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作用
如何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作用
及時化解社會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部署。近年來,基層社會矛盾和突發事件的復雜化和多樣化,對如何排查化解社會矛盾、應對突發事件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高度重視社會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工作,正確處理經濟與穩定的關系,不斷提高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基石」作用。
目前,基層黨組織在化解社會矛盾和處置突發事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化解矛盾的機制不健全。由於基層缺乏一套完整、完善的矛盾糾紛排查、解決機制,導致很多矛盾糾紛不能一管到底,有些問題的解決留下後患、留有遺憾,造成反復性。二是少數基層組織責任意識不強。一些基層組織只注重了經濟發展,對基層組織的工作職責認識不清,甚至認為矛盾的排查調處是村委會的職責,導致矛盾出現時,既不積極化解,又不及時報告,使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出現群體性事件發生。三是基層幹部作風不實。少數基層幹部缺乏做好群眾工作的熱心、耐心和責任心,對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矛盾問題不重視、不分析,草率應付處理,導致矛盾糾紛發生。四是化解矛盾的本領不強。少數基層幹部不注重學習黨的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學政策,化解矛盾的范圍主要集中在民事糾紛,而對於一些涉及征地、拆遷、改制的矛盾糾紛束手無策。針對基層黨組織在化解社會矛盾中存在的問題,應通過健全排查機制,規范化解程序,公平公正化解,強化法制教育,全力推進發展,有效強化基層黨組織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事件中的作用。
一、明確責任,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制度
職責不明、責任不實,是導致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制度,明確基層幹部在化解社會矛盾和處理突發事件中的責任,促使基層幹部主動擔負起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重要職責。一是建立起完善的維穩工作機制。要確立「一把手」負責制,經常性開展矛盾排查,及時發現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的把不和諧、不穩定因素解決在基層,化解在內部。二要改進和完善做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在民主、科學決策的基礎上開展基層工作,建立群眾參與決策機制,提高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合理化,減少矛盾產生。三是健全定期下訪制度。定期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排查矛盾糾紛,及時解決問題。堅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化解群眾困難,理順群眾情緒,高度重視和維護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解決好土地徵收、耕地草場糾紛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消除各類矛盾糾紛的誘發原因,取得良好效果。
二、健全機制,規范矛盾糾紛化解程序
機制是保障。建立穩定長效工作機制是當前化解社會矛盾和處理突發事件的必然要求,也是處理矛盾糾紛的制度保證。一是建立部門聯合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機制,明確和強化各部門責任,落實相關待遇,協調司法、公安、綜治等部門聯合抓穩定。二是完善調解工作機制。選派政治素質高、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有一定威望的黨員擔任調解員,明確責任,完善制度,做到調解組織全覆蓋、調解工作無盲區,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三要健全民意訴求表達機制。敞開民意訴求渠道,引導群眾用正確的方式方法表達利益訴求,按照法定程序,依據政策法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針對各種突發性事件,制定落實處理突發事件工作的應急預案,努力做到科學處置、依照法律、把握時機、冷靜穩妥、及時平息,並做好後續思想工作,用教育疏導的方法化解矛盾。我鄉按照「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統一受理,分流辦理,歸口處理」工作機制。鄉黨委、政府在信訪維穩中心建立群眾接待室,每天一名副科級領導幹部坐班及時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問題;在各村建立專門調解組織,實行黨員包戶制度,就地化解矛盾糾紛,對群眾訴求做到有求必應、有問必答、有事必辦、有困必幫,有效提高了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質量和水平。
三、為民服務,公平公正處理矛盾糾紛
社會矛盾發生在基層,應該也能夠在基層得到解決。基層黨組織要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主動擔負起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重要職責,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處理矛盾糾紛,服務人民群眾。一是勇於承擔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責任和義務。黨的基層組織是聯系黨和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黨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首道防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必須自覺增強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二是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合理解決糾紛。在處理矛盾糾紛時,在充分調查,搞清矛盾糾紛產生根源的基礎上,公平公正予以解決。三是轉變基層幹部作風。幹部在做群眾工作時,真正做到從思想上視群眾為「主人」,感情上把群眾當「親人」,工作上做群眾「僕人」。積極主動做群眾工作,錘煉工作本領,掌握解決問題的辦法,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干凈幹事、廉潔奉公,公開、公平、公正、透明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
四、強化教育,提高全民綜合素質
當前,基層一些矛盾糾紛的發生、轉化、升級是由於矛盾雙方不懂得按法律程序維護合法權益,為「一口氣」較勁所致。因此,要以普及法律知識為主,提高全民綜合素質。一是加強對廣大基層幹部的教育培訓。通過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增強其學習、貫徹、執行政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從而減少由於素質低、工作失誤引起的糾紛。二是把調處矛盾糾紛的過程作為法制宣傳的過程,堅持在調處工作中開展法制宣傳和道德教育。三是廣泛開展「法制六進」活動,增強農牧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和道德修養,增強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觀念,自覺做到依法辦事,以法律己,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貼近群眾的優勢,在每個村推出「一個承諾欄」,承諾內容涵蓋依法行政、普法宣傳、矛盾化解等方面內容。
五、推動發展,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現階段各種社會矛盾和突發事件大多因為經濟利益不能得到滿足而引發,因此基層黨組織要真正發揮在化解社會矛盾和處理突發事件中的作用,就必須圍繞發展,用發展目標引領,用民生工程保障,解決群眾合理訴求。一要用發展目標引領。我鄉積極實施現代農業畜牧業發展和「一村一品」農民增收重點工作,把全鄉各基層黨組織及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引導到推動發展、實現發展目標上來,用發展成果惠及民生,促進全鄉和諧穩定。二是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積極落實國家農業、住房、醫療、養老等各項惠民政策,靠落實政策取信於民,抓落實政策穩定人心,用落實政策化解矛盾。三是樹立民生經濟理念。在解決民生問題時,一方面針對不同個體需求,解決其關注的民生問題;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其個體優勢,為鄉、村經濟發展和引領更多群眾增收致富貢獻力量。
2. 山西保監局 關於進一步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的通知
通過全面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能使群眾反映的合理訴求和實際困難得到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糾紛得到化解,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突出矛盾糾紛的工作基礎得到夯實,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保持信訪總量,使群體性事件持續減少。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強化措施,深入排查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一)排查重點。從單位的實際出發,把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做為排查調處的重點:土地承租、財務公開、區收區支、風險理賠、各種救濟等群眾反映敏感問題全部做到公開。(二)明確責任。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及時進行解決。民事糾紛調解工作中,調委會充分發揮其作用,以預防為主。做好調解工作,可使社會穩定,避免不少民事糾紛的擴大,真正發揮了調解組織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二、多措並舉,綜合治理,集中化解各類突出矛盾糾紛。(一)切實加大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力度。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調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構建黨支部領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種手段相互銜接配合的大調解工作體系。(二)切實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和困難。高度重視,認真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訴求事項,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而且能夠解決的,落實責任單位,限期督辦解決。對暫時不具備解決條件,可以逐步變通解決的,做好面向群眾的溝通工作,取得理解和信任。(三)強化法制宣傳。加大對《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為重點內容的法制宣傳教育力度。要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利益的同時,堅決依法維護正常的上訪秩序和社會秩序。(四)多方參與,形成化解矛盾糾紛工作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發揮群眾自治組織、離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和熱心公益事業的老同志參與社會矛盾的化解工作。三、注重源頭治理,從根本上減少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一)建立預防機制,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堅持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預防上,工作中,及時掌握矛盾糾紛發生情況、特點和規律,積極預測,超前防範,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做到預防與化解糾紛相結合。(二)強化基層基礎工作,為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創造必要的條件。有專職調解委員會主任、調解室、有調解例會和調解記錄、有糾紛登記薄。動員組織黨員參與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爭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或未萌狀態。五、完善機制,確保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工作取得實效。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把排查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列入一把手的重要議事日程,黨政領導負總責,親自抓,親自主持研究重大疑難信訪事項,認真接待信訪群眾,切實把矛盾糾紛工作做好。(劉貞)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情況分析怎麼寫
20xx年我鎮綜治辦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十八大」精神,以「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創建「平安浩山」為主線,以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為根本,緊緊圍繞維護社會政治穩定這個大局,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全面落實維護穩定的各項措施,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現將我鎮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成效
今年來,我鎮繼續加大在企事業、行業、區域性組織以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立調解組織的力度,進一步健全完善由綜治、法庭、司法行政等有關部門參與的綜治委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協調領導機構及工作機制。通過橫縱網路的完善,全鎮化解處置重大矛盾糾紛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據統計:今年來,全鎮各級調解組織共排查矛盾糾紛73起,調處73起,調處率達100%;其中人民調解73起,調處成功68起,調處成功率達95%。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協調機制,促進矛盾糾紛問題依法化解
1、加強組織協調,落實領導保障。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列入綜治領導責任制和「平安建設」的一項重要考核內容。鎮綜治委每季度定期召開社會穩定分析會,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議程,專題研究部署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定期召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協調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分析例會,認真研究分析轄區矛盾糾紛動態和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把握矛盾調處工作的主動性,促進基層社會的安定穩定;鎮人調辦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深入各村了解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實行面對面的指導,加強檢查和督促,確保糾紛問題得到落實。
2、規范運作機制,推進工作開展。一是落實未結糾紛調處責任制。及時掌握調處進度情況,對在調處工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積極幫協調有關部門共同解決。在集中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專項活動及開展群體性事件隱患排查調處活動期間,根據區綜治辦和區人調辦專門下文對未結糾紛進行任務分解,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五定」責任制,進一步明確工作責任和分工,確保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取得實效。二是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對全鎮各村調解人員進行重新摸底登記,鎮定期召開月例會制度,暢通信息渠道,發揮村信息員的作用,隨時掌握社會不穩定因素的苗頭動向,組織法律工作者深入各村參與疑難復雜矛盾糾紛的調處。
3、落實工作制度,促進調解規范。根據上級主管部門制定的調委會規范化建設標准,結合我鎮實際,規范了調委會各項工作制度的內容,上牆公示牌的規格、標准,調委會的「五簿兩冊」,調解文書格式,統一刻制調委會印章。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了糾紛排查、糾紛登記、糾紛回訪和檔案管理等工作制度,規范了調解程序和調解文書。建立了人民調解工作辦公室工作職責、例會制度、矛盾糾紛月專報。我鎮根據區人調辦的要求,針對各村的實際,建立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各項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預防機制,嚴格落實例會制度、調處責任制、信息報送和責任追究制度等,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
(二)務實創新形式,推進糾紛化解工作新發展
1、開展法制宣傳預防工作。我鎮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標本兼治的方針,把開展專項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與法制宣傳教育結合起來,提高廣大群眾法律意識,促進矛盾糾紛預防工作取得實效。一是建立以人民調解員為骨幹,紮根基層的普法宣傳隊伍,在做好調解工作的同時,又向群眾普及法律知識,把化解糾紛問題放在預防矛盾糾紛發生上,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二是通過開展生動直觀的法制宣傳,運用廣播、宣傳車、牆報等各種媒體宣傳矛盾排查調處工作的重要作用,分發有關法律常識材料到全鎮各村,加強了對群眾的宣傳教育,起到教育一群、影響一片的效果;三是在鎮黨委、政府重大政策出台前後,有針對性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增強廣大群眾對政府中心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進工作的落實。
2、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今年來,我鎮針對結合重大節日、階段中心工作,全面部署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專項活動。各村各調解組織按照統一部署認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把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與專項治理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排查調處久調不決的糾紛積案,及時發現和化解突發性的重大、疑難糾紛,切實防止矛盾糾紛激化或發生群體性事件,有力促進社會的穩定。一是圍繞熱點問題開展排查調處。在開展全鎮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專項活動中,各村調解組織把工作重點放在影響農村穩定、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的問題上,及時調解矛盾糾紛,切實維護農村的安定穩定。二是圍繞中心工作化解重點難點糾紛問題。各村調解組織立足本職,在化解婚姻家庭鄰里等常見性民間糾紛的同時,主動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積極參與各種類型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化解了大量城鎮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安置補償、舊城改造等突出矛盾糾紛,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為地方的經濟建設保駕護航。河市鎮針對本區域征地、城鎮改造易引發群體性糾紛的特點,實行鎮領導分片,幹部掛村的辦法,積極宣傳相關政策,加強排查、掌握信息,及時化解,實現了征(拆遷)量上升,上訪量下降的目標。三是圍繞經濟發展主題做好生產經營糾紛化解工作。鎮人民調解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勞資問題、工傷賠償、工程款拖欠等糾紛問題的整治力度,及時化解經濟類糾紛問題,有效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促進了當地經濟健康發展。
3、開展「百千萬」人民調解示範活動。為切實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推動全鎮人民調解工作上新台階、新水平。根據省司法廳《關於在全省開展「十百千萬」人民調解示範活動的實施方案》和市司法局《關於在全市開展「十百千萬」人民調解示範活動的實施方案》精神和部署, 鎮人民調解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制定了「百千萬」人民調解示範活動工作方案,以充分發揮調解職能作用為核心,以加強基層調解組織建設為重點,以落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各項措施為主線,深入扎實開展「百千萬」人民調解示範活動。
同時發揮司法行政職能,積極開展法制宣傳、人民調解、安置幫教和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等各項工作,推進村居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三)加強隊伍建設,推進調解理論水平新發展
1、加強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素質。造就一支思想素質高、業務知識精、工作作風硬的調解隊伍,是有效開展調解工作的保障。今年來,我鎮依託河市法庭建立人民調解培訓基地,聘請2名經驗豐富的法官和專業律師擔任人民調解培訓常年客座講師,制定人民調解工作培訓遠景目標和短期計劃,健全調解工作培訓長效機制。組織開展綜治協管員、人民調解員業務培訓,繼續完善調解員參加法院審理旁聽、典型案例分析、調解格式文書製作評比等制度,通過各項制度的落實,提高隊伍整體素質。
2、加強信息報送,暢通業務交流渠道。充分利用區局提供的現代辦公資源,以電子文檔的方式報送工作信息,縮簡訊息收集周期。同時,積極暢通對「上」和對「下」兩條渠道,對「下」通過加強與各村信息員的日常溝通,了解相關工作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對「上」主動了解上級信息編發要點,促進我鎮及時掌握調解信息,交流工作經驗。
三、明年工作思路
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將充分發揮司法行政工作中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進一步完善社會矛盾排查調處機制,按照「調防結合,以防為主,多種手段,協同作戰」的工作方針,妥善處理社會矛盾,全力構建和諧洛江。一要健全人民調解培訓長效機制。定期組織調解員開展人民調解培訓;二要深化人民調解志願者隊伍建設。積極吸收法律服務機構人員參與人民調解工作,建立一支懂法律、懂政策、知民情,熱心人民調解工作的專兼職相結合的高素質的人民調解員隊伍;三要繼續加大行業調委會建設。全面鋪開在企業、學校及行政執法機關內部設立調解組織工作,進一步構築大調解格局。
4. 淺談如何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通過全面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能使群眾反映的合理訴求和實際困難得到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糾紛得到化解,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突出矛盾糾紛的工作基礎得到夯實,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保持信訪總量,使群體性事件持續減少。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強化措施,深入排查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一)排查重點。從單位的實際出發,把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做為排查調處的重點:土地承租、財務公開、區收區支、風險理賠、各種救濟等群眾反映敏感問題全部做到公開。(二)明確責任。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及時進行解決。民事糾紛調解工作中,調委會充分發揮其作用,以預防為主。做好調解工作,可使社會穩定,避免不少民事糾紛的擴大,真正發揮了調解組織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二、多措並舉,綜合治理,集中化解各類突出矛盾糾紛。(一)切實加大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力度。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調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構建黨支部領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種手段相互銜接配合的大調解工作體系。(二)切實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和困難。高度重視,認真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訴求事項,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而且能夠解決的,落實責任單位,限期督辦解決。對暫時不具備解決條件,可以逐步變通解決的,做好面向群眾的溝通工作,取得理解和信任。(三)強化法制宣傳。加大對《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為重點內容的法制宣傳教育力度。要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利益的同時,堅決依法維護正常的上訪秩序和社會秩序。(四)多方參與,形成化解矛盾糾紛工作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發揮群眾自治組織、離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和熱心公益事業的老同志參與社會矛盾的化解工作。三、注重源頭治理,從根本上減少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一)建立預防機制,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堅持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預防上,工作中,及時掌握矛盾糾紛發生情況、特點和規律,積極預測,超前防範,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做到預防與化解糾紛相結合。(二)強化基層基礎工作,為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創造必要的條件。有專職調解委員會主任、調解室、有調解例會和調解記錄、有糾紛登記薄。動員組織黨員參與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爭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或未萌狀態。五、完善機制,確保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工作取得實效。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把排查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列入一把手的重要議事日程,黨政領導負總責,親自抓,親自主持研究重大疑難信訪事項,認真接待信訪群眾,切實把矛盾糾紛工作做好。(劉貞)
5. 結合農村換屆選舉,怎樣做好矛盾糾紛排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強化措施,深入排查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一)排查重點。從單位的實際出發,把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做為排查調處的重點:土地承租、財務公開、區收區支、風險理賠、各種救濟等群眾反映敏感問題全部做到公開。(二)明確責任。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及時進行解決。民事糾紛調解工作中,調委會充分發揮其作用,以預防為主。做好調解工作,可使社會穩定,避免不少民事糾紛的擴大,真正發揮了調解組織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二、多措並舉,綜合治理,集中化解各類突出矛盾糾紛。(一)切實加大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力度。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調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構建黨支部領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種手段相互銜接配合的大調解工作體系。(二)切實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和困難。高度重視,認真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訴求事項,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而且能夠解決的,落實責任單位,限期督辦解決。對暫時不具備解決條件,可以逐步變通解決的,做好面向群眾的溝通工作,取得理解和信任。(三)強化法制宣傳。加大對《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為重點內容的法制宣傳教育力度。要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利益的同時,堅決依法維護正常的上訪秩序和社會秩序。(四)多方參與,形成化解矛盾糾紛工作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發揮群眾自治組織、離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和熱心公益事業的老同志參與社會矛盾的化解工作。三、注重源頭治理,從根本上減少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一)建立預防機制,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堅持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預防上,工作中,及時掌握矛盾糾紛發生情況、特點和規律,積極預測,超前防範,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做到預防與化解糾紛相結合。(二)強化基層基礎工作,為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創造必要的條件。有專職調解委員會主任、調解室、有調解例會和調解記錄、有糾紛登記薄。動員組織黨員參與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爭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或未萌狀態。五、完善機制,確保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工作取得實效。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
6. 如何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
一、當前,基層在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為以專下幾個方面:屬
一是化解矛盾的機制不健全。由於基層缺乏一套完整、完善的矛盾糾紛排查、解決機制,導致很多矛盾糾紛不能一管到底,有些問題的解決留下後患、留有遺憾,造成反復性。
二是少數基層單位責任意識不強。一些基層組織只注重了經濟發展,對基層組織的工作職責認識不清,甚至認為矛盾的排查調處是團場綜治部門的職責,導致矛盾出現時,既不積極化解,又不及時報告,使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出現群體性事件發生。
三是基層幹部作風不實。少數基層幹部缺乏做好群眾工作的熱心、耐心和責任心,對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矛盾問題不重視、不分析,草率應付處理,甚至不聞不問,導致矛盾糾紛發生。
四是化解矛盾的本領不強。少數基層幹部不注重學習黨的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學政策,化解矛盾的范圍主要集中在民事糾紛,而對於一些涉及土地合同、拆遷、改制、社會保障等的矛盾糾紛則顯得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