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醫患矛盾產生的背景,從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分析。
造成醫患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醫患之間缺乏信任和理解
當前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增加的原因是什麼?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醫療資源不足,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患者有意見;有醫療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群眾不滿意;也有更復雜的社會因素。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醫患之間缺乏信任、缺乏理解,不能換位思考。部分醫務人員不能設身處地的替患者著想,而是較多地考慮醫療機構和自身的利益。而患者對醫務人員也缺乏理解,不了解醫學的復雜性。這不僅僅是一個溝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感情問題,是我們是否堅持醫療服務的宗旨問題。
從醫務人員一方來講,我們創辦醫療機構的目的是什麼?醫務人員的職責是什麼?我們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職責?如果手術前,醫生與患者溝通時只是說:「這個手術有危險,出了問題你自己要承擔風險,要不就別動手術。」這樣的溝通肯定起不到良好的效果。還有的醫務人員不信任群眾,為防止可能發生的糾紛,讓患者做了許多不必要的檢查,以尋找沒有責任的「證據」。這樣的醫患關系能和諧嗎?
醫患之間的溝通應該是心靈的溝通和感情的溝通。如果醫務人員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把病人擔心的事情講清楚、說明白,幫助患者選擇既保證醫療質量,又能夠減少費用支出的治療方法,人心換人心,患者必然會理解醫務人員的難處。患者容易產生不滿意的地方,一是服務質量,二是醫療費用。如果患者花費許多錢,獲得的是低質量的醫療服務,不僅病沒治好,反而加重病情,這是群眾最不滿意的。
因此,我們首先要眼睛向內,正視並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怨天尤人解決不了問題。要善於分析自身的問題,我們的服務環境怎麼樣,服務理念怎麼樣,服務態度如何,服務效果好不好。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來說,就是要以病人為中心,不斷深化改革,轉變服務理念,提高醫療質量,千方百計減輕群眾負擔,多與病人進行一些感情溝通,多給病人一些人文關愛,多替患者著想,並盡其所能減輕患者痛苦。這樣,就能形成和諧的醫患關系,這樣才能緩解醫患矛盾。
⑵ 醫患糾紛產生原因
醫患抄糾紛產生的原因無非就是醫院的醫生高高在上,態度不好。這跟他的職業病有關。畢竟你去醫院看病是有求於他,也只能求助於他。而患者心想,我是歡喜花錢來看病的,憑什麼看你的臉色,或者你給我並沒看的好,我錢也花了不少,所以跟他發生矛盾。前兩天我還因為買葯不方便,因為是鄉鎮上的,買了一些葯都要到他指定的醫院去買,所以到市長信箱去投訴了一下,今天他還打電話給我問什麼原因?你要是平時都像今天打電話這樣的態度,那麼哪裡還有什麼矛盾呢?
⑶ 造成醫患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患者方面的原因
患者法律意識逐步增強 患者及其家屬等正確和不正確地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法律規定了患者的知情權,於是,不少患者經常行使這種權利,有的行使得正確,由於我們醫務人員的原因導致矛盾的產生,也有的患者不正確地行使知情權,對於醫療人員的合理拒絕非常不滿,並且往往導致矛盾的產生。還有一些患者或其家屬等人,對醫療的期望值過高,認為我在醫院花了錢,醫院就得給我治好病,於是,當出現的醫療結果不是他們所期望的結果時,就將抱怨、憤怒發泄到醫務人員身上,認為是醫務人員侵害了他們的利益,出於感情因素或者經濟考慮,將矛盾激化,形成糾紛,有的還要法律訴訟。
患者經濟意識逐步增強 隨著醫療制度的改革及失常經濟的影響,醫療費用快速增長超出群眾心裡承受能力,導致患者不滿。多數老百姓不太清楚現行醫療改革的服務體制,或受大眾媒體的誤導總把看病難、看病貴矛盾的對准醫療機構。殊不知葯價高是多部門,多機構的原因。首先,葯價的高低與生產廠家有關。目前大多數葯廠經營艱難,為了生存,只好選擇生產價值高、經濟效益好的葯品。其次,葯品的流通要經過多個環節層層批發,層層加價,必然導致葯價高。更重要的是目前醫院仍屬於福利性質,葯價仍是國家物價部門制定的,醫院無權定價。另者因近年科技的發展,診療技術隨之發展,檢查及治療手段增多,費用也隨之增高[2]。
(二)醫護人員方面的原因
醫德醫風不正 「治病救人」本是醫生應盡的職責,但少數醫務人員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常規,醫療文書書寫不規范,對患者檢查不全面。工作責任心不強,技術水平不高,有部分醫務人員受經濟利益驅動,為患者治療時,開大處方,拿葯品回扣,甚至讓患者作不必要的檢查,這些不正常的行為敗壞了醫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使患者對醫生產生不信任感。
醫患溝通欠缺,醫護人員服務意識不強 因為醫患關系在醫療活動中體現在多方面的角色不對稱性,特別是對醫學的理解和相關知識的擁有上優劣勢明顯存在差異。正是這些差異的存在影響了醫患之間的溝通。因此,個別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端正,服務意識淡漠,缺乏對患者的同情心,在工作中解答患者問題,不耐煩,簡單生硬,缺乏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嚴重製約著醫患關系的發展,進而導致醫療糾紛發生。
醫院管理落後,制度不健全 由於醫院制度不健全,職責不明確,科室各自為政,不顧患者利益和整體利益;管理手段落後,對來訪者接待處理不利,使本可以平息的矛盾升級為醫療糾紛。如:檢查不認真,不能履行好告知義務,病案管理、醫療質量管理等措施不到位,對醫學資料不能很好保管,不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醫用材料質量有瑕疵、收費記帳登記錯誤等存在諸多薄弱環節,留下易引起醫療缺陷的易發科室、易發因素、易發時間,這些都是糾紛增加的主要原因。
輿論導向失之偏頗,推波助瀾 醫療界與其他行業一樣,均存在技術和服務等方面的不足。少數人員有收受紅包、回扣等違紀現象,但那絕不是主流。新聞記者未必熟悉醫學專業知識,使得部分媒體對醫療糾紛的報道帶有一定片面性,誤導了群眾,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醫患矛盾。中國醫協收回1950份調查表結果表明:媒體對醫療糾紛的報道客觀全面僅為1.64%,比較客觀17.7%,不客觀為80.66%,這些嚴重影響醫院的形象和聲譽。新聞媒體不適宜的報道及一些社會因素的干擾、參與也對醫療糾紛的發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⑷ 醫患矛盾的成因是觀念問題
醫患關系激化到今天這個地步,根源的確在我們的醫療體制上,簡單說就是我們的醫療體制迄今沒有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其已經完全不適應今天的社會經濟體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醫療體制所存在問題的直接表現是「看病難」,以及作為其特有副產品的「看病貴」。醫療費用快速上漲,除技術進步這個適用於當今世界各國的一般性原因外,中國今天的「看病貴」直接根源於中國所特有的「看病難」,而醫患沖突激化根本原因也在於這種中國特有的「看病難」和「看病貴」。
所特有的「看病難」,直接原因是醫療資源配置嚴重失衡,優質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二三級醫院。我們這里討論的醫療資源配置失衡不是指所有國家都存在的醫療資源集中在發達地區這一現象,而是特指即便像京上廣這樣的發達地區,優秀醫生都集中在三級醫院而基本不在社區門診機構這種現象。
醫務人員工作壓力大,容易引發職業倦怠,影響與患者的溝通。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之間信任不足,其中醫務人員的職業倦怠是一個重要原因。在醫務人員中普遍存在的、被視為「職業殺手」的工作倦怠,不僅嚴重影響了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而且影響到醫學科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5]。醫務人員面對長期不斷的壓力,如對救治病人的生命負有的責任壓力;醫學發展日新月異,需對知識更新不落伍的壓力;社會公眾評價差加上沒有自己正常休息時間的壓力等。醫院候診病人多,醫務人員忙於應付排著長隊的病人群,可能開始幾個病人尚能態度和善、耐心的傾聽和詢問,但用不了多久,疲憊和急躁就會有所表現。這些都可能造成醫務人員的職業倦怠,影響與病人有效的溝通。
1.3醫務人員未能很好地履行知情同意的法律義務。知情同意是患者自主權的重要體現,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權是引發醫患糾紛的常見原因。知情同意權是患者身體權、隱私權、財產權和支配權的集中體現,對患者知情同意權的侵害直接表現為對患者身體權、隱私權或財產權的侵害[6]。醫務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等解釋不清楚或告知不詳實,在施行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時,告知不充分,未徵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一旦醫療效果不盡人意,便容易導致醫療糾紛。
1.4缺乏情感交流和溝通技巧。醫務人員除了要與患者多溝通外,還應掌握一定的技巧,進行有效的溝通。臨床上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某醫生本想向身患絕症的患者傳遞生的希望,說出卻是「像你這種情況死亡率是80%」。而另一醫者卻能這樣表述:「你的情況雖然很嚴重,但現代醫學發展很快,治療手段也多,重要的是你要有足夠的信心,戰勝病魔的機會還有20%,所以希望你不要放棄。
⑸ 醫患矛盾越來越突出,究其糾紛原因是什麼如何盡量去避免發生醫療糾紛
不否認大家所來說的各種原因源,包括認為醫生都是各種各樣罪惡的人,是他們的無德導致醫患矛盾。
但歸根到底是經濟原因。
患者一方因費用問題多少都心存不滿,治療結果好,大家尚可相安無事,一旦出現問題(無論與院方或醫生關系多大)便不可控制地將不滿發泄。
醫生的合法收入並不高,大家如果願意可以了解一下,國家規定的醫生工資,主治職稱約1100元左右,這就是5年大學、工作6年以後的33-35歲左右的醫師工資,並且期間經過多次各種考試考核,均要一次性通過。這個數額全國相差不大,不同的是獎金或者灰色收入,因地區及個人不定。
不要要求醫師有大家希望的所謂醫德,或者你可以換位思考一下,你用你所謂的醫德能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下解決多少問題醫患矛盾。
我相信要是醫院或者醫生並不靠收費拿工資獎金,大家也很有信心醫患矛盾會很快減少。
⑹ 中國醫患矛盾的根源是什麼
中國醫患矛盾的根源有以下:
1、不少醫務人員服務態度差,不是不好,而是極差。從我自己的就醫經歷來看,有些醫院的醫務人員可以說是比死人就多口氣。忙的時候態度不好也算了,閑的時候也不好好說話,能一句話說清楚的事情非要惜字如金只說一半,剩下的一半你要問了還能嘲諷回來。
病人看病的怒氣值是慢慢積累的,可能排隊長+20%,掛號處態度不好+20%,身體不適+10%,費用高+10%,化驗處態度不好+20%,再遇到醫生稍微不耐煩點就爆發了。這種態度惡劣的醫務人員雖然人數不多,但就來是坑隊友的。
我們急診科主任曾經教育過我(那時候我脾氣經常不好),大部分人發脾氣也就是一下子的事情。如果自己在醫療上出了點小差錯(這種事情在急診幾乎無法避免),病人發怒了,先態度好點說聲對不起。
主任再出個面,真誠一點待人,想辦法彌補,大部分病人都不會過於無理取鬧。大部分病人或者家屬在冷靜的情況下都是講道理的,真正蠻不講理的醫療鬧事者畢竟是少數。明知錯了還上去硬懟,絕對是自作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