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贍養老人糾紛調解協議技巧有哪些
贍養糾紛調解可以注意:
1.豐富調解方法,做到耐心、細心、誠心。總體而言,贍養糾紛的調解工作和其他糾紛的調解大同小異,但因這類案件的自身固有特點,應當做到更有耐心、更加細心、更有誠心。要耐心聽當事人傾訴,耐心做當事人的說服和教育工作;細心安排調解時間,盡可能通知雙方都到場,細心照顧老年人的情緒變化,細心保證調解內容的完整;以誠心對待當事人,用誠心感化當事人。
2.找准矛盾焦點,有的放矢。對調解工作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贍養糾紛達成調解協議,但對贍養糾紛而言,往往又牽扯到其他家庭矛盾糾紛。因此,在調解過程中,既要將重點放在贍養糾紛的履行上,又要以其他矛盾糾紛的解決為切入點,有時也有必要解決當事人的其他家庭矛盾糾紛。這就要求我們找准矛盾焦點,有的放矢,既要注重調節效果,也要講求工作效率。
3.強化為民思想,擴大法制宣傳效果。許多贍養糾紛中的老人行動不便,為體現司法為民的思想,我們可以到當事人的所在地進行調解,不僅可以方便當事人,還可以起到「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宣傳作用。
4.找准法律和道德的結合點。不履行贍養義務既可以由法律來調整,同時也受到道德的約束。在調解中,應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僅要從法律的角度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從道德的角度讓當事人明白贍養老人是其應盡的義務。
2. 如何調解農村贍養糾紛02
我國《婚姻復法》第二十一條制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司法解釋:子女作為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贍養人之間也可以就履行贍養義務簽訂協議,並徵得老年人的同意。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贍養人所在單位監督協議的履行。如果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需要贍養的父母可以通過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在處理贍養糾紛時,應當堅持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的原則,通過調解或者判決使子女依法履行贍養義務。對負有贍養義務而拒絕贍養,情節惡劣構成遺棄罪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可見,可通過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贍養人所在單位進行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 人民調解委員會能受理確認撫養關系的糾紛嗎
法律並未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受理范圍,根據人民調解法第1、2條之規定,只要是民間糾紛,均可以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有強制性規定的,須按照其規定辦理。收養、遺贈扶養協定等要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辦理登記和公證。
撫養在法律上一般指父母對未成年(或成年但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子女的養育。根據婚姻法和民法通則的規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具有對子女的撫養義務。人民調解委員會在不與上述規定相違背的情形下可以做出調解。
4. 怎樣調處贍養老人糾紛
1、豐富調解方法,做到耐心、細心、誠心。總體而言,贍養糾紛的調解工作和其他糾紛的調解大同小異,但因這類案件的自身固有特點,應當做到更有耐心、更加細心、更有誠心。要耐心聽當事人傾訴,耐心做當事人的說服和教育工作;細心安排調解時間,盡可能通知雙方都到場,細心照顧老年人的情緒變化,細心保證調解內容的完整;以誠心對待當事人,用誠心感化當事人。
2、找准矛盾焦點,有的放矢。對調解工作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贍養糾紛達成調解協議,但對贍養糾紛而言,往往又牽扯到其他家庭矛盾糾紛。因此,在調解過程中,既要將重點放在贍養糾紛的履行上,又要以其他矛盾糾紛的解決為切入點,有時也有必要解決當事人的其他家庭矛盾糾紛。這就要求我們找准矛盾焦點,有的放矢,既要注重調節效果,也要講求工作效率。
3、強化為民思想,擴大法制宣傳效果。許多贍養糾紛中的老人行動不便,為體現司法為民的思想,我們可以到當事人的所在地進行調解,不僅可以方便當事人,還可以起到「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宣傳作用。
4、找准法律和道德的結合點。不履行贍養義務既可以由法律來調整,同時也受到道德的約束。在調解中,應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僅要從法律的角度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從道德的角度讓當事人明白贍養老人是其應盡的義務。
5. 老人贍養問題的解決可以找哪些部門協助
老人贍養問題可以找社區居委會、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市政府和人民法院協助解決。可以調解的調解,無法調解的由人民法院出具具有強製作用的法律文書(如判決書、裁定書等)。
6. 如何做好贍養糾紛案件的調解工作
一、調解要做到耐心、細心、誠心。要耐心送達和聯系被告,耐心聽當事人的傾訴,耐心做當事人的說服和教育工作;細心安排調解時間,盡可能通知雙方到庭,細心照顧老年人的情緒變化,細心保證調解內容的完整;以誠心對待當事人,用誠心感化當事人。 二、找准矛盾焦點,有的放矢。贍養糾紛往往牽扯到其他家庭矛盾糾紛。因此,在調解過程中,既要將調解重點放在贍養糾紛的履行上,又要以其他矛盾糾紛的解決為切入點,有時也有必要解決當事人的其他家庭矛盾糾紛。承辦法官要找准矛盾焦點,有的放矢,既要注重調解效果,也要講求工作效率。 三、強化司法為民思想,多開展巡迴審判。這樣不僅可以方便當事人,還可以起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宣傳作用,以緩解贍養糾紛案件不斷上升的趨勢。 四、找准法律與道德的結合點。不履行贍養義務既可以由法律來調整,同時也受到道德的約束,在調解中,應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僅要從法律的角度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從道德的角度讓當事人明白贍養老人是其應盡的義務。 五、充分發揮外部力量的協助調解作用。多利用大調解中心、基層民調組織、當事人所在村委會幹部以及當事人的親朋好友共同協助做當事人的調解工作。利用社會輿論給當事人施加一定壓力,讓其從思想根源上樹立履行贍養義務的法律意識。 六、調解項目及內容應盡可能詳細。由於贍養糾紛調解內容比較細瑣,這就要求法官必須認真仔細地對每一項具體內容開展調解工作,盡可能使每一項調解內容都做到具體明確,不僅有利於充分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也便於以後執行。 (作者單位:安徽省明光市人民法院)
7. 老年人與家庭成員因贍養等發生糾紛依法應該怎麼處理
其子女也認為老人性格孤僻,脾氣暴戾,對萬老缺乏應有的尊重。萬老在家中經常與家庭成員發生贍養、扶養、財產方面糾紛和矛盾,鄰居和親戚勸解也不見效。萬老很苦惱,問:老年人與家庭成員因贍養、扶養、財產發生糾紛,依法應該怎樣處理?分析:老年人與家庭成員因贍養、扶養、財產發生糾紛矛盾,不要採取罵架、打架和強硬的粗蠻辦法去解決,而要依靠組織和法律手段依法解決。《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五條規定:「老年人與家庭成員因贍養、扶養、住房、財產發生糾紛,可以要求家庭成員所在組織或者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調解前款糾紛時,對有過錯的家庭成員,宜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改正。人民法院對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或者扶養費的申請,可以依法裁定先予執行。」 老年人與家庭成員因贍養、撫養、住房、財產發生糾紛矛盾,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處理: (1)堅持家庭內部共同協商解決。老年人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長輩,既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又要體諒贍養人、扶養人的實際困難。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愛護、互相體諒、這是解決家庭糾紛矛盾的有效方法。 (2)請求有關組織、單位調解處理。如果內部協商達不成協議,老年人依法有權請求家庭成員所在工作單位組織或村委會,居委會、鄉政府進行非訴訟調解處理。 (3)向人民法院起訴,用法律手段解決。老年人與家庭成員發生上述糾紛,經調解協議不成時,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不經調解協議不成時,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不經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按法律程序解決。 (4)老年人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因追索贍養費、扶養費,生活困難的,依法有權申請先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