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噪音擾民應該向哪個部門舉報
市民遇噪音擾民可撥打12369向當地環保部門進行投訴或,或聯系當地城市管理部門或110協商解決。如仍不能解決,只能委託律師起訴,要求停止侵害。
撥打110報警電話,民警會對其口頭警告,拒不聽取的,可以讓公安機關以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對其進行罰款乃至拘留。
噪音擾民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雜訊擾民是一個行為後果為定義的違法行為。只要產生的雜訊煩擾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即產生噪音擾民的違法事實。《雜訊法》對噪音擾民行為並沒有提出聲響一定要達到多少分貝才構成噪音擾民的必要條件。
(1)群租擾民哪裡投訴有效擴展閱讀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可以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六十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省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決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行使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權的,從其決定。
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② 公務員群租擾民投訴哪個部門效果好
租客擾民的事情,算是歸城管管的,但沒有太大太頻繁的動靜,他們也不會管。但是建議你跟租客溝通為好,你可以以他們是公務員身份來警告他們,「再擾民就告到你們單位去」。一般人都會接受善意提醒而收斂的。
③ 樓上租戶擾民可以向哪些部門投訴
樓上租戶擾民可以撥打110,向公安部門投訴,由公安部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110報警服務台以維護治安與服務群眾並重為宗旨,除負責受理刑事、治安案件外,還接受群眾突遇的、個人無力解決的緊急危難求助。因此在以下情況下都可以撥打110:
1、正在進行的或可能發生的各類刑事案件。如:殺人、搶劫、綁架、強奸、傷害、盜竊、販毒、偷竊等;
2、正在進行的或可能發生的各類治安案件或緊急治安事件。如:擾亂商店、市場、車站、體育文化娛樂場所公共秩序、賭博、賣淫嫖娼、吸毒、結伙斗毆等;
3、火災、交通事故;
4、自然災害和各種意外事故;
5、舉報各種犯罪行為及犯罪嫌疑人;
6、需要有人民警察到現場才能處置的事件;
7、人民群眾的各種求助;
8、發生微小責任事故時;
9、突遇危難無力解決時;
10、要舉報違法犯罪線索時。
11、遇到人身攻擊時可以求助。
④ 小區內雜訊擾民,應該向什麼部門投訴
噪音擾民歸公安機關管轄,你可以撥打110報警,警察會處理。
雜訊很大違反《雜訊法》與《治安管理處罰法》,會被罰款與拘留。
根據《雜訊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個人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設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可能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必須遵守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一條本法所稱社會生活雜訊,是指人為活動所產生的除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和交通運輸雜訊之外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第四十二條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因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固定設備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商業企業;
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狀況和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的情況。
第四十三條新建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的邊界雜訊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準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核發文化經營許可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核發營業執照。
經營中的文化娛樂場所,其經營管理者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使其邊界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四十四條禁止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的方法招攬顧客。
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空調器、冷卻塔等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設施的,其經營管理者應當採取措施,使其邊界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四十五條禁止任何單位、個人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設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可能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必須遵守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
⑤ 群租房擾民哪裡舉報,有人管嗎
向物業反映投訴和向社區居委會反映舉報!!打110也可以!!
⑥ 發現群租該向哪個部門舉報
發現群租房可以向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舉報,也可以向公安部門舉報。如果是業主,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租賃行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參照《關於公布本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第四條,住宅物業小區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應當加強自我管理。業主大會應根據本規定及時修訂和完善管理規約,增加人均居住面積標准等相關租賃限制條款。明確違反管理規約出租、轉租房屋並嚴重影響相鄰房屋業主正常居住的,業主委員會可書面責成出租人及時終止租賃行為;業主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租賃行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參照《關於公布本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七條,建立綜合治理機制。各相關行政部門要按照自身職責任務,各負其責,協調配合,加強聯動,形成合力,加強對違規租賃行為的綜合治理,確保各項措施得到落實。
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對違反出租房屋面積標准限制條件和出租存在建築安全隱患房屋的行為進行查處,並會同相關行政部門加強對房地產經紀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的綜合治理。
公安部門應對出租房屋未按規定辦理登記手續,存在治安、消防安全隱患,妨礙他人正常工作、生活的行為,以及當事人不配合執法檢查等行為依法嚴肅處理。
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中規劃建築性質不明確的,予以明確。
(6)群租擾民哪裡投訴有效擴展閱讀
參照《關於公布本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一條,本市住房出租應當符合建築、消防、治安、衛生等方面的安全條件,應當以原規劃設計為居住空間的房間為最小出租單位,不得改變房屋內部結構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變相分割出租。廚房、衛生間、陽台和地下儲藏室等不得出租供人員居住。
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於5平方米,每個房間居住的人數不得超過2人(有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關系的除外)。本通知所指居住面積,是指規劃設計為居住空間的房間的使用面積。
參照《關於公布本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二條,房屋出租人和承租人應當依法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租賃合同應當載明承租房屋間數、居住面積、居住人數等情況,並且明確約定相應的違約責任等內容。
出租房屋的安全由房屋所有人負責。出租人應當確保所出租房屋符合規定的安全條件,並自與承租人訂立房屋租賃合同之日起7日內到房屋所在地基層管理服務站辦理房屋出租登記手續。出租人應當對承租人使用房屋的情況進行監督,發現承租人違反相關規定和合同約定的,應當及時糾正,並報告相關行政部門。
房屋承租人應當對其使用行為負責。承租人未按照相關規定和合同約定使用房屋的,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參照《關於公布本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三條,房地產經紀機構及經紀人員應依法開展房屋租賃經紀業務,不得為違反本規定的房屋租賃當事人提供經紀服務,不得參與或者教唆他人參與違反本規定的租賃行為。經紀機構及經紀人員違反本規定的,依法查處,記入信用檔案,並向社會公示;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⑦ 噪音擾民,如何投訴有效
在企業廠界內,因其生產而造成的噪音擾民,可向成都市環保局投訴,投訴電話:12345
交通雜訊及群眾自發組織的各類產生雜訊擾民活動、鳴炮、鳴笛以及娛樂場所產生的社會雜訊等,可向公安和文化部門投訴,投訴電話:110
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喇叭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方法招攬顧客的及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音量過大所產生的社會生活雜訊以及建築工地施工噪音可向成都市城管委投訴,投訴電話:12319
(1)噪音擾民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雜訊擾民是一個行為後果為定義的違法行為。只要產生的雜訊煩擾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即產生噪音擾民的違法事實。微信關注國暉律師事務所,掌握更多法律知識。
(2)在一定環境中不應有而有的聲音。泛指嘈雜、刺耳的聲音。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妨礙到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於雜訊。雜訊是一類引起人煩躁、或音量過強而危害人體健康的聲音。雜訊污染主要來源於交通運輸、車輛鳴笛、工業噪音、建築施工、社會噪音如音樂廳、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聲說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