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商事案件糾紛都包括哪些方面債務糾紛、合同糾紛在什麼情況下屬於商事糾紛
非詐騙性質下
㈡ 商事仲裁受理范圍是包括哪些
仲裁的范圍,即仲裁可以解決爭議的范圍,也就是爭議的可仲裁性問題。我國《仲裁法》第2條、第3條與第77條對仲裁范圍從不同角度作出相應的規定。
(一)可以依照仲裁法仲裁的范圍
《仲裁法》第2條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這里的其他財產權益糾紛,通常是指因侵權而產生的財產權益糾紛。也就是說,可以根據仲裁法仲裁的案件具有以下特點:
1.當事人之間具有平等性,如果當事人之間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非平等性關系,則該爭議不能申請仲裁。
2.仲裁事項具有可處分性,也就是說,當事人只有對具有可處分性的事項,才能通過簽訂仲裁協議的形式將所發生的爭議提交仲裁機構仲裁。
3.爭議內容具有財產性,即當事人可以提請仲裁的事項一定是基於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產生的爭議。
(二)不可以依照仲裁法仲裁的范圍
根據《仲裁法》第3條的規定,下列糾紛不能仲裁:
1.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糾紛。這類糾紛是基於特定身份關系而產生的,這種以人的特定身份為基礎的權利與義務關系一旦產生,往往就是由法律直接加以規定的,對其爭議也需要通過相應的法定程序才能解決,因此,這類糾紛不得仲裁。
2.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這里主要涉及國家各類不同機關之間權力的劃分,其中,行政機關是國家專門設立的行使國家行政管理權的機構,對於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當事人不得協議交由仲裁機構仲裁解決。
3.可以仲裁,但是不適用仲裁法的范圍。根據《仲裁法》第77條的規定,勞動爭議與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不適用仲裁法。此外,從我國關於勞動爭議以及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處理的其他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來看,這兩類糾紛案件應當仲裁,而且,仲裁是提起相應民事訴訟的前置性程序,即只有經過仲裁解決,當事人對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不服的,才可以在法定期間內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㈢ 商事案件與傳統民事案件有什麼區別
法官審理民、商事案件的基本宗旨與保護意識不同商法以規定商事主體和商事行為己任,與民法側重於保護社會公眾的一般利益不同,商法則側重於保護商事主體的營利,即以法律制度規范為營利動機的商事行為。市場的發展瞬息萬變,交易的快速與安全是商事主體達到營利目的必要條件,因而商事審理一保障交易的快捷與安全為基本宗旨。而傳統民事案件的審判則更要注重實質意義,表示出對弱者同情與關懷,以促進社會的穩定和和諧統一為宗旨。因此,民法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是公平,即公正優先兼效益與其他;商法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是效益,即效益優先兼顧公平與其他。另外法律貓認為,法官審理的意識不同。在民事審判的實踐中,應堅持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統一的審判意識。因此,應特別注意情理與民事審判的結合,注意風俗習慣與民事審判的結合,注意公平與衡平當事人之間的利益。而在審理商事案件中,要注意保護商事合同自由,重視商主體和商行為的營利性特點,重視和保障交易快捷,安全的技術性規范,重視維持企業的穩定與政策及行政規章的適用等。
㈣ 中國人民法院主要審理什麼類型的案件
主要是民事,刑事,行政三大類,以前把經濟案件,也就是商事糾紛單列一類內,現在早已不這樣了,而歸容入民案.
除了這三類,還有一些非訴訟案件,如申請宣告失蹤或死亡案件, 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選民資格案件,申請支付令, 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公示催告(申請票據失效)案件,破產案件等,雖然都在民事訴訟法中規定,但實際適用的是不同於民事訴訟的特別程序,且不象民事訴訟案那樣有原告和被告,具有非訴訟性,所以可以單列一類.
另外,國家賠償案件介於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之間,也適用特別程序,海事案件(只在海事法院有管轄權)要適用不同於民案的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但這二者仍屬於訴訟案件.
也有人把民案的執行列為非訴訟案件,但我認為它應屬民案的一部分.
㈤ 商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區別是什麼
第一,民事和商事活動在主體方面存在一定區別。民事法律主要是調整公民之間關系的規范,因此所有公民都可能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但商法則不然,它是調整作為商人的那一部分公民之間或那一部分公民與公司以及公司之間的規范,因此,並非所有公民都可成為商法關系的主體。這就意味著,民一庭的法官與民二庭的法官有可能面臨的是性質不同的當事人。
第二,商事和民事活動在客體方面也存在一定區別。商法所調整的對象顯然與民法不同。具體說,前者調整的對象主要是象買賣這樣的貿易活動,權利義務標的一般是商品;而後者則是所有涉及人身關系、財產關系、權利或其他利益的行為或活動。這就意味著,民一庭的法官與民二庭的法官所處里的糾紛是性質不同的事務。
第三,商法與民法所調整的范圍有所區別。商法的調整范圍復雜多樣,通常包括公司、票據、保險、破產等特別的商事領域,而各個領域都有其很強的特殊性和技術性,調整的手法和方式很不一樣;民法則基本是圍繞著人身關系和一般的非人身財產關系來進行調整。因此,民一庭的法官與民二庭的法官要適用性質不同的法律,適應不同領域的特殊性與技術性。
第四,民法來自於根深蒂固的、源遠流長的一般社會生產和生活;而商法則出自於變化多端、隨時發生或更新的商業活動習慣。所以,相對於民法而言,商法是不穩定的、多變的。與此相反, 民法則必然在某種程度上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否則就會導致法律安全受到消極影響。而這就意味著,民一庭的法官與民二庭的法官在適用法律時的解釋方法不同,要適用不同的裁判標准。
㈥ 民商事糾紛是什麼
1.平等主體之間,
2.基於財產關系,人身關系所涉及的民事權益爭議。
3.以上爭議的程序法適用民訴法及相關解釋。
㈦ 仲裁的類型有哪些
通過仲裁方式,解決雙方民事爭議,作出仲裁裁決的機構。分為國內仲版裁機構和國際仲裁機構,後權者又分為全國性的仲裁機構和國際性或地域性的仲裁機構。此外,按仲裁機構的設置情況,國際上進行仲裁的機構有三種:一種是常設仲裁機構,一種是臨時仲裁機構,還有一種是專業性仲裁機。仲裁機構包括:(1)常設仲裁機構。常設仲裁機構有國際性的或區域性的,有全國性的,還有附設在特定行業內的專業性仲裁機構。它們都有一套機構和人員,負責組織和管理有關仲裁事務,可為仲裁的進行提供各種方便。(2)臨時仲裁機構。它是由雙方當事人指定仲裁員自行組成的一種仲裁庭,案件處理完畢即自動解散。(3)附設在特定行業內的專業性仲裁機構。我國仲裁法規定的仲裁是機構仲裁,常設的仲裁機構是仲裁委員會。 目前,我國的仲裁機構有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等。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設在北京。在深圳經濟特區設有仲裁委員會深圳分會,在上海設有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仲裁委員會及其分會是一個整體。
㈧ 仲裁的類型有哪些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仲裁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1、國內仲裁和涉外仲內裁 根據仲裁案件是容否具有涉外因素,仲裁可分為國內仲裁和涉外仲裁。國內仲裁是指不具有涉外因素的國內民商事糾紛的仲裁;涉外仲裁則是指涉及外國或外法域的民商事糾紛的仲裁。 2、機構仲裁和臨時仲裁 根據是否在常設的專門機構進行仲裁,仲裁可以劃分為機構仲裁和臨時仲裁。機構仲裁是指當事人根據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給約定的某一常設仲裁機構所進行的仲裁,臨時仲裁是指當事人根據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給由雙方當事人選擇的仲裁員臨時組成的仲裁庭所進行的仲裁。 3、依法仲裁和友好仲裁 根據仲裁裁決所依據的實體規范的不同,仲裁可以劃分為依法仲裁和友好仲裁。依法仲裁是指仲裁庭依據一定的法律規定對糾紛進行裁決。友好仲裁,亦稱友誼仲裁、依原則仲裁,是指依據當事人的授權,仲裁庭以公平的標准作出對當事人有約束力的裁決。
㈨ 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的特殊性
1、協商解決。
2、調解解決。
3、訴訟解決。
4、仲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