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合同中約定發生爭議時,由甲方指定的法院管轄,這樣的約定有效嗎
201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協議管轄的規定進行了修改。
該法第34條規定:合同或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⑵ 雙方因此為合同是否成立發生糾紛。分析此案應該如何處理
關鍵還是要看N公司的復電屬於承諾還是新的要約?究竟是承諾還是新的要約,看N公司是否對M公司的要約做出了實質性變更。根據聯合國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十九條
(1)對發盤表示接受但載有添加、限制或其它更改的答復,即為拒絕該項發盤,並構成還盤。
(2)但是,對發盤表示接受但載有添加或不同條件的答復,如所載的添加或不同條件在實質上並不變更該項發盤的條件,除發盤人在不過分遲延的期間內以口頭或書面通知反對其間的差異外,仍構成接受。如果發盤人不做出這種反對,合同的條件就以該項發盤的條件以及接受通知內所載的更改為准。
(3)有關貨物價格、付款、貨物質量和數量、交貨地點和時間、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的賠償責任范圍或解決爭端等等的添加或不同條件,均視為在實質上變更發盤的條件。
本案對方的回電未做出實質性變更,因為檢疫證、產地證、適合運輸的包裝都是合同附隨義務,並不構成實質性變更。因此回電已經構成承諾,即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成立。
通常合同成立即生效,賣方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即便因為其他原因造成合同未成立,賣方也要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在本案中,賣方可以考慮基於市場重大波動,援引輕視變遷原則來抗辯違約責任。
⑶ 在合同期間內發生有漏洞糾紛
生效的合同是不能隨意變更和修改的!只有雙方共同協商達成補充條款,作為原合同的附件,方能發生與原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除非你能找到在簽訂原合同時,對方存在重大欺詐或你存在重大誤解...
⑷ 合同糾紛發生時可以先提出確認合同無效的訴訟,再提出請求給付違約金的訴訟嗎
合同糾紛發生時可以先提出確認合同無效的訴訟,再提出請求給付違約金的訴訟嗎?
一件事可以同時訴。
⑸ 合同訂立時法律規定無效,現法律規定有效,雙方發生糾紛怎麼處理
合同已經履行完畢,不存在是否有效問題,何況主體合格,更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礙。
⑹ 兩方簽訂合同,協議約定若發生糾紛就去某地人民法院起訴,在協議有效的情況下,其他法院是否還有管轄權
合同,協議約定若發生糾紛就去某地人民法院起訴,無論協議是否有效,其他法院都沒有管轄權。
但是,必須確保某法院與合同雙方當事人或者合同有關。如果約定的管轄法院與當事人或者合同無關,這個約定就是無效的,即使合同有效,這個管轄約定也是無效的。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⑺ 因勞動合同生效日期發生糾紛。應以什麼日期為標准
根據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勞動合同期限問題的復函》規定:依法訂立的勞動專合同生效起始時間以合屬同簽訂之日為准。若在合同中約定生效日期的,以約定之日為准,若合同訂立後需要鑒證或公證的,其生效時間始於鑒證或公證之日。
⑻ 合同中「出現糾紛應協商無效時……「這句話必須加嗎
不加都有效
出現抄糾紛,協不協商都可以,可以直接按規定仲裁、起訴
合同法律規定也是一式兩份
合同里好多條款本身就是照抄法律規定的,不加只是怕有些不懂法的人不知道
《勞動合同法》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
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第七十七條 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