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向消費者協會提出找對方調解,但對方不來調解,那該怎麼辦
會受理,
可以提起侵權之訴 - 侵犯的是你的財產權(設計作品及照片皆有價值,如果其中有些是有特定紀念價值的照片還可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也可以提起違約之訴 - 沒有做到應有的謹慎按約定安裝系統,未事先詢問物主可以備份而未作備份導致破壞硬碟存儲的寶貴資料。
二者任選一起訴,不可同時主張。
❷ 北京市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如何聯系,公正嗎,需要律師參與嗎
可向發生糾紛的醫院,詢問所在區醫調委的地址及聯系方式。也可拔打號碼查詢電話。
醫療版糾紛調解機構權是屬於司法局下屬單位,屬於第三方調解機構,能做到公正的立場,但是調解結果要看三方共同的努力。
調解可以不需要律師,相關流程,醫調委會詳細告知。若調解不成功,可請律師,走司法訴訟程序。
❸ 北京法院發布多元調解十大典型案例嗎
12月26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北京法院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工作的有關情況,發布多元調解十大典型案例。
針對多元調解所做出的工作,馬強介紹,依託人民調解力量,積極探索調解前置程序,選聘669名人民調解員(常駐165名)進駐17家基層法院,對家事、物業供暖、交通事故、相鄰關系以及小額債務糾紛進行先行調解;依託北京多元調解發展促進會,規范整合45家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力量,探索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的行業管理模式;探索律師專業調解工作,朝陽法院建立律師調解員名冊,豐台法院建立律師調解員隊伍,設立律師調解工作室,律師調解的專業性優勢初步顯現;解決調解經費問題、建立調解工作考評體系、開發調解案件信息系統和在線調解系統,為訴調對接工作長效發展提供保障。下一步,北京法院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的精神,繼續發揮司法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鞏固完善前端快調速審、後端繁案精審的審判格局,努力提升「多元調解+速裁」的工作成效。
❹ 開發商不接受消協的調解,讓消費者去跟他們協商,是什麼意思
要看案件詳情。單從字面理解,就是這個意思——商家拒絕消費者協會的調解,聲稱消費者要協商,自己去找他們協商,不要通過消費者協會。
有些省市的省高院和省消協聯合下發《關於消費糾紛訴調工作的指導意見》之類的地方法規,根據這樣的地方法規,商家在不接受消協調解的時候,經過司法確認,消費者可以向法院申請,要求商家強制執行。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法院提起訴訟。
❺ 遇到消費糾紛,連工商局都不能處理的應該找誰
保留證據,然後向復仲裁製機構申請仲裁,如果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你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5)北京高院消費糾紛調解組織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
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❻ 調解協議已執行,消費者再次投訴的,消費者協會會受理嗎
如果沒有新的情況、新的理由,一般不會受理。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受理消費者投訴規定》,消費者與經營者達成調解協議,並已執行,表明消費糾紛已得到解決,如果沒有新情況、新理由,消費者協會不再受理。
❼ 消費者協會的調解是人民調解嗎
消費者協會,是廣大消費者的組織,是一個具有半官方性質的群眾性社會團體。各級消費協會,是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經過民政部門核准登記而設立的,因而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因此,消費者協會的調解屬於人民調解。
❽ 工商 消費者投訴 必須組織調解嗎
第一條復 為了規范工商行政管理部制門處理消費者投訴程序,及時處理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發生的消費者權益爭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的,依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受理的消費者投訴,應當根據事實,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公正合理地處理。
第四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其職權范圍內受理的消費者投訴屬於民事爭議的,實行調解制度。
第五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引導經營者加強自律,鼓勵經營者與消費者協商和解消費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