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標國內外使用-法律問題
在國內已經注冊了就是可以使用的,合法的。但是去美國注冊的話是不可以的,會內產生很多糾紛。商容標具有地域性,在中國注冊不意味著在其他國家也可以合法使用。國際公司在法律研究方面相對健全,但這也取決於具體公司的行為方式了,可以大概調查一下這個跨國工廠有沒有關於這方面的官司。
② 論注冊商標的假冒侵權和仿冒侵權的區別
商標侵權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假冒偽劣以假充真,偽造劣質。指產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進行偽造,或質量低劣。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正版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制**冒偽劣商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應道法嚴厲打擊。就主體來看,在商標侵權訴訟中;有權利主體和責任主體這兩個基本分類。權利主體是商標權的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權利人通常又是商標權的原始主體,他們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商標並獲得核准注冊。利害關系人通常則是繼受主體,他們通過商標權的繼承、轉讓或者使用許可等方式取得商標權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權益。權利主體作為原告,應當有嚴格的條件,因為這不僅涉及到訴權的行使問題,還涉及到請求權的享有問題,也即商標權項下的權利(假如涉及到獲得侵權賠償等經濟利益時)由哪些主體來瓜分。其實權利和責任一樣,其享受或者承擔也應當有一定的順序。屬於第一順序的主體,他們對於權利有同等的分配機會和同一的分配順序。在他們沒有明示放棄實體權利的時候,法院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剝奪其權利。
③ 仿冒他人品牌要負法律責任嗎
按相關法律規定,對於仿冒他人品牌的行為,屬於商標侵權行為,要承擔相應的商標侵權責任。涉嫌犯罪的,還需要就侵權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第五十七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第六十條有本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
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一條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④ 商標在國外被侵權該怎麼辦
第一、本案涉及到國際專利、商標等保護問題。如果銷售的產品,在銷售地有專利保護的,是侵權,不受保護的,不是侵權。
第二、根據刑法相關規定,生產、銷售復製品、侵權品的,構成犯罪,應當追經刑事責任。
⑤ 關於商標侵權問題
首先要看你們公司的產品和國外公司的產品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注冊的商標是否相同或相近似。
TM在國內不具有特殊的法律含義。
你說的情況還不夠細致,這要分析下,才好做出結論。
⑥ 仿別人的樣式貼自己的商標會不會侵權
仿冒別人的商標是侵權,犯法的。在商標局可以查到注冊商標,商標有地域性,除非是馳名商標,商標局有備案的。具體以實際情況確定。
對方如果沒外觀專利沒技術型專利,仿製一般不會構成侵權;在北京的商標總局可以查詢全國各地商標申請,如果要申請商標可以在當地知識產權事務所辦理業務,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到商標總局是否有符合申請的商標。
國外商標如果不在中國境內注冊,不會構成侵權;國外知名商標基本都會在國內注冊。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仿別人的樣式貼自己的商標,屬於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因此如果對方申訴或者起訴,也可能被裁定侵權。
(6)關於仿冒國外商標侵權擴展閱讀:
在商標侵權案件中,一個被告自己單獨實施侵權行為,並且原告僅就被告的侵權行為起訴,原告只能選擇被告住所地或者侵權行為地的法院起訴,而且其他法院無管轄權,判決侵權賠償時,原告只能就被告的侵權行為提出訴訟請求,被告也只就自己侵權行為承擔賠償責任。
但是如果原告就幾個彼此有關聯被告的商標侵權行為提起訴訟,而幾個被告的侵權行為又看不出存在共同的意思聯絡或者共同過錯,則情況變得復雜起來。
如果被告1專門印製各種商標標識並出售,被告2購買侵權商標標識並製造侵權產品出售,被告3購買被告2生產的侵權產品並批發給其他零售商,在批發之前又委託被告4倉儲和被告5運輸。
如果上述五個被告分別在五個不同的地域,五個不同地域又分別屬於不同的法院管轄,那麼原告可以在任何一個被告的住所地法院同時起訴五個被告,當然也可以選擇一個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其中的一個被告。對所起訴被告的選擇權應當由原告行使。
⑦ 自己的商標與國外的商標相同算侵權嗎
這個不算侵權的,在一個國家注冊的商標,只能在一個國家使用。想要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使用,需要分別到當地所在國的商標專利局申請注冊。在中國注冊的商標在社標網可以查詢的,你可以找幾個商標試一下去
⑧ 國外商標,有授權,國內有其他人已注冊,算侵權嗎
不構成侵權。既然國內已經給您通過申請並注冊成功,說明您的權益是受國家商標局認可的,權利也是受國家保護的,國外商標所有人如果不服可以高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跟您沒關系。
即便連帶您一起告了,就像最近沸沸揚揚的喬丹公司一樣,那最壞最壞的結果也就是撤銷您的商標,以及撤銷商標相伴的損失,不會造成其他的損失。
但是您提到您的商標是個圖形,如果是抄襲了對方的圖形,就變成是否侵害對方著作權的問題了。
⑨ 涉外商標侵權怎麼處罰
涉外商標侵權行為是指違反法律的規定,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或者服務上未經商標權人的同意擅自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從我國商標法規定來看,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通常包括以下要件:
一是造成損害後果或即將發生損害後果,即侵權行為給商標權人已經造成損害或者即將造成損害,可表現為產品銷量下降,利益的減少或者商標信譽降低等。
二是行為違法性,即行為人未經許可,也沒有其他法律依據而客觀上行使商標權人依法所享有的權利。
三是損害後果與違法行為有因果關系,即損害後果是由違法行為直接造成的。
四是主觀上的狀態,包括有過錯和無過錯兩種。
一般情況下,行為人非法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的,反向假冒注冊商標的行為,在認定是否侵權時以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為要件;而對於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行為,認定是否侵權時不以行為人主觀上過錯為要件。
對於侵犯涉外商標專用權的,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給以處罰。
(1)責令停止侵權
具體措施如下:
①責令立即停止銷售;
②沒收、銷毀侵權商品;
③沒收、銷毀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涉外商標標識的工具。
(2)處以罰款
對侵犯涉外商標專用權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非法經營額50%以下或侵權所獲利潤五倍以下的罰款;對侵權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員,可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對以上兩項處理不服的,當事人可以收到通知之日起15天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工商管理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⑩ 如何有效打擊商標的侵權仿冒行為
您好!打擊商標侵權不法行為的對策及建議如下:
從立法和司法實踐出發,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打擊商標侵權不法行為:
1、加緊立法的完善。對現行法律法規中的不便操作,不完善、不明確之處,立法機關應抓緊完善立法。當前要特別強化執法權力、完善執法規則、規范和制約執法行為。
我國的法律法規在有關打擊假冒、侵權不法行為方面,有關規定並不是不夠嚴,主要問題是在於執法上的不夠完善。突出的是涉及在執法上的立案標准問題,從司法實踐看,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立案標准。這包括刑事處罰標准和行政處罰標准。最高法院的標准主要是關於定罪量刑方面的,我們認為立案標准應當比定罪量刑的標准要寬泛,而且數額要低。經過偵查以後可以起訴的,移送檢察院送上法庭;不夠標準的則給予行政處理,包括治安行政方面的處理,這個介面恰恰是出問題的緊要之處。關於能夠定罪量刑的標准、情節方面也應該更為明確,應當從實際出發,從加大打擊力度出發,從市場經濟的規律出發,考慮到目前這類違法行為猖獗、泛濫的情況和趨勢,有些標准應相應降低。
2、綜合整治與打擊商標侵權大多涉及民事侵權問題,對此,應該走綜合處理、立體保護之路,努力做到多管齊下。只有這樣,才能使之在適用法律上區分得更加清晰,在司法實踐中才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來解決問題,彌補法律漏洞。打擊商標侵權與保護知識產權應當動用刑事、民事、行政還有其他手段,進行立體保護,偏重任何一個側面都是不完善的,這樣才能把打擊商標侵權與保護知識產權的問題解決好。作為打擊商標侵權的司法部門應當研究刑事、民事、行政以及其他手段的綜合處理方式,做到打防並重。同時,建議實行「一把手」工程,各地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制訂有力措施,明確具體目標,誰的轄區出現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就追究誰的責任,這是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和打擊「保護傘」最為有效的方法。
3、及時注冊,確立商標所有權。取得商標權,是企業商標權益保護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取得商標權,一切權益保護無從談起。這本是一個十分明顯的道理,但實際上許多企業對此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取得商標所有權,就是要及時向商標管理機關申請注冊。各國商標法規定的對商標權原始取得的方式不完全相同,有的按使用在先原則,有的按注冊在先原則,有的按混合原則。無論哪種原則,及早申請注冊對一個企業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只會贏得主動。因為注冊在先原則的含義是:不管你使用商標時間有多長,商標權只授予最先提出申請的企業和經營組織,如果一個企業不及時注冊,即便使用某商標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一旦被他人搶注,它都將失去該商標權。這個原則是非常明確的界限,便於查證,便於管理,有利於建立穩固的商標秩序,因此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一原則,在國際公約和慣例中,也採用這一原則。我國商標法採用注冊在先的原則。正因為如此,所以企業要及時注冊,才能確立商標所有權,才能受到法律保護。
4、加強商標知識宣傳力度,提高企業、群眾的商標意識及法律知識水平。近日,國家工商總局通報了去年全國查處侵犯商標專用權的情況,共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51851件,其中商標侵權假冒案件40171件。在查處涉外商標侵權假冒案件方面,浙江被查涉外商標侵權量居全國第一(共1248件)。[9]在當今社會,各類商標侵權假冒案件、行為時有發生,所以,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非常有必要,因為在我國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對相關法律不熟悉或對違法所產生的後果還不很清楚。同時,通過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普通民眾對品牌的正確認識,雖然克服崇拜名牌心理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有待時日,但中國消費者還是需要不斷地成熟。只有在消費者這一終端問題上得到控制,一些消費者青睞假名牌的思想得到糾正,才能在源頭上減少商標侵權現象的發生。
5、提高防偽技術,重視商標管理。擁有商標,特別是擁有著名商標的企業,一定要提高商標設計的科技含量,選擇信譽好、印刷質量高、管理嚴密、印刷品不會流失的印刷廠進行印製商標。此外,擁有了馳名商標後,平時要加強對商標的管理,除了建立健全制度外,還必須有專人負責這項工作,資料檔案的保存也必須有專利商標部分;企業還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專門法律人才,一旦發生糾紛可以有能力及時處置及起訴、應訴。外貿企業則要隨時研究自己的商標在國外的使用情況,防止境外對手的侵權行為及本國一些企業的假冒出口及多頭壓價競銷。企業通過對商標進行嚴密的管理,才能保證自己的商標信譽,使商標權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最大限度地發揮商標的效益。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