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分配製度論文中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前10條
1 胡學軍;;解讀無人領會的語言——醫療侵權訴訟舉證責任分配規則評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2 陳小嫦;李大平;;論醫療訴訟中的證明妨礙[J];證據科學;2010年04期
3 王利明;;《侵權責任法》的中國特色解讀[J];法學雜志;2010年02期
4 翟志文;薛振環;;醫患訴訟因果關系證明負擔的緩和——以日本判例的分析為視角[J];法學雜志;2011年03期
5 喬世明;;試論醫療侵權鑒定製度的完善[J];法治研究;2010年11期
6 彭浩晟;;醫療損害證明責任分配規則研究[J];證據科學;2012年03期
7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醫療損害賠償調研課題組;賀榮;周繼軍;張柳青;陳特;;新形勢下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的審理情況、問題與對策[J];證據科學;2011年03期
8 宋平;;我國醫療侵權舉證責任分配之反思與重構[J];河北法學;2010年06期
9 張新寶;明俊;;醫療過失舉證責任研究——比較法的經驗與我國的實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陳慧慧;;反思醫療侵權損害舉證責任的再分配——由《侵權責任法》第58條的法解釋延伸[J];中國衛生法制;2012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前4條
1 霍娜娜;論醫療糾紛證明責任的分配[D];河南大學;2011年
2 彭秋紅;我國醫療侵權舉證責任分配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代全喜;醫療糾紛訴訟舉證責任分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4 陳今玉;論醫療糾紛損害賠償之訴的舉證責任分配[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前10條
1 周菁;王超;;我國法官在刑事證據法中的訴訟角色[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2 韋國猛;;違反安全保障義務侵權責任淺析——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為中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3 周阿紅;莫良元;;構建我國現代自由心證保障體系的路徑探討[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尤佳;;《侵權責任法》第24條的性質及適用探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5 潘善斌;醫療事故訴訟若干問題探討[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楊錦炎;;論訴訟證明對象——以法律方法論為啟示[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7 郭瑋;;論侵權責任歸責原則體系——以我國的立法為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8 潘善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釋評[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9 張剛;王成軍;;關於構建和完善我國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法律思考[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10 張文英;;網路名譽侵權行為及其責任[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前10條
1 劉輝;鄭在義;;民事檢察中的若干證據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趙海怡;;責任規則威懾與激勵效應的異化及矯正——兼評《侵權責任法》第七章[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3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張保生;王進喜;吳洪淇;;中國證據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肖剛;;我國民事訴訟中證明責任運行失范之反思與重構[A];全國法院系統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6 孫世光;;生產者責任延伸法律制度的正義性分析[A];2007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下卷)[C];2007年
7 陳勁梅;嚴瑛;張璦;;淺談醫患法律關系[A];第一屆航天醫院管理論壇論文匯編[C];2007年
8 陳宏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行政監督機制的完善——以行政訴訟視角的法律分析[A];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郭鋒;胡曉珂;;強制責任保險研究[A];中國商法年刊(2007):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商法建設[C];2007年
10 袁碧華;;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中的職業保險探析[A];中國商法年刊(2007):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商法建設[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前10條
1 沈強;TRIPS協議與商業秘密民事救濟制度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高田甜;WTO爭端解決機制證明負擔規則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鄔先江;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陳琦;海上人身損害賠償制度論[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5 張偉強;法律制度的信息費用問題[D];山東大學;2010年
6 劉冬京;我國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7 田園;侵權行為客觀歸責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周瓊;論中國精神損害賠償的事實及相關基礎[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許俊強;目的港受領遲延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10 王錦;環境法律責任與制裁手段選擇[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前10條
1 滕雅婷;醫療損害賠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研究[D];南京醫科大學;2010年
2 張源;專利間接侵權理論在我國適用空間的探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傅學慶;醫療過錯的判斷標准——醫療水準說[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玉英;商業廣告虛假薦證的民事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余暮;醫療糾紛中的侵權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葉傳祿;著作權侵權賠償責任及賠償數額的確定[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馬錦毅;論僱主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曹麟蔚;勞動爭議證明責任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夏路;論醫療損害責任歸責原則[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趙莉穎;論學校對未成年學生人身傷害之民事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前10條
1 霍海紅;;主觀證明責任邏輯的中國解釋[J];北大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2 肖建華;李志豐;;從辯論主義到協同主義[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侯利陽;舉證責任分配理論之重構[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4 包冰鋒;陳今玉;;醫療糾紛損害賠償訴訟舉證責任分配原則之比較分析[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白鶴舉,李春榮;醫療訴訟中醫患雙方的舉證構成[J];承德醫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6 穆書芹;試論舉證責任倒置在醫療事故案件中的適用[J];當代法學;2002年07期
7 周團結,張建軍;論民事訴訟舉證責任分配與民事責任歸責制度的銜接[J];當代法學;2003年02期
8 蕭曉暉,喬寧;從舉證責任倒置談防禦性醫療[J];當代醫學;2003年11期
9 肖建國;論民事舉證責任分配的價值蘊涵[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10 胡永慶;知情同意理論中醫生說明義務的構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 前1條
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利明;[N];人民法院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前8條
1 江毅;中美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制度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丁春輝;醫患關系現狀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寇娟;民事訴訟證明妨礙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4 孫麗華;關於民事訴訟中證明妨礙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陳建中;醫療糾紛中醫療機構舉證責任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6 高雲江;論醫療侵權舉證制度[D];山東大學;2010年
7 梁冬;論醫療侵權糾紛的舉證責任[D];吉林大學;2010年
8 宋萍萍;論民事醫療損害責任訴訟中的舉證責任之分配[D];復旦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前10條
1 李黎;於情;李雪梅;;淺談醫療糾紛中的舉證責任[J];北方經貿;2011年07期
2 王岳;;域外醫療損害之舉證責任分配比較與我國的策略[J];證據科學;2010年04期
3 王星星;;論醫療侵權糾紛的舉證責任分配[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7期
4 汪粼;;淺談民事訴訟舉證責任[J];台聲.新視角;2006年01期
5 尚江濤;;論民事訴訟舉證責任[J];法制與社會;2009年17期
6 陳建文;;論舉證責任倒置的適用[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年05期
7 彭鵬;陳三勇;伍永亮;;行政訴訟舉證責任分配規則探究[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7年08期
8 程春華;;舉證責任分配、舉證責任倒置與舉證責任轉移——以民事訴訟為考察范圍[J];現代法學;2008年02期
9 姚丹;;淺談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J];今日科苑;2008年11期
10 應魏;;論侵犯商業秘密案件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問題[J];商場現代化;2008年2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前10條
1 李艷;;環境侵權案件中因果關系舉證責任分配[A];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環境、資源與能源法律實踐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馬東曉;;略論舉證責任的分配規則——以知識產權訴訟為例[A];規劃·規范·規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秀論文集[C];2006年
3 梁梅;;論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倒置[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4 陳磊;周宏斌;;論醫療糾紛的舉證責任分配[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5 陳磊;周宏斌;;論醫療糾紛的舉證責任分配[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6 張桂香;郭唐軍;;舉證責任分配規則淺議[A];規劃·規范·規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秀論文集[C];2006年
7 許永傑;賀寶健;;舉證責任的分配與證明標準的衡量[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8 吳毅;;論法官對舉證責任自由裁量權的行使[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9 傅蕾;;試論專利侵權糾紛案前調解[A];專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10 孔俊偉;鄧曉敏;;環境損害民事訴訟中的證明問題——從兩份截然不同的判決談起[A];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四)[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 前10條
1 葛梅;行政不作為案件的舉證責任分配[N];江蘇經濟報;2003年
2 林操場 劉春華;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件不完全免除受害人舉證責任[N];徐州日報;2006年
3 龔賽紅;國外醫療訴訟舉證責任分配[N];健康報;2003年
4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人民法院 仇慎齊郭輝;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舉證責任之認定[N];人民法院報;2007年
5 俞曉霞;特殊舉證責任分配方式運用三題[N];人民法院報;2004年
6 李燕;從一起牛官司看舉證責任分配[N];江蘇經濟報;2006年
7 崔頌文沈金汝;舉證責任分配在庭審中的運用[N];人民法院報;2007年
8 戚新明;確認勞動關系的舉證責任分配[N];江蘇經濟報;2010年
9 案例編寫人 雲南省巧家縣人民法院 周國祥;保險合同糾紛中舉證責任分配及不利解釋原則的適用[N];人民法院報;2011年
10 劉雁兵 馬向征;簽名不被認可時的舉證責任分配[N];人民法院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前10條
1 曾冠棋;舉證責任法理探討與實證評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駱東平;論性騷擾糾紛的民事訴訟規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3 吳國喆;權利表象及其私法處置規則[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呂利秋;《行政訴訟舉證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5 宋平;醫患糾紛訴訟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6 倪靜;知識產權糾紛訴訟外解決機制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7 李新莊;我國土地行政公益訴訟制度構建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10年
8 胡雪梅;「過錯」的死亡[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9 顏璠;知識產權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運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劉敏;當代中國民事訴訟調解率變遷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前10條
1 張冬雪;醫療損害案件中的舉證責任分配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姚旭斌;民事審判實踐視角下的舉證責任分配[D];蘇州大學;2003年
3 沈煜;論醫療侵權糾紛的舉證責任分配[D];蘇州大學;2013年
4 王曉明;試論我國醫療侵權糾紛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D];西北大學;2011年
5 陳鐳;我國醫療侵權糾紛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6 孫衛國;論醫療糾紛中的舉證責任[D];鄭州大學;2007年
7 李瑞京;船舶油污損害賠償舉證責任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8 曹開旺;論我國新聞侵權法律制度之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9 王永軍;論民事舉證責任分配製度[D];河南大學;2005年
10 劉佳;我國民事舉證責任分配製度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Ⅱ 出現醫療糾紛應如何解決希望有經驗的人給予指導,謝謝!
一是可以到當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衛生局)投訴,這是當前能做的主要的工作,因為內你起訴的證據不容能證明他對兒童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只是起了水泡,而且留不留疤痕現在還說不準,因此,可以與衛生行政部門溝通。
二是到法院起訴,這個費時費力,不建議走這種途徑,而且不一定能賠多少。
最後,就診最好到正規醫院,小醫院千萬別去。
希望能幫上你。
Ⅲ 醫療糾紛,醫院不知道我有什麼樣的視頻證據,他們顛倒是非黑白,不處理,我們現在已經找律師准備訴諸法律
去天涯新浪貓撲這樣的論壇發這樣的信息或者打媒體電話多打,可以適當的誇大!
Ⅳ 請問醫療糾紛要引起社會觀注,應該發到哪個網站
http://www.mha.cn/
http://www.16981.com/bbs
另外比較大的網站都可以去發,焦點訪談,今日說法,都可以投訴,當然天涯、和海角論壇也不錯,就是只能得到大家的同情,如果有哪位好心的記者看到了,就有結果了:)
祝早日得到關注。
Ⅳ 請提供幾個關於醫療事故的網站或者論壇給我
呵呵呵,醫療糾紛案例基本上很難有雷同的.尤其是剛遭遇糾紛的.如果是在需要,不如去大的書店法律櫃台查找,北京西單\王府井都很多.網站第一不給你告訴的很詳細,不然律師怎麼吃飯?第二,有名的醫療咨詢網早被黑掉了,等不到你來看了.祝好運.
Ⅵ 請你結合社區工作實際,談談醫療糾紛該如何防範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隨之而來的醫療糾紛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賠償的數額也越來越大,醫療單位不堪重負。可以說醫療糾紛嚴重干擾了醫院正常的醫療秩序,已經成為醫院十分棘手的一大難題。尤其是在新形勢下,醫療制度的改革正在進行,如何加強醫院的管理,防範醫療糾紛,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創造寬松和諧的就醫環境,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1 醫療糾紛的產生原因
1.1 醫方因素
一些醫院存在管理缺陷,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問題突出,醫務人員法律意識比較淡薄,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等執行不力,行為不太規范;部分醫院環境差,門診、病房擁擠,「三長一短」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些醫務人員服務態度差,對病人缺乏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患者對此怨聲載道;大型檢查的濫用,醫療費用的大幅度增加,超出人民群眾的負擔能力;部分醫生道德滑坡,收取紅包回扣,醫院和醫生的高尚形象在部分患者的心目中逐漸退化,甚至醜化,醫患之間缺乏信任,醫患關系空前緊張等。基於上述原因,一出現問題患者很容易將所有矛盾都集中在醫院的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身上。
1.2 患方因素
一是把醫患雙方信託關系視為單純的買賣關系。既然已經付費,醫院就理應提供令人滿意的就醫環境、服務措施、治療技術。一旦這些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或不盡人意,就極易誘發患方非理性的維權行為。二是患者缺乏醫學常識,不能正確認識和理解醫療過失行為,即使掌握一些醫學知識,也是比較膚淺,甚至可能是錯誤的,一旦治療方案結果不甚理想,或感到自己的尊嚴和權利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和保障時,就遷怒於醫護人員和醫院,從而引發醫患糾紛。三是病人和家屬期望值過高。特別是病情惡化或死亡時,患方在精神上和經濟上難以承受巨大壓力,有些病人或家屬會情緒激動、急躁,與醫務人員發生過激行為甚至引發暴力事件。四是一些患者喪失了起碼的道德規范,以惡意敲詐醫方獲取不正當利益為手段;有的患者或者家屬對醫護人員小題大做、無理取鬧、出言不遜;有的無視法律,對醫護人員大打出手甚至殘害醫務人員等。
1.3 社會因素
我國正處在體制改革的轉軌時期,醫療體制改革相對滯後,醫療保健制度還不夠完善,部分貧困群眾無法承受較高的醫療費用,缺乏健康保障。衛生資源分布不均且嚴重不公平;衛生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而農村人口眾多,卻只享受較少的衛生資源。社會地位高低不同,享受醫療保健制度不同,導致部分人群心理上不平衡,使得矛盾更容易激化,醫療機構也成為不滿者泄憤的窗口,這也是現階段醫療糾紛多發的一個原因。雖然衛生行政部門有一支專門從事衛生監督的力量,但這支力量的素質還不適應對醫院監管的需要,醫療服務監管基本上*醫院自己。這樣,自律能力較強的醫院,由於管理水平高,能夠保證服務質量,自覺維護群眾的利益。反之,就可能造成一系列混亂,引發醫患矛盾。另外,在醫療糾紛報道中,某些媒體在引導社會輿論、客觀公正地報道事實方面,缺乏職業道德,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的甚至成為某些別有企圖的患者用來向院方施加壓力的工具,加深了社會公眾對醫院的不信任、不理解和不滿意。
2 醫療糾紛的特點分析
2.1 頻發性
近些年,醫療糾紛頻頻發生,以每年10%~20%的速度遞增。據統計,全國有76.3%的醫院出現過患者及家屬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的現象;63.1%醫院發生過因患者對治療結果不滿意,圍攻威脅院長的情況;70.67%的醫院出現過患者及家屬在診療結束後拒絕出院,且不交住院費用的現象;1.8%的醫院發生過因病人去世,患者家屬在醫院擺花圈、設靈堂等現象。
2.2 復雜性
在醫療糾紛的處理過程中,不僅有醫務人員和患者及家屬的參與,還有新聞媒體、醫療鑒定單位、法院甚至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醫鬧)的參與,這無疑增加了醫療糾紛處理的難度,使其變得更加復雜化。如果處理不當,不僅影響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使醫患雙方的矛盾更加深化。
2.3 社會性
醫院是社會的窗口,在當前提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形勢下,醫院也提出了建設新型的和諧醫院。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為避免在社會上產生消極影響,明明醫院沒有過錯,也往往採取調解的方式以求息事寧人,這無形中助長了一些不正之風,使有些患者認為只要一鬧,錢財就到,形成了惡性循環。
2.4 利益性
一方面,醫院公益性質逐步弱化,在「兩個效益」上更偏重於經濟效益,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響。有些醫院由於利益之爭內部關系不和諧,導致工作上互相扯皮推諉,互相配合欠佳,使得患者的利益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直接導致醫患矛盾的發生;另一方面,患者本身法律意識不斷增強,主觀上也要求有一定的經濟和精神賠償。這樣醫院的利益和患者的利益之間就出現了矛盾,一旦沒有協調解決好,就會使原有的矛盾更加激化。
3 醫療糾紛的防範策略
3.1 加強醫德醫風教育
在醫院里,醫生、護士與患者接觸面最廣泛也最密切,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患者求醫的權益和醫院工作質量的整體水平。要提高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關鍵是要提高職業道德素質,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今天尤為重要。因此,必須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行業作風建設,倡導良好的醫德醫風,使廣大醫務人員牢固地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3.2 強化業務知識培訓
醫務工作者不但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而更要以精湛的技術、高質量的護理和服務水準贏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必須掌握豐富的醫學理論知識,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重點抓好在職教育,搞好崗位培訓。按不同層次、不同專業、不同職稱,以理論知識、技術操作、工作能力等方面,制定統一的培訓規劃,定期考核,達到相應職稱標准。同時,加強繼續教育學習,更新觀念,更新知識結構,抓住一切機會豐富和提高自己,適應現代醫院的需要。
3.3 增強醫護人員的法制觀念
醫務人員應增強法律意識,健全並落實醫院規章制度和人員崗位責任制度,特別是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進一步健全並落實醫院的「質量、安全、服務、費用」等各項管理制度,嚴格貫徹執行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以及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做到依法執業,行為規范。明確醫患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法律關系,只有學法、懂法,才能自覺守法,維護醫護人員自身的正當利益。
3.4 重視和諧的醫患關系
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溝通能力,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才能避免或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醫患溝通不僅僅是告訴患者患的是什麼病,怎麼治療,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醫護人員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多一點同情,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真誠,讓患者感到溫馨、安全。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的醫患關系。
3.5 建立職業保險制度
職業保險制度的建立及完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醫療糾紛給醫務人員帶來的壓力,也能保護患者及醫務人員的利益。如日本醫學協會作為一個團體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作為總承包人對已參加過保險的會員醫師的醫療過失負有賠償責任;部分地方醫學會還提供補充責任保險,保證醫療糾紛的賠償。韓國一方面在法院強調「調停優先原則」,使《民事調停法》的工作活躍起來;另一方面,韓國的消費者保護院也參與索賠金額較少的醫療糾紛調解,使醫療糾紛得以公正的解決。
Ⅶ 新疆烏魯木齊友誼社區醫療糾紛論壇
~~~
新疆烏魯木齊友誼社區
http://www.tianshannet.com.cn/GB/channel3/17/200606/29/282865.html
Ⅷ 醫院有權利拒診嗎我以前被小診所迫害鬧醫療糾紛傳網上,同城論壇詆毀了我名譽。我怕其他醫院不接我。
如你的病症屬於該醫院診治范圍的,無權拒絕診斷。
Ⅸ 社區醫療糾紛和事故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近年來,醫療糾紛醫療事故呈現上升趨勢,與此相反,廣大醫護人員在如何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醫療事故方面的知識卻顯得比較欠缺。為有效減少和防範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的發生,提高醫護人員在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醫療事故方面的能力,現將我院制定的《醫療糾紛醫療事故防範和處理預案》提供給廣大醫院管理同行,以供交流、借鑒。
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的防範預案
(1)醫院及各科室應組織醫務人員加強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的學習,並具體落實到醫療執業活動中。
(2)加強醫德醫風教育,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抵制商業賄賂,樹立愛崗敬業精神,努力鑽研業務,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經濟的醫療服務。
(3)科主任、護士長作為科室醫療安全第一責任人,敢於負責任,敢於批評,嚴格管理,不斷完善科內管理制度。
(4)科室內部加強「三基」訓練,嚴格操作規程,加強日常檢查及考核,嚴格按規章制度執行並定期進行分析整改。對出現的明顯差錯及事故隱患,對職工反映的醫療事故苗頭要認真處理,不得拖延、阻撓、包庇、弄虛作假。
(5)加強醫務人員素質教育,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宗旨,構築和諧醫患關系。醫務人員應主動加強醫患溝通,隨時將病人的病情及診療情況告知病人或家屬;各種醫療護理記錄和有關資料要及時、完整、准確;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需行手術治療、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患者,應填寫知情同意書。
(6)全體醫務人員要有大局意識,科室之間、醫護之間、臨床醫技之間、門診與急診之間、門急診與病房之間應相互配合。
(7)嚴禁在患者及其家屬面前談論同行之間對診療的不同意見,嚴禁誹謗他人,抬高自己的不符合醫療道德的行為。
(8)各種搶救器械設備要處於備用狀態,可隨時投人使用。根據資源共享、特殊急救設備共用的原則,醫務科有權根據臨床急救需要進行調配。
(9)禁止在診療過程中、手術中談論無關或不利於醫療過程的話題。
(10)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嚴禁推諉病人。
(11)任何情況下,未經批準的進修醫師不得獨自參加各種會診。
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處理預案
(一)程序
1、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啟動本預案。
2、一旦發生醫療事故爭議,需立即通知上級醫生和科室主任,同時報告主管部門醫務科,夜間為總值班,不得隱瞞,否則將承擔可能引起的一切後果。由護理因素導致的醫療事故爭議,除按上述程序上報外,同時按照護理體系逐級上報。
3、由醫療問題所致的糾紛,科室應先調查,迅速採取積極有效的處理措施,控制事態,爭取科內解決,防止矛盾激化,並接待糾紛患者及家屬,認真聽取患者的意見,針對患者的意見解釋有關問題,如果患者能夠接受,投訴處理到此終止。
4、主管部門接到科室報告或家屬投訴後,應立即向當事科室了解情況,與科主任共同協商解決辦法(當事科室必須在24小時內就事實經過寫出書面報告上報醫務科,並根據要求拿出初步處理意見),共同指定接待病人家屬的人員,由專人解釋病情。如果患者能夠接受,投訴處理到此終止。如果患者不能接受,請患者就問題的認識和要求提供書面的材料;然後,找有關責任人調查了解問題的詳情,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向分管副院長匯報,與患者協商處理意見,如患者接受,處理到此終止。
5、對主管部門已接待,但仍無法解決的醫療糾紛,由院醫療事故處理小組辦理。醫療事故處理小組對發生的醫療糾紛或事故要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對事件發生的經過、原因、性質、後果等情況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的結果報告院長。
6、患方同意醫院醫療事故處理小組對醫療事件產生的原因、經過、性質等的調查分析意見,並願意協商解決的,可協商解決,解決結果需報告院長。重大事件應與患方簽署終結協議書。協議書應載明雙方的基本情況、醫療事件產生的原因、事件的性質或共同認定的事故等級和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
7、患方不同意醫院醫療事故處理小組對醫療事件產生的原因、經過、性質等的調查分析意見,並不願意協商解決的,為避免矛盾激化可報請院長批准後,報請衛生行政部門或司法途徑加以解決。
8、由醫務科根據患者或家屬的要求決定封存《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所規定的病歷內容。
9、疑似輸液、輸血、注射、葯物引起的不良後果,醫務科以及患者或家屬共同在場的情況下,立即對實物進行封存,實物由醫院指定相關部門保管。
10、如患者死亡,必須要求作屍解以明確死因,病歷上應有記錄。如拒絕作屍解,應要求家屬簽字。
11、如患者需轉科、轉院治療,各科室必須竭力協作。
12、遇家屬或病人情緒激動,不聽勸阻或聚眾鬧事影響正常秩序者,立即通知保衛科或派出所人員到場,按治安管理條例辦理。
【處理流程】當事人→上級醫生和科室主任或門診部主任→向主管部門(醫務科、護理部)報告→向分管副院長匯報→院醫療事故處理小組→院務會決定。
(二)處罰
1、醫療事故及醫療糾紛處理終結後,醫院應組織有關人員對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進行認真分析,總結事件性質、產生的原因、應吸取的教訓等,並對醫療事件中的相關責任人作相應處理,以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2、對造成事故的責任者,醫院應責令其做出書面檢查,吸取教訓,並按照責任的性質給予相應處罰。
Ⅹ 法律,我說的是醫療糾紛學習看哪些書
論壇上有好多關於醫療糾紛的法律書籍可以下載下來先看一下。在醫學院校里也可以借一些相關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