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用平和的話語,調節糾紛
視人、視事而定
② 調解矛盾糾紛的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各類社會矛盾糾紛日益凸顯。強化人民調解工作,研究探討新時期社會矛盾糾紛的調解方法,是當務之急。
為了找到這把開鎖的鑰匙,調解人員必須深入的調查研究,找到矛盾糾紛的症結所在,摸准當事人的「脈博」,然後根據雙方當事人的性格脾氣、爭議焦點等選擇最終調解方法。下面介紹實踐中總結出的七大調解方法:
1
「面對面」與「背靠背」相結合調解法
有的矛盾糾紛爭議的不是重大的利益,而是為了爭面子、賭氣,對於此類糾紛,調解人員就可以先用「背靠背」調解法。調解人員分別做當事人的工作,待雙方當事人的情緒穩定,意見接近時,再把當事人叫到一起「面對面」地做工作。促使雙方當事人相互謙讓、心平氣和地進行協商,使糾紛得到圓滿解決,從而避免情緒對立和吵鬧等矛盾激化的情況發生,提高調解的成功率。
2
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調解法
在調解過程中,調解人員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適時對當事人進行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弘揚社會主義道德觀念。通過法情並用,引導當事人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發揮法律與道德的雙重作用,喚醒當事人的良知,引導當事人化解矛盾。
3
借用外力調解法
調解人員還可以通過調查摸底,請出當事人佩服、對其有影響力的人來做當事人雙方的工作,緩和當事人的對立情緒,引導他們達成調解協議。
一是鄰里調解。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都是聚群而居的,相鄰關系密切而又重要,一家有事,四鄰相助,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因此,遇到矛盾糾紛時,可有選擇性地請鄰里人員幫助進行調解,規勸雙方當事人以團結為重,做出諒解與讓步。因為是鄰居,平時又都很了解,這種調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友情調解。友情調解是指當事人發生糾紛時,調解人員可根據情況請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好友予以勸導、疏通及說服教育,使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化干戈為玉帛。
三是聯合調解。民間糾紛的情況復雜、牽扯人多、涉及面廣,僅靠一個部門調解往往力不從心,效果不佳,在這種情況下,應邀請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到場分頭做工作,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4
褒揚激勵調解法
民間糾紛調處方法很重要,說話要講究方式,語言要講究藝術,既不能單刀直入,更不能五馬長槍,要深入淺出,和風細雨。在實際調處中,對當事人的優點和長處及時表揚鼓勵,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表揚鼓勵,尋找共同語言,縮短當事人之間的距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自信心和正面的興奮情緒,堵住可能反復的退路,從而使調解成功率得到提高。
5
排憂解難調解法
有些矛盾糾紛發生是因為當事人在生產生活中確實存在一定實際困難,對於這類糾紛,調解人員要通過深入細致調查,找出症結所在,切實幫助其解決困難。困難解決了,矛盾糾紛也就化解了。
6
迂迴遷讓調解法
在矛盾糾紛調解中,調解人員要針對當事人的個性特點,因人因事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化解。對那些說話尖刻、刺耳難聽的當事人,調解員不能感情用事、以怒制怒,說絕話、講狠話,而是讓他們把心裡話講出來,把心裡的積怨發出來,然後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從而達到調解效果。
7
真情打動調解法
矛盾雙方往往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執,事情本來並不大,為爭一口氣,互不相讓,僵持不下。還有些矛盾雙方當事人都想得到解決,但卻難以啟齒。對這類型糾紛,調解人員要以情感人,主動和解、對話調解、互諒調解。實踐證明,這是調解家庭、夫妻矛盾的最好方法。
③ 1.從中說和,調節糾紛,叫打 「圓場 」 2.形容人或物非常稀少或優秀,很難找得到,叫打 "著燈籠沒法找"
1.從中說和,調節糾紛,叫打
「圓場
」
2.形容人或物非常稀少或優秀,很難找得到,叫打
"著燈籠沒法找"
那麼:
3.心無集體或大局,只為個人或局部利益打算,叫打小算盤
4.未避免事先出錯先忠告,叫打埋伏
5.做什麼事前,由於不小心,先驚動了對方,叫打草驚蛇
6.硬撐門面,覺得自己有能耐,叫打-
腫臉充胖子
④ 1.人民調解的糾紛簡要事實怎麼寫才能簡潔、概述全面
把主要矛盾和爭議寫清就可以了啊
⑤ 調解糾紛時民警應該怎麼說,特別是因糾紛引起的打架
如果產生肢體沖突,一般帶回派出所處理。
⑥ 民事糾紛的調解怎麼調
民事糾紛調解該注意:
1、審查代理人有無進行調解的明確授權。授權委託手續中授權范圍沒寫明「進行調解」的,如進行調解須當事人補充授權或調解後當事人明確追認授權。同時,由於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即生效,因此調解書必須送達給有權接收的代理人或當事人本人簽收。此司法程序雖屬常識,但是,在實踐中,當事人以上述兩種程序違法為由申請再審、申訴的調解案件佔一定比例。
2、關於可不製作調解書的情形。我國民訴法第90條規定了幾種情形的案件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可以不製作調解書。對該協議應當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為了推動人民法院民事案件調解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和取得更好的司法、社會效果,最高人民法院於2004年8月18日通過了《關於人民法院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該規定第13條規定,當事人各方同意在調解協議上簽名或者蓋章後生效,經人民法院審查確認後,應當記入筆錄或者將協議附卷,並由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請求製作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送交當事人。我們認為,無論是依據民訴法第90條還是最高法院上述規定第13條進行調解的民事案件,為了避免產生歧義或當事人事後反悔挑剔法院辦案程序違法,此類調解應有幾方面問題需向當事人明示並記入筆錄備查。一是「你方是否同意本調解協議經各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後生效」。如同意,「該協議經合議庭評議審查確認,合議庭成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發生法律效力」。二是「調解協議發生法律效力後可不製作調解書,如你方要求製作,法院製作調解書後只需送交給你們。如果當事人拒絕簽收,不影響調解協議的效力」。三是「如義務方不履行該生效的調解協議,另一方有權持調解書或調解協議向法院申請執行,法院將依法強制執行」。
3、審查當事人的經濟狀況。如果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經濟往來,如借款次數多,數額巨大,而出借方當事人經濟狀況一直很一般,甚至很窘迫,那麼法官則有理由懷疑雙方借貸關系的真實性,如前述製造假債權債務達成調解欲參與執行分配的假案,再審就通過對包括債權人經濟狀況、「借款」的具體情況、當事人對法院審理的態度等多因素判斷審理認定的。為了避免錯誤調解案的發生,還可以進行必要的相關調查。
4、審查當事人之間達成協議內容是否利益失衡。作為民事糾紛,當事人各方極力維護自身利益,尤其是合法利益屬常態。如果輕易處分,甚至損害自身利益,使協議內容利益明顯失衡的,如前述案例,把裝修完畢的房屋抵頂所欠裝修費,有的債務人主動提出給巨額利息等,法官則不能輕易確認這樣的調解協議。
5、審查當事人對相關權益、財產有無處分權。只有權利人才能處分自身的財產權益,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一般情況,除善意取得等法律明確規定外,無權處分人處分他人財產權益的行為當然無效。如某租賃糾紛案,法院審理期間被告法定代表人被撤職,只是該決定未通知法院,被撤職的法定代表人則與原告達成了嚴重損害企業利益的調解協議。該調解書程序實體皆不當而提起再審。又如某自然人欠他人巨額債務,在訴訟中達成調解協議,該債務人以其已投入到某有限公司的房產抵債,因該房產的所有權人為公司,而非債務人,此處分當然無效,該案因公司提出異議而再審。綜上,無論是法律規定還是司法實踐的要求,法官對當事人之間達成的民事調解協議內容進行合法性等審查都是必須的。審查需要具備幾個前提:
一是克服民事案件能調解處理體現法官裁判水平高,只要能調解其內容當事人自主處分,法官可不予過多干預的心理。對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內容合法性審查,既是法官的職權,也是法官的法定義務。
二是克服片面追求調解,尤其是案件較復雜,證據較多,爭議大,事實難以准確認定的案件判決畏難心理。法官不能拒絕裁判,而且無論是調解還是判決,法律均規定應在查清案件事實的基本上進行。對於疑難復雜的民事案件,法官能自如駕馭法庭審理,根據證據規則,自身豐富的自然、社會、常識知識等,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准確適用法律,作出公正的判決也當然能體現出法官的高超裁判水平。
⑦ 關於民事糾紛要求調解的報告怎麼寫
山林權屬糾紛調解抄協議屬於民事糾紛,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 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
⑧ 如何調解矛盾糾紛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各類社會矛盾糾紛日益凸顯。強化人民調解工作,研究探討新時期社會矛盾糾紛的調解方法,是當務之急。
為了找到這把開鎖的鑰匙,調解人員必須深入的調查研究,找到矛盾糾紛的症結所在,摸准當事人的「脈博」,然後根據雙方當事人的性格脾氣、爭議焦點等選擇最終調解方法。下面介紹實踐中總結出的七大調解方法:
1
「面對面」與「背靠背」相結合調解法
有的矛盾糾紛爭議的不是重大的利益,而是為了爭面子、賭氣,對於此類糾紛,調解人員就可以先用「背靠背」調解法。調解人員分別做當事人的工作,待雙方當事人的情緒穩定,意見接近時,再把當事人叫到一起「面對面」地做工作。促使雙方當事人相互謙讓、心平氣和地進行協商,使糾紛得到圓滿解決,從而避免情緒對立和吵鬧等矛盾激化的情況發生,提高調解的成功率。
2
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調解法
在調解過程中,調解人員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適時對當事人進行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弘揚社會主義道德觀念。通過法情並用,引導當事人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發揮法律與道德的雙重作用,喚醒當事人的良知,引導當事人化解矛盾。
3
借用外力調解法
調解人員還可以通過調查摸底,請出當事人佩服、對其有影響力的人來做當事人雙方的工作,緩和當事人的對立情緒,引導他們達成調解協議。
一是鄰里調解。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都是聚群而居的,相鄰關系密切而又重要,一家有事,四鄰相助,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因此,遇到矛盾糾紛時,可有選擇性地請鄰里人員幫助進行調解,規勸雙方當事人以團結為重,做出諒解與讓步。因為是鄰居,平時又都很了解,這種調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友情調解。友情調解是指當事人發生糾紛時,調解人員可根據情況請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好友予以勸導、疏通及說服教育,使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化干戈為玉帛。
三是聯合調解。民間糾紛的情況復雜、牽扯人多、涉及面廣,僅靠一個部門調解往往力不從心,效果不佳,在這種情況下,應邀請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到場分頭做工作,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4
褒揚激勵調解法
民間糾紛調處方法很重要,說話要講究方式,語言要講究藝術,既不能單刀直入,更不能五馬長槍,要深入淺出,和風細雨。在實際調處中,對當事人的優點和長處及時表揚鼓勵,就是一
⑨ 對於「調解矛盾糾紛的困惑與對策」要如何發言
A 調解矛盾糾紛的困惑與對策
眾所周知,調解工作勞心又費時,往往做了還看不到成績和結果,甚至得不到當事人的理解,因此,一些調解員在心裡慢慢滋生了厭煩情緒,遇到矛盾就推,推不掉敷衍了事,因此,要想使調解工作充分發揮其作用,就要在矛盾糾紛調解中掌握正確的方法、藝術、技巧:
一、 迅速反應法
為了避免民間糾紛矛盾化解不及時有可能導致激化的情況發生,調解速度應加速:一是在每個社區調委會選聘50—100名人民調解員,每個信息員負責10—20戶居民。遇到糾紛發生,信息員及時通知社區調解主任,社區調解主任對於緊急糾紛必須迅速到達現場,對於自己不能處理的緊急糾紛及時聯系司法所。司法所人員和社區調解主任的聯絡方式向轄區公布並保證24小時暢通。二是藉助公安機關24小時辦公的優勢,對於110接警的案件,如屬於人民調解范圍,在公安機關有效控制下,聯合調解員第一時間予以受理。我相信,迅速反應法實施後,一定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便民利民法
要把人民調解工作看作是為當事人提供的一項法律服務,在工作中充分體現便民、利民的宗旨。在時間上,司法所人員充分考慮到上班職工的特點,對於請假有困難的當事人,一律安排在周末或業余時間進行調解;在地點上,有些當事人因年老或腿腳不便,應該到其家中進行調解;在程序上;遇到當事人達成協議時,調解人員及時出具調解協議書並建議當事人立即履行,從而避免簽訂協議後反悔和不履行情況的發生。從實施到程序更多的體現了調解自願和協商一致的原則,相信一定會使更多當事人因為人民調解便民利民的性質而選擇人民調解放棄訴訟,並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圓滿解決糾紛。
三、 回訪建議法
民間糾紛存在很大的反復性,有時剛調解好的糾紛一會兒就反悔了,有時當事人就是不履行調解協議,還有的當事人之間很容易再次引發糾紛。對此,要求調解人員在成功調解糾紛後要經常性的進行回訪;對於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提出建議,請有關部門整改並反饋整改意見,最終達到調解一例、教育一片的積極作用。
四、調解工作除了方法還要講求藝術和技巧,歸納起來主要有:聽、授、集、告、正。
一、 聽
即傾聽,做一個細心、耐心的傾聽者。當事人是傾訴者,讓當事人說夠、說足、說透。對兩種類型的更要善於傾聽,一種是哭訴的當事人,這類當事人心裡有很多委屈,需要向我們傾訴,一吐為快;另一類是情緒暴躁型,要輕聲細語將其安撫下來,平靜下來,倒上一杯茶,然後開始聽其訴說,在傾聽時要注意當事人說話的聲調、動作、最後的語言,還要注意自己的傾聽姿勢和當事人間歇性提問等等。
二、 授
即傳授,做一個合格的傳授者。當事人有很多的疑點,許多困惑,許多困難需要我們解答、解決,我們在接待他們的時候,應根據他們提出的具體問題予以解釋,做一個合格的法、理、情傳授者。
三、 集
即收集,做一個善於收集材料、證據的有心人。收集證據是調解糾紛的關鍵環節,證據是有效調解糾紛的依據,沒有充分的證據,在調解時,難以控制調解局面,難以讓當事人雙方口服心服。在調解工作中,需要注意收集以下材料或證據:一是當事人雙方的談話筆錄,在與當事人接觸交談時,就必須留下筆錄;二是現場勘察,製作示意圖,並由在場人、當事人雙方、鄉村幹部簽字認定;三是與糾紛當事人的談話、調查筆錄。要做一個善於收集證據材料的有心人,即不能放過一點與糾紛相關的物件,不能忽略一點與糾紛相關的痕跡,不能遺漏一個對糾紛知情的人。
四、告
即告知,做一個明白人。所謂「告知」是我們作為調解員,大致了解情況後,從控制糾紛擴大的角度,從調節程序的角度,從法律的角度,讓當事人知曉應當知曉的問題。在調解工作實踐中,由於糾紛除具有隱蔽性、突發性之外,還具有反復性、持續性的特點,如不及時對當事人告知法律、法規的規定,極易造成糾紛的激化,一夜之間小糾紛可能就會釀成大糾紛。糾紛當事人對人民調解的性質、原則、效力、程序不了解,調解活動中當事人對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不清楚,這些都需要我們一一告知他們。只有告知才能使調解工作有章、有序、有效地進行。
五、 正
即公正,做一個公正無私的鐵面人。要想做到「正」,首先要有公心,調解員內心要公,行為要端正。
這就是筆者對基層矛盾糾紛調解的一些粗淺的想法,肯定還有不足和需要改進之處,還請在座各位領導和同仁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