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判定專利侵權有什麼方法
專利權是專利人利用其發明創造的獨占權利,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了依法受保護的有效專利的違法行為。判斷專利侵權的方法如下:
Ⅱ 什麼是外觀設計專利,判斷外觀專利侵權的步驟是什麼
外觀設計是指工業品的外觀設計,也就是工業品的式樣。它與發明或實用新型完全不同,即外觀設計不是技術方案。我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中規定:「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可見,外觀設計專利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1)是指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的設計;
(2)必須是對產品的外表所作的設計;
(3)必須富有美感;
(4)必須是適於工業上的應用。
一、確定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根據專利法第五十九條第二款之規定,其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外觀設計專利權人在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時向專利局提交的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為准,包括主視圖、俯視圖、側視圖等。其中主視圖最為重要,因為它最能體現該項外觀設計的美感。在確定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時,還要注意從這些視圖中找出能夠體現該項外觀設計美感的各項要素。
外觀設計專利與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有著明顯的區別,前者是人們視覺可見的美感外觀,後者為符合專利性的技術構思或技術方案。
二、確定外觀設計專利產品與侵權產品是否屬於相同或者類似商品
司法實踐中的認定方法,通常是以產品的功能、用途作為標准,同時參考國際外觀設計分類表(即洛迦諾條約)有關商品的分類。如果外觀設計專利產品與被控侵權產品在功能、用途上是相同的,就可以確定二者是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並繼續進行下面第3點的比較。如果二者在功能、用途上不相同,可以認定二者既不是相同商品,也不是類似商品,到此就可以結束我們的侵權判定步驟,認定專利侵權不成立。
三、將外觀設計專利與被控侵權產品進行對比
即以普通消費者的眼光,對被授予專利的外觀設計與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要部觀察,整體判斷。經過對比,可能出現以下三種結果:
(一)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與專利外觀設計完全相同,就認定前者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侵權成立;
(二)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在要部上與專利外觀設計基本相同,整體上屬於近似,將可能根據等同原則,也認定專利侵權成立;
(三)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與專利外觀設計在整體上既不相同,也不近似,就認定被控侵權產品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侵權不成立。
Ⅲ 專利侵權要怎麼判斷有哪些方法
專利侵權要怎麼判斷?有哪些方法?怎樣判斷是否侵犯了專利權? 隨著科技的發展,大家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的提高,只有對專利侵權的認定有充分的認識,對專利侵權行為成立與否做出及時、正確的判斷,才能切實、有效地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並且能有效的阻止專利權人濫用專利權。那麼專利侵權要怎麼判斷?有哪些方法?專利侵權要怎麼判斷?有哪些方法?專利侵權要怎麼判斷?有哪些方法?權利侵權的認定,前提是必須有授權的專利及被訴侵權行為。專利侵權判定的首要任務是界定涉案專利的權利保護范圍。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是以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為准,通過專利侵權認定,法院利用專利法、及其司法解釋中規定的權利要求解釋規則,比如全面覆蓋原則、等同原則、禁止反悔原則、捐獻原則等,以及專利審判司法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准確、恰當地對權利要求進行解釋,從而界定出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通過專利侵權判定,可以對專利權利要求做出准確、合理的解釋,清楚劃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法律邊界,為社會公眾提供明確的法律預期。侵權認定需要先選擇權利要求的范圍,如果不選擇或者所有權利要求都選擇一般只審獨權。建議選擇獨權及個別從權,即保證保護范圍的最大化,又確保權利的穩定性。侵權認定最重要的判定方法是全面覆蓋原則,全面覆蓋原則是判斷一項技術方案是否侵犯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的基本原則,在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時,應當考慮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進行技術特徵劃分,並以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所對應的全部技術特徵逐一進行比較。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涉案專利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同或者等同的,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如果被控侵權技術方案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比,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或以上的技術特徵,或者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技術特徵不相同也不等同的,應當認定其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Ⅳ 如何判斷專利侵權行為
專利侵權行為是指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又無法律依據,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
它具有以下特徵:
1.侵害的對象是有效的專利。專利侵權必須以存在有效的專利為前提,實施專利授權以前的技術、已經被宣告無效、被專利權人放棄的專利或者專利權期限屆滿的技術,不構成侵權行為。專利法規定了臨時保護制度,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的應支付適當的使用費。對於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專利權人應當在專利權被授予之後,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2.必須有侵害行為,即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專利的行為。
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非生產經營目的的實施,不構成侵權。
4.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即行為人實施專利的行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又無法律依據。
作為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有被侵犯的專利權保護客體以及被指控侵權的實施行為。專利侵權行為的認定就是判斷該實施行為是否侵犯了一項已授權並處於專利權有效保護期內的專利保護客體。
由《專利法》第11條的規定可知,構成專利侵權的行為的條件為五項:
1. 該實施行為發生在該項專利權授權以後的專利權有效保護期內。
2. 該實施行為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3. 該實施行為未經專利人許可。
4. 該實施行為是法定禁止的侵害行為。
5. 該實施行為落入該專利權保護范圍。
Ⅳ 專利侵權判斷的方法
一、全面覆蓋原則
全面覆蓋原則是專利侵權判定中的一個最基本原則,也是首要原則。
全面覆蓋,是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將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必要技術特徵全部再現,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一一對應並且相同。
全面覆蓋原則,即全部技術特徵覆蓋原則或字面侵權原則。如果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特徵包含了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則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即,若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覆蓋了被侵權專利技術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的,就可以確定侵權成立,侵權人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反之,若被控侵權物的必要技術特徵並沒有完全覆蓋被侵權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即被控侵權物的必要技術特徵與專利技術特徵相比缺少一個或一個以上,則侵權不成立。
二、等同原則
「等同原則」是專利侵權判定中的一項重要原則,也是法院在判定專利侵權時適用最多的一個原則。它是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中有一個或者一個以上技術特徵經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保護的技術特徵相比,從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經過分析可以認定兩者是相等同的技術特徵。這種情況下,應當認定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等同原則在適用時也不能機械的運用,尤其是對以下兩種情況不能適用:
1、自由已有技術,也稱公知技術。對於公知技術在公有領域中,任何人均有權無償使用。
不能認為使用公知技術會造成對他人專利的等同侵權。
2、在專利申請中專利權人故意排除的事項,即先適用「禁止反悔原則」。
對上述兩種情況,如果適用等同原則將會造成給權利人以過分的保護。對社會公眾將帶來預想不到的不利後果,有害法律的穩定性。這與等同原則本來欲達到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馳。
Ⅵ 判定專利侵權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判定專利侵權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目前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人都有專利權的存在,專利權一般是在專利通過知識產權局之後可以獲得的權利。專利權人依法取得自己的權利,也可以按照相應的規定行使權利。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專利侵權判定的知識。判定專利侵權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一般來說,在具體進行專利侵權判定時,應當結合以下幾個主要原則加以運用:一、全面覆蓋原則全面覆蓋原則是專利侵權判定中的一個最基本原則,也是首要原則。全面覆蓋,是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將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必要技術特徵全部再現,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一一對應並且相同。全面覆蓋原則,即全部技術特徵覆蓋原則或字面侵權原則。如果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特徵包含了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則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即,若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覆蓋了被侵權專利技術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的,就可以確定侵權成立,侵權人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反之,若被控侵權物的必要技術特徵並沒有完全覆蓋被侵權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即被控侵權物的必要技術特徵與專利技術特徵相比缺少一個或一個以上,則侵權不成立。二、等同原則等同原則是專利侵權判定中的一項重要原則,也是法院在判定專利侵權時適用最多的一個原則。它是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中有一個或者一個以上技術特徵經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保護的技術特徵相比,從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經過分析可以認定兩者是相等同的技術特徵。這種情況下,應當認定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等同原則在適用時也不能機械的運用,尤其是對以下兩種情況不能適用:1.自由已有技術,也稱公知技術。對於公知技術在公有領域中,任何人均有權無償使用。不能認為使用公知技術會造成對他人專利的等同侵權。2.在專利申請中專利權人故意排除的事項,即先適用禁止反悔原則。對上述兩種情況,如果適用等同原則將會造成給權利人以過分的保護。對社會公眾將帶來預想不到的不利後果,有害法律的穩定性。這與等同原則本來欲達到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馳。判定專利侵權的基本方法有哪些?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申請專利侵權判定,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Ⅶ 專利侵權判定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專利侵權判定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目前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人都有專利權的存在,專利權一般是在專利通過知識產權局之後可以獲得的權利。專利權人依法取得自己的權利,也可以按照相應的規定行使權利。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專利侵權判定的知識。專利侵權判定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一般來說,在具體進行專利侵權判定時,應當結合以下幾個主要原則加以運用:一、全面覆蓋原則全面覆蓋原則是專利侵權判定中的一個最基本原則,也是首要原則。全面覆蓋,是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將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必要技術特徵全部再現,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一一對應並且相同。全面覆蓋原則,即全部技術特徵覆蓋原則或字面侵權原則。如果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特徵包含了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則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即,若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覆蓋了被侵權專利技術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的,就可以確定侵權成立,侵權人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反之,若被控侵權物的必要技術特徵並沒有完全覆蓋被侵權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即被控侵權物的必要技術特徵與專利技術特徵相比缺少一個或一個以上,則侵權不成立。二、等同原則等同原則是專利侵權判定中的一項重要原則,也是法院在判定專利侵權時適用最多的一個原則。它是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中有一個或者一個以上技術特徵經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保護的技術特徵相比,從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經過分析可以認定兩者是相等同的技術特徵。這種情況下,應當認定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等同原則在適用時也不能機械的運用,尤其是對以下兩種情況不能適用:1.自由已有技術,也稱公知技術。對於公知技術在公有領域中,任何人均有權無償使用。不能認為使用公知技術會造成對他人專利的等同侵權。2.在專利申請中專利權人故意排除的事項,即先適用禁止反悔原則。對上述兩種情況,如果適用等同原則將會造成給權利人以過分的保護。對社會公眾將帶來預想不到的不利後果,有害法律的穩定性。這與等同原則本來欲達到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馳。關於專利侵權判定的基本方法有哪些?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申請專利侵權判定,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一流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一定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Ⅷ 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的判斷步驟是什麼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實用新型專利被侵權的情況。那麼,你知道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的判斷步驟是什麼嗎?下面,就讓我們八戒知識產權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的判斷步驟是什麼?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的判斷步驟是什麼?根據《專利法》規定,對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的判斷,在實踐中一般通過三個步驟判斷:1、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2、確定被控侵權產品的相應技術特徵;3、將經過分解後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與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進行一一對應的比較。實用新型專利被侵權怎麼辦?如果專利權人的權利被別人侵犯了,有兩種途徑來保護自己的權益:1、向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被請求人所在地或侵權行為地的部門)提請調處;2、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要注意專利侵權證據的收集:1、書證:通常是公證書,專利權人通過市場調查,發現了侵權行為後,通常會向公證機關提出申請,對購買侵權產品的過程及購得的侵權產品進行公證或對侵權現場(如許諾銷售)或對侵權產品的安裝地進行勘查公證,取得公證書,從而證明被告存在侵權行為。在公證取證的過程中,專利權人最好主動向銷售者索取產品宣傳冊、銷售侵權產品人員的名片、購貨發票或收據,以進一步的明確,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同時專利權人可要求公證機關對前述資料的來源和真實性作出說明,一並記載在公證書中。另外順便提及一下,在選擇公證機關時,也應有所考慮,如在省會城市,可以選擇省公證處,而不要選擇區公證處,一則可能區公證區缺乏經驗,二則可能區公證處出於地方保護或者擔心受到打擊報復,而以各種理由推託。2、物證:專利權人從市場上購得的侵權產品。購得的侵權產品應由公證人員封存,並拍照。在提交給法院之前,原告應確保封條完好無損,否則被告將可能在質證時提出異議,對侵權產品不予認可。關於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的判斷步驟是什麼?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專利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Ⅸ 如何判斷專利侵權
侵權類型
1、未經許可製造專利產品的行為;
2、故意使用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3、銷售、許諾銷售未經許可的專利產品的行為;
4、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許諾銷售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5、進口專利產品或進口依照專利方法直接得的產品的行為;
6、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7、冒充專利的行為。
侵權要件
構成專利侵權行為的要件包括兩個方面:形式條件和實質條件。
其中,形式要件主要有:
1)實施行為所涉及的是一項有效的中國專利;
2)實施行為必須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者授權的;
3)實施行為必須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對於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故意並不是形式要件。但是,可以作為衡量其情節輕重的依據。
構成專利侵權的實質要件,也就是技術條件,實質實施行為是否屬於專利的保護范圍。如果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徵屬於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那麼該行為人就構成了專利侵權。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1)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徵與專利的技術特徵全部相同,則構成侵權;2)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徵多於專利的技術特徵,也構成侵權;3)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徵與專利的技術特徵有相同的,有相異的,但是,相異的技術特徵與專利的技術特徵是等效的,仍構成侵權;否則,不構成侵權。這里技術特徵等效,是指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你那能夠推斷出某兩種技術特徵彼此替換後,所產生的效果相同。
侵權分類
專利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類。
直接侵權行為。這是指直接由行為人實施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其表現形式包括:製造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使用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許諾銷售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銷售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間接侵權行為。這是指行為人本身的行為並不直接構成對專利權的侵害,但實施了誘導、慫恿、教唆、幫助他人侵害專利權的行為。間接侵權行為通常是為直接侵權行為製造條件,常見的表現形式有:行為人銷售專利產品的零部件、專門用於實施專利產品的模具或者用於實施專利方法的機械設備;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授權或者委託,擅自轉讓其專利技術的行為等。
特徵
專利侵權行為具有以下特徵:
1.侵害的對象是有效的專利。專利侵權必須以存在有效的專利為前提,對於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專利權人應當在專利權被授予之後,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2.必須有侵害行為,即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專利的行為。並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非生產經營目的的實施,不構成侵權。
3.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即行為人實施專利的行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又無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