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發生醫療糾紛時應履行的程序是怎樣的
首先,及時復印封存病歷。發生糾紛後第一時間復印客觀病歷、封存主觀病歷,保證病歷完整、真實。
客觀病歷包括①門診病歷;②住院志;③體溫單;④醫囑單;⑤化驗單(檢驗報告);⑥醫學影像檢查資料;⑦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⑧手術及麻醉記錄單;⑨病理資料;⑩護理記錄;主觀病歷主要包括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等。關於申請人:除本人可以申請外,還可以委託他人、親屬。委託他人需授權委託書、委託人的有效身份證件的復印件;患者親屬除了攜帶死亡醫學證明和身份證明外,更重要的是戶籍證明,如果是患者死亡,其親屬委託他人復印和封存病歷,除上述證明外,還應當持患者親屬身份證復印件及其授權委託書。
其次,進行醫療評估。建議在啟動訴訟程序之前完成:
1. 通過評估可以將院方的過失和錯誤行為、因果關系清晰地呈現在患者眼前,讓患者心中有數。
2. 通過評估出的責任比例、過錯程度計算出賠償金額,幫助患者選擇合理的維權方式。(雙方協商、行政調解、訴訟)
3. 在司法鑒定聽證會環節,專家輔助人憑借評估報告幫助患者與司法鑒定人員進行質證(因為大多數患者對司法鑒定聽證會的結論不認可)。
最後,如果決定啟動訴訟程序,一定要聘請醫療律師,一般律師很難在一審開庭時的病歷質證和司法鑒定聽證會上的質證做到十分專業。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歡迎隨時咨詢。
B. 醫療糾紛起訴時效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相關規定,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回身體健康受答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 據此,醫療事故鑒定的時效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損害結果發生後一年。如果患者死亡的,為死亡後一年內應當提出鑒定申請;如損害結果在多年後發現,自發現後起算一年,但超過20年的法院將不保護,鑒定亦沒有實質意義。
C. 死亡病歷討論記錄應在多長時間內完成
應當在患者死亡抄後24小時內完成襲。
D. 醫療糾紛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准,所以醫院應該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活動,文明就醫。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嚴格依據客觀情況如實記載患者的實際情況,補正病歷時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標注,保存病歷時安全妥當,對待病歷嚴格負責。
E. 醫療糾紛訴訟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醫療糾紛責任追究制度是執行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是良好解決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尤其是進一步做好防範醫療事故的具體措施。(二)醫療人員有過錯的醫療糾紛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糾紛。(三)醫療差錯是指在診療活動中,醫務人員雖有失職行為或技術過失,但未給患者造成死亡、殘廢、或組織器官損害導致功能障礙的不良後果。分為嚴重差錯和一般差錯。
F. 醫療糾紛處理流程
1、和解抄所謂和解是沒有襲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