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涉及少數民族的矛盾糾紛都是民族問題嗎
問: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人員進城務工的不斷增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近2000萬。在城市中,一些外來經商的少數民族群眾因不熟悉當地的城市管理政策,與城管執法人員產生了一些糾紛。面對這些糾紛,一些執法人員不知如何是好,總擔心處理不好會產生民族問題。那麼涉及少數民族的矛盾糾紛都是民族問題嗎?答:民族問題既包括民族自身的發展,又包括民族之間,民族與階級、國家等方面的關系,具有普遍性、長期性、復雜性、國際性和重要性等特點。現階段我國的民族問題,比較集中地表現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迫切要求加快經濟文化的發展。
涉及少數民族的矛盾糾紛,與民族問題是有嚴格區別的。涉及少數民族的矛盾糾紛是各民族群眾在經濟社會交往中發生的,往往反映比較單一的經濟、社會、文化問題,事關民族成員的個體或少部分人利益,具有一定的偶發性。在實踐中,不能將涉及少數民族的一般矛盾糾紛說成是民族問題,不能將偶然發生的個別事件看成是普遍存在的民族問題,不能籠統地把某個民族成員的行為等同於一個民族的整體行為。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進,各民族間的交往日益增多,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因具體的經濟權益而引起一些矛盾和糾紛;由於在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缺乏了解,容易造成某些誤會和糾紛;一些出版物和互聯網對民族政策和民族關系反映失實,從而引發矛盾和糾紛。
妥善處理涉及少數民族的矛盾糾紛,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堅持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原則,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什麼問題就按什麼問題處理。(載《中國民族報》2009年10月23)日
② 請試著論述一個國家或民族選擇以什麼方式解決糾紛或爭端,有什麼法律社會學上的含義
傳統的國際法把解決國家或民族爭端(國際爭端)的方法分為強制的和非強制的兩大類。強制的方法有:戰爭、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 、報復、平時封鎖和干涉。非強制的方法有:政治解決方法和法律解決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還發展了國際組織和國際制裁解決國際爭端的方法。非法使用武力解決國家間爭端的強制方法為現代國際法所禁止。
政治解決方法 即用談判、調查、斡旋和調停以及和解
的方法解決國際爭端。談判指爭端各當事國就爭執的問題直接進行談判,以求解決爭端。調查則是由一個國際調查委員會就引起爭端的事實進行公平調查,辨明事實,提出報告書,以促進爭端的解決。調查結果對爭端當事國沒有法律拘束力。斡旋是由第三方促成爭端各當事國自己進行談判,而該第三方自己並不直接參加談判。調停則是由第三方積極參加甚至引導談判。斡旋和調停可以由第三方應各當事國的請求而提供,也可以由第三方主動提供。斡旋和調停只具有建議性質,各當事國可以自由決定接受或不予接受,因此,斡旋和調停不具有法律拘束力。和解,又稱調解,指由一個和解委員會查明爭端中的問題,作成報告書,促進當事國和解。和解不僅要查明事實,還要提出解決爭端的建議,但這種建議對爭端當事國沒有法律拘束力。
法律解決方法 即用國際仲裁和國際司法的方法解決國
際爭端。
國際仲裁 又稱國際公斷,指當國家間發生爭端時,經
各當事國同意,由各當事國所選任的仲裁員在尊重國際法的基礎上,對爭端作出有拘束力的裁決。(見國際仲裁)
司法解決 指在國際爭端各當事國同意的基礎上,由一
個常設的司法機關,根據國際法,對於提交給它的爭端進行審理,並作出有拘束力的判決。一般性的國際司法機關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的。國際聯盟於1922年設立了國際常設法院。聯合國於1946年設立了國際法院。國際常設法院於1946年解散,為聯合國國際法院所代替。
國際爭端的和平解決 是國家按照現代國際法用和平
方法解決其爭端的原則和制度。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的實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就已存在。但是由於傳統
的國際法肯定國家用戰爭或非戰爭的武力方法解決其國
際爭端的合法性,因此,那時尚不存在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的原則。1919年《國際聯盟盟約》的規定實際上賦予和平
解決爭端以一定的義務性。1928年8月27日的《廢棄戰
爭作為國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條約》(《非戰條約》)首次宣布廢棄戰爭作為推行國家政策的工具,並規定締約國只
能用和平方法解決它們之間的一切爭端。但是公約中卻
沒有明文禁止國家在其國際關繫上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
脅。1945年的《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禁止違反憲章使用
武力或武力威脅等一切非和平方法,這就不僅使傳統國
際法所認可的戰爭方法成為非法,而且否定了一切不合
法的非和平方法的法律地位,從而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的國際法制度確立了新的原則。憲章為「爭端之和平解
決」單列一章,規定各國間的爭端「應盡先以談判、調查、調停、和解、公斷、司法解決、區域機關或區域辦法之利用,或各該國自行選擇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解決」。此外,如果爭端不能通過上述方法獲得解決,爭端當事國還應將爭端提交安理會處理。
③ 如何解決事實上的不平等所造成的民族問題
民族間事實上的不平等指在社會主義多民族國家,某些民族由於歷史的原因而造成經濟、文化發展落後,不能和先進民族同樣享受法律賦予的各項權利的現象。
措施:
1、要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要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堅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注重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要堅定不移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全面開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課程,全面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確保少數民族學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同時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權利,不斷提高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育水平,在民族地區工作的漢族幹部應學習掌握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2、要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各族幹部群眾深刻認識中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國家,中華文化是包括56個民族的文化,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文明,中華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牢固樹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齒相依、休戚相關、榮辱與共的觀念。
3、要加強民族工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修訂完善有關民族工作的法規條例。要依法妥善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問題,堅持在法律范圍內、法治軌道上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問題,不能把涉及少數民族群眾的民事和刑事問題歸結為民族問題,不能把發生在民族地區的一般矛盾糾紛簡單歸結為民族問題。
④ 如何解決民族、宗教矛盾,歷史遺留問題,領土爭端,如何解決局部戰爭和沖突
這種問題自人類誕生到現在都沒能解決,你卻在這里問這種問題,要我說的話:時間解決一切!
⑤ 如何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矛盾與糾紛
(一)盡快動員部署,迅速開展工作。各鄉(鎮)要高度重視,及時成立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工作小組,盡快對該活動作出具體安排部署,明確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落實工作措施。鄉(鎮)、村領導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親自動員部署,全力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切實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要帶著對少數民族群眾的深厚感情認真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真正工作部署好、組織好、落實好,確保取得實效。同時要分工明確,搞好協調。要充分發揮民族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作用,堅持和完善領導小組例會制度,建立各有關部門配合支持的民族工作領導機制,定期研究本地民族地區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充分發揮成員單位作用。
(二)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協調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認真負責,精心組織,做好民族團結矛盾糾紛和行政爭議調解工作,集中解決排查出來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建立必要的聯席會議制度,科學整合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解決突出問題,堅決防止互相推諉、各行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三)加大宣傳力度,健全工作制度。要把宣傳發動少數民族群眾作為組織開展排查調處工作的重要環節,貫穿工作的始終。要把宣傳發動工作的重點放在基層,深入基層、深入少數民族群眾,面對面地進行宣傳發動,向群眾宣傳開展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意義。
⑥ 如何依法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糾紛
既然是有法可依!
就按照法律條款去解決!
既合理又合法!
⑦ 少數民族糾紛
內蒙古自治區額來爾古納市自少數民族人口眾多,該市人民法院把握地區特點,著力化解少數民族矛盾糾紛,維護地區和諧穩定。今年以來,該院涉及少數民族案件調撤率高達86.3%。
在審判實踐中,該院法官注重總結適合少數民族糾紛的化解機制,針對不同少數民族當事人的生活文化習慣和心理特點,在庭前、庭中、庭後進行穿插式的溝通和調解,同時邀請少數民族地區德高望重的幹部、阿訇等參與調解、執行等工作,把法律適用、民族習慣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促使當事人快速和解,也維護了民族團結。
⑧ 民族地區最為常見的民間糾紛解決方式
你好,有比酒,摔跤,打鬥單挑等,也有少部分是選擇請族中長輩主持公道,有苗族,藏族,蒙古族等。
⑨ 關於民事民族的民事糾紛
您好,我是河南(鄭州)薈智源策律師事務所律師,為您解答如下:
可以對其鑒定結論申請重新鑒定,建議及時委託律師介入,為你哥提供相應的法律幫助。
聲明:鑒於網路咨詢的局限性,律師在沒有全面了解案情及對案件相關證據材料進行審查的情況下,對咨詢的問題只能作出初步分析判斷。本律師的意見僅供參考,不作為當事人辦案的依據,當事人私自按照此意見辦理案件所產生的後果與律師無關。如需要進一步法律幫助,請直接致電本律師或到攜帶相關證據材料到本律師辦公室面談。
⑩ 當國家或地區之間,民族之間發生糾紛和爭端時,可以採取哪些措施解決
第一,改革,自上而下,當局者一定要做出表率。從各方面去解決矛盾,根本上要解決制度的不合理問題。譬如,教育、醫療、選舉等,保證人格的平等。
第二,實行憲政,人權高於一切,人權既不是大棒更不是特色,一系列普世價值要貫穿於各項法律。
第三,從經濟平等著眼,進而找內部深處的社會原因包括文化、宗教、信仰等等。
第四,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用武力去維護正義的底線,記住這是以生命的平等與尊嚴為標準的,超過這個范圍既是非正義的,堅決打破大民族主義的堡壘。
第五,要尊重多數人的選擇,更要保護少數人持有的真理,防止多數人的暴政,消滅少數人的專權。要民主更要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