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侵權應承擔那些責任
網路侵權應承擔哪抄些責任
1、民襲事責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
2、行政責任,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根據情節輕重處以行政罰款。
3、刑事責任,依據刑法第217條的規定,處以相應刑罰、罰金。
網路侵權構成要件
1、侵權責任包括過錯(含過錯推定)責任和無過錯責任,它們的構成要件不相同。
2、《侵權責任法》第6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就是關於過錯責任構成要件的規定。根據該規定,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行為的違法性、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因果關系和行為人主觀有上過錯四個方面。
3、《侵權責任法》第7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這就是關於無過錯責任構成要件的規定。根據該規定,無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侵權行為的法定性、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以及因果關系三個方面。
Ⅱ 電子商務中承擔侵權責任有幾種主要方式
電子商務侵權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專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屬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品牌,圖片,知識產權。產品山寨,我身邊發生的,接觸的可以分這幾個。供你參考
Ⅲ 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 )規定,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承擔侵權責任
您好,是2010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
第三十六條版網路權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Ⅳ 簡述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哪幾種類
(一)停止侵來害; (二)排源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Ⅳ 網路服務者侵權,被服務的單位承擔責任嗎
《侵權責任法》36條第一款規定,「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三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者的定義是:為網路用戶提供相關的網路技術服務,以及為用戶提供在網路上發布、查詢、使用相關資源的各種服務的主體。根據網路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分為網路接入提供者、網路內容提供者和網路平台提供者。
Ⅵ 如何確定提供搜索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對侵權鏈接應承擔的責任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網路服務提供者為服務對象提供搜索或者鏈接服務,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後,根據本條例規定斷開與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明知或者應知所鏈接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侵權的,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對此條規定有以下理解:第一,提供搜索或者鏈接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應進入「避風港」,除非權利人向其發出了《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十四條所規定的通知;第二,搜索引擎對搜索內容的合法性不具有預見性、識別性和控制性,網路服務提供者不負有主動注意所搜索、鏈接內容合法性的義務。
一、「避風港」原則適用的條件
從《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看,網路服務提供者不承擔賠償責任或者不承擔共同侵權責任,需符合兩個條件: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後,根據本條例規定斷開與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或者對所鏈接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是否侵權不明知或者應知。因此,權利人發出通知,是網路服務提供者承擔賠償責任的前提,但並非唯一條件;即使權利人沒有通知,但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所鏈接的錄音製品侵權而仍然提供搜索、鏈接的,也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應是對「避風港」原則較為准確的理解。
二、提供搜索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過錯的判斷
關於提供搜索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過錯的判斷。從民法來說,判斷行為人有無過錯,要看行為人對其行為的不良後果是否能夠和應當預見,要以行為人的預見能力和預見范圍為基礎,又要區別通常預見水平和專業預見水平等情況。上述判斷有無過錯的標准同樣適用於提供搜索、鏈接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 陳錦川)
Ⅶ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您好,《侵權責任法》第15條規定了8種主要的責任承擔方式:
(1)停止侵害
停止侵害是指被侵權人對於侵害其合法權益的正在進行的或繼續之中的侵權行為有權請求法院予以終止,它可以適用於各種侵權行為,只要這種違法行為正在進行之中或在延續的情形下;
(2)排除妨礙
排除妨礙是由侵權人解除因其行為引起的妨礙他人正常行使權利和實現利益的客觀事實狀態,這種方式主要適用於物權,特別是相鄰權受到侵害的場合;
(3)消除危險
危險是對將來的、有造成侵權損害後果可能的事實和狀態而言的,處在此種狀態中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法院要求侵權人予以消除。
(4)返還財產
返還財產是侵權人將其非法佔有的或管理的財產轉移給被侵權人。一般而言,有權請求返還財產的是財產的所有人;同時該財產必須還存在,如果不復存在,只得賠償損失或承擔其他責任;如果侵權人將該財產轉讓給第三人的,還要看第三人在受讓財產時是否符合善意取得的條件,如果符合,為第三人利益及整個交易安全考慮,也不得請求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恢復原狀主要適用於財產損害的場合,它是請求侵權人恢復到物原來的狀態。請求恢復原狀需具有兩個條件:一是可能性,即被損害的物有恢復到原狀的可能;二是必要性,即該物有恢復到原狀的必要。
(6)賠償損失
賠償損失是最常見的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它不僅可能適用於侵害財產權益的場合,也可以適用於侵害人身權益的情形,損失的范圍不僅包括積極損失還包括消極損失,賠償損失一般以實際損害為限。
(7)賠禮道歉
賠禮道歉是侵權人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被侵權人承認錯誤、表示歉意,它主要適用於侵害人身權益的情形;
(8)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消除影響是指侵權人在不良影響所及的范圍內消除對被侵權人的不利後果;恢復名譽是指侵權人在其造成損害所及的范圍內恢復被侵權人的名譽於其未曾受損的狀態。它們通常只適用於侵害人身權益的情況。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Ⅷ 網路服務提供商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在明知或應知其平台上存在可能侵犯他人權利的鏈接,應及時制止,防止侵害行為的擴大。此處要求網路服務提供商在主觀上是「明知或者應知」,其次,網路服務提供商也應盡到合理的審查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