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醫療事故與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是指基於醫療行為,在醫方(醫療機構)與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之間產生的因醫療過錯、違約而導致的醫療損害賠償及醫療合同違約等糾紛。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確定是否為醫療事故需要鑒定才能認定。
醫療糾紛是民事概念范圍較大,而醫療事故只是醫療糾紛中的一部分,也有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醫療糾紛。
『貳』 醫療事故糾紛,我該怎麼辦
保留第一手證據,患者可以要求復印病歷、單據;
去律師事務所找有學醫的專門打醫療事故的律師,有很多,申請做個鑒定,只要醫院有違反相關診療常規和法律規定,存在過失或過錯,患者就可要求民事賠償。
醫療事故的含義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醫療事故的鑒定
發生醫療事故後,除與醫療機構協商解決糾紛而共同提出申請外,患者不能直接向醫學會提出鑒定申請,並且應當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所屬區衛生局醫政科)、法院、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由上述機關委託市級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醫學會自受理之日起5日內,將通知爭議雙方當事人提交相關材料。當事人應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0日內提交。在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有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材料、書面陳述及答辯之日起45日內,醫學會將組織鑒定並出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 市級醫學會的鑒定費為2000元,由患者方預先繳納。經鑒定屬於醫療事故的由醫院支付,否則由患者方自己支付。如患者方對首次鑒定結果不服,在收到鑒定書之日起15天內,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級醫學會的鑒定費2800元。 醫學會受理醫療事故鑒定的時效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損害結果發生後一年。如患者死亡的,為死亡後一年內應當提出鑒定申請;如損害結果在多年後發現,自發現後起算時間一年。若超過20年,法院將不支持鑒定申請。 其實是否構成醫療事故並非法院判決賠償的要件。
醫療事故賠償項目及標准
(一)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後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
(二)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於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計算。
(四)陪護費: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五)殘疾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最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六)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准計算。
(八)被扶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扶養到16周歲。對年滿16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的,扶養2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九)交通費:按照患者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計算,憑據支付。
(十)住宿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准計算,憑據支付。
(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
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情況
(一)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採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
(二)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
(三)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
(四)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醫療事故賠償的步驟
第一步,鑒定醫療事故。
第二步,由醫學會給出醫療事故鑒定報告。
第三步,根據《條例》規定的11項標准計算的醫療事故賠償基數。
第四步,計算賠償總額。計算公式為:賠償總額=上述11項所加總額×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的賠償比例。 第五步,保險公司或醫療機構根據確定的賠償總額給予賠付。
『叄』 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聯系
醫療糾紛以醫療事故有幾個方面的不同:
1、鑒定機構不同:醫療糾紛一般是委託進行醫療過錯鑒定,而醫療事故是採用醫療事故鑒定;
2、賠償標准不同:醫療糾紛的賠償標準是最高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司法解釋,而醫療事故的賠償標準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3、是否有行政責任不同:醫療糾紛一般沒有行政責任,而醫療事故會產生行政責任,就是有衛生行政部分進行處罰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
『肆』 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區別是什麼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確定是否為醫療事故目前需要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才能認定。
比如你去做甲狀腺手術,術後出現了出血,或者聲音嘶啞,都是手術少見但難以規避的並發症,但是病人因此而向醫院索取賠償,甚至圍堵打砸。
總之,醫療事故是醫院犯錯發生的意外事故給病人帶來不良後果,應該負責賠償。醫療糾紛可以因為醫療事故而產生,也可以因為患者的不理解,片面責怪醫院而產生。醫院可能承擔責任或者不承擔責任。
『伍』 醫療事故糾紛處理辦法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抄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陸』 如何處理醫療事故糾紛
1.醫鬧入刑了,鬧肯定是不行!2.拿交通事故做個比較:如果不能認定肇事司機有責任,請問人家會賠錢嗎?當然不會,這年頭誰也不是傻子!那麼醫院呢?醫院有嚴格的財務制度。如果沒有讓醫院的醫學專家與法律顧問無可辯駁的證據,他們會拿出一筆錢隨便給某個人?至少當事醫生說了不算吧!那麼院長呢?也不能!如果辦得到還給別人幹嘛,裝自己兜里多好呀!所以要得到賠必須要有證據。很多人會說:我們去的時候好好的,到醫院治療後人就這樣了,這不是明擺著醫院給我們治壞了嗎?還要什麼證據!其實不然,試想如果在商場買衣服時突發心梗患者死亡,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找商場,因為大家都能理解這事兒和買衣服關系不大。商場里能發生心梗,那麼輸液的時候是不是也能發生呢?所以很多人看來明擺著的事情其實根本沒那麼簡單。要得到賠償必須要找出診療過程中的醫療過錯,而判斷過錯的標準是各種疾病的診療規范、診療常規、專家共識。一個對醫學知識一知半解的人提出的所謂過錯會讓醫院的人兩句話就給你駁回去,什麼葯該用,什麼葯不該用,為什麼用、怎麼用,人家會問得你啞口無言。因為人家是專家而您不是。所以出現醫療糾紛必須找專業人員分析事情的經過,查閱所有證據材料,找出讓醫方很難辨駁的證據。有證據在手就不怕得不到賠償!可以拿好證據到醫院醫務部或醫務科協商解決,也可以去當地醫調委協調解決,實在不滿意就到法院起訴。還是那句話:有證據就不怕得不到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