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消費者維權有何支招?消費者首先和經營者協商和解,如果和解無效,消費者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又或者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快車小編為您一一介紹。
遇到消費侵權怎樣維權?
答: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有五種維權途徑:
一是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是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三是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四是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如何收集消費憑證?
答:消費者消費時要向銷售方索取購物憑證或服務收據,如發票、信譽卡、保修卡、產品說明書、維修證明等,而對於大宗的消費還需要簽訂書面的購物合同。如果消費者因為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導致人身、財產損害需要提出賠償請求時,須就損害後果以及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進行舉證。
消費者投訴或提起訴訟有時效嗎?
答:依照法律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為一年;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訴訟時效期為一年;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為兩年。通過非訴訟手段解決糾紛也應該及時,及時投訴有利於及時提取證據,正確判斷商品損壞的原因。
㈡ 淘寶購物發生糾紛應該找什麼部門處理
公安機關是負責刑事糾紛的,你這屬於消費者協會或者淘寶官方的事情.淘寶還好,有可能把錢要回來,要是像微信qq什麼的,你只有自認倒霉
㈢ 遇到消費糾紛,連工商局都不能處理的應該找誰
保留證據,然後向復仲裁製機構申請仲裁,如果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你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水果購銷糾紛去那個部門處理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
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㈣ 供貨商給超市的水果,超市賣壞了,不按常理付款,我要怎麼辦找哪裡申訴
可以找超市經理溝通解決。
㈤ 經濟糾紛該找什麼部門幫忙處理
自行協商解決,或者由第三方調解(例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向法院依法起訴。如果債內權人容請求債務人給付金錢、有價證券,符合下列條件的,也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一)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的;
(二)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的
如果雙方訂有明確的仲裁協議,則應當依法申請仲裁。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