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中國侵權法的立法特點

中國侵權法的立法特點

發布時間:2021-08-31 02:22:09

1. 侵權法的定義、特點及功能是什麼

侵權法是保障私權的法律,但侵權法並不是確認和創造權利的法律,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版不是權利法權。侵權法是什麼呢?首先,它是在權利和法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提供救濟的法,它是通過對私權提供救濟的方法而保障私權的。因為侵權法與其他法律不同,就在於它是一種救濟法,它調整在權利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是否救濟以及如何救濟,從這個意義上說,侵權法調整因權益受到侵害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它的核心就是解決對哪些權利和利益進行保護。侵權法必須在引發侵害後果之後,才能發揮調整社會關系的功能。在這個意義上很多學者認為,侵權法是一種事後的法律,是對社會關系的第二次調整。侵權法本身作為救濟法不能主動介入到某種社會關系裡面去,換句話說,侵權行為法是權益遭受到侵害之後所形成社會關系,它的核心是解決在權利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應該怎麼救濟的問題。

2. 關於侵權法草案的立法建議

以下回答由「濟南商律師」提供,如需轉述請註明出處:

1、在規定鐵路事故責任的條款,僅有第130條,內容過於籠統。且規定「鐵路行車事故」,不分具體情況,包括行人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在鐵路線路上行走、坐卧,甚至鑽車、跳車等等,都要求具有國家公益性質的鐵路企業承擔無過錯賠償責任,這比起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還要重的多!楊立新教授在最高人民法院供職以及在前一階段發表的文章中表達出的觀點與此有很大不同。建議參照鐵路法第58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規定將鐵路行車事故分類後分別作出規定,如把列車正常行駛過程中由於行人搶道、擅自在鐵路線路上行走、坐卧、扒車、跳車,以及機動車搶越道口等規定按過錯責任原則確定責任,將列車因爆炸、脫軌、顛覆導致鐵路線路以外的周圍環境中的人們,以及從列車上投擲物品造成人員傷亡等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確定責任。還有,行車事故還包括列車中的旅客的傷亡,如不實行限額賠償,對鐵路運輸企業將嚴重不公。

2、應該對每個「侵權責任形態」進行定義。因為:
(1)侵權責任形態在司法實踐中實際上是有爭議的,為了統一理解與認識,便於統一裁判,應該對侵權責任形態本身進行界定;
(2)侵權行為在實踐過程中表現得比較豐富,侵權責任法無論如何也難以囊括,對侵權責任形態進行定義後,既便於今後司法解釋的出台,也便於律師法官根據個案情況進行理論性把握適用;
(3)對草案中規定的一些責任形態,在實踐過程中已經引起了不公正的情況。例如「不真正連帶責任」常引起爭議。例如,一個職工在外出公乾的路上發生車禍,造成重傷,該職工面臨按照交通肇事侵權責任的索賠與工傷理賠的雙重選擇。交通肇事索賠無論程序及舉證都極為繁瑣,最重要的是最後容易出現執行難的問題;而工傷維權成本低,但是實際所得金額較低,且無精神損害賠償。

3、第54條修改為:「明知他人享有債權,以引誘、脅迫、傷害債務人等方式阻止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協助債務人轉移、隱匿、毀損財產,逃避債務,造成債權人債權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為根據我們的執業經驗,「侵害債權」的形式阻止履行債務的情況較少,而「協助債務人轉移、隱匿、毀損財產,逃避債務」則比較常見。而且,「協助債務人轉移、隱匿、毀損財產,逃避債務」,很明顯地同樣屬於「侵害債權」的行為。

4、第71條修改為: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對權利人要求其提供侵權行為人的注冊資料以追究他人的侵權責任,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的,應當承擔補充責任。
因為現代網路中,許多BBS或者博客允許匿名發表意見,即便是網路伺服器實際上也無法查詢侵權人資料。如因此要求追究網路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實際上與互聯網實踐脫節,有失公允。

建議你看中國侵權責任法研究論壇,那裡的學說和建議非常多,非常有用。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3. 侵權責任法的特點

侵權責任法的特點: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而制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一條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制定本法。

4. 侵權法立法的意義是什麼

侵權責任法是民事基本法,是人們維權的「行動指南」。對網路侵權、產品質量、醫療糾紛、動物傷人等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侵權行為做出明確規定,對保障人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5. 侵權責任的特點有哪些

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實施侵權行為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侵權責任是任何人都對他人承擔這樣一種義務,即不因為自己的錯誤(過錯)行為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否則即能構成侵權行為,要對受害方承擔責任。侵權行為基本上都是違法行為。侵權責任作為民事責任的一種,當然具有民事責任的一般特點,但其又具有不同於其他民事責任的特點:

(一)侵權責任是違反法定義務的法律後果。

民事義務分為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行為人違反約定的民事義務產生違約責任,而違反法定義務則產生侵權責任。

(二)侵權責任是以侵權行為為事實根據所產生的責任

沒有侵權行為,就沒有侵權責任,侵權行為與侵權責任是不可分的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侵權行為是侵權責任的事實根據,而侵權責任是侵權行為的必然法律後果。

(三)侵權責任的形式不限於財產責任

違約責任是財產責任,與違約責任不同,雖然侵權責任的主要形式是財產責任,但是,為充分保護公民、法人的人身權利,當行為人侵害他人的人身權以後,法律也規定了一些非財產責任形式。如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等。

(四)侵權責任具有法定性

侵權責任不允許當事人事先加以約定,即使當事人事先有約定,該約定也是無效的。

6. 侵權責任的特徵有哪些

侵權責任的特徵有哪些?
一、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民事義務有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法定義務是通過法律的強制性規范、禁止性規范設定的義務。這種義務對於每個自然人、法人具有普遍的適用性,違反此種義務,即構成侵權行為責任。而約定義務則是特定當事人之間設定的某種義務,違反約定義務,構成違約責任。 侵權責任形態關注的是侵權行為的後果。侵權責任形態所關注的不是行為的表現,而是行為的結果,即侵權行為發生並按照侵權責任構成要求符合構成要件之後,所應當由應當承擔責任的當事人承擔行為的後果。它與侵權行為類型不同,侵權行為類型研究的是行為本身;而侵權責任形態研究的是侵權行為的後果,是侵權行為的法律後果由誰承擔。同時,它也與侵權責任構成不同。侵權責任構成研究的是依據什麼樣的准則,符合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夠構成侵權責任;而侵權責任則是責任構成之後責任由誰承擔的問題。
二、侵權責任以侵權行為為前體要件。 侵權責任產生的基礎是侵權行為,沒有侵權行為則不存在承擔侵權責任的問題。侵權責任正是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侵權責任形態表現的是侵權行為後果由侵權法律關系當事人承擔的不同形式。侵權行為後果的具體表現形式,即損害賠償、停止侵害、賠禮道歉等責任本身的形式。
三、侵權責任的承擔是經過法律所確認的。侵權責任的行為人或責任人除了要承擔賠償損失、返還財產等財產責任外,在很多情況下,還可能同時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理道歉等非財產形式的責任。
四、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侵害他人財產或對他人人身造成損害,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侵權行為的類型主要包括:
①侵害人身的侵權行為。
②侵害人格利益的侵權行為。
③侵害身份權的侵權行為。
④侵害財產權的侵權行為。
⑤侵害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

7. 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法律特徵是什麼

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法律特徵是什麼?侵犯著作權也是一種剽竊行為,侵犯著作權還是一種違法行為,會受到相應的處罰。那麼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法律特徵是什麼?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法律特徵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法律特徵是什麼?(1)侵權對象的多重性著作權具有權利的多重性及可分性特點,包含著作財產權和著作人身權,其中著作財產權又包含復制、表演等十多項權利。上述權利既可獨立行使,也可結合行使。相應地,著作權侵權行為的侵害對象,也會表現出這些特點:一是財產權與人身權同時被侵害;二是多項財產權與人身權同時被侵害。此外,著作權侵權行為的侵害對象還包括合同債權,如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2)被侵害主體的特定性侵權行為所侵害的主體,一是對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權的著作權人,包括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其他著作權人包括通過繼承、接受遺贈、根據委託關系而獲得著作權的權利人,即作品使用權利的受讓人,如享有專有著作權的人。這些都是與著作權有著直接或間接聯系的特定主體。(3)侵權行為表現為使用他人作品的非法性一是使用他人作品未經權利人允許;二是使用他人作品無法律根據,包括不按著作權法規的使用條件使用他人作品。(4)侵權形式的多樣性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有一人單獨實施的侵權行為和兩人或兩人以上因共同過錯實施的共同侵權行為兩種形式。在著作權侵權行為中,除這兩種形式外,還存在第三種狀態,即由數個行為人分別對同一權利人進行的侵害。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法律特徵是什麼?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8. 我國侵權責任法的立法特點

1:採用英、美、法系侵權法的立法模式,單獨制定一部《侵權責任法》;
2:規定了完善的侵權責任制度,集郵總則性規定,又有分則性規定;
3:全面列舉了保護的權利范圍;
4:第一次明確規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突出了用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制度保護人身權益;
5:規定了惡意產品侵權責任的懲罰性賠償責任制度;
6:更加關注民生,解決民眾生活中迫切關注的問題。

9. 侵權法 中舉例說明侵權補充責任的法律特點和基本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七條和第四十條規定了勞務派遣單位、安保義務人和學校的補充責任。所謂補充責任是指在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行為中,違反安全保護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承擔的侵權責任(楊立新觀點)。
補充責任的核心是補充,既包括程序意義上的補充,也包括實體意義上的補充。
(1)程序意義上的補充是指順位的補充,即直接責任人承擔的賠償責任是第一順序的責任。補充責任中順序的規定至關重要,其目的是賦予補充責任人一種先訴抗辯權。若賠償權利人單獨起訴補充責任人,則補充責任人可以要求追加直接責任人為共同被告,從而完全排除了將補充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責任連帶的可能。
(2)實體意義上的補充是指補充責任的賠償數額是補充性的,其賠償數額的大小,取決於直接責任人承擔的數額的大小以及補充責任人的過錯程度。若補充責任人的過錯程度足以涵蓋受害人的全部損失,而直接責任人無力承擔任何責任,則補充責任人應當承擔全部損失;若補充責任人的過錯程度不足以涵蓋受害人的全部損失,則不管直接責任人有無能力承擔全部或者部分責任,補充責任人僅就在與自己過錯相當的范圍內承擔責任,至於受害人能否獲得全部賠償與之無關,即負有限補充責任。

閱讀全文

與中國侵權法的立法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