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地糾紛解決的方法有哪些,應該怎麼做
一般分為四種解決方法的:
和解(協商)
和解是依糾紛主體自身的力量,在平等和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協商解決糾紛的方式。和解通常無須第三方的介入,無須嚴格遵守實體法規范和程序規范,和解協議也沒有強制力,這是一種最為平和的糾紛解決方式。
調解(非訴訟調解或民間調解)
調解,即糾紛主體將爭議提交第三者,由其協調、說服並幫助雙方進行協商交流,以達成解決糾紛的合意。這是一種運用比較廣泛的糾紛解決方式。在農村土地糾紛的解決過程中,屬於這類調解的主要是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和鄉(鎮)政府的調解。《土地管理法》第57條規定,土地承包合同糾紛的解決,可由雙方協商解決、申請村委會或鄉(鎮)政府進行調解,也可到法院起訴。其中村委會或鄉(鎮)政府的調解即屬這類調解。
行政裁決及復議
行政裁決,即行政機關依法對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相關的爭議進行處理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復議即上級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不服下級行政行為的審查及決定行為。《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5條第3款規定:「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行政復議法》第30條第1款規定: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訴訟
訴訟是解決土地糾紛的法律機制中最正式、最權威、最規范的一種方式。因土地糾紛引起的訴訟通常是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例如,政府為公共利益征地、土地確權或行政機關先行處理後當事人不服起訴的,應為行政訴訟;而在平等主體間發生的土地爭議引起的訴訟則為民事訴訟。相對於行政裁決與復議,訴訟更加客觀、中立和公正,也應當更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Ⅱ 聯合競買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參股合股競買有什麼區別
個人理解,聯合競買,就是2個以上法人或者個人參與競買,需要註明競買各方的出資比例。
參股、合股競買,實際上是一個競買人,這個競買人有多個股東組成。
從競買的角度看,並無差異。
Ⅲ 夢見與人合夥購了一塊土地,可能要發生土地糾紛
這不一定做夢就是做夢,畢竟是做夢,不一定說做夢的事情都能出現都。
Ⅳ []聯合競買土地是否可分別發證
兩家公司聯合競買一宗土地該宗土地在與土地局簽訂的土地出讓合同中的受讓人為兩家公司共同所有辦理土地證的時候能否按照兩家公司後期協議面積分割**?前提是這塊土地是經過拍賣方式由兩家公司聯合協議竟得
Ⅳ 土地糾紛怎麼辦 糾結中
《土地管理法》 第十六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Ⅵ 為什麼有的土地掛牌交易條件約定不允許聯合競買
聯合競買 大部分情況下 意味著一個公司拿不下來
出讓方希望有實力的大公司來開發自己的出讓地塊,在提升整體城市功能的同時,避免出現實力不夠 主體不明晰 股權變更之類導致爛尾情況出現。
Ⅶ 聯合競買辦理土地證可以寫上所有競買人嗎
兩家公司聯合競買一宗土地該宗土地在與土地局簽訂的土地出讓合同中的受讓人為兩家公司共同所有辦理土地證的時候能否按照兩家公司後期協議面積分割**?前提是這塊土地是經過拍賣方式由兩家公司聯合協議竟
Ⅷ 集體與個人土地糾紛怎麼解決
依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第47條的規定,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這三項費用經政府審核發放到村集體。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的規定加以論述,幫助理解。 1、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分配糾紛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費的所有者所有。 2、安置補償費分配糾紛 安置補助費,是國家徵收集體土地後,安置被徵收單位由於征地造成的多餘勞動力的補助費用。 3、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