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肖戰訴「馬路邊邊」肖像權案將開庭,門店此前存在哪些違規行為
門店存在的違規行為是私自將肖戰的照片製作成燈箱,然後為他們的火鍋店進行宣傳,並且在宣傳的文案之中表示這個品牌的代言人是肖戰,但實際上肖戰和這個品牌並無合作,所以肖戰方才以肖像權侵權向其提起了訴訟。其實像這種明星的肖像權侵權案件相對來說是非常多的,主要是由於一些明星,他隨著熱度不斷升高之後,很多的品牌可能就會想要去和他合作。
那麼他的很多粉絲是可能會因為他代言了這個品牌而去購買這個產品的,所以說像這一家火鍋店,他在以肖戰為自家品牌代言人去進行宣傳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為自己謀利。所以說像他的這種行為確實是違法行為,不過在肖戰起訴了這個門店之後,馬路邊邊這個品牌表示這是門店的個人行為與這個品牌無關,不知道後續這件事情將會如何解決。
② 產品代言人的侵權責任在法律上有什麼規定
對於產品代言人的侵權責任,應當適用嚴格責任原則,即不考慮產品代言人的主觀過錯,回只要認答定廣告構成虛假廣告,那麼在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產品的社會團體、其他組織及個人便與廣告主構成共同侵權,承擔連帶責任。
一、《廣告法》第38條規定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二、《食品安全法》第55條規定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通過比較分析可知,上述兩部法律均沒有規定虛假廣告中商品和服務的推薦者必須具備主觀過錯要件。而我國法律對廣告經營者和發布者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具備法定要件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比如國家工商管理局在《關於廣告法執行中有關問題的答復》中規定,《廣告法》第38條中「不能提供廣告主真實名稱、地址」的認定,是確定民事責任的前提條件)。而對於商品或服務推薦者承擔民事責任卻沒有設定前提條件。由此,產品代言人承擔侵權責任應當適用嚴格責任原則。
③ 目前的法律對名人代言虛假廣告的規制的各種法源依據
哈哈,我的學年論文就是這。
規定具體有:
(一)我國廣告法第38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姓名、地址的,應當承擔全部民事責任。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這一條非但沒有規定廣告代言者應當承擔責任,反而明確把代言者這一廣告主題排除在承擔連帶責任的主題之外。
(二)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廣告的經營者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違反本條規定,工商行政部門可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一下的罰款。被侵害者還可以請求民事損害賠償。《反不正當競爭法》沒有對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進行規定。
在現行的審判工作中,多對這兩條規定進行消極解讀,即認為《廣告法》中明確規定了哪些主體應當承擔責任,在哪些情況下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則對法律沒有規定的代言人,不管其在代言中作出了什麼行為,都不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正是之中對廣告法的消極解讀,造成眾多的訴廣告代言人的訴訟被駁回。
再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55條規定:「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僅供參考
【摘 要】:不久前出現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震驚了中國食品業,大批企業被拉下水,這其中包括蒙牛、伊利這樣的明星奶企。這些商業廣告的代言人在商業廣告中,誇誇其談,引導消費者,而我國《廣告法》只規定了廣告經營者和廣告發布者承擔責任。近八成網民認為名人代言虛假廣告應承擔連帶責任。 廣告演出者是否也應該對消費者承擔責任,我國法律尚無明確規定本文通過對比三個廣告虛假宣傳的案例,認為廣告代言人應承擔一般過錯推定責任,並應該在廣告發中予以確認。
【關鍵詞】:廣告 代言人 侵權責任
Advertisement Advertising ambassador tortious liability
一. 問題的提出
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時間席捲了整個中國,在奶粉危機中各大奶企認錯態度一個比一個差 ,各大奶粉代言人紛紛表態,蒙牛代言人丁俊暉主動退還代言費用,捐給了公益事業,三鹿代言人蔣捷認為自己盡到了義務,沒有責任,沒有退還代言費用。公眾在經歷了假補葯、假豐胸廣告之後,輿論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再次爆發,明星在廣告中的作用以及其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又一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2005年3月的SK=Ⅱ廣告案中,原告列商品代言人劉嘉玲為共同被告,因為沒有法律依據,遭到了法院的駁回。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國內的明星在國內因為代言虛假產品而被追究侵權民事責任。賺取巨額的代言費用,卻不承擔任何法律後果,顯然在虛假代言中明星的權利義務不對等。普通民眾對這一問題也日益關注,要求明星承擔責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廣告主作為廣告信息的源頭,也是廣告效果的歸屬,自然應當承擔廣告法律責任。但是廣告的製作和發布過程要經過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出演者,證明者等各個主題之手。尤其是廣告的出演者,利用自己在社會輿論中的優勢地位,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作為一個廣告的受益者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二、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
(一)我國廣告法第38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姓名、地址的,應當承擔全部民事責任。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這一條非但沒有規定廣告代言者應當承擔責任,反而明確把代言者這一廣告主題排除在承擔連帶責任的主題之外。
(二)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廣告的經營者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違反本條規定,工商行政部門可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一下的罰款。被侵害者還可以請求民事損害賠償。《反不正當競爭法》沒有對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進行規定。
在現行的審判工作中,多對這兩條規定進行消極解讀,即認為《廣告法》中明確規定了哪些主體應當承擔責任,在哪些情況下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則對法律沒有規定的代言人,不管其在代言中作出了什麼行為,都不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正是之中對廣告法的消極解讀,造成眾多的訴廣告代言人的訴訟被駁回。
三,虛假代言的歸責原則——一般推定過錯責任原則
廣告的代言人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來積極宣傳廣告主或其商品,促成交易的構成的地位、責任如何界定?如果沒有特別法的規定我們是否可以追究其責任?我們認為沒有特別法的規定則應該追究其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我國侵權行為歸責原則的體系由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構成。 而廣告代言人一般與消費者之間沒有合同關系,因此應該追究其侵權責任。那麼在什麼情況下,代言人要承擔侵權責任?我們可以從三鹿毒奶粉事件、「萬里大造林」案和吸油基三個廣告對比得出這一結論。
A,三鹿奶粉事件一出,三鹿的代言人鄧婕、薛佳凝、花兒樂隊等一些代言明星也受到牽連。 對這一事件,代言人也感到委屈。據《華商報》報道,明星鄧婕身邊的工作人員表示:「鄧婕在代言產品之前,都做了充分的了解的,她代言的產品都有各部門驗發的合格證書。」而另一品牌奶粉代言人蔣雯麗的經紀人常小姐也表示:「我們曾到廠家實地考察過,據說代言的品牌是當地的一個知名企業,質檢證什麼的都有。」作為品牌代言人的薛佳凝非常謹慎,拍攝食品廣告前,她都會向商家要求親自品嘗其代言的產品。薛佳凝表示,自己作為公眾人物,一向對產品代言非常謹慎,「在拍攝廣告前,我還特別詢問過廠家產品的質量,而且我還親自嘗試過自己代言的產品,在覺得沒有任何問題後才接廣告。」三聚氰胺這一化學物質是在毒奶粉事件發生後才進入公眾的視野,在事件發生後,蒙牛公司作為國內一線的乳品企業都沒有檢驗設備和試劑。作為演藝人員的代言人又怎麼能知道牛奶裡面有這么一種物質。在事件中代言人仔細檢查了國家工商總局和質量監督局的產品合格證和免檢證書。作為奶粉的代言人,以上各位雖然在廣告中充當了宣傳者的角色,但是作為演員的他們不可能對奶粉公司以及其奶粉潛在的質量問題進行預知,在整個廣告出演過程中沒有發揮主體作用,只是按要求演出而已。
B,內蒙古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萬里大造林」案中 ,2003年11月30日,何慶魁、高秀敏與陳相貴簽訂了一份「合作開發百萬公頃大造林工程」的合同書,合同書中約定:乙方(何慶魁、高秀敏)以無形資產入股與甲方共同開發「百萬公頃帶造林工程」,參與甲方的生產經營活動,擁有甲方財務核算利潤20%的所有權。公司的整個銷售方案須徵得乙方的同意,並按公司生產和銷售計劃月報給乙方。何慶魁、高秀敏則負責對甲方生產及經營活動進行整體宣傳,並負責宣傳演職人員的組織。「萬畝大造林」案案發以前,作為公司副董事長的何慶魁確實親自參與、策劃了萬畝大造林公司的虛假宣傳。並利用他們的名人效應誘使大量客戶上當受騙。在本案中,何慶魁親自參與、策劃了公司的虛假宣傳,明知其代言的「萬畝大造林」活動是一個虛假合同,其實際上是一個共同侵權的行為,其應該承擔侵權責任是不言而喻的。
C,吸油基廣告曾經在電視廣告中風靡一時減肥廣告的經典。 廣告中自稱叫「李麗」的代言人手持一段豬大腸,用其代言的產品「吸油基」吸收了附著在大腸內壁的脂肪,聲稱這是「吸油基」的工作原理。有一定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動物腸道上的脂肪是附著在外壁上的,人們平時吃的豬大腸的脂肪在內壁是因為清洗的時候為方便把整個大腸翻了過來,則顯得脂肪在內壁上,作為物理方法去油的「吸油基」又怎麼可能把外壁上的脂肪去掉?雖然作為代言人不一定知道以上情況,也不一定主觀上有欺騙消費者的故意,但在客觀上沒有盡到注意義務,這時候作為代言人不僅是一個信息傳播的手段,代言人的介紹、推薦事實上提高了代言產品的可信性,使得代言產品的欺騙行為更容易實現。
根據民法的理論,一般要追究行為的侵權行為責任,必須滿足一下要件:(1)故意或者過失(2)行為能力(3)侵害行為(4)侵害後果(5)因果聯系(6)無免責事由。一般來說對(2)(3)(4)(6)項的要件比較容易滿足,關鍵是第(1)項主觀要件和第(5)項因果關系的判斷。廣告代言人在代言過程中起得作用就是幫助廣告主宣傳,說服消費者購買產品,消費者購買某品牌的產品可能不是受到具體的某個代言人代言廣告的影響,但是代言人的代言行為客觀上使更多消費者購買產品,因果關系不難證明,只要消費者能夠提供代言人代言廣告的證據就可以了。
就虛假代言代言人承擔責任要具備以下要件:
1. 代言人代言了某品牌的產品,即代言行為。
2. 代言人沒有盡到應有的注意義務。
3. 客觀上造成他人的損害。
4. 損害後果和代言行為之間由因果聯系。
首先,適用哪種歸責原則更有利於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平衡代言人的責任。筆者認為適用一般的過錯推定責任要優於其他歸責原則。過錯推定是指在某些情況下,侵害他人人身、財產並造成損失的,應負民事責任,但如果加害人能夠證明損害不是由於他的過錯所致,可以免除責任。一般的過錯推定是指加害人有抗辯事由即可免除責任,嚴格的過錯推定是指加害人有法定的抗辯事由才可以免除責任。 當使用一般過錯推定責任時,對於案例A中的代言人的責任,代言人可以舉證其查驗了被代言產品的質量合格證書,證明其在代言產品侵害中沒有過錯,則可以免除其責任。這與適用一般侵權行為法判定代言人不構成侵權的結果是一樣的。 只不過把舉證的責任歸為在經濟和社會影響上更強勢的代言人。但是在案例C出現的情況中,適用一般過錯推定責任原則比適用一般侵權行為法更有優勢。這主要體現在作為消費者,很難去把握代言人主觀上有沒有過錯或過失。相反,如果把舉證責任歸入代言人,則代言人在證明自己無過錯時舉證的難度要低,同時,適用一般過錯推定原則,有利於迫使代言人在代言產品前了解代言的產品。從而從根本上消除虛假代言這一現象。也有利於維護地位相對弱勢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對於案例B中出現的代言人行為,應該用一般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來要求,代言人和廣告主構成共同侵權。不應用一般過錯推定。
其二,被認定未侵權的代言人侵權責任的大小的判定,應綜合考慮代言人的影響力和在代言侵權廣告中的作用。起的作用作用越大(例如有的代言人只是作為廣告中的一名普通出演者,而有的卻現身說法,極力推薦,這兩種不同的方法造成的後果是大不相同的),在廣告宣傳中誇張程度越大,給消費者造成的預期信賴自然就越大,造成的侵權後果自然就越大。代言人的知名度對廣告宣傳的效果、范圍、廣度、深度都有深刻的影響。知名度越高,造成的侵權後果就可能越嚴重。例如著名小品演員趙本山和其徒弟小沈陽兩者的社會影響力不同是不言而喻的。相應地,其所取得的代言費用也大不相同,他們對同一種廣告行為所應負的責任大小自然也應該不同。
四,我國司法實踐中應採取的應對措施和立法完善
世界上向我國這樣制定專門廣告法的國家並不多見。廣告法的制定對規范廣告行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會死《廣告法》並不能窮盡廣告活動中的各種問題。也正是因為我國處於經濟和社會轉型時期,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國才需要頒布專門的法律來處理經濟生活中的一些特別的經濟問題。但是並不能因為頒布了特別法,且特別法中沒有規定,就將應該保護的權益置於法律保護之外,相反,我們應該採用一般法的規定對其進行保護。
在代言虛假產品這個問題上,《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8條也明確了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而你為共同侵權人,應當承擔連帶民事責任。故對於應知而未知的代言人應當以幫助犯作為共同侵權人處理。
在修改《廣告法》的時候可以在廣告法的時候在38條應該在承擔責任的主題上加上廣告的代言人,這樣代言人就成為廣告法上承擔責任的法定主體,而不再作為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民事責任。在38條第二款應加上,廣告代言人能夠證明自己在代言行為的過程中盡到了注意義務的,可以免除其責任。
對於代言人在廣告中所起的作用可由人民法院在審判時客觀分析,自主決定其影響,法律不宜也不易做出硬性規定。應在司法實踐中總結出一套比較實際的衡量和價值標准,並以此來約束代言人的責任,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五, 結束語
雖然我國沒有對代言人責任作出明確規定,但是並不意味著不負責任的代言人可以逃脫法律的制裁。應依據民事基本法《民法通則》和其他民事法律來追究代言人的民事責任,使用一般侵權理論對虛假代言進行約束。如果修改《廣告法》,則可以在《廣告法》中明確規定廣告代言人的民事責任。即使廣告法沒有修訂,那麼《民法通則》等民事法律應當被我們充分利用起來。
【參考文獻】:
(一) 蔣英燕 《從SK=Ⅱ談廣告代言人的法律責任》,《上大法學評論》法律出版社
(二) 於劍華 《商業廣告中出演者的民事責任問題——來自日本法的啟示》
(三) 中國消費者協會 《廣告公信度調查報告》
(四) 杭州廣告協會 《從三大案例看美國對虛假廣告的監管》
(五) 華商晨報 ,《「事故產品」扯出代言老話題「三鹿明星」》
(六) 《吸油基廣告稱20天吸平肚子 不想鉛含量超標10倍》http://news.sina.com.cn/s/p/2005-09-12/10167743450.shtml 新浪網
(七) 《三鹿代言明星有話說》http://ent.163.com/08/0919/09/4M6PJLT400032DGD.html 網易娛樂
(八) 《公安找上門拒不退款 何慶魁曾為萬里大造林喊冤》http://www.ce.cn/cysc/cysczh/200804/03/t20080403_15047299.shtml 中國經濟網
(九) 孫仲 吳旭莉 《侵權行為法中因果關系理論及其實證分析》 《侵權法評論》2004年第1輯
(十) 王澤鑒 《侵權行為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十一) 楊立新(主編) 《侵權行為法》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一版
④ 胡歌肖像權案勝訴,該案件具體的細節是什麼
胡歌肖像權被侵犯,在起訴後成功獲賠十萬,侵權方還需要進行公開道歉。相比於鞠婧禕的敗訴,兩件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胡歌肖像權案本身沒有過多的細節,對方侵權行為十分明顯,在未經過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直接利用胡歌的名字、肖像進行推廣,只要起訴肯定是成功的。
肖像權是公民可以選擇同意或者拒絕,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權利。其中包括人像、紀實攝影作品,在沒有經過本人的同意下,是不能隨意使用的。原則上就算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也不得隨意使用。一旦發現自己的肖像權被侵犯,我們就可以進行起訴。普通人要注意的是照相館,很多照相館在給人拍照之後,可能會用來打廣告,這都是違法行為。
⑤ 肖戰起訴馬路邊邊侵權案將開庭,對方侵犯了肖戰的哪些權益
當紅明星當紅小鮮肉這些都是近幾年網路用語中的代名詞,實際上很多的明星到現在都是因為靠取流量獲取很多的熱度,這也比較正常也能夠體現現代年輕人的一些追求方式,但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人,都有個人的一些肖像權。近日肖戰起訴馬路邊餐飲侵權案件已經開庭通過,此次案件我們可以得出該餐館對肖戰所侵犯的權益。
一、未經肖戰同意使用肖像
由於近日成都一家餐飲馬路邊邊使用肖戰的肖像權,通過肖戰的照片將其作為該餐飲的品牌代言人,實際上這也是由於當地的消費者顧客的反應,所以才讓肖戰方了解了此事的來龍去脈,後來肖戰通過正常的維權方式起訴了該餐飲未經同意使用本人的肖像,這點其實是肖戰方做的比較對的地方,畢竟在未通過自己同意的情況下使用肖像權,那是屬於違反國家法律的,所以可以通過正常的維權方式進行維權。
⑥ 廣告代言有什麼法律責任
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前款規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或者作推薦、證明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五十六條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先行賠償。
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前款規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或者作推薦、證明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6)代言人侵權案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三十八條廣告代言人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應當依據事實,符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並不得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者未接受過的服務作推薦、證明。不得利用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
對在虛假廣告中作推薦、證明受到行政處罰未滿三年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得利用其作為廣告代言人。
⑦ 【十萬火急】明星被侵犯肖像權案例!
案例1、未經授權,沈陽某服裝市場一老闆擅自用香港影視明星陳小春肖像進行服裝宣傳,結果被陳小春告上法庭。9月11日記者從市法院獲悉,法院認為侵犯肖像權成立,判決被告賠償5萬元。
案例2、浙江某集團公司因欣賞方中信儒雅、知性的成熟男士形象,遂請他擔任該公司所產皮鞋的形象代言人。合約期為四年,自2002年2月1日起至2006年1月31日止,合同期內方中信需為該集團公司參與演出廣告片兩條、拍攝平面廣告三次、作現場整體宣傳活動十二次,同時可獲得代言費港幣180萬元。雙方約定,廣告片及平面廣告的版權屬集團公司;合約期滿,公司必須停止播出廣告片及通知其分銷商停止使用印有方中信肖像及名字之平面廣告及宣傳品。合約簽訂後,方中信按約履行了相關義務。合約期滿後,雙方未再續約。然而2008年8月,方中信發現該集團公司未經其同意即擅自在該公司互聯網網頁上使用他的肖像進行商業宣傳,遂訴至江蘇無錫市崇安法院,請求判令公司公開登報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120萬元。
案例3、台灣藝人蔡依林、羅志祥、楊丞琳、關穎4人,遭達志公司擅用他們的照片出售牟利,於是提告求償各台幣100萬元(約24萬人民幣)。法院今天一審判達志公司須各賠償4人50萬余。台北地方法院判決指出,4人的經理人公司均屬於天熹娛樂公司。達志公司未經天熹公司與4名藝人同意,將4人的照片張貼在達志的網站上出售,4人認為肖像權被侵害,因此提告並分別向達志求償100萬元。達志公司則辯稱,他們是向《時報周刊》合法取得著作權授權,沒有侵犯4名藝人的肖像權,也沒有對他們的形象與名譽造成減損。 法官判決認為,侵害肖像權與侵害名譽權並不同,未取得肖像權而公開傳播或販賣相關商品,已侵害他人肖像權,至於是不是有貶損4名藝人,則是名譽權的問題,並不相關。
⑧ 我公司侵犯代言人的肖像權了嗎
代言人在大賽宣傳過程中接受過記者的采訪,並出席了總決賽晚會現場
我則認為,如果有證據證明了該人確實是你們聘請的代言人,則不構成侵權。這是在合理使用。
你公司面臨的問題,確實有些模糊,以後注意。一定要有書面的協議,並盡量完善。
⑨ 肖戰起訴馬路邊邊侵犯肖像權案即將開庭,這起官司誰的贏面大
根據法律規定,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肖像權的,任何人或單位都不能以非法的形式侵害別人的肖像權。如今,肖戰起訴馬路邊邊肖像權案即將開庭審理,那麼這起官司誰贏的幾率會更大一些呢?
每個公民的肖像權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無論這個人是普通的老百姓,還是那些明星大腕。法律規定,任何人在沒有經過當事人的同意的前提下,是不允許使用,製作當事人的肖像的。當然有一些特殊的情況除外。根據法律的相關規定,馬路邊邊使用肖戰的肖像製作燈箱並不屬於這種特殊的范圍之內。因此我認為這次肖戰贏的可能性肯定會更大。而且更讓很多網友覺得氣憤的事,馬路邊邊對於這件事,不僅沒有道歉,更沒有和解的意思,所以才讓肖戰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然,肖戰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⑩ 急求外國對廣告代言人作出規定的法律條文
韓國
預審制度防患於未然
在韓國,政府通過預審制來規范電視廣告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韓國很多明星的身影頻繁地出現在各類電視廣告中,但是有關虛假廣告的問題卻很少發生,究其原委,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電視廣告的預審制。
韓國的電視廣告由韓國廣告自律審議機構進行預審。該機構由1個制定審議標準的委員會和3個審議委員會構成,每個審議委員會由來自各領域的7名專家組成,分別負責對電視廣播電台的廣告內容、有線衛視的廣告和大型廣告牌的內容,以及報刊雜志的廣告內容進行審查。所有的電視和廣播電台的廣告在正式播放前必須經過該委員會的審查。未經審查自行播放的廣告將被視為非法廣告,有關廣告公司和電視台會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
為了有效地規范廣告行為,韓國廣告自律審議機構制定了一系列規定,從廣告用語、受眾、表現形式等各方面對不同領域的產品作出了嚴格的限制。以葯品為例,韓國將葯品分為一般葯、專用葯和葯材三類。減肥葯物作為專用葯,和葯材一樣被禁止進行電視廣告宣傳。即便是可以做廣告的一般葯類,委員會也規定廣告中禁止出現可能誘發消費者誤用和濫用的內容。
審議委員會在審查廣告片的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就會責令廣告公司進行修改、處理。由於實施了這種防患於未然的預審制度,韓國基本杜絕了虛假廣告與觀眾見面的機會,也為名人明星卸掉了沉重的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干玉蘭)
西班牙
消費者理智商家自律
據西班牙Media-Analizer市場調查研究所的一項調查,近10年來,西班牙的名人廣告增長了400%。貝克漢姆、羅納爾迪尼奧、納達爾等一批巨星成了各種產品的代言人。60%的西班牙人承認,看廣告時會受到名人效應的影響。
但西班牙人是比較成熟的消費群體,人們在接受廣告宣傳時變得越來越理智,多數人不會盲目購買名人代言的產品。調查顯示,76%的西班牙人認為目前廣告上的名人面孔太多了,這樣反而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因為商家要宣傳的是產品,而不是臉蛋兒。
此外,廣告商雖然不能驗證產品質量,而只負責讓產品形象深入人心,但仍然比較注意廣告內容,發布前進行認真審查,以免招來麻煩。
此外,商家的自律也十分重要。去年,西班牙各大飲食連鎖企業與衛生部簽署了一個自律協議,目的是杜絕不利於兒童健康的廣告宣傳,尤其是可能引起兒童肥胖症的食品廣告。協議中有一項內容就是不能邀請名人為這類食品做廣告,因為明星對孩子的影響太大,很容易產生負面作用。共有33家國內外大飲食企業簽了協議。(方長平)
加拿大
代言者必須實際使用
《加拿大廣告標准准則》第7條對代言、推薦或證明某產品或服務廣告作了明確規定,代言、推薦或證明者必須是該產品或服務的實際使用者,廣告相關信息須有充分事實依據,絕不許欺騙或誤導消費者,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民事或刑事處罰。
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廣告標准協會從1972年起開始提供對將要播發的廣告進行預審,頒發播發許可證以及相關咨詢的有償服務。這實際是從源頭上解決了不實或虛假廣告的問題,同時也解除了相關各方對潛在風險的擔憂。
加拿大名人做代言廣告的不多,除「門檻」高外,也與名人廣告效應不佳有關。當地一家著名民調公司2005年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名人廣告很難改變北美地區一般消費者的品牌喜好,而且消費者往往都會懷疑:這個名人肯定被商家收買了!(楊士龍)
美國
對保健品廣告敬而遠之
在美國,演藝及體育明星為企業及產品充當代言人的現象十分普遍,但由於廣告法規對廣告內容及形式都有嚴格、詳盡的規定,因此名人代言廣告惹出法律糾紛的情況並不常見。
美國的形象代言人廣告必須「證言廣告」和「明示擔保」,意思就是明星們必須是其所代言產品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否則就會被重罰。美國搖滾巨星傑克遜曾為百事可樂做廣告,但有人發現他根本不喝汽水後,一時間他被公眾列為知名度高卻被普遍討厭的人物。一個好萊塢演員也曾因做虛假廣告被罰款50萬美元。
通常來說,美容產品、保健品及葯物類廣告常常因為其宣稱的效果與實際使用效果存在較大的差異而較易引起消費者不滿,因此美國的演藝明星大多對此類廣告敬而遠之,避免惹上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即便常有女明星為一些知名的化妝品公司擔任代言人,但她們也大多是作為公司品牌的形象代表出現,而很少會在廣告中為產品的效果現身說法,更不會就產品效果向消費者作出保證。
即使不少明星推出以自己姓名作為品牌的系列產品,利用自己的知名度賺錢,這些產品也往往是服裝、香水等比較「安全」的時尚消費品。
卡門·巴爾伯是總部設在洛杉磯的美國納稅人與消費者權益基金會的公關協調主任。她表示,美國廣告法規定此類廣告的代言人必須是產品的實際使用者,而且廣告中有關產品效果的宣傳必須有事實依據,因此名人代言多見於大眾消費品和服務類產品的廣告中,例如化妝品或銀行信用卡服務等。(曹衛國)
瑞典
名人代言廣告受多方制約
在瑞典市場上,服裝、護膚品和食品是名人做廣告最多的行業。
瑞典廣告行業協會會長皮亞·布里克爾說,名人代言產品,就是將其名譽和代言的產品捆綁在一起。名人代言的產品一旦出現問題,為其代言的名人自然而然地會成為公眾抱怨和指責的對象,有的甚至連自己的正業也會受到影響。
瑞典雖然沒有關於名人代言廣告的專門法規,但是可以從廣告法律條文、名人自律規范和輿論監督等方面對名人代言廣告進行制約。
瑞典的廣告法十分嚴格,對所宣傳的產品質量和標准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對企業進行產品推廣做出了種種規定和限制。瑞典對食品、葯品以及保健品等直接關繫到人民健康的產品更是有許多補充條款,這些嚴格的規定從源頭上堵住了問題廣告的出籠。(新欣)
日本
虛假代言面臨失業風險
日本明星做廣告的酬金十分高,所以這也決定了只有大企業才能請得起。
在日本,如果明星代言的產品屬於偽劣產品,那就意味著明星本人可能會因此受到巨大影響,不但要向社會公開道歉,還會在很長時間得不到任何工作。另外,如果明星本人出了問題,那麼廣告主也會因為擔心自己產品形象受到損害,而立即停止有關廣告的張貼與播放(王婉)
法國
虛假代言面臨牢獄災
在法國播放的廣告大都注重依靠新奇創意來突出產品品質,很少靠明星臉蛋來拉動人氣,這也和歐洲人相對理性的消費觀念有很大關系。法國市場一般來說比較成熟,賣家與買家大致處於信息對等狀態。從買家來說,一般他們比較理性,都相當注重品牌。他們對一個品牌的認知往往是經過一番積累的,並非一張明星代言人的臉孔便能讓他們「頭腦發熱」。在這樣的消費風氣之下,法國的廠商也不太願意花費重金聘請明星做廣告。
面對理性的買家,賣家在做產品形象廣告時也非常慎重。企業選擇代言人往往會通過公關公司,後者挑選明星或偶像人物時,會充分考慮產品的特質。受嚴格規定的限制,明星們也不敢隨便什麼廣告都接,因為如果代言了虛假廣告,身敗名裂不說,還可能遭受牢獄之災。法國一位電視主持人吉爾貝就曾經因為做虛假廣告而鋃鐺入獄,罪名是誇大產品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