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政府與公辦中學合作的國有民辦小學,請問教師工資國家發還是公辦中學發
公辦中學由國家統籌發放!
② 中外合作辦學是怎麼回事
國內大學和國外某個學校進行合作,到大三和國外學校互換學生,有的學校也可以申請不去國外,但是學費比國內的費用高
③ 國內合作辦學的相關規定
教育部關於設立和舉辦實施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的
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申請受理工作有關規定的通知 教外綜[2004]63號
--------------------------------------------------------------------------------
相關鏈接:教育部關於做好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復核工作的通知
相關鏈接:教育部關於啟用《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申請表》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申請表》等事項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申請設立和舉辦實施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以及頒發外國教育機構相應層次學歷學位證書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須分別經擬設立機構或者擬舉辦項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意見後,報教育部審批。現就有關申請受理工作規定通知如下:
一、擬設立和舉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中國教育機構應當於每年3月或者9月向擬設立機構或者擬舉辦項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
擬設立機構的申請文件應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第十四條所指各項文件;擬舉辦項目的申請文件應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第三十七條所指各項內容。
報送教育部的申請文件應當一式5份。其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申請表》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申請表》應當同時提交一份後綴為mdb的電子文檔(相應程序請見教育部網站)。
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門接受申請文件的具體時間和程序(包括教育行政部門代表省級人民政府接受相關申請文件情形)應予公布。
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對擬設立機構或者擬舉辦項目的申請文件進行審查。審查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申請文件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2.《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申請表》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申請表》填寫是否規范,有無遺漏;
3.中外合作辦學者雙方主體資格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4.中外合作辦學者簽署的合作辦學協議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5.擬設立機構的章程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如申請表填寫不夠規范、合作辦學協議和章程不符合法定要求的,應當主動向中國教育機構指出。
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就擬設立機構和擬舉辦項目是否符合地方教育事業發展需要、是否基本符合規定條件、在本地區是否具有競爭力和不可或缺性、是否屬於本地區需要的優質教育資源等提出書面意見。
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於每年4月20日或10月20日前完成審查工作,並於4月30日或10月31日前將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擬設立機構、教育行政部門對擬舉辦項目的書面意見和中外合作辦學者的申請文件報送教育部。
教育部審批時限自每年5月1日或11月1日起算。對於確因特殊原因,晚於4月30日或10月31日收到的申請,教育部審批時限自收到申請文件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門書面意見之日起計算。
教育部將對擬設立機構和擬舉辦項目的申請分別組織專家評議,並將專家評議所需時間書面告知中國教育機構。
五、內地教育機構與港澳台地區教育機構申請設立和舉辦實施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的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依照本通知的精神辦理,申請文件按照有關規定做出相應調整。
以上規定,請遵照執行。
教育部
二○○四年九月十日
④ 中外合作辦學好嗎
挺好的。
如今中外合作辦學是許多家庭選擇的留學途徑,國內也有不少的中外合作辦學的大學,通常採用國內讀幾年,國外讀幾年的學制,疫情當下更為安全、穩妥,大家都曉得英國是留學熱度較高的國家,氣候溫潤,文化底蘊深沉,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高水準國度之一。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下中外合作辦學留學英國4大優勢。
1、世界一流的教育質量
英國的高等教育已有近900年歷史,培育出超越百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有19所位於英國,優質大學區域密度位列全球第一。
2、教育制度省時精煉
英國本科只需求3年(蘇格蘭地域除外);授課式碩士1年,研討型碩士一般是2年,博士是3年(可直接銜接本科畢業生)。課時短,文憑含金量高,畢業後受全世界認可。
3、就業競爭力強
回國開展:市場認知度高、競爭力強,愈加有時機斬獲高薪高職位。
留英開展:英國是世界經濟十分興旺的國度,首都倫敦是歐洲商業與金融中心,世界著名金融城市。
4、優質留學生活
英國是英語的發源地,領略英倫文化的同時能夠控制純粹的英式英語,能夠學會令人羨慕的英倫腔。英國政府為留學生提供多項福利,例如可免費享用醫療保險。英國是的治安也是世界最好的國度之一,留學期間能夠周遊其他歐洲國度;取得6個月以上學生簽證的留學生在學習之餘每周允許打工不超越20 個小時,不只能夠鍛煉口語,也能夠掙得不菲的收入。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中外合作辦學留學英國4大優勢
⑤ 一些高等院校說「中外合作辦學」是什麼意思
關於三本
三本包括獨立學院、民辦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本科專業、本科高校的專本連讀專業以及上述高校的普通體育和使用本省聯合測試成績的藝術專業,各省有些差異,有的分為本科三批A、本科三批B和本科三批C
三本院校按國家有關民辦高校招生收費政策制定收費標准。三本學院的具體收費標准經各省物價局、各省教育廳、各省財政廳聯合核定,不允許學校跨年度收費。一般本科生的學費在一年5000元左右,而獨立設置的二級學院、民辦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學費一般在一年1.5萬元左右。
「三本」中二級學院為主,下面就二級學院的發展過程介紹如下:
二級學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產物,雖然其產生的歷史不長,但目前看,其數量可謂龐大,而且屬性不一。有國有民辦的,也有合資合作辦學的,其中原依附於公辦普通高校的最為主,影響也相對較大,他們屬於國有民辦的二級學院。在開辦之初,他們都依託公辦的重點院校的學科專業、師資隊伍、教學實驗設施和教學環境、辦學水平起點高,教學質量有保證。他們依附於公辦大學又不完全等同於大學中其他下屬成分,許多大學下設院、系、部,那是學校的有機單元,歸大學統一管理。而二級學院雖由公辦大學設立,但以民辦機制進行運作和管理,其經營管理模式介於公立大學和民辦大學之間,有別於前面提到的下設的學院。由於這層特殊關系,以及其在成立初期管理不夠規范,產生一些不透明、不公正、不公平和漏洞。隨著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教育部對二級學院屬性和管理有了更具體的規定,二級學院辦學也就逐漸地規范了。先是在2003年4月,國家教育部頒發了《關於規范並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規定二級學院一律要採用民辦機制;二要按照新的模式辦學,強調獨立學院應具有獨立的校園和基本辦學設施,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獨立進行招生,獨立頒發學歷證書,獨立進行財務核算,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三要實行新的管理體制。隨後教育部又出台了獨立學院必須落實「獨立頒發學歷證書」的規定,明確2003年獨立學院招收新生一律以獨立學院名義頒發學歷證書,同時要求二級學院積極採取措施,貫徹落實「獨立校園」的要求。就是說,以往與母體「不分彼此」的二級院校將不被允許繼續開辦,2003年以後招收的學生的畢業文憑上要加註「民辦」二字,以示與本校文憑區別,這樣一來,原先的一些優勢將要消失。
二級學院憑借其先天優勢曾經輝煌過一段時間,首先,由於二級學院特殊的屬性,讓不少分數不夠高的考生有了重獲讀本科的希望。其次,能直接受益於重點院校的師資和教學設施。第三,最有吸引力的是享有同母校一致的學歷文憑。第四,由於同母校有特殊的「血緣」關系,可以通過各種形式替二級學院的學生架起通往本部的橋梁。新政策出台後,二級學院的辦學優勢已是今非昔比,而且2003年起招收的學生畢業文憑上將要加註「民辦」二字,無疑對二級學院的招生和辦學都會產生影響。許多業內相關人士表示,二級學院的重新「洗牌」勢必會對院校錄取格局帶來重大影響,一些沖著名校牌子的生源肯定面臨著大分流,二級學院與純民辦學校以及公辦專科學校將在生源方面有一場狠拼。民辦二級學院今後只能依靠自己努力創出品牌吸引考生,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了。
由於二級學院的「演變」,家長和考生對二級學院應有新的認識和評估。在選擇志願時也需多看二級學院的優劣勢,全面權衡、慎重選擇。
二級學院也許難再輝煌,但畢竟「風韻」猶存。首先,二級學院招收本科層次的學生,優於多數民辦高校和大專院校,而且二級學院的學生享受與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相同的待遇。其二,二級學院的專業設置比較靈活,一般根據本校師資力量較雄厚,市場需求大而設專業,因此二級學院一般開設的都是新興的、熱門的應用型學科,從而在一定層面上滿足了那些因分數不夠而不能如願讀上好專業的考生的心願。同時,二級學院因為直接與市場掛鉤,特別重視實踐和實習課程,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生擁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這一點又優於大多數普通公辦本科院校。與公辦高校相比,也有兩點明顯的劣勢。一是按新政策規定,二級學院畢業文憑需加上「民辦」二字,這在目前就業環境下對二級學院畢業生就業會有一些影響,但其負面影響不是普遍性的也不是長遠的。二是在學費上,二級學院一般比本部高校學生要高,每個學年1、5~2萬元,這是因為二級學院從本質上講還是民辦性質,以學費收入維持日常運轉。因此,考生在填報二級學院志願時一要考慮家庭經濟承受能力,二要注重它的師資力量、實驗條件、圖書設施、管理水平、辦學規模等狀況,還要看重其知名度和所在地域。
⑥ 公辦高中與民辦高中合作辦學存在違紀嗎
民辦學校
民辦學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
學校是培養人才,傳授知識的地方。從培養人才的層次上,可分為小學、中學、高等學校;從是否直接培養職業技能來看,可分為普通學校和職業學校;從組織形式來看,可以分為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如培訓中心、培訓部等。民辦學校和非民辦學校則是從辦學主體上來區分的。民辦學校有三個明顯特徵:
1.舉辦人不是國家機構;
2.資金來源於非國家財政性經費;
3.面向社會舉辦學校,也就是面向社會招收學生和學員,服務於不特定的群體和公民個人,而不是只招收某個團體、企業、行業、系統和特定群體的人為學生或學員。
凡是符合上述三個標準的,屬於民辦學校。
從現實情況來看,民辦學校的舉辦者主要有:公民個人、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集體經濟組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從資金來源渠道來看,有個人自籌資金、個人智力投入(無資金投入)、個人和企業的投資、集資或入股以及捐資等。對於一個特定的民辦學校來說,資金來源並不完全是單一的,可以是個人、集體、企業資金的混合。同時,非財政性經費並不排除國有資產的注入。
⑦ 合作辦學發展歷史
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歷程 文章來源:中顧網 作者:佚名 點擊數:1742 評論:0條 更新時間:2009-7-28 10:45:16 教育部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細化了有關管理制度和措施。 推薦閱讀:中外合作辦學 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歷程 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初教育領域里出現的新事物,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相繼與美國高校合作舉辦學位班和成立研究中心,這些合作均屬早期中外合作辦學的先例。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逐漸增多,為規范對外教育交流與合作活動,1995年1月,原國家教委發布了《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它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中外合作辦學在此期間獲得了一定的發展。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第10條第3款規定:除由各國政府徹底資助的教學活動之外,凡收取學費、帶有商業性質的教學活動均屬於教育服務貿易范疇。這就要求我國必須把WTO議定書的規則與協議等化為國內法規。2003年3月,我國頒布《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它的頒布實施,對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規范中外合作辦學活動提供了法律依據。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條例》,2004年3月,教育部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細化了有關管理制度和措施。《條例》和《辦法》的相繼頒布與實施,標志著中外合作辦學開始走上法制化軌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對規范中外合作辦學行為、促進良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條例》首次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了中外合作辦學的性質和地位,也強調了政府的政策導向。我國積極推進中外合作辦學,其國家政策總目標在《條例》第一條做了明確表述:「加強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其具體政策目標在《條例》第三條作了闡述:「國家鼓勵引進外國優質教育資源的中外合作辦學;國家鼓勵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領域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鼓勵中國高等教育機構與外國知名的高等教育機構合作辦學。」《辦法》第三條中也就具體政策目標作了表述:「國家鼓勵中國教育機構與學術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普遍認可的外國教育機構合作辦學;國家鼓勵在國內新興和急需的學科專業領域開展合作辦學;國家鼓勵在中國西部地區、邊遠貧困地區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歸納起來,具體政策側重以下三個方面:(1)合作夥伴:學術水平高、教學質量好的外國教育機構;(2)合作領域: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新興和急需學科專業;(3)合作區域:中國各個地區,尤其要加大在西部、邊遠地區的中外合作辦學力度。
⑧ 中外合作辦學是不是公辦的
中外合作辦學有公辦的,也有民辦的。
目前中外合作辦學有合作設立機構和合作舉辦項目兩種形式。國家規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包含中國教育機構採取與相應層次和類別的外國教育機構共同制定教育教學計劃,頒發中國學歷、學位證書或者外國學歷、學位證書,在中國境外實施部分教育教學活動的方式是依法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中外合作辦學和我國辦的學校不同點:中外合作辦學共同制定教育教學計劃,頒發中國學歷、學位證書或者外國學歷、學位證書。
(8)合作辦學糾紛案例國有民辦擴展閱讀
中外合辦的大學水平參差不齊,部分院校如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都是國內重點高校,長期在本科第一批次進行招生,學校錄取分數線普遍較高。除了有水平較高的世界一流大學之外,也有水平較差的學校,考生報考大學之前務必仔細研究高校。
教育部在加強中外合作辦學管理,規范合作辦學秩序,提高辦學質量,維護就學者利益的工作措施中,開展辦學評估和加強合作辦學證書頒發的認證是兩項重要舉措。可通過教育部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信息平台中所公布的關於這兩個方面的內容,進一步了解某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的評估和認證情況,以做出更恰當的就學選擇。
⑨ 民辦、中外合作辦學、獨立學院這三種國家承不承認學歷
1、最簡單的辨別方式:看《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是否有學校代碼、專業代碼。
只要在學校發的《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上由學校代碼、專業代碼的高校,不管是民辦、中外合作辦學還是獨立學院,都是國家承認學歷的。
一個高校有學校代碼出現在《高考志願填報指南》首先就必須是教育部統招高校,而這些統招高校都是經過教育部批准設立的。
2、最可靠的辨別方式:從教育部官網查看或者撥打學校當地教育委員會核對。
一個學校的學歷是否能被國家承認,根本就看它是否由教育部批准創辦。現在國內有三百多所高校,它們並不是由教育部批准設立而是有不良企業自說自話創立的,這要引起警惕。
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631所(含獨立學院265所),成人高等學校283所。在國家教育部官網有公布這些大學的名稱。
其實不僅是教育部統招高校,自學考試,教育部批準的擁有成人繼續教育、網路教育、廣電大學等辦學資格的學院所頒發的學歷證書都是國家承認的。
⑩ 中外合作辦學的問題
1.不一樣。
2.不好。還不如三本呢。所謂中外合作辦學,其實那個外國的文憑根本沒什麼用,而本校文憑又跟別人的不一樣。學費比別人貴出許多不說,重要的是學習氣氛不好,出路也不好。
3.基本上現在好一點的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都是合法的吧。
4.不是推薦不推薦,重要的是自己的興趣。在大學學習是需要靠自覺的,如果連興趣都沒有,那估計大學四年你會差不多白讀。
5.當然可以。
6.讀書期間一定要注重社會實踐,用人單位再選人的時候其實是很看重社會經驗的。
7.每個學校都有各自不同的報名流程吧。不過一般而言,都要先去學校報名,並且填上高考志願。不過有些學校也可以先進其他學院然後再轉的。
我剛大四畢業,以我四年大學的經歷來看,讀中外合作真的不如讀三本。花的錢要少些,出路要好些。我有幾個同學就是讀的我們學校的中外合作辦學,出來後都悔死了,說國外的文憑根本沒用,而本校的文憑跟其他人的又不一樣。而且同學間大多都是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的,學習的氣氛不好,容易花錢,攀比什麼的。
不過如果你只是需要一個文憑的話,那也無所謂咯。現在找工作有關系才是硬道理啦。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