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律師代理醫療損害賠償案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 醫療損害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
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第七章對醫療損害責任進行了專門規定,位列該章之首的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開宗明義對醫療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作出了明確規定,即「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從上述規定就可看出,醫療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離不開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和過錯三個方面,其中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屬於客觀要件,過錯屬於主觀要件。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是任何侵權賠償責任都不可或缺的要件,也稱為核心要件和必要要件,即使是「高度危險」、「環境污染」等特殊侵權責任離開了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也無從談起。醫療損害賠償責任作為一般侵權責任,僅有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這兩個構成要件並不成立,還必須具有過錯這一構成要件才能成立。因此理論上也把醫療損害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稱過過錯責任原則,即有過錯即有責任,無過錯即無責任。但要說明的是這里講的過錯是指與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結合在一起的過錯,離開了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僅憑過錯並不構成醫療損害賠償責任。
二、醫療損害賠償責任的舉證責任。
有什麼樣的歸責原則就有什麼樣的舉證責任,這是法學界公認的舉證規則。醫療損害責任的歸責原則既然是過錯原則,醫療損害之訴又往往是患方將醫方訴至法院而啟動的,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負有舉證責任的當然是患方而不是醫方。即使是按照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醫療機構因存在「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等三種情形被推定具有過錯的情形下,醫方承擔的也僅是對沒有過錯的證明責任,並不包括對沒有因果關系的證明責任,如果說這就是舉證責任倒置,不妨把他看作是有條件的倒置,即存在法律推定過錯情形下的倒置,並不是無條件的倒置。
然而,由於2002年4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則)第四條把醫療侵權的舉證責任歸入「專利侵權訴訟、高度危險作業侵權訴訟、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等特殊侵權訴訟之列,在該條第(八)項中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使得至今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還有一部分人固守著上述證據規則的規定,一廂情願的認為醫療損害責任實行舉證責任倒置,認為醫療機構在醫療損害賠償之訴中不但對醫療機構不存在過錯負有舉證責任,而且對不存在因果關系也負有舉證責任,一些法官和律師甚至都把這樣的認為當作法律人的常識,似乎不這樣認為就不可理喻。其實,從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二款和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就可看出,即使在醫療機構被推定具有過錯的情況下,醫療機構也僅對不存在過錯承擔舉證責任,並不包括對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證據規則要求醫方無條件對醫方不存在過錯和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明顯與侵權責任法相沖突,證據規則屬於最高法早前頒布的司法解釋,侵權責任法屬於新近頒布的法律,無論是位階還是施行的先後,在證據規則與侵權責任法相沖突的情況下都應該優先適用侵權責任法。因此通常情況下醫療損害責任的舉證責任在患方而不在醫方,即使在推定醫方具有過錯的情形下,醫方的舉證責任也僅限於不存在過錯的舉證責任,並不包括不存在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
三、鑒定意見在醫療損害賠償責任認定中的地位和作用。
鑒定意見作為民事訴訟的八大證據之一,在一般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雖然運用非常廣泛,但除醫療損害和交通肇事等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外,其他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鑒定的范圍主要是有關傷情程度、殘疾等級等與損害事實有關的問題,如要在訴訟中取勝,單有鑒定意見還遠遠不夠,還必須掌握諸如傷害行為、傷害行為與傷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等客觀性證據,尤其是掌握行為人在主觀上是故意還是過失等主觀性證據。醫療損害賠償則不然,鑒定意見不但要對是否存在損害事實以及損害的程度等損害結果作出判斷,而且還要對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以及關聯度(原因力)進行判斷,尤其是要對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上的過錯和過錯的參與度(責任比例)進行判斷,幾乎涵蓋了一般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成立的全部要件。因此,醫療損害賠償的訴訟說難就難,如果不通過鑒定得出專業、威權的判斷,法官很難或者說根本就不會支持你的代理觀點。說不難也不難,一旦鑒定得意見對你方有利,你方勝訴的可能幾乎是百分之百。
然而,僅僅認識到鑒定意見的地位和作用還遠遠不夠,能夠認識到選擇什麼樣的時機、選擇什麼樣的途徑獲得鑒定意見才是最為重要的。為了保證鑒定意見的公正和權威,除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外,一般在訴前最好不要啟動司法鑒定程序,待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後再由法院委託相關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這樣得出的鑒定意見不但雙方當事人很難質疑其公正性,而且只要不存在明顯的漏洞,申請重新鑒定也很難得到法院的支持。選擇什麼樣的途徑進行鑒定也非常關鍵,醫療損害賠償案件在鑒定上一直存在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和醫療過錯司法鑒定二元化的現象,通過這兩種途徑得出的鑒定意見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有可能作為法官裁判案件的依據,實踐中很難說孰優孰劣,只能根據自己代理的一方當事人的利益進行選擇。如果代理患方參加訴訟,最好選擇醫療司法鑒定,因為即使通過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不能得出屬於醫療事故的鑒定意見,也不必然排除醫方的責任,只要通過醫療司法鑒定能夠得出醫方存在過錯和該過錯與患方受到的損害存在因果關系的意見,醫方一樣不能免責,因此患方選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未免顯得有些「多餘」,有其把時間浪費在醫療事故鑒定上,還不如早早進入醫療司法鑒定的程序,以盡快得出有利於患方的鑒定意見,使患方及時獲得有利於自己的裁判。相反,由於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並不必然得出屬於醫療事故的鑒定意見,如果在鑒定意見有利於醫方的情況下,患方雖然有權通過司法鑒定再行確定醫方的責任,但在時間上也會拖不起,在信心上也會受到之前不利於己方鑒定意見的影響而大受打擊,必然會自覺不自覺的生出與醫方通過協商解決糾紛的願望來,從而使醫方在醫療損害賠償訴訟中占據主動,贏得訴訟。
以上講的都是鑒定時機和途徑的選擇問題,其實鑒定意見是依據病歷資料得出的,病歷資料在訴訟中處於一個既尷尬又神奇的地位,說它尷尬,是病歷資料在進入鑒定程序前,對於患方而言,充其量只能證明醫患關系成立的事實,對於醫方而言也只能證明其為患方提供診療服務的過程。僅僅依據病歷資料並不能得出醫方是否具有過錯和該過錯是否與患方受到的損害具有因果關系的結論。說它神奇,是一旦進入鑒定程序,病歷資料就成為鑒定機構出具鑒定意見的依據,依據病歷資料得出的鑒定意見不但是患方訴請是否得到支持和醫方抗辯是否得到採納的依據,更是法官作出裁判的依據,直接左右著醫患雙方的訴訟利益。因此,對於患方而言,及時封存和復制病歷就顯得至關重要。對於醫方而言,完整、規范的書寫病歷更是防範醫療風險的重中之重。當然鑒定過程中醫患雙方向鑒定機構的陳述和答辯也非常重要,如果能夠在鑒定過程中向相關鑒定機構有針對性的提出有利於己方的陳述和答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如果鑒定意見對己方有利,庭審還沒有開始就已經預示了己方的勝局,從這個意義上說鑒定過程中的陳述和答辯較之庭審過程中的陳述和答辯不但毫不遜色,而且更為重要。如果鑒定意見對己方不利,要找出鑒定意見中存在的諸如只有鑒定意見沒有分析說明,或者雖有分析說明但鑒定意見與分析說明存在矛盾等鑒定在存在的問題,及時申請重新鑒定。如果不能通過提起重新鑒定推翻對己方不利的鑒定意見,也要在庭審前根據鑒定中存在的問題申請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以最大限度地獲得法官對己方觀點的認同,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有利於己方的裁判。
綜上,醫療損害賠償作為一般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在構成要件和歸責原則上與一般人身賠償案件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但醫療問題專業性強,對因醫療問題引起的糾紛需要專業的判斷,患方大多都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無法對醫方是否構成醫療侵權作出判斷。醫方雖然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囿於其本身就處於訴訟當事人的地位,難於保證其判斷的公正性。所以通過鑒定途徑對醫療損害責任的成立與否進行判斷也就成了醫患雙方必然的選擇和法官慣用的方法,鑒定意見在醫療訴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一下子凸顯出來了。所以盡管鑒定意見在醫療訴訟中首先僅是一個醫學上的判斷,並不能直接代替法官在司法上的判斷,但由於法官和律師一樣,多數人並不具備醫學方面的專門知識,完全有可能依據鑒定意見作出裁判,因此,如果僅僅從贏得訴訟的角度對鑒定意見進行審視,其重要性怎麼說都不過分,作為參與醫療損害賠償之訴的律師,根據自己代理一方的利益選擇鑒定的時機和途徑以及鑒定過程中及時提出有利於己方的意見和對不利於己方的鑒定意見有針對性的提出質疑並申請重新鑒定就顯得極為重要,這也就是筆者撰寫本文的初衷,不對之處望各位同仁提出批評指正。
❷ 醫療損害 能不能風險代理
你好,你的問題為你解答如下:
1、醫療損害案件,也就是醫療侵權案件,屬於侵權責任法調整范圍;
2、廣義上屬於損害賠償范圍,不是財產案件,是損害賠償案件,跟一般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類似;
3、醫療損害官司可以實行風險代理。
4、風險代理是指律師事務所受理律師業務時,委託人事先不支付律師服務費,在合同中約定律師服務費與服務結果掛鉤,承擔可能難以足額收取服務費用的風險,先期委派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行為。
5、律師事務所可以實行風險代理收費,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婚姻、繼承案件;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撫恤金、救濟金、工傷賠償的;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等。
禁止刑事訴訟案件、行政訴訟案件、國家賠償案件以及群體性訴訟案件實行風險代理收費。
❸ 我在起訴狀中的案由;'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法院給我的案由改成;醫療損害責任糾紛。他們有什麼不同嗎
法院把案由改成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是有法律依據的,因為法院首先要確立的是專醫療事故的責任問題,是屬誰造成的責任事故,誰就要去進行責任賠償,如醫院沒有責任則不需賠償,落實了責任才能有權利要求醫院理賠,這樣的話,責任和賠償才能構成事件的因果關系。
❹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證據都有哪些
醫療賠償自糾紛案件包括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和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案件。其他醫療賠償糾紛案件包括:(一)醫療行為存在過錯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後果,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在計劃生育服務中造成他人人身損害的後果,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三)因醫療機構使用的葯品、醫用設備、醫療器械存在質量缺陷造成患者人身損害後果的;(四)因輸血感染病毒造成患者人身損害後果的;(五)其他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的行為造成患者人身損害後果的。
❺ 醫療事故糾紛處理辦法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抄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❻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發生後患者怎樣解決
依相關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爭議)後,有四種解決方式
1、衛生行政部門依版職權對重大醫療過失權行為進行處理;
2、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
3、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依法處理;
4、醫療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
這四種方法可以同時進行,也可以分開進行,最開始還是先爭取調解解決吧。
❼ 醫療損害賠償訴訟被告的幾種情形
一、傷勢確定後,超過一年起訴,是否超過訴訟時效.
二、醫療行為存在一定過錯,但無依據證明該過錯與患者的損害結果有因果關系,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三、傷殘評定後,後續治療費應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