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共同侵權責任劃分受不受主觀影響
共同侵權行為也以過錯作為必備的構成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並且不要回求共同侵權行為人之間必答須要有意思聯絡。早期大陸法系國家如德國和日本一般采主觀說,要求共同侵權行為人之間存在主觀上的共同過錯。根據數人之間是否有「意思聯絡」為要件,主觀說又可分為「共同故意說」和「共同過錯說」。「共同故意說」認為數人之間的「意思聯絡」是成立共同侵權的必要條件,亦即以共同通謀為要件。而一方為故意、另一方為過失,或者數人皆為過失的,無法構成共同侵權。「共同過錯說」則認為,共同侵權行為不應以「意思聯絡」為必要條件,亦即不以共同通謀為要件,過失也可以構成共同侵權行為。
『貳』 共同侵權行為的劃分問題
共同侵權行為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意回思聯答絡的共同侵權行為。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就是典型的共同侵權行為,即數人基於主觀上的關連共同而侵害他人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這種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加害人包括實際行為人、教唆行為人和幫助行為人。2、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對於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視為共同侵權行為,是指數人既沒有共同故意又沒有共同過失,實施的行為直接結合,造成同一個損害結果的侵權行為。這里所謂的行為直接結合,實際上就是客觀的關連共同。3、共同危害行為。共同危害行為就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實施有侵害他人權利危險的行為,並且已造成損害結果,但不能判明其中誰是加害人。對此,本文專門設立一個題目進行討論。4、團伙成員。團伙組織的成員的集合行為,是指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如果沒有團伙的集合行為則可以避免造成損害的結果發生,如果該集合行為可以歸責於該團伙,則該團伙的成員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侵權行為。
『叄』 什麼是共同侵權責任
什麼是共同侵權行為呢?立法沒有給出標準的定義,學術界如今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概念表述,究其原因主要是共同侵權行為的實踐在不斷發展,而我們對於共同侵權行為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和廣泛,以至於出現今天這樣的問題。不過根據理論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給共同侵權行為一個概括的定義: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需要承擔連帶責任的行為即共同侵權行為。為了更加精準的理解共同侵權這一概念,我們從共同侵權的自身構成要件角度對此行為進行簡要分析。
共同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一、行為主體的復數性,即二人或者二人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行為主體應該是數個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自然人,不包含相互有僱傭等關系的人和侵權責任由僱主替代承擔的雇員。
二、意思聯絡或者行為關聯。所謂意思聯絡就是行為人事先或事中有商議、共謀、共同意圖等聯絡行為,決定共同做某事。這是傳統的主觀說必不可少之構成要件,涵蓋的是行為人商量好了共同實施某行為進而發生侵權後果這些共同侵權行為類型。然而隨著社會實踐和法學的發展,又出現了行為人沒有意思聯絡但是彼此行為關聯構成共同侵權這種現象,比較典型的就是我們後面要介紹的原因競合的無意思聯絡數人共同侵權,也稱為累積因果關系的數人共同侵權,這些新類型共同侵權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三、侵權結果的統一性。就是說數人共同侵權的侵害結果是統一、一致和不可分的,而不是分別造成了不同的損害結果,否則就是分別侵權而不是共同侵權了。
『肆』 共同侵權責任怎麼劃分
一、按份責任
雖然損害結果是由於多個加害人造成的,但是多個加害人之間沒有共同的故意和過失,而是在互相沒有串通、互不知情的情況下各自獨立實施了侵權行為,他們各自所實施的行為由於某種偶然的因素結合起來,導致了損害結果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各人自掃門前雪」,加害人各自承擔自己的責任即可。
應當承擔按份責任的,數個加害人應當按照其行為的原因力(主要是在多個加害人之間進行衡量,比較多個加害人所實施的行為對造成損害結果的「貢獻」大小,所實施的行為對損害結果的發生起到主要作用或決定性作用的,應當承擔較多的賠償份額)和過錯比例(主要是在加害人與被害人之間進行衡量,如果被害人對於損害結果的發生有過失的,可以相當減輕加害人的責任),按照各自應當承擔的份額來承擔侵權責任,其承擔相應的份額後,有權拒絕超過其應當承擔的責任份額的賠償請求。
二、連帶責任
如果損害結果是多個加害人造成的,而且多個加害人之間存在共同的故意或過失,或者法律有直接規定的(主要發生在特殊侵權行為領域,典型的如法律規定產品生產商、銷售商對於產品質量侵權行為要承擔連帶責任,參見《什麼是特殊侵權行為》),多個加害人不僅要「自掃門前雪」,可能還要為他人的行為「埋單」。
『伍』 專利共同侵權怎麼承擔責任
間接侵權是指,復行為人的行制為本身並不構成直接實施他人專利的侵權,但卻教唆、幫助、誘導他人實施專利,發生直接侵權行為,行為人在主觀上有誘導或教唆他人侵犯專利的故意,客觀上為直接侵權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必要條件。共同侵權行為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為人,基於共同故意或共同過失,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致使他人人身或財產受損的行為。共同加害行為構成共同侵權行為。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陸』 共同侵權部分人調解其他侵權人怎麼承擔責任
您好,其他侵權人也可通過調解方式與被侵權人解決,若雙方無調解意願,則被侵權人有權就其他(部分)侵權人提起訴訟。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三條規定:「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
『柒』 什麼是共同侵權的連帶責任,侵權損害賠償如何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8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本法第13條規定,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因此,構成共同侵權的數個行為人必須對外承擔連帶責任,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行為人承擔全部責任。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在數人侵權情形下,如果構成一般侵權,數個行為人分別根據各自行為造成損害後果的可能性承擔按份責任。如果構成共同侵權,數個行為人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責任,受害人可以要求任何一行為人承擔全部侵權責任。連帶責任的重要意義在於增加責任主體的數量,加強對受害人請求權的保護,確保受害人獲得賠償。
實務操作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人民法院應當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法律後果告知賠償權利人,並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敘明」。
注意事項
根據《民法通則》第87條的規定: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了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從該規定可以看到,連帶責任對外是一個整體的責任,無論被侵權人向一個或者數個連帶責任人請求承擔責任,都不影響被請求的連帶責任人對外承擔全部責任。對內而言,一個或者數個連帶責任人承擔了連帶責任之後,其內部責任,根據侵權人各自的過錯、原因等確定。是否追加被告不影響被請求的連帶責任人對全部責任的承擔。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向一個或者數個連帶責任人請求的,被請求的侵權人就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捌』 責任分攤的共同侵權的責任分攤
在無意識聯絡的數人侵權之中,可以初步分為(1)部分因果關系(Teilkausalit?t)(以下簡稱A),即數人分別侵害他人權利,應由加害人就其加害之部分,分別負賠償責任。[17]亦即各加害人造成的損害是可以分離的。(2)補充因果關系(Komplement?re Kausalit?t)(以下簡稱B),即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各侵權人的行為均不足以導致損害結果的發生,只有數行為相加,才會造成損害結果的發生。如甲乙二分別投毒人,只有二人之投毒量相加方致丙損害。(3)競合因果關系(Konkurrierende Kausali t?t)(以下簡稱C)[18],任一人之行為均可致結果發生,且損害亦是不可分離的。其中,(1)中損害是可分的,在(2)和(3)中,損害是不可分的。
部分因果關系的責任分攤
在A中,數加害人之間沒有意思聯絡,只是損害偶然結合在一起,且損害是可分的,因為任何人不具有為他人行為負責的理由,加害人應該對損害承擔按份責任。
補充因果關系的責任分攤
在B中,加害人所造成的損害在法律上是不可分的。例如無意思聯絡的甲乙二人,致丙雙腿傷殘。在這種情況下,每一侵權人所導致的損害是沒有辦法區分的。有學者提出以過失的大小來苛以責任,但是這種做法:首先,忽視了當事人的客觀方面,如果一個人僅僅在主觀上因為是故意但是所做甚微,就要加之以絕大多數的責任,未免有主觀歸罪之嫌疑。其次,這種作法難以操作,要法官去探求一個人隱藏的真實想法,未免苛刻。再次,對於無過失責任的侵權行為,此種觀點便無適用餘地。
這既可以充分的保護受害人,又避免了程序上的繁瑣,法官不再需要判斷侵權人的過錯程度再苛以按份責任,節約了司法資源。根據不真正連帶債務的特徵,「債務人為多數;給付為同一;各債務人各負全部給付義務。…不真正連帶債務的原因必須個別,不真正連帶之債務僅有單一的目的。」[20]在補充因果關系的情況下,理論上講,應由數債務人承擔不真正連帶債務。但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如果使其承擔不真正連帶債務,會使得債權人享有任意選擇債務人的權利,難免出現債權人擅自決定,對債務人不公的情形。因而,我們應變通適用,而使數債務人承擔連帶債務。
競合因果關系的責任分攤
在C中,每一個人的行為都足以導致損害的發生,所以不管令誰賠償都不會造成不公正的情形。而為更好的保護被害人的利益,應令加害人之間承擔連帶責任。例如:甲乙兩化工廠同時向A河排污,致丙農田顆粒無收。經查,甲或乙所排污水,都足以致丙農田顆粒無收。如果令甲乙承擔按份責任,平均分攤損失,則若有一方喪失賠償能力,則丙就有一部分難以得到賠償。而由於各自單獨的侵權行為都足以導致損害的發生,所以不論由甲或者乙承擔全部的責任,都不會造成不公。根據公平原則,加之保護受害人的利益,應由加害人承擔連帶責任。
『玖』 共同侵權行為有哪些構成要件
共同侵權行為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專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就是典屬型的共同侵權行為,即數人基於主觀上的關連共同而侵害他人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這種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加害人包括實際行為人、教唆行為人和幫助行為人。2、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對於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視為共同侵權行為,是指數人既沒有共同故意又沒有共同過失,實施的行為直接結合,造成同一個損害結果的侵權行為。這里所謂的行為直接結合,實際上就是客觀的關連共同。3、共同危害行為。共同危害行為就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實施有侵害他人權利危險的行為,並且已造成損害結果,但不能判明其中誰是加害人。對此,本文專門設立一個題目進行討論。4、團伙成員。團伙組織的成員的集合行為,是指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如果沒有團伙的集合行為則可以避免造成損害的結果發生,如果該集合行為可以歸責於該團伙,則該團伙的成員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侵權行為。
『拾』 共同侵權如原告對其中一人撤訴其他侵權人如何承擔責任
共同侵權人對被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被侵權人對其中一人撤訴的,不影響其他共同侵權人的連帶責任,因為被侵權人有權要求部分或者全部侵權人承擔全部責任,也就是說被侵權人有選擇起訴部分或者全部侵權人的權利。
法院一般會判決剩餘被起訴的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
撤訴只是程序上的處理,撤訴後並不意味著被撤訴的侵權人不需要承擔責任。如果其他侵權人承擔了全部責任,在共同侵權人的內部就產生了追償問題,已承擔超出自己責任部分的侵權人有權要求其他侵權人承擔自己多承擔的部分。
例如:甲、乙、丙三人共同傷人,造成丁3萬元醫療費損失,丁起訴甲和乙,法院判甲和乙承擔3萬元的連帶責任,經法院強制執行,甲賠償丁3萬元。因甲、乙、丙三方難以確定各自的責任大小,因此在三人內部應平均承擔責任。這時,甲就有權要求乙和丙各返還1萬元給甲。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三條 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