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生就業維權可求助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你好,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很多,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可以查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或者是向律師咨詢,也可以向學校的就業處的老師反映情況。
② 常見的就業侵權行為有哪些應如何處理
主要有:性別歧視抄,疾病襲歧視,身高歧視,地域歧視等。至於應對方法,書面來講是到勞保局去投訴,嚴重才可以要求賠償。費時費力,搜集證據很難,因為這個的證據是很隱蔽的。
最好的應對方法就目前來講我覺得是換一個合適自己的工作,有句話叫自有留爺處,你想,一個歧視員工的公司能多有前途,說明他們本身對員工就是直接的剝削利用,沒用就拋棄。根本不值得去工作。
祝你好運。
③ 求職過程中有哪些常見的侵權行為
1、欺騙宣傳
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誇大單位規模、發展前景、工資待遇等情況,或者隱瞞單位實情;有的用人單位千方百計了解畢業生的情況,卻設法迴避畢業生提出的了解單位的問題。這些都將導致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信息不對稱,侵犯了畢業生的知情權。更有甚者,惡意欺騙宣傳,宣稱「高薪」「高福利」「高崗位」誘惑畢業生從事名不副實的工作,嚴重損害畢業生利益。如某企業拋出低工資高獎金的制度吸引應聘者,揚言做得好月薪可達萬元,其實是在幾乎沒有底薪的情況下領取苛刻的銷售提成。要知道,管理規范的優秀企業通常會淡化獎金、提成這些易於孳生副作用的做法,只有那些急功近利員工流動性大的企業才會反其道而行之。廣大畢業生應腳踏實地,不要投機取巧,不要相信天上能掉餡餅,增強抗拒誘惑的能力,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2、招聘歧視
平等就業都是法律權利,但近些年出現了不少招聘中的歧視行為:(1)性別歧視。這是女生們經常遇到的無奈。有的用人單位不顧社會責任,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逃避勞動法賦予用人單位對女職工特殊義務,在招聘員工時或私下或公開規定「只招男生」或「男生優先」。(2)身體歧視。一些用人單位在缺少相關規定的情況下將身體有殘疾或疾病的人拒之門外,剝奪了這群人的就業機會;還有一些單位在並無必要的情況下對應聘者的身高、相貌甚至三圍提出要求。(3)戶籍歧視。有的用人單位只招收本地戶口的畢業生,或者沒有本地戶口就必須有本地戶口居民的擔保,抬高了外地戶口畢業生就業的門檻。有的地方政府為了保護本地人口就業,制定不合理的人才准入制度,使本地單位無法招收外地戶口的畢業生,或者無法使外地戶口的勞動者成為正是職工,嚴重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動。以上歧視行為侵犯了廣大畢業生的平等就業權,需要理直氣壯地予以譴責。
3、違規收費
國家有關部門早就明文規定,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報名費、押金、保證金等費用,對員工地培訓費用應當從成本中支出。可有些用人單位卻對此置若罔聞,巧立名目向應聘者收費。畢業生們迫於對工作的需要往往只得就範。可是不少企業在收取了費用後便為所欲為,或者怠於履行義務,或者向求職者得寸進尺提出更過分的要求。因此畢業生在求職時要區分用人單位哪些做法是合理的哪些做法是不合理的,對於各種名目的收費要堅決抵制。
4、侵犯隱私
畢業生在求職時,會在相關領域如網路和求職材料上留下自己的信息資料,比如姓名、年齡、身高、學歷、電話、身份證號等,這些信息屬於個人隱私的一部分,未經本人同意不得公開、泄漏、出售。但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如工作人員的疏漏、網路軟體的缺陷、不法分子的圈套等,這些信息被用來侵害當事人或謀求商業利益。因此,畢業生求職時不要隨便將個人資料留給不可靠的單位和個人,投放網路時要選擇安全防範能力強和可靠性高的網站,同時注意保密設置內容的選項。在面試時,一些用人單位的提問會涉及個人隱私,如果與工作無關或者出於惡意,畢業生有權拒絕回答;如果是出於安排合適崗位的考慮或者考察應變能力,畢業生可以視情況回答。用人單位因此獲得畢業生的個人隱私後,負有保密的義務,否則構成侵權。
5、長時間實習期
長時間低工資實習期或無工資實習期,屬於侵權行為。畢竟我們求職者或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付出了勞動,而這些勞動不一定一下子得到認可,但是不可以長期得不到認可,如果用人單位一直都看你不順眼,那幹嘛還留著你干那麼久的活不發工資少發工資?不如早點辭退算了,求職者還可以去找更適合的工作棲息地。
④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侵權行為
企業在招聘、面試中對學生權益的典型侵害主要有: 一、歧視行為。其中常見的是性別歧視。一些企業在招聘中不招收女生或提高同一崗位女生的學歷、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變相對女同學設置就業障礙。勞動法規定,女性勞動者和男性勞動者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利。此外,還有形象歧視、身高歧視等。
二、虛假廣告。一些企業在招聘會上為了招到情況較好的畢業生,會誇大或隱瞞自己的某些情況。如果在這種企業上浪費了時間,可能會錯失良機,錯過真正適合自己的好的公司或崗位。如果你看中一家企業,事先對其進行調查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盡量避免上當受騙。
三、侵害應聘學生的知情權。面試時企業會向學生提出各種問題了解學生的情況,而當學生提出問題詢問企業情況的時候,企業就會迴避問題甚至遷怒於學生,這些都是違反《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中「勞動者在訂立勞動合同前,有權了解用人單位相關的規章制度、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等情況,用人單位應當如實說明」的條款的。
四、利用招聘、面試等侵犯學生、尤其是女學生的隱私權。少數企業會在面試時向女學生提出「有沒有男朋友?」、「是否有未婚同居行為?」等過分、無禮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有權拒絕回答,甚至向司法部門舉報。 簽
⑤ 大學生就業求職階段面臨哪些被侵權問題
一、試用期無限延長
二、轉正後不給交納險金
三、工作期間職業衛生防護用品提供不到位
四、拖欠工資。
⑥ 大學生就業,有哪些法律風險
現在大學生在工作中碰到的最多問題就是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了。
簽合同問題,試用期問題。
待遇、福利問題,交四金、終和保險之類。加班問題。
離職辭退牽涉到的問題。
目前受侵犯最多的就是工資追討問題了。如何避免及如何維護,仲裁,起訴。
的確值得寫出來供大學生們參考,非常有意義。
⑦ 大學生就業中(包括試用期間)的被侵權行為有什麼
可能有幾點:
第一:工資過低
第二:加班
第三:干雜活
第四:受責罵
第五:工專作強度大
第六:沒屬有福利、保險
第七:干非份內工作
第八:壓工資或扣工資
第九:從事有損身體健康工
第十:太多了
但我們終究是畢業生,不受點委屈也不成。畢竟我們要靠他給工資吃飯呢。能忍就忍點吧。相信真心付出不會吃虧的。也會有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