中勞務費一項,說明你在這一項上敗訴,訴訟費用由你承擔,法院也不可能退還這一項上的上訴費用。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第二十九條訴訟費用由敗訴方負擔,勝訴方自願承擔的除外。
部分勝訴、部分敗訴的,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當事人各自負擔的訴訟費用數額。
㈢ 民事勞務報酬糾紛,案件清楚,可以調解嗎
民事糾紛本來就是要調節的,雙方通過第三方進行調節達成一致,這樣就算結束了
㈣ 勞務合同糾紛案件二審判決
網上說不清。委託當地律師代理。
http://user.qzone.qq.com/648399775/blog/1386839490
《「打」官司,內「打」什麼容?》
㈤ 判決書下來,老賴還是不支付勞務費,怎麼辦
回答這個問題,判決書下來,老賴還不支付勞務費,你可以再次的找法院讓他強制執行。
㈥ 民事勞務報酬糾紛,民工和包工頭口頭約定勞務報酬,活幹完了,包工頭虧了沒錢付民工勞務報酬
虧了也要付,難道掙錢了還要多給你不成,可以申請仲裁通過法律手段解決。
㈦ 勞務費當庭宣判了,為什麼拿判決書的時候又變了
你有無向承辦法官提出異議,承辦法官是否有過解釋?
㈧ 勞務報酬糾紛怎麼起訴
兼職屬於勞務關系,應按約定支付報酬,沒給報酬你有證據的,起訴法院會支持。
㈨ 私企,國企,事業單位,機關單位的職工因勞務報酬糾紛告其單位,法院在適用程序法上一樣嗎
根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司法原則,是一樣的。
但現實中,私人老闆狠、國企老闆硬,機關事業老闆法院不敢問。
當然,只要自己有理,壯起膽維權吧。
㈩ 合並審理的案子如何判決是各做各的判決還是只做一個判決啊比如對一個本訴與反訴
合並審理的法律手續:
由於訴訟與審理、流程式控制制、結案歸檔、司法統計的需要,合並審理的案件應堅持一個原則:立審一致、一案一號。
1、立案時並案或者在流程表上標注系列案件。
對於符合法定應當合並審理或者並案審理的案件,當事人分別起訴的,立案庭應當作為一個案件編立案號;對於符合可以合並審理的案件,盡可能依當事人的起訴分別立案並連續編號,並在案件流程信息表上標注「系列」案件,以便進入審理程序後業務庭決定是否合並審理(即合一開庭)。
在審理過程中,當事人直接向審判庭提起合並之訴的,審判庭依法並案審理或者決定並案審理的,應先由立案庭將其並入原來已經受理的案件,並向當事人出具相關的法律手續。
2、決定合並審理的,應書面通知當事人。
依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普通共同訴訟案件合一開庭的,還應有當事人同意合並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業務庭不得將所合並的案件隨意並案合一判決,如確有必要應於開庭前通知立案庭銷號後並案。以防「打包」判決書(一份判決上列數個字型大小)的出現。
三、互為原被告之訴並案審理時裁判文書的表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分別出台兩個解釋,其中解釋二增設了「互為原被告」的訴訟地位情形,否定了解釋一並案以後以起訴先後確定原被告的做法。對此,裁判文書可以參照反訴案件,當事人稱謂中對後起訴的用括弧列明原、被告。
案件由來部分應寫明兩訴合並審理的具體情形。判決主文應分別依次表述先後起訴之原告訴訟請求是否支持情況。對於給付項可以抵銷之判決,筆者主張分項表述後綜合折抵計算出最後的義務人,即方便當事人提出上訴,又便於執行案件的受理與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合並審理的條件:
1、受訴法院對幾個合並的案件均具有管轄權,並且必須是適用於同一個訴訟程序。
受訴法院對合並的幾個案件均有選擇管轄權,可以進行合並。對於訴訟程序,則是指普通(簡易)程序和特別程序,也就是幾個合並之案件應當都屬於同一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或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才能進行合並審理。
2、幾個訴訟標的由同一原告或同一被告在同一訴訟程序中提出。在同一訴訟程序中,同一原告向同一被告提出多個訴訟標的,被告向原告提出的訴訟標的,均可以合並審理。
3、原告或被告的近親屬對原告或被告提出具有相互關聯的訴訟標的。在同一訴訟程序中,原告及其近親屬向被告及其近親屬提出與之有關聯的訴訟標的,被告及其近親屬向原告及其近親屬提出與之相關聯的訴訟標的,可以合並審理。
4、限制條件。關聯糾紛的合並審理是一柄雙刃劍,如果濫用不僅達不到良好的社會效果,而且會讓當事人利用合並審理進行惡意訴訟或拖延訴訟,更有甚者會造成以非對非、消極對待糾紛的處理等新的社會矛盾的產生。因此,對合並審理的條件應作適當的限制。
(1)案由限制,限制在相鄰權糾紛、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侵權損害賠償糾紛、追索扶養費、醫療費用、勞務報酬糾紛、民間小額借貸糾紛、繼承糾紛案件。
(2)標的額限制,由於訴訟標的大小能夠決定當事人是否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糾紛,標的額越大,當事人選擇通過訴訟解決糾紛的願望越強,所花費的單位成本越少,標的額越小,所花費的單位成本越大,當事人選擇訴訟解決糾紛的願望越弱。
(3)主體的限制,對於關聯糾紛的合並審理,由於主體不同,其訴訟能力不同,訴訟的風險意識不同,因此應當對訴訟主體進行限制,訴訟主體可以限定為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