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注冊會計師侵權責任

注冊會計師侵權責任

發布時間:2021-08-30 05:02:47

① 注冊會計師在什麼情形下與被審計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任何報表審計CPA都不會減輕被審計單位的管理責任,報表出現問題,也是被審計單位的問題,CPA只能說是按照審計准則審計但是沒有發現錯報或者舞弊。

② 注冊會計師對客戶的損失有沒有責任

是看注冊會計師有沒有不履行責任的抗辯理由!
民事侵權責任有四個要件,行為人主觀過錯,實際損失的發生,過錯與損失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行為人違法。只有同時滿足了四個要件才具有責任!

③ 注冊會計師面臨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在承辦業務的過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條款,或者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或出於故意未按專業標准出具合格報告,致使審計報告使用者遭受損失,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按照應該承擔責任的內容不同,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三種責任可以同時追究,也可以單獨追究。
(一)注冊會計師過錯歸責原則
1.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沒有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與造成損害原因有關的人也應承擔民事責任。執行這一原則主要不是根據責任人的過錯,而是根據損害的客觀存在、行為人的活動以及行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的損害後果的因果關系,而特別加重其責任。無過錯責任原則的特點是不管當事人是否存在過錯,只要其他侵權條件成立就必須承擔民事責任。
2.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在過錯責任原則下,無過錯即無責任,即使造成了事實上的侵權行為,只要當事人沒有過錯就不必承擔民事責任。過錯責任原則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般的過錯責任原則,另一種是過錯推定原則。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舉證責任的不同:在一般的過錯原則下,舉證責任在原告一方,奉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過錯推定原則下,舉證責任倒置給被告,若被告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被法律推定其有過錯。
(二)過錯推定原則適用於注冊會計師的民事責任的理由
1.有利於維護注冊會計師的生存空間。從我國《民 通則》的規定和現代侵權法的發展趨勢來看,無過錯責任僅在環境污染、高危作業、產品責任等少數幾個領域之中,而且背後通常有著強大的責任保險來做支撐,即透過保險制度將責任分散到大眾之中。盡管注冊會計師責任保險和執業風險基金在我國已經出現,但其發展時間較短、制度又未完善,如果貿然對注冊會計師適用無過錯責任,勢必將會導致該行業成為「高危行業」,大量的業界人才紛紛逃離,造成行業萎縮,而留下來的少量注冊會計師出於競爭減少和審計風險的考慮,自然會大幅提高審計費用,這樣將變相增加上市公司乃至整個社會的成本負擔,因此無過錯責任不可取。
2.對審計制度體現出真正的尊重。那種認為審計實際上提供了一種「保證」或者「保險」的觀點,實際上是對審計的本質缺乏了解。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是遵照審計准則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一般來說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保持了應有的職業謹慎,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能夠發現審計報表中存在的不實陳述,但只能是合理地保證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的合法性、公允性。如果上市公司管理層故障隱瞞以及企業環境存在的不確定性,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仍然不足以提供絕對的保證,讓注冊會計師承擔無過錯責任有失公允。
3.尊重和維護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盡管注冊會計師對於委託人來講處於信息弱勢,但相對於證券市場上廣大的投資者,注冊會計師作為財務信息的直接審計者仍處於主導或者優勢地位。如果採取一般過錯的歸責原則,則必須證明注冊會計師存在過錯,而採用過錯推定原則,讓注冊會計師來承擔已履行舉證責任是比較合理的,這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④ 解答題為什麼說注冊會計師對第三者的責任是侵權責任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 注冊會計師是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審計報告的責任主體,應當承擔審訂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必須按照執行准則、規則確定的工作程序出具報告...

⑤ 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在承辦業務的過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條款,或者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或出於故意未按專業標准出具合格報告,致使審計報告使用者遭受損失,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按照應該承擔責任的內容不同,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三種責任可以同時追究,也可以單獨追究。

(一)注冊會計師過錯歸責原則:
1.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沒有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與造成損害原因有關的人也應承擔民事責任。執行這一原則主要不是根據責任人的過錯,而是根據損害的客觀存在、行為人的活動以及行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的損害後果的因果關系,而特別加重其責任。無過錯責任原則的特點是不管當事人是否存在過錯,只要其他侵權條件成立就必須承擔民事責任。

2.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在過錯責任原則下,無過錯即無責任,即使造成了事實上的侵權行為,只要當事人沒有過錯就不必承擔民事責任。過錯責任原則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般的過錯責任原則,另一種是過錯推定原則。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舉證責任的不同:在一般的過錯原則下,舉證責任在原告一方,奉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過錯推定原則下,舉證責任倒置給被告,若被告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被法律推定其有過錯。

補充:本回答引用網路http://ke..com/link?url=kORKk2U6VH75YJdyq2_S8G6dEU5UojhJTJdO3YaG4nf_

⑥ 注冊會計師是否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的關鍵是

注冊會計師是否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的關鍵是是否因為故意而造成損失?如果是因為故意造成給別人造成損失,那注冊會計師是需要個人承擔全部責任的,那如果如果是非故意或非重大過失。有合夥企業一起承擔賠償責任。

⑦ 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問題

錯誤。

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建立在注冊會計師存在過失的基礎上。。

如果注冊會計師舉證自己不存在過失,完全按照審計准則要求執行審計業務,並且對發現的舞弊跡象作出反應。

那麼注冊會計師不承擔法律責任。

⑧ 比較中國注冊會計師與美國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國外
隨著注冊會計師提供服務機會的增多,注冊會計師越來越多的被捲入訴訟之中,然而注冊會計師卻一向避免表述他們的責任。莫茨和夏拉夫(R.K.mautz and H.A.Sharaf,1961)認為,他們對「獨立審計師應該承擔發現錯誤和違法行為的責任所作的最不適當的說明」進行了否定,同時也駁斥了「不完全則無的強烈意味」,認為注冊會計師有必要、也有可能肩負起更多的責任,認真考慮揭發舞弊和差錯的社會責任。揭露舞弊和差錯的責任擔當是否合理,其評判標准「不宜採用以舞弊和差錯的分類為基礎或以完全否認任何責任為基礎的規則」,應當「藉助於職業界領袖們表述的意見和多年來的訴訟結果」,形成了一個「謹慎實務家」的概念。如果注冊會計師像「謹慎實務家」一樣,在計劃和施行審計業務時必須保持「應有的審計關注」, 「他就達到了職業標准,因而在這一方面就不會有更多的責任可究」。
蒙哥馬利審計學(Sullivan,J.D etc.1985)通過案例對 60 年代中期以來的訴訟爆炸進行了描述,提出這是「社會變化和法院重新解釋了普通法和聯邦證券交易法,將委託人的法律責任擴大引大量的、各種類型的第三者」產物。作者對根據普通法對第三者的責任變遷以及相關法律資料進行了翔實的論述。起初法院基於合同關系原則「制止了審計對可以預見的第三者負一般過失責任」,《侵權法修正說明(第二稿)》在解釋注冊會計師對第三者的責任時區分了必然預見人和可預見人概念。1983年新澤西高等法院的一個案件將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擴大到可預見的第三者。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陸續頒布了獨立審計准則 SAS No.1(1972)、No.16(1977)、No.53(1988)、No.82(1997)和 No.9(2002),描述了注冊會計師應當承擔的審計責任。No.1 並不承認注冊會計師具有揭發虛假和其他舞弊、差錯的責任,認為依靠獨立審計師的常規審計程序也很難發現管理者的舞弊行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不滿。SAS No.16中提出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當運用應有的審計關注,但是只要注冊會計師審查工作遵循了公認審計標准,就完成了自己的專業責任。SASNo.53要求注冊會計師設計的審計工作應能為查出報表的重大錯誤與舞弊提供「合理保證」,並提供了廣泛的舞弊審計指南。職業界承認注冊會計師具有發現和揭露公司財務舞弊的職責,但是認為只能「合理保證」報表不存在因錯誤和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不能擔保沒有重大錯誤和舞弊,更不可能絕對保證發現由「欺詐和串謀」導致的重大舞弊行為。1997年 AICPA 頒布了 SAS No.82「財務報表審計中對舞弊的關注」。 SASNo.99 總結提煉了更加有效的審計舞弊的思路和程序,進一步強調了注冊會計師在審計計劃和實施階段保持對公司舞弊的關注。雖然相關的法律不斷完善,公眾和會計界之間仍然存在「期望差距」。

國內謝榮(1994)研究了市場經濟中的民間審計責任。作者認為,審計的職業責任和法律責任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不明確審計的職業責任,就很難追究審計人員的失職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審計職責是一個由審計目標范圍和審計行為依據所組成的二維職責域,其中第一維是由審計目標的內容所確定,第二維由反應審計行為依據的審計假設和審計准則所確定。而具體判斷審計這則履行情況的則是依據審計准則要求為達到各項審計目標而制定的審計程序。職業責任范圍由審計准則和審計目標兩維空間共同作用下界定。審計職業責任的對象主要包括審計客戶(公司及其股東)和第三者(與審計師沒有合同關系的一切報表使用者)。謝榮對美國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並對當時我國法律責任的現狀進行了總結,認為我國當時的法律法規對民間審計的法律責任有了直接或間接的闡述,但從總體來說,還較模糊,要真正提高審計責任意識,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例如法律進一步完善問題,審計職業界自身的技術准則及理論建設問題,社會公眾的認識問題,還有法庭的審判實踐問題。
毛岩亮(1999)認為,審計因受託經濟責任的產生而產生,並伴隨著受託經濟責任的發展而發展。民間審計的產生和發展同樣受到其所處的特定社會的受託經濟責任關系的直接制約。受託經濟責任因授權而產生,是兩權分離的產物,受託經濟責任可以用某種標准加以計量。民間審計的目標在於評價受託經濟責任。實施民間審計是為了審查、評價受託者所負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從而確定或接觸其應付的受託經濟責任,以確保其受託經濟責任的切實履行。在評價說托經濟責任過程中應堅持獨立性、客觀公正、依法評價和建設性等四個原則。在談到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問題時,毛岩亮認為,當時的一系列法律法規之間還存在用於模糊、法律責任不明確、相互之間不銜接、出發尺度及力度不一等問題,給執法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劉燕(1998,2003)注意到對於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職責問題法律界和會計職業界的理解存在重大差異,在公司財務舞弊案例中,注冊會計師行業需要從法律界對責任的界定因素來考慮其在審計過程中應保持職業謹慎考慮舞弊風險;審計准則在舞弊案例中首先要受到司法評判,審計准則應該反映社會公眾對這一職業的期望要求;注冊會計師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期望差距使其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行業應致力於縮小期望差距。認為職業界和法律界應在明確第三人責任范圍、注冊會計師執業過失的具體認定、注冊會計師過錯與報表使用人損失之間因果關聯繫上來努力解決我國目前的注冊會計師民事法律責任問題。
王利明(2001)認為,我國證券民事責任制度的不完善同我國的立法界和監管界對民事責任認識不全面有關,並對我國目前的法律規定進行了批判,指出目前的法律中對民事責任制度的規定諸多不合理之處,從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和過錯的認定和推定三個民事因素角度分析出目前的法律易造成重者輕罰、輕者重罰的不合理結果。

⑨ 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按照應該承擔責任的內容不同,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三種責任可以同時追究,也可以單獨追究。

注冊會計師在承辦業務的過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條款,或者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或出於故意未按專業標准出具合格報告,致使審計報告使用者遭受損失,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從法律的角度上講,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是以其有違法行為為前提條件的。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須同時具備四個構成要件:

1、違法行為的主體為注冊會計師及注冊會計師事務所;

2、注冊會計師在主觀上有故意或過失的心態;

3、注冊會計師在客觀上違反《注冊會計師法》等法律法規,結果侵害了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實質性的侵害;

4、損害事實與違法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審計報告作為注冊會計師行為的一種結果,評價其真實性、探究其偏頗的原因,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問題,絕不能簡單地以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這樣的標准來判別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因此,目前一些執法部門僅憑審計報告真偽對注冊會計師進行判決,是不公正的。只有同時具備以上四個條件時,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才成為現實。

(9)注冊會計師侵權責任擴展閱讀:

(一)注冊會計師過錯歸責原則

1、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沒有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與造成損害原因有關的人也應承擔民事責任。

執行這一原則主要不是根據責任人的過錯,而是根據損害的客觀存在、行為人的活動以及行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的損害後果的因果關系,而特別加重其責任。無過錯責任原則的特點是不管當事人是否存在過錯,只要其他侵權條件成立就必須承擔民事責任。

2、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

在過錯責任原則下,無過錯即無責任,即使造成了事實上的侵權行為,只要當事人沒有過錯就不必承擔民事責任。過錯責任原則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般的過錯責任原則,另一種是過錯推定原則。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舉證責任的不同:在一般的過錯原則下,舉證責任在原告一方,奉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過錯推定原則下,舉證責任倒置給被告,若被告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被法律推定其有過錯。

(二)過錯推定原則適用於注冊會計師的民事責任的理由

1、有利於維護注冊會計師的生存空間。從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和現代侵權法的發展趨勢來看,無過錯責任僅在環境污染、高危作業、產品責任等少數幾個領域之中,而且背後通常有著強大的責任保險來做支撐,即透過保險制度將責任分散到大眾之中。

盡管注冊會計師責任保險和執業風險基金在我國已經出現,但其發展時間較短、制度又未完善,如果貿然對注冊會計師適用無過錯責任,勢必將會導致該行業成為「高危行業」,

大量的業界人才紛紛逃離,造成行業萎縮,而留下來的少量注冊會計師出於競爭減少和審計風險的考慮,自然會大幅提高審計費用,這樣將變相增加上市公司乃至整個社會的成本負擔,因此無過錯責任不可取。

2、對審計制度體現出真正的尊重。那種認為審計實際上提供了一種「保證」或者「保險」的觀點,實際上是對審計的本質缺乏了解。

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是遵照審計准則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一般來說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保持了應有的職業謹慎,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能夠發現審計報表中存在的不實陳述,但只能是合理地保證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的合法性、公允性。

如果上市公司管理層故障隱瞞以及企業環境存在的不確定性,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仍然不足以提供絕對的保證,讓注冊會計師承擔無過錯責任有失公允。

3、尊重和維護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盡管注冊會計師對於委託人來講處於信息弱勢,但相對於證券市場上廣大的投資者,注冊會計師作為財務信息的直接審計者仍處於主導或者優勢地位。

如果採取一般過錯的歸責原則,則必須證明注冊會計師存在過錯,而採用過錯推定原則,讓注冊會計師來承擔已履行舉證責任是比較合理的,這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閱讀全文

與注冊會計師侵權責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