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向教育局投訴私立學校拖欠教師工資
對於用人單位無故拖欠其工資的行為,勞動者可以向當地的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舉報,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其被拖欠的工資。用人單位剋扣或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保障監察大隊投訴該單位。
注意事項:
勞動者去勞動監察大隊投訴時攜帶:本人身份證,用人單位全稱,負責人姓名及聯系電話,能證明勞動者在用人單位上班的相關證據,由勞動保障監察大隊下達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可以下達行政處罰處理決定;逾期未執行的,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同時逾期不改正的,勞動者可以主張用人單位支付你拖欠工資數額50%-100%的賠償金(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26條)。
《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貳』 學校拖欠教師工資怎麼辦
你好,很高興回答問題,拖欠工資,是違法的行為,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搜集證據去當地勞動局投訴處理
『叄』 教師拖欠裝修工人工資怎麼辦哪個部門投訴
拖欠工人工資,屬於民事經濟糾紛,可以去找當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對案子做分析並做出仲裁。
這個說是「業主」就行了,不用強調教師,容易混淆視線。
『肆』 教師工資被拖欠是向勞動局投訴嗎
聘任制(簽勞動合同)教師,可以去當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或者去勞動爭議仲裁部門申請仲裁;如果是公職教師,學校扣發、拖延教師的工資,可以到當地教育局投訴。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伍』 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被拖欠可舉報,舉報途徑在哪裡
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被拖欠可舉報,舉報途徑在司法機構,或者是勞動仲裁局,勞務局,這些機關單位是可以解決的。
『陸』 教師工資拖欠應該找哪個部門投訴
你好!應該向當地政府主管教育部門投訴!
『柒』 教師不發工資應該向哪個部門舉報哪裡可以解決
同意上面說的,一般這種情況如果你們不鬧大點是不行的,建議你們跨過你們省教育廳,直接向國家教育部反映這種情況。其實用網路搜一下大大小小反映拖欠老師工資的有400多片,很多時候根本不是工資款未到,而是直接被上面截流。所以你要找你們省或者找縣教育局是不管事的,如果是縣教育扣下這筆錢,那麼省里應該也有人會拿好處,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大的膽子。必須要知會上面才敢這么做,除非他的膽子真的很大。
http://www.moe.e.cn/
這個是國家教育部主頁,裡面有教育部部長專用信箱。
你放心好了,雖然不是每一封信部長親自審批 但是他都有專門的秘書來處理這些信件,如果你們有證據並且也真的很嚴重,那麼秘書會把一些影響比較嚴重的直接給部長看,由部長親自處理。而且現在正式教師節的時候,我相信現在寫比什麼時候寫都有用。 祝你成功。順便鄙視一下那些當官不做人事的領導。
『捌』 教師工資被剋扣向哪些職能部門投訴
老師的工資被非法剋扣,勞動者可以到當地教育部門進行投訴,也可以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也可以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七十七條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