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買賣合同糾紛中,僅憑對賬單可以確認雙方所欠貨款嗎
對賬單只是抄證據的一種。襲確認雙方所欠貨款,要綜合考慮雙方提交的證據。總的來說,是誰主張誰舉證。比方說,一方拿出對賬單,認為這就是欠款的憑據,另一方可以確認,也可以提出質疑,但是質疑要拿出憑據,例如某年月日因為某原因,某項款項沒有計入對賬單,根據有某某等。經過雙方互相質證確認的才是雙方所欠的貨款。
㈡ 買賣合同貨款糾紛適用哪些法律
《合同法》、《物權法》及以上法律的相關司法解釋
㈢ 買賣合同糾紛如何主張貨款,利息
買賣合同的利息從何時起算,如果買賣合同、對賬單有約定還款期限,則利息從還款期限屆滿的次日計算,當然,如果對賬單沒有約定還款期限而約定了利率,則利息的起算可能因各地的作法而不同。如果對賬單沒有約定貨款的還款期限,則利息從起訴日開始計算。買賣合同和借款合同的利息起算標準是不同。
買賣合同的利息計付標准,依最新買賣合同司法解釋,以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為基礎,參照逾期罰息利率標准計算。
㈣ 如何確定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的管轄權
一、案例
2001年11月21日,原、被告簽訂《工礦產品購銷合同》一份,合同第三條交貨地點、方式中約定「由供方(即原告)送貨至需方(即被告)倉庫或指定地點」。原告完成供貨義務後,雙方於2003年7月3日共同確認出具了一份《對賬單》,載明被告尚欠原告貨款155萬余元,但對付款方式和付款地點未作約定。原告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履行地為由,向原告所在地法院起訴被告償付貨款。
二、分歧
對本案的履行地及其管轄法院存在不同看法:
第一種意見認為:雙方共同出具的《對賬單》,對付款方式和付款地點未作約定。根據《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三項的規定,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根據本案《對賬單》,原告是接受貨幣的一方,本案的履行地應在原告一方,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作為合同履行地的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
第二種意見認為:本案的《對賬單》是基於雙方簽訂了《工礦產品購銷合同》而成立的買賣法律關系,應以該買賣合同的履行地確定管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轄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交貨地點為該買賣合同的履行地,作為合同履行地的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
三、管轄權的確定依據
買賣合同(即購銷合同)糾紛管轄權的確定依據有《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的規定;《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訴意見》)第19條「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履行地;實際履行地點與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不一致的,以實際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轄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以約定的履行地點或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民法通則》第八十八條「(合同)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給付一方的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的所在地履行」;《合同法》第六十二條「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第一百四十一條「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地點交付標的物」、第一百六十條「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地點支付價款」等等。實務中,對以確定管轄的被告住所地爭議不大,但是,由於對買賣合同履行地的不同理解,使得此類糾紛引發的管轄權爭議問題較多,前述就是典型的案例。
四、合同履行地的理解
所謂「合同履行地」,通常認為是「合同規定履行義務的地點」,也即義務清償地點。可具體到個案中,由於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法律行為,這決定了買賣合同是雙務有償合同,因此買賣合同的雙方既是權利人又是義務人,不管是出賣人還是買受人都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具體說來,出賣人必須履行交付約定標的物的義務,而買受人則必須履行支付約定價金的義務。合同法對買受人的主要義務規定了三條(第159、160、161條),要求買受人在約定的時間、地點,將約定價款的所有權轉移給出賣人,對出賣人的主要義務規定了四條(第135、136、138、141條),要求出賣人在約定的期限、地點,將標的物或提單交付買受人並轉移所有權。既然存在買方主要義務履行地(即交付價款地)和賣方主要義務履行地(即交貨地),那麼,買賣合同的主要履行地自然也應是兩個(有些情況下可以合二為一),還可能有一些與履行該合同有關的地點,如:貨物到達地、到站地、驗收地、安裝調試地等,理論上講這些有關地點均是合同履行地。
五、管轄的確定
既然一個買賣合同因有兩個履行行為而有可能有兩個以上不同的合同履行地,那麼,這如何確定管轄法院呢?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該規定是確定所有合同管轄的一般性規定,理應適用於確定買賣合同的管轄,按該條的本意,與買賣合同有關的履行地(包括接受價款地等)法院本應都有管轄權,但《民訴意見》對買賣合同的履行地作了專門規定,第19條「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履行地;實際履行地點與約定不一致,以實際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而《規定》對買賣合同的履行地作了最狹義的規定,僅以約定的履行地點或交貨地點為買賣合同的履行地,其它地點(應包括價款接受地點等)均不應視為合同履行地。既然有了對買賣合同履行地的專門規定,那麼,對買賣合同的履行地只能作狹義的理解,就不應按《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作廣義的理解。還要值得注意的是《規定》和《民訴意見》第19條有沖突,因《規定》的頒布生效在後,故對買賣合同的履行地及管轄權的確定自然應適用《規定》。
對《規定》筆者的理解:
1、當事人在買賣合同中明確約定了履行地點或交貨地點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或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那麼,上述地點的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
2、如果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了履行地點或交貨地點,但在實際履行中以書面方式或雙方當事人一致認可的其他方式變更原約定的地點,以變更後的約定確定合同履行地。否則,仍以原合同的約定確定履行地。這里的其他方式應包括雙方實際已交付和接收地點,即以實際交貨地點作為履行地而確定管轄。
3、當事人在合同中雖有約定的履行地點或交貨地點,但未實際交付貨物,且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不依履行地確定案件管轄,即按被告住所地確定管轄。
4、當事人在合同中對履行地點、交貨地點未作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無論是否實際履行或交貨,均不依履行地確定案件管轄,即按被告住所地確定管轄。
5、口頭購銷合同糾紛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確定案件管轄。即按被告住所地確定管轄。
六、存在問題
值得注意是如果當事人在合同中雖有約定的履行地點或交貨地點,但未實際交付貨物,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規定》中沒有明確如何確定案件管轄,筆者認為理應按被告住所地確定管轄。即只要未實際交付貨物,按被告住所地確定管轄。對是否已實際履行,存在一個程序和實體審查的問題,原告方往往認為自己已經履行了義務,故在履行地法院起訴,而被告方可能以對方沒有履行而抗辯,要求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司法實踐中,法院往往以是否實際履行屬於實體審查范圍,在程序階段就以原告的訴請確定管轄。
發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可能在於管轄權異議純屬程序問題,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定性屬實體問題,程序審查不應審查實體問題。如此認識則過於機械,因為,許多程序問題的確定,必須依賴實體問題的正確認定,如特別地域管轄就是依不同性質、種類的實體關系來劃分的,實體關系的性質、種類不同,是適用不同管轄規定的連接標志。所以,就被告依實體關系而提出的管轄權異議,法院審查的關鍵就在於當事人之間屬何種性質、種類的實體關系,不能簡單以「據原告訴稱雙方應屬於某種關系」而確定管轄。
七、該案的處理
前述的案例雙方雖然有《對賬單》,載明被告尚欠原告貨款155萬余元,但是,必須查明被告欠原告貨款的原因,即被告是基於什麼事實、原因欠了原告155萬余元,對發生爭議的合同糾紛分清是什麼性質的合同,這才是雙方法律關系的真實所在。如果被告曾向原告借款,而仍有155萬余元未還,說明雙方之間存在借貸關系,因而原告所在地因原告是屬接受的給付貨幣一方而被認定為合同履行地就沒有問題。但是本案雙方是基於買賣合同關系而產生糾紛,《對賬單》只是對以前的發生的事實加以追認和明確下來,僅是一個「從合同」而已,應按該「主合同」即買賣合同約定的交貨地點作為合同履行地確定管轄。該案合同約定「由供方送貨至需方倉庫或指定地點」,因此,需方倉庫或指定地點為該買賣合同的履行地,作為合同履行地的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
八、結束語
基於買賣合同發生的糾紛,無論是貨款糾紛,還是貨物數量、質量、期限糾紛等等,應依照《規定》確定買賣合同的履行地,再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確定管轄。
㈤ 買賣合同糾紛中拖欠貨款的訴訟時效從何時起算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八條 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願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第一百四十條 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民事訴訟時效的司法解釋》第五條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根據法律規定,買賣合同的訴訟時效從債務人履行期限屆滿開始計算,一般為兩年。因為你們的貨款是分期支付的,所以應當按照09年6月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兩年,也就是11年6月。
如果你們公司在這期間一直沒有向對方公司催收過質保金,除非對方自願履行,否則這部分債權已經過了2年的訴訟時效,即使訴訟,也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如果這兩件期間你們曾有過催收的事實出現(比如催款單、電話催收記錄),訴訟時效可以從這個時間開始重新計算2年。
開發票只能證明你們之間有債權債務關系,證明買賣事實的存在,對主張債權沒有影響。
詳細請於法律咨詢吧詳細請問律師。
㈥ 實質是買賣合同關系,拖欠貨款了,但打的是借條, 應怎麼定案由,案件性質
應按案件的實質確定案由。本案是因買賣合同引起的欠款,應定為買賣合同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