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韋唯侵權

韋唯侵權

發布時間:2021-09-07 05:22:57

⑴ 誰有「隱私權」「肖像權」侵權案例

案情梗概 2000年10月17日至11月13日,網蛙公司和網易公司聯手推出了「國內歌壇十大丑星評選活動」。網蛙公司負責撰寫此次活動在網上發布的文章,主要有:以「金銀財寶」的名義介紹此次評選活動的主題、宗旨、評選方法,並在未告知且未經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發布含臧天朔、韋唯、趙薇等三十名歌手被列為 「十大丑星」候選人的照片、文字介紹以及評選結果和相關評論。網易公司對上述文章未進行刪改。評選期間,上述文章分別在網蛙公司所屬的三九網蛙音樂網站和被告網易公司所屬的網易網站的音樂頻道上以網路鏈接的方式發布。有近萬網民參與了評選,選票為415363人次。還有以「方言」、「品味低下」的名義在網站上發表的對此次活動的評論文章等。在11月13日公布的評選結果中,臧天朔以16911的票數名列「國內歌壇十大丑星」的第三名。 網蛙公司和網易公司在舉辦上述評選活動時,沒有告知臧天朔把他列為「丑星」候選人之一,也未徵得臧天朔本人的同意。在發布候選人名單中使用了三張不同的臧天朔的肖像照片。對照片的使用沒有經過臧天朔本人的同意。對臧天朔的文字介紹是「有人說要嫁就嫁臧天朔。我怎麼也沒看出來廣大未婚女青年有什麼重大舉措啊!」文字介紹中「要嫁就嫁臧天朔」是《音樂生活報》上關於臧天朔的一篇報道的標題。 臧天朔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起訴,認為網蛙公司和網易公司組織的「評丑」的行為,強行將其本人列入所謂「歌壇丑星」候選人的行列,給廣大網民提供了可以在網上隨意發表針對臧天朔人身評論的平台,招致廣大網民的隨意攻擊,不僅嚴重損害了原告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應享有的平等、獨立的人格權利,也破壞了其健康向上的職業歌手的形象,使原告的社會評價降低,已構成對其人格權和名譽權的侵害。被告為提高其網站知名度,謀取企業無形資產的增加,未經同意使用其照片,已構成對原告肖像權的侵害。因此,原告要求二被告停止侵害,在《新華社通稿》、《音樂生活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北京晨報》、《南方周末》等報刊和網蛙、網易、新浪和搜狐網站上就二被告侵害原告的人格權、名譽權和肖像權的行為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要求二被告賠償因此給原告造成的經濟損失人民幣65萬元,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承擔原告為此案支付的律師費10萬元和公證費1500元。 被告網蛙公司認為,他們公司是專門從事音樂娛樂活動的網站,「國內歌壇十大丑星評選活動」是一個帶有網路時代輕松、幽默、詼諧語言特色的網上調查活動,目的是為了促進網民和歌手間的交流,沒有侵害原告合法權益的主觀動機。「評丑」活動雖是網蛙公司作為一個經營性機構的自主經營行為,但網蛙公司在此次活動中沒有獲得商業利益,相反通過網民的參與,還提升了原告在社會中的知名度,獲益者是原告本人。不存在侵害名譽權和人格權的問題。在評選過程中使用的照片都是原告在社會上公開的演出照片,使用公開的照片不構成對原告的肖像權的侵害。此外,原告所提的訴訟請求的數額缺乏事實依據,因此,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網易公司則認為這次活動僅只是客觀地「評丑」而已。原告生理上的外貌特徵是客觀事實,不以他人的評說而改變。由於網路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公司無法控制眾多網民的行為。我公司對網民在活動過程中上網散發的網帖中的言論,不應承擔責任。而且原告本人是國內較知名的歌手,是公眾人物。無論是我國的司法實踐還是國外的法學理論,對公眾人物的保護都呈弱化趨勢。我公司的行為僅帶有一些調侃的味道。所以,我公司沒有侵害原告的權利,不應承擔民事責任。 法院判決 2001年9月24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對原告歌手臧天朔與被告北京網蛙數字音樂技術有限公司和被告廣州網易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侵害名譽權、人格權和肖像權一案,當庭作出了一審判決:被告網蛙公司和被告網易公司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停止侵害原告臧天朔肖像權和人格權的侵權行為;在各自所屬的網站上發布向原告臧天朔賠禮道歉的聲明;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內一次性賠償原告臧天朔的經濟損失人民幣1500元,其中網蛙公司賠償1125元,網易公司賠償375元;因侵害原告臧天朔的人格權賠償臧天朔10000元,其中網蛙公司承擔7500元,網易公司承擔2500元;因侵害原告臧天朔的肖像權賠償臧天朔人民幣10000元,其中網蛙公司承擔7500元,網易公司承擔2500元。原告臧天朔認為二被告侵害其名譽權的訴訟請求,朝陽區人民法院沒有支持。

⑵ 關於民法的一個問題:名譽權也包括榮譽權嗎

不包括。
1.名譽,是指社會上人們對於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幹、聲望、信譽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名譽權是人格權的一種。這些被維護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所謂名譽,從字義上解釋,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聲譽。也就是說,一個公民、一個法人的品德、才幹、信譽等在社會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
名譽直接關繫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嚴,它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乃至其它社會活動的基本條件。法人的名譽表示社會的信譽,這種信譽是法人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在它的整個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特別是企業法人的名譽,反映了社會對它在生產經營等方面表現的總的評價。法人的名譽往往對其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發生重大的影響,名譽權是民事主體的一項重要的人身權利。因此,除了我國憲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規很重視這項權利的保護之外,民法通則第101條在確認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的同時,又以禁止性法律規范規定了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名譽侵權的形式
名譽侵權主要有下列幾種方式:侮辱,誹謗,泄露他人隱私等。
侮辱:是指用語言(包括書面和口頭)或行動,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用大字報、小字報、漫畫或極其下流,骯臟的語言等形式辱罵、嘲諷他人、使他人的心靈蒙受恥辱等。
誹謗:是指捏造並散布某些虛假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毫無根據或捕風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風不好,並四處張揚、損壞他人名譽,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侮辱、誹謗是常見的名譽侵權行為,民法通則101條明令禁止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他人名譽。對法人名譽的侵害,主要表現在散布有損法人名譽的虛假消息,如虛構某種事實,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以圖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等等,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譽權的侵權行為。
1986年4月1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嚴格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零二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
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人民法院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和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2.榮譽權,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貢獻或特殊勞動成果而獲得的光榮稱號或其他榮譽的權利。
3.
名譽權和榮譽權都是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保護的人身權的重要內容。也是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被屢屢侵犯的合法權益。尤其是涉及文化名人的各類名譽權官司,更頻繁見諸報端。《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第102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可見,名譽權和榮譽權是一對既相區別又密切聯系的法律概念。兩者之間存在如下聯系:

相似點
第一,保護客體具有內在的相通性。名譽權和榮譽權保護的客體分別是民事主體的名譽、榮譽。名譽是指社會公眾對自然人、法人的品德、才幹、生活作風、信譽等方面的一般的、總體性的評價。榮譽則是因特定主體的突出貢獻或特殊勞動成果而由政府、社會組織授予的一種贊美稱號,如某人被評為最佳男主角,以及某人的長篇小說獲茅盾文學獎等。可見,榮譽和名譽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把榮譽視為名譽的一種特殊形式。
第二,不是財產權但都與財產權相關。名譽權和榮譽權屬於人身權中的人格權,它們都與特定的人身不可分離而且沒有直接的財產內容。但是,它們又可以與一定的財產權發生關聯。如果公民的名譽權和榮譽權受到侵害,他可以要求賠償由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以及一定的精神損害金。

不同點
但是,名譽權與榮譽權畢竟是有本質區別的。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
第一,權利主體不同。名譽權的權利主體是所有的民事主體,任何自然人、法人都享有名譽權,具有普遍性。而榮譽權的主體則不是所有的民事主體,而是依據是否獲得榮譽的事實而定,因而有的民事主體享有榮譽權,有的則不享有,它具有專屬性。
第二,取得和喪失權利的方式不同。公民自從出生時起、法人自其成立時起就開始對自己的名譽依法享有不受侵犯的權利,而榮譽權並不是公民一出生便能享有的權利,而必須是有了突出貢獻被有關組織授予某種稱號以後才能產生的一項權利。如果公民的榮譽稱號被合法取消或剝奪,其榮譽權也就喪失了,但名譽權不會喪失。需要說明的是,公民的名譽權和榮譽權並不一定隨著公民的死亡而必然喪失。在中國的司法實踐中,死者名譽權是可以得到保護的。最先提出此要求的是天津已故藝人荷花女的母親,她於1987年起訴小說《荷花女》的作者及刊登小說的《今晚報》損害其女兒的名譽權,法院的判決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作出肯定性回答。近幾年來,這方面的案件不斷出現,不久前由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審結的楊子榮名譽權案也是如此,楊子榮的養子楊克武因電視劇《林海雪原》起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話劇團,認為被告在電視劇中虛構了不少情節,嚴重侵犯了英雄楊子榮的名譽權。3月15日,法院裁定駁回了楊克武的訴求,原因並不是法律不保護死者的名譽權,而是因為法院認定楊克武與楊子榮的收養關系不成立,不是適格的原告。
第三,侵權方式不同。侵害名譽權是以侮辱、誹謗、報道失實、公布他人隱私等行為損害他人名譽,侵害榮譽權的主要方式是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具體而言,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侵害名譽權的主要方式主要體現為誹謗、侮辱、新聞報道失實。例如,去年,歌手韋唯為《韋唯的燃情歲月》一文起訴一家畫報社及作者王學仁侵犯名譽權,原因主要是某畫報未經同意連載了名為《韋唯的燃情歲月》的文章,文章內容主要描述她個人情感生活方面不願讓人知曉的情況等。如果批評文章反映的問題雖然基本屬實,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或者基本內容失實的,都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文學作品使用素材不當也有可能構成此類侵權。創作文學作品時,故意用小說等文學作品侵害他人名譽權的,為誹謗。作者使用素材不當,損害生活原型人的名譽權的,構成侵害名譽權。
在實踐中,因名譽權糾紛產生的案件眾多,而榮譽權的訴訟相當少見,原因就是名譽權具有普遍性,侵權方式具有多樣性,而榮譽權具有專屬性,法律明文規定的侵權方式只有剝奪他人榮譽稱號這一種。像2002年於洪東訴今日中國出版社一案被稱為「全國首例榮譽權官司」,於洪東因曾在珍寶島保衛戰表現突出被榮記一等功並多次受國家領導人接見,可是,今日中國出版社在一本標明「戰況紀實、歷史寫真」字樣的書中卻張冠李戴,將於洪東的事跡全寫到戰友馮某頭上,侵害了原告的榮譽權。

⑶ 韋唯老公是誰

現在沒吧,離婚了

⑷ 侵犯他人名譽權算違法嗎算犯罪嗎

名譽權和榮譽權都是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保護的人身權的重要內容。也是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被屢屢侵犯的合法權益。尤其是涉及文化名人的各類名譽權官司,更頻繁見諸報端。《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第102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可見,名譽權和榮譽權是一對既相區別又密切聯系的法律概念。兩者之間存在如下聯系:

第一,保護客體具有內在的相通性。名譽權和榮譽權保護的客體分別是民事主體的名譽、榮譽。名譽是指社會公眾對自然人、法人的品德、才幹、生活作風、信譽等方面的一般的、總體性的評價。榮譽則是因特定主體的突出貢獻或特殊勞動成果而由政府、社會組織授予的一種贊美稱號,如某人被評為最佳男主角,以及某人的長篇小說獲茅盾文學獎等。可見,榮譽和名譽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把榮譽視為名譽的一種特殊形式。

第二,不是財產權但都與財產權相關。名譽權和榮譽權屬於人身權中的人格權,它們都與特定的人身不可分離而且沒有直接的財產內容。但是,它們又可以與一定的財產權發生關聯。如果公民的名譽權和榮譽權受到侵害,他可以要求賠償由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以及一定的精神損害金。

但是,名譽權與榮譽權畢竟是有本質區別的。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

第一,權利主體不同。名譽權的權利主體是所有的民事主體,任何自然人、法人都享有名譽權,具有普遍性。而榮譽權的主體則不是所有的民事主體,而是依據是否獲得榮譽的事實而定,因而有的民事主體享有榮譽權,有的則不享有,它具有專屬性。

第二,取得和喪失權利的方式不同。公民自從出生時起、法人自其成立時起就開始對自己的名譽依法享有不受侵犯的權利,而榮譽權並不是公民一出生便能享有的權利,而必須是有了突出貢獻被有關組織授予某種稱號以後才能產生的一項權利。如果公民的榮譽稱號被合法取消或剝奪,其榮譽權也就喪失了,但名譽權不會喪失。需要說明的是,公民的名譽權和榮譽權並不一定隨著公民的死亡而必然喪失。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死者名譽權是可以得到保護的。最先提出此要求的是天津已故藝人荷花女的母親,她於1987年起訴小說《荷花女》的作者及刊登小說的《今晚報》損害其女兒的名譽權,法院的判決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作出肯定性回答。近幾年來,這方面的案件不斷出現,不久前由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審結的楊子榮名譽權案也是如此,楊子榮的養子楊克武因電視劇《林海雪原》起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話劇團,認為被告在電視劇中虛構了不少情節,嚴重侵犯了英雄楊子榮的名譽權。3月15日,法院裁定駁回了楊克武的訴求,原因並不是法律不保護死者的名譽權,而是因為法院認定楊克武與楊子榮的收養關系不成立,不是適格的原告。

第三,侵權方式不同。侵害名譽權是以侮辱、誹謗、報道失實、公布他人隱私等行為損害他人名譽,侵害榮譽權的主要方式是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具體而言,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侵害名譽權的主要方式主要體現為誹謗、侮辱、新聞報道失實。例如,去年,歌手韋唯為《韋唯的燃情歲月》一文起訴一家畫報社及作者王學仁侵犯名譽權,原因主要是某畫報未經同意連載了名為《韋唯的燃情歲月》的文章,文章內容主要描述她個人情感生活方面不願讓人知曉的情況等。如果批評文章反映的問題雖然基本屬實,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或者基本內容失實的,都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文學作品使用素材不當也有可能構成此類侵權。創作文學作品時,故意用小說等文學作品侵害他人名譽權的,為誹謗。作者使用素材不當,損害生活原型人的名譽權的,構成侵害名譽權。

在實踐中,因名譽權糾紛產生的案件眾多,而榮譽權的訴訟相當少見,原因就是名譽權具有普遍性,侵權方式具有多樣性,而榮譽權具有專屬性,法律明文規定的侵權方式只有剝奪他人榮譽稱號這一種。像2002年於洪東訴今日中國出版社一案被稱為「全國首例榮譽權官司」,於洪東因曾在珍寶島保衛戰表現突出被榮記一等功並多次受國家領導人接見,可是,今日中國出版社在一本標明「戰況紀實、歷史寫真」字樣的書中卻張冠李戴,將於洪東的事跡全寫到戰友馮某頭上,侵害了原告的榮譽權。

參考資料:中國藝術報

⑸ 名譽權和榮譽權的區別

第一,權利主體不同。名譽權的權利主體是所有的民事主體,任何自然人、法人都享有名譽權,具有普遍性。而榮譽權的主體則不是所有的民事主體,而是依據是否獲得榮譽的事實而定,因而有的民事主體享有榮譽權,有的則不享有,它具有專屬性。第二,取得和喪失權利的方式不同。公民自從出生時起、法人自其成立時起就開始對自己的名譽依法享有不受侵犯的權利,而榮譽權並不是公民一出生便能享有的權利,而必須是有了突出貢獻被有關組織授予某種稱號以後才能產生的一項權利。如果公民的榮譽稱號被合法取消或剝奪,其榮譽權也就喪失了,但名譽權不會喪失。需要說明的是,公民的名譽權和榮譽權並不一定隨著公民的死亡而必然喪失。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死者名譽權是可以得到保護的。最先提出此要求的是天津已故藝人荷花女的母親,她於1987年起訴小說《荷花女》的作者及刊登小說的《今晚報》損害其女兒的名譽權,法院的判決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作出肯定性回答。近幾年來,這方面的案件不斷出現,不久前由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審結的楊子榮名譽權案也是如此,楊子榮的養子楊克武因電視劇《林海雪原》起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話劇團,認為被告在電視劇中虛構了不少情節,嚴重侵犯了英雄楊子榮的名譽權。3月15日,法院裁定駁回了楊克武的訴求,原因並不是法律不保護死者的名譽權,而是因為法院認定楊克武與楊子榮的收養關系不成立,不是適格的原告。第三,侵權方式不同。侵害名譽權是以侮辱、誹謗、報道失實、公布他人隱私等行為損害他人名譽,侵害榮譽權的主要方式是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具體而言,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侵害名譽權的主要方式主要體現為誹謗、侮辱、新聞報道失實。例如,去年,歌手韋唯為《韋唯的燃情歲月》一文起訴一家畫報社及作者王學仁侵犯名譽權,原因主要是某畫報未經同意連載了名為《韋唯的燃情歲月》的文章,文章內容主要描述她個人情感生活方面不願讓人知曉的情況等。如果批評文章反映的問題雖然基本屬實,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或者基本內容失實的,都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文學作品使用素材不當也有可能構成此類侵權。創作文學作品時,故意用小說等文學作品侵害他人名譽權的,為誹謗。作者使用素材不當,損害生活原型人的名譽權的,構成侵害名譽權。

⑹ 你知道"傷痕累累"這句歌詞來自韋唯的哪首歌嗎

你是我最愛的人

⑺ 肖像權侵權實例

2000年10月17日至11月13日,網蛙公司和網易公司聯手推出了「國內歌壇十大丑星評選活動」。網蛙公司負責撰寫此次活動在網上發布的文章,主要有:以「金銀財寶」的名義介紹此次評選活動的主題、宗旨、評選方法,並在未告知且未經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發布含臧天朔、韋唯、趙薇等三十名歌手被列為 「十大丑星」候選人的照片、文字介紹以及評選結果和相關評論。網易公司對上述文章未進行刪改。評選期間,上述文章分別在網蛙公司所屬的三九網蛙音樂網站和被告網易公司所屬的網易網站的音樂頻道上以網路鏈接的方式發布。有近萬網民參與了評選,選票為415363人次。還有以「方言」、「品味低下」的名義在網站上發表的對此次活動的評論文章等。在11月13日公布的評選結果中,臧天朔以16911的票數名列「國內歌壇十大丑星」的第三名。 網蛙公司和網易公司在舉辦上述評選活動時,沒有告知臧天朔把他列為「丑星」候選人之一,也未徵得臧天朔本人的同意。在發布候選人名單中使用了三張不同的臧天朔的肖像照片。對照片的使用沒有經過臧天朔本人的同意。對臧天朔的文字介紹是「有人說要嫁就嫁臧天朔。我怎麼也沒看出來廣大未婚女青年有什麼重大舉措啊!」文字介紹中「要嫁就嫁臧天朔」是《音樂生活報》上關於臧天朔的一篇報道的標題。 臧天朔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起訴,認為網蛙公司和網易公司組織的「評丑」的行為,強行將其本人列入所謂「歌壇丑星」候選人的行列,給廣大網民提供了可以在網上隨意發表針對臧天朔人身評論的平台,招致廣大網民的隨意攻擊,不僅嚴重損害了原告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應享有的平等、獨立的人格權利,也破壞了其健康向上的職業歌手的形象,使原告的社會評價降低,已構成對其人格權和名譽權的侵害。被告為提高其網站知名度,謀取企業無形資產的增加,未經同意使用其照片,已構成對原告肖像權的侵害。因此,原告要求二被告停止侵害,在《新華社通稿》、《音樂生活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北京晨報》、《南方周末》等報刊和網蛙、網易、新浪和搜狐網站上就二被告侵害原告的人格權、名譽權和肖像權的行為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要求二被告賠償因此給原告造成的經濟損失人民幣65萬元,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承擔原告為此案支付的律師費10萬元和公證費1500元。 被告網蛙公司認為,他們公司是專門從事音樂娛樂活動的網站,「國內歌壇十大丑星評選活動」是一個帶有網路時代輕松、幽默、詼諧語言特色的網上調查活動,目的是為了促進網民和歌手間的交流,沒有侵害原告合法權益的主觀動機。「評丑」活動雖是網蛙公司作為一個經營性機構的自主經營行為,但網蛙公司在此次活動中沒有獲得商業利益,相反通過網民的參與,還提升了原告在社會中的知名度,獲益者是原告本人。不存在侵害名譽權和人格權的問題。在評選過程中使用的照片都是原告在社會上公開的演出照片,使用公開的照片不構成對原告的肖像權的侵害。此外,原告所提的訴訟請求的數額缺乏事實依據,因此,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網易公司則認為這次活動僅只是客觀地「評丑」而已。原告生理上的外貌特徵是客觀事實,不以他人的評說而改變。由於網路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公司無法控制眾多網民的行為。我公司對網民在活動過程中上網散發的網帖中的言論,不應承擔責任。而且原告本人是國內較知名的歌手,是公眾人物。無論是我國的司法實踐還是國外的法學理論,對公眾人物的保護都呈弱化趨勢。我公司的行為僅帶有一些調侃的味道。所以,我公司沒有侵害原告的權利,不應承擔民事責任。 法院判決 2001年9月24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對原告歌手臧天朔與被告北京網蛙數字音樂技術有限公司和被告廣州網易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侵害名譽權、人格權和肖像權一案,當庭作出了一審判決:被告網蛙公司和被告網易公司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停止侵害原告臧天朔肖像權和人格權的侵權行為;在各自所屬的網站上發布向原告臧天朔賠禮道歉的聲明;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內一次性賠償原告臧天朔的經濟損失人民幣1500元,其中網蛙公司賠償1125元,網易公司賠償375元;因侵害原告臧天朔的人格權賠償臧天朔10000元,其中網蛙公司承擔7500元,網易公司承擔2500元;因侵害原告臧天朔的肖像權賠償臧天朔人民幣10000元,其中網蛙公司承擔7500元,網易公司承擔2500元。原告臧天朔認為二被告侵害其名譽權的訴訟請求,朝陽區人民法院沒有支持。

⑻ 韋唯為什麼ng

本院查明 : 19 9 0 年底 , 《聲 屏周報 》 社記者湯生午聽河南省南陽 新聞中心工 作人員袁 x 談到李谷一 在許 多事情上非 難中國輕音樂團演員韋唯 , 再之社會上 流傳韋唯得艾滋病 、 自殺等消息 . 即經該 社批准通過 電話 采訪了韋唯 。 韋唯通過 電話介紹了有關倩 況 。 湯 生午即將 袁 x 、 韋唯提供 的消息加上自己的評論寫成初 稿 , 寄給韋唯 。 韋唯通過 電話提 出了部分 修改意見 ( 現修改 內容不詳 ) 。 湯生午整 理後 寫成草稿 , 經該報社總編輯王根禮 審 核後在 1 9 9 1 年元月 1 6 日的 《聲屏周 報 》 第一版上予以 刊登 。 引題為 : 「 有人 說她得 了可怕的病 , 有人千脆說她 已經 自殺 , 輿論莫衷丫是氣 正題 為 「 著名歌 星 韋 唯接受 本報 電話 采訪 道 出個 中原 因 」 , 副題 為「 她得的不是生理上的病 , 而 是 各 種因 素在她 心靈 上 造成 了創 傷」 . 《聲 屏周報 》社將該報紙發在其聯網報刊 時 , 在該文 四周標 出了框線 , 並加註了 「 請轉載 」 的字樣 。
一 、 該報道稱 : 「 在 9 0 年亞運會期間 的一次演 出中 , 1 0 年前以 一曲 ` 鄉戀 』 而 名噪大陸的某位樂 團領導 , 不知心懷何 憊 , 但卻 明顯險惡地抓起話筒 , 向在座各 位憤憤宜告一個大膽的謠言 : 韋唯得艾 滋病 了。 輿論嘩然」 。 事實是 : 在亞動會演出中 , 並無此 事 。

、 該報道稱 : 「 韋唯的工資被無故 停發 已一年」 , 並稱與李谷一有關 . 事實是 : 1 9 8 9 年 12 月 2 7 日 , 韋唯 去瑞士旅遊訪友的 申請 被文化部藝術局 批准 , 批准假期 3 個 月 , 假期期間停發工 資 . 但此次韋唯沒有出國 . 19 9 0 年 兩次 參加了本團的演出活動 , 三次在外演 出 向本團交了誤演費。 文化部藝術局 的批 復 , 輕音樂團 沒有發給其財務部門 , 韋唯 的工 資 自 19 9。 年元 月到 6 月一 直被造 冊 , 其中元至 3 月份的工資由他人代領 ,
4 至 6 月份 的工資無 人領取 。 1 9 9。 年 6 月初 , 李谷一得知韋唯的工資仍被造冊 , 即問會計劉 只 : 「 韋唯已 經申請 出國 , 為 什麼還給她發工資 戶劉 x 回答 : 「 沒有接 到任何停發韋唯工資的通 知 . 」 後中國輕 音樂團人 事處長田 x x 按 照李谷一的意 見 , 口 頭通知劉 x : 從 當年 4 月份起停發 韋唯的工資。 截 止湯文發表共停 發韋唯 工資計 1 0 個 月。 三 、 報道稱 : 「 作為國家一級演 員 , 韋 唯正常的醫療 費這 位領導卻不準報銷 。 」 事實是 : 1 9 9。 年 9 月亞 運會期 間 , 韋唯 文給 了 會計 劉 又 7 張 價 值 1 6 .7 9 8 元的外購葯品單據 , 要求報銷 . 劉 x 審查 後 , 發現韋唯沒有按規定提供相應的處 方 , 即讓人轉告韋唯 , 提供處方 , 但韋唯 一直沒有提供 , 故該 7 張單據仍放在劉 x 處 , 至今沒有報銷 . 此事與李谷一無 關 。 四 、 報道稱 : 「 文化部分給該團三位 演 員三套住房 , 其 中明確指示要考慮分 給 韋唯一套 . 實際結果 , 不僅 同韋唯奄不 沾邊 , 而且這三套房子全上到 了該領導 個 人的 戶口 上 一直到處租房 , 一年能報 四個地方的 韋唯 , 今年初其父分到一套 房後 . 才算有 了落腳點 。 」 事實是 : 韋唯 1 9 8 5 年調入中國輕音 樂團 , 1 9 9。 年 初 擻至 其父 所分 配 的房 內 . 在此之 間共搬 了四次家 . 1 9 9。 年 2 月 , 文化部購買的房屋 , 借給 了藝術局一 部分 , 其 中明確有 中國輕音樂團五套 . 文 化部計財司房產處經辦人未經李谷一允 許 以 「 李谷一」 的 名義辦理了房產手續 。 房屋落實到中國輕音樂團後 , 分給韋唯 一套 . 但韋唯與李谷一之間至 今沒有辦 理住房手續 , 韋雄 也沒有住進所分配的 房屋 內。 五 、 報道稱 : 「 國外幾家電視台通過 文化部對韋唯的演出邀請 , 在各方面都 通過的情況下 , 卻被這位領導一人無理 拒絕 。 」 事實是 : 1 9加 年 1 0 月上旬 , 韋唯通 過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 向文化 部和 中國輕音 樂團提 出了當年 1 0 月份 出國 進行文化文流的申請。 接 著 , 李谷一 與該 團主要成 員研究 韋唯此次 出國的問題 , 會議同愈韋唯此次出訪 . 1 0 月 1 5 日李 谷 一本人以輕 音樂團的名 義 向主管部門 上報了一 份 「 關於外單位借調我團 韋唯
70
出國的情況請 示 」 , 後因上級 主管部 門未, 作出答復 , 韋唯此次未能及時出國 . 六 、 報道稱 : 「 該領導曾對韋唯說 : 你 走吧 l離開這里我們關系也許才好相處 。 她希望韋唯 , 一是去 國外 , 二是 辭職 。 如 果想調 走 , 那請拿十萬元錢 。 事實證明這 其中也是有詐 。 當然 , 還 有一條最簡單 的 , 就是要韋唯給她寫下一個保證 , 保證 今後永 遠不再 登台演唱 。 」 事實是 : 韋唯欲 離開中國輕音 樂團 , 是其本 人生活「 發生了很大變化」 而做出 的 「 決定 」 。 報道 所述該部分 內容 , 是韋 唯一人所說 , 別無它證 。 七 、 報道稱 : 「 記者的一位同事曾得 到過這位領導的明確相告 , 我就是要 整 韋唯 ! 怎麼 了 , `共產黨』 要整個人 還不 容易 戶 事實是 : 1 9 9。 年 9 月 , 南陽新 聞中 心工作人員震 x 前去北京聯 系中國輕 音 樂團 到南陽 演出之 事。 她通過 中央 電視 台祖 x x 的介紹 , 見到 了李 谷一 , 雙方談 及了演 出等事宜 。 報道所述 內容是根據 袁 x 一人所說 . 在場的其 他人 員否認 。 八 、 報道 稱: 「 如上各 種因素給 韋唯 帶來 了很大 的精神創傷 , 同時也嚴重影 響了身體健康 。 為此 , 韋唯沒有參加亞運 會閉幕式上有 十幾位通俗歌手登場的聯 唱 」 。
事實是 : 韋唯沒有參加亞運會閉幕 式上通 俗歌手聯唱 , 系其本人 覺得此活 動沒有意 義 , 不願參加 。
上世紀80年代中,李谷一通過東奔西跑、上下游說,終於組建了一個她所熱愛的「中國輕音樂團」,她當然被任命為團長。這個團不算大,一個輕音樂隊加上幾位獨唱演員,這就組成了一台戲。開頭的幾年演得紅紅火火,那陣兒,年輕人挺喜歡看他們這短小精幹、輕松活潑的演出。 對待後起之秀和她的學生,那可是百般疼愛,推崇備至。受過她恩惠的韋唯、黃卓、傅笛生、任靜從來都是心懷感激之情的。就連韋唯這個名字還是她建議更改的。當年韋唯在一次演出中邊唱邊摳頭,李谷一作為領導,就說了一句:「韋唯你摳什麼,外面都傳你得了病!」後來這句話被添油加醋說是李谷一說微微得了艾滋病,還以韋唯的口述上了報紙,李谷一一怒之下將這個白眼狼告上法庭,後當然是李谷一勝訴,而韋唯從此以後每上電視就以此事哭訴,說李谷一有後台,是海軍大將兒媳,嚴重損害李谷一名譽,李谷一對韋唯的關心可謂嘔心瀝血,把她帶紅,卻也只是農夫與蛇,東郭先生救狼!
80年代末歌星走穴盛行,韋唯成名過後對於恩師李谷一及其團隊十分抗拒,開始離團私演,還不忘借恩師名聲炒作一波,城府之深,80年代李谷一的影響不亞於鄧麗君,除了韋唯,付笛聲等李谷一的愛徒到現在都非常尊重李谷一,說李谷一嫉妒韋唯顯然是無稽之談,所以說這是李谷一得到的教訓,培養歌手一定要選素質高的,否則就是農夫與蛇啊
沒有李谷一,就沒有韋唯的今天。 是李谷一當年識才,才會把她招入當時成立不久的中國輕音樂團。 也是李谷一,讓她在1986年,在韋唯沒有報名參加CCTV青歌賽,在沒有參賽資格的情況下,直接進入了專業組通俗唱法的決賽,就連這個名字也是李谷一取的(韋唯原名張菊霞)1984年至1990年間,李谷一沒有上過春晚,而輕音樂團的韋唯、付笛聲被李谷一推上了春晚舞台,世態炎涼,令人深思。中國網民的思維,大原告狀告小被告,輸了才解氣,打贏了就是有後台,這樣的心理有些病態,韋唯回國後一上電視節目復出,就又開始談與李谷一的官司,其人目的,有些意思啊

閱讀全文

與韋唯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
貝倫斯發明 瀏覽:242
馬鞍山匯通大廈地址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