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出口貨物涉嫌侵權
如果你是知識產權人的話 可以提供擔保 向海關申請扣留侵權貨物的
Ⅱ 出口的產品在美國涉及商標侵權,該怎麼處理
美國的商標審查原則和我國的不同,我過保護在先申請,美國是保護內使用在先原則,也就是說如果你容在國內搶在別人前面申請了商標,別人使用就是侵權。而美國相反,你實際在使用商標,而別人在你之前申請是不會通過的。同時美國每隔5年需要對使用的商標提交使用證明。總的來說,美國的商標更偏向於法律方面,專業性更強,品牌保護力度更大。現在你不要緊張,盡量收集你在美國的使用證據,越早越好。如果你這邊確實是侵權使用了,那麼美國這邊會要求你停止使用,還可能會涉及到賠款,數額一般是營業額的百分之多少,那麼我建議你最好聯系好美國律師了!
Ⅲ 海關對侵權嫌疑貨物如何調查處理
(1)向知識產權權利人制發通知海關將貨物的名稱、數量、價值、收發貨人名稱、申報進出口日期、海關扣留日期等情況書面通知知識產權權利人。經海關同意,知識產權權利人可以查看海關扣留的貨物。(2)向收發貨人制發扣留憑單海關將扣留侵權嫌疑貨物的扣留憑單送達收、發貨人。經海關同意,收、發貨人可以查看海關扣留的貨物。 2.海關對扣留侵權嫌疑貨物的調查海關扣留侵權嫌疑貨物後,應當依法對侵權嫌疑貨物以及其他有關情況進行調查。收發貨人和知識產權權利人應當對海關調查予以配合,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證據。海關對侵權嫌疑貨物進行調查,可以請求有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提供咨詢意見。知識產權權利人與收發貨人就海關扣留的侵權嫌疑貨物達成協議,向海關提出書面申請並隨附相關協議,要求海關解除扣留侵權嫌疑貨物的,海關除認為涉嫌構成犯罪外,可以終止調查。 3.放行被扣留的侵權嫌疑貨物(1)海關對扣留的侵權嫌疑貨物進行調查,不能認定貨物是否侵犯有關知識產權的,應當自扣留侵權嫌疑貨物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知識產權權利人和收發貨人。海關不能認定貨物是否侵犯有關專利權的,收發貨人向海關提供相當於貨物價值的擔保後,可以請求海關放行貨物。海關同意放行貨物的,海關應當放行貨物並書面通知知識產權權利人。知識產權權利人就有關專利侵權糾紛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當在海關書面通知送達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向海關提交人民法院受理案件通知書的復印件。(2)對海關不能認定有關貨物是否侵犯其知識產權的,知識產權權利人可以在按規定向海關提供相應的擔保後,另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或者財產保全的措施。海關自扣留侵權嫌疑貨物之日起50個工作日內收到人民法院協助扣押有關貨物書面通知的,應當予以協助;未收到人民法院協助扣押通知或者知識產權權利人要求海關放行有關貨物的,海關應當放行貨物。 4.沒收被扣留的侵權貨物(1)沒收侵權貨物並通知知識產權權利人被扣留的侵權嫌疑貨物,海關經調查後認定侵犯知識產權的,予以沒收,並應當將侵犯知識產權貨物的下列情況書面通知知識產權權利人:①侵權貨物的名稱和數量;②收發貨人名稱;③侵權貨物申報進出口日期、海關扣留日期和處罰決定生效日期;④侵權貨物的起運地和指運地;⑤海關可以提供的其他與侵權貨物有關的情況。進出口貨物或者進出境物品經海關調查認定侵犯知識產權,根據規定應當由海關予以沒收,但當事人無法查清的,自海關制發有關公告之日起滿3個月後可由海關予以收繳。(2)侵權貨物沒收後的處理對沒收的侵權貨物,海關應當按照下列規定處置:①有關貨物可以直接用於社會公益事業或者知識產權權利人有收購意願的,將貨物轉交給有關公益機構用於社會公益事業或者有償轉讓給知識產權權利人。②有關貨物不能轉交給有關公益機構用於社會公益事業或者有償轉讓給知識產權權利人,且侵權特徵能夠消除的,在消除侵權特徵後依法拍賣;但對進口假冒商標貨物,僅清除貨物上的商標標志,仍不允許其進入商業渠道。拍賣貨物所得款項上交國庫。③有關貨物不能按照①、②項規定處置的,應當予以銷毀。 海關拍賣侵權貨物,應當事先征有關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意見。海關銷毀侵權貨物,知識產權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協助。有關公益機構將海關沒收的侵權貨物用於社會公益事業以及知識產權權利人接受海關委託銷毀侵權貨物的,海關應當進行必要的監督。
Ⅳ 中國出口產品有侵權行為,將有什麼後果
那你看有沒有人揭發你了?如果沒有的話,那你就相安無事,如果有的話。你將面臨法律的官司,上訴。然後你的產品將不會被出口,企業會受到懲罰,賠錢之類的
Ⅳ 出口侵權貨物需要承擔民事賠償嗎
如果知道或應當知道出口的貨物屬於侵權貨物而出口,屬於共同侵權,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Ⅵ 涉嫌侵權的產品怎麼順利報關出口
親,名牌的話正規出口是需要提供品牌授權的,沒有品牌授權只能採用包櫃或者包倉的方式出口,但是都有一定的風險,選擇需謹慎。
Ⅶ 貨物侵權會被如何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九十一條的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進出口侵版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權、行政法規保護的知識產權的貨物的,由海關依法沒收侵權貨物,並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據此,進出口侵權貨物並非僅僅會受行政處罰,如相關行為涉及案值達到一定起刑點,也會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Ⅷ 海關查出10萬侵權貨物怎麼處理
首先需要提供授權,如果無法提供授權就是仿牌,那就會被海關上緝私科,進行扣貨處理,並且對進行罰款,另外還要跟被侵權公司協商好,不起訴,否則也是比較麻煩的。
海關處理侵權貨物的程序完全不同。依申請扣押模式,海關只有暫扣20日不讓通關的許可權,並無調查處理權,20日過後,如果沒有法院下發暫扣令(需要權利人向法院起訴並申請法院扣押,此時的扣押,實質上是當事人申請法院的扣押,海關僅僅是協助法院而已,原則上權利人要按照訴訟程序另行提供擔保),海關只能放行貨物。
依職權發現模式,海關扣押後30日內進行調查並做出是否侵權的認定,即使做出模稜兩可的「不能認定是否侵權」,還可以依權利人申請再行扣押不超過20日,以等待法院的暫扣令
第一,如果將兩種程序進行比較,依職權主動發現模式肯定是遠遠優於依申請模式,因為後者發現侵權線索機率非常低、啟動程序非常苛刻、擔保金額非常大、後續法院程序非常繁瑣,所以實踐中,該種模式啟動海關扣押程序的案件非常少,每年不到1%。
第二,如果以更加嚴格的眼光審視這兩種模式,該兩種模式都是極其不負責任、極其沒有效率的制度。首先,從程序啟動來看,海關顯得「不務正業」。海關作為國家權力機關之一,是監管機關,不是裁判機構,有主動積極的權力也有主動積極的義務制止知識產權侵權。但是從上述兩種啟動模式來看,即使權利人舉報侵權或者自己發現有侵權信息,最終還得要權利人提出申請,如果權利人不申請,最終海關「只能放行」,這種狀況與國家權力及職能基本配置相矛盾。其次,從錯誤扣押民事賠償角度看,海關顯得「不擔責任」。兩種啟動程序,都需要權利人提供擔保,即使扣押錯誤,一切損失和責任均由權利人承擔,與海關一點關系都沒有!在整個扣押程序中,海關僅僅是充當了一個發現、通知、出租國家權力並收取租金一個中介者。我們都知道,無須承擔責任的行為是很恐怖的,也是非常沒有積極性的,海關當局也沒有動力主動研究風險預警體系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