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職業打假與告商標侵權的區別
自從「王*」一戰成名之後,「打假」似乎成為了一種新興的職業,他們被稱為「職業打假人」。他們往往採取「知假買假」的手段從商家處獲得假冒產品,然後通過與商家協商、去工商行政機關舉報或到法院起訴等手段獲得一定賠償。法律上「知假買假」者是否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界定的消費者的范疇,現在爭議仍然不斷,有很多學者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目的在於保護受欺詐的消費者。「知假買假」者主觀上並沒有受到欺詐,本質上也成了一種營利行為。保護這種利益,不符合消法的立法目的。社會上給予職業打假人的評價褒貶不一。更多的消費者把他們當作是英雄,但也有人認為他們就是在藉此為己謀利。社會學家夏*將那些以營利為目的的「職業打假人」比做「不良商業生活孕育出來的寄生蟲」。客觀來說,這些人對於市場的凈化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者的代表。當「打假者」以索賠為目的時,有時候合法與違法之間僅有一厘之隔,職業打假就像在打法律的擦邊球,同樣要面臨不小的風險。
而在相似領域知識產權打假上,也有諸如 律師們在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權益,打擊侵權人的各種非法侵權活動的道路上一往直前。
而知識產權律師和「職業打假人」兩者有什麼區別?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得出結論:其一,從法律依據上看,知識產權律師開展工作主要依據我國現行的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而「職業打假人」只能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即使是非法企圖;其二,從打假的對象來看,知識產權律師的工作的打擊對象不限於打假人簡單的商標假冒,還有專利侵權、版權侵權、不正當競爭等;其三,知識產權律師的打假工作大部分是接受客戶委託進行的,主要是為了維護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利,而職業打假人的那般是為了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益,這點也是兩者的本質區別。很多時候,知識產權律師和職業打假人的目標是不一致的,比如在對待一些盜版低價產品或者專利侵權產品的態度上,普通消費者或許會縱容忽視,而知識產權律師則必須全力對待,因為律師代表的是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利。
⑵ 賣假貨的屬於商標侵權嗎
假貨就是使用冒牌的商標吧。如果明知是假貨還買賣的話,當然屬於侵犯商標專用權。商標法規定的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都屬商標侵權行為。中華商標超市網希望能幫到您。
⑶ 論注冊商標的假冒侵權和仿冒侵權的區別
商標侵權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假冒偽劣以假充真,偽造劣質。指產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進行偽造,或質量低劣。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正版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制**冒偽劣商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應道法嚴厲打擊。就主體來看,在商標侵權訴訟中;有權利主體和責任主體這兩個基本分類。權利主體是商標權的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權利人通常又是商標權的原始主體,他們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商標並獲得核准注冊。利害關系人通常則是繼受主體,他們通過商標權的繼承、轉讓或者使用許可等方式取得商標權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權益。權利主體作為原告,應當有嚴格的條件,因為這不僅涉及到訴權的行使問題,還涉及到請求權的享有問題,也即商標權項下的權利(假如涉及到獲得侵權賠償等經濟利益時)由哪些主體來瓜分。其實權利和責任一樣,其享受或者承擔也應當有一定的順序。屬於第一順序的主體,他們對於權利有同等的分配機會和同一的分配順序。在他們沒有明示放棄實體權利的時候,法院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剝奪其權利。
⑷ 售假侵權和製造假貨侵權一樣嗎
明知是假貨而出售的,處罰跟製造假貨力度相同。是否「明知」不以銷售者自我辯解為准,以是否從合法渠道進貨、進貨憑證是否正規,進貨價格是否能引起合理懷疑等因素進行推定。
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第二百一十三條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假冒注冊商標罪)
第二百一十四條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⑸ 商標侵權和假冒偽劣有什麼區別
商標侵權抄
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假冒偽劣
以假充真,偽造劣質。指產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進行偽造,或質量低劣。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正版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應當依法嚴厲打擊。
⑹ 製造假貨和侵犯商標的區別
商標侵權是指來:行為人未經商標權源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假冒偽劣產品指產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進行偽造,或質量低劣。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正版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