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楚雄蓮池映月糾紛

楚雄蓮池映月糾紛

發布時間:2021-08-28 13:15:02

Ⅰ 晉祠是怎樣的

晉祠坐北朝南,山門三楹,門外台階高聳。院中設享堂,將祠宇隔為前後兩進。叔虞像端坐大殿神龕正中,身穿蟒袍,手執玉圭,神采奕奕。神龕內左右各有一侍童待詔,神台下文臣武將對峙而立。

晉祠有難老泉亭、善利泉亭、八角蓮池、雨花寺、上生寺等

難老泉俗稱南海眼,位居水母樓前,是晉水的主要源頭,因其水溫恆定而清澈如碧玉,常年不息,所以有人便摘取我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的錦句命名其為「難老泉」。難老泉有「晉陽第一泉」之稱,泉水自懸瓮山底岩層湧出,潛流10多米,從水塘西岸半壁的石雕龍口注入溏中,看似白練飛舞,聽如鳴琴合奏,構成了晉祠八景之一的「難老泉聲」,此景為晉祠勝景的精華所在,也是「晉祠八景」之最。

難老泉上建有「難老亭」,泉亭下端的清潭西壁半腰間,有漢白玉雕成的龍頭,泉水由此向東噴水,瀉入下方清潭。清潭又名金沙灘,也叫「石塘」,在晉祠中的聖母殿南面,潭水清澈見底,游魚歷歷可數,水中草藻,四季常青。八角池中植蓮,一向被人們所贊賞,有「蓮池映月」之稱,為晉祠內八景之一。

善利泉又名北海眼,一年四季,水溫如常,泉流如玉,晶瑩剔透,游魚細石,清洌可視。

八角蓮池又名放生池,形八角,周圍有矮磚的護欄。善利泉水自西北入,魚沼水自西南入,東有淺水口通北河。

Ⅱ 晉祠八景有哪些

指晉祠內的八大著名景觀,它們是望川晴曉、仙閣雲梯、石洞茶煙、蓮池映月、古柏齊年、勝瀛四照、難老泉聲和雙橋掛雪。

Ⅲ 楚雄蓮池映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楚雄蓮池映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07月2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開發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羅光武
成立時間:2010-07-23
注冊資本:8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3230010001193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鹿城鎮西小山「鳳山書院」住宅小區1、2幢商鋪二樓

Ⅳ 山西太原晉祠里的難老泉最早記載於哪個年代

「難老泉」,聽聽名字就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不必看見,就彷彿已經看見了。那噴涌的水源,那長流的碧波,永遠是活潑潑的,青春常在的。在《滕王閣序》里王勃慨嘆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比較起來,這難老泉實在值得叫人贊賞羨慕。 泉,論歷史,實際倒是很老的。從地質考察,據說有兩萬萬年或者三萬萬年呢。據文字記載,「難老泉」是晉水的主要源頭,古時候的晉國因晉水得名。晉國若是從「桐葉封弟」說起,到現在也該有三千多後了吧。「桐葉封弟」的故事,歷史傳說是這樣的: 西周初年,武王姬發死後,他的大兒子姬誦還很小,就由周公姬旦扶助做了國君,就是成王。有一天,姬誦和弟弟叔虞在一塊兒玩,他把一個桐葉剪成圭形,送給叔虞說:「我拿這封你吧。」叔虞把這件事告訴了周公,周公就問姬誦:「你要封叔虞嗎?」姬誦說:「我是跟弟弟說著玩的。」周公說:「天子無戲言。」於是姬誦就把叔虞封為唐的諸侯。叔虞到了唐.發揮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領導人民改良農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使人民生活逐漸安定富裕,就成為唐人愛戴的封建領主。 叔虞死後,他的兒子燮,因為境內有晉水,就改國號為「晉」。山西簡稱晉省,就是從這里來的。後人為了紀念叔虞,在晉水源頭建立了一座廟把奉他,這就是「晉祠」。 晉祠坐西向東,前臨曲沼,後擁危峰,水秀山明,風景是很幽美的。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看來晉祠在北魏以前就有了。當初也許規模並不很大,經過北齊高歡父子在這里起樓閣、築池館;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寫了《晉祠之銘並序》碑;宋仁宗趙禎又在晉祠西端為叔虞的母親邑姜修了宏偉壯麗的聖母殿,一代一代重修增建,現在已經成了一組祠廟建築群。里邊殿堂樓閣,亭台橋訪,足有三百多項名勝古跡。象「魚沼飛架」、「蓮池映月」、「雙橋掛雪」,每一種景物都各具形勢,各有特色,引人人股。其中「晉詞三絕」,更深深吸引著遊人的欣賞和留連。 「晉詞三絕」,一絕是「宋塑侍女」。在聖母殿里圍繞著邑姜鳳冠霞帔的坐像,有四十四尊侍女塑像,據說是宋朝的作品。塑像塑得精緻、細膩,一個個都象活的。雖然身體的豐滿俊美,臉形的清秀圓潤,神態的婉約自然,都有共同的地方,但是四十四尊四十四個樣子。有的象在沉思,有的象在凝視,有的象在緩歌徐吟,有的象在低聲細語,還有的微笑,有的輕顰,……衣裳,服飾,顏色,一切都那樣逼真。走近去,你彷彿會聽見她們說笑的聲音,會感覺出她們呼吸的溫馨。二絕是「古柏齊年」。傳說西周初年這里栽有兩株柏樹,因為同樣古老,所以叫「齊年柏」。可惜有一株在清朝道光年間被砍伐了。剩下的一株,橫卧如虯龍斜倚在擎天柏上,披覆在聖母殿左側。另有一株「長齡柏」,傳說是東周時候栽的。

Ⅳ 八角蓮池是什麼樣的

八角蓮池又名放生池,位於叔虞祠前。其形八角,約半畝大,周圍有矮磚的護欄。善利泉水自西北入,魚沼水自西南入,東有淺水口通北河。

八角池中植蓮,一向被人們所贊賞,有「蓮池映月」之稱,為晉祠內八景之一。池中所植睡蓮,花分紅、白兩色,花期很長,每當日暮便將開放的花瓣合攏如蓓蕾狀;日出便又漸次開放,且朵朵均挺出於碧綠的翠葉之上。夜間如有碧月照臨,清波翠浪,蟾光倒映,更覺分外增輝。

Ⅵ "揚州八怪"是指哪八個人

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

「八怪」(金農、汪士慎、黃慎、李鱓、鄭燮、李方膺、高翔、羅聘)不願走別人已開創的道路,而是要另闢蹊徑。他們要創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驚雷雨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來自立門戶,就是要不同於古人,不追隨時俗,風格獨創。

作品有違人們欣賞習慣,人們覺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正如鄭燮自己所說:「下筆別自成一家,長於詩文。」在生活上大都歷經坎坷,最後走上了以賣畫為生的道路。

雖然賣畫,卻是以畫寄情,在書畫藝術上有更高的追求,不願流入一般畫工的行列。他們的學識、經歷、藝術修養、深厚功力和立意創新的藝術追求,已不同於一般畫工,達到了立意新、構圖新、技法新的境界。

形成原因:

富商大賈為了滿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對物質和精神上的產品也就大量地需求,如精美的工藝品、珍寶珠玉、鮮衣美食,在書畫方面更是著力搜求。對字畫的大量需求,吸引和產生了大量的畫家。

據《揚州畫舫錄》記載,本地畫家及各地來揚州的畫家稍具名氣者就有一百數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當時的名家,「揚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聲名顯著者。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的作品,無論是取材立意,還是構圖用筆,都有鮮明的個性。

這種藝術風格的形成,與當時畫壇上的創新潮流和人們審美趣味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繪畫至明末清初受到保守思想的籠囿,以臨摹抄照為主流,畫壇缺乏生氣。這一萎靡之風激起有識之士和英才畫家的不滿,在揚州便出現了力主創新的大畫家石濤。

石濤提出「筆墨當隨時代」、「無法而法」的口號,宛如空谷足音,震動畫壇。石濤的理論和實踐「開揚州一派」,稍後,終於孕育出了「揚州八怪」等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群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揚州八怪

Ⅶ 誰有揚州八怪紀念館的導游詞

揚州八怪紀念館
主要游覽路線:
南柯古槐、西方寺 —— 陳列大廳 —— 金農寄居室 —— 金農茶室 —— 東園景區

【南柯古槐、西方寺】
揚州為自古繁華之地,多少王侯將相、巨豪商賈、能工巧匠在這里演繹了一個又一個傳奇的故事,而它令人神往的無限魅力自然也吸引了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李白用「煙花三月下揚州」嚮往它,歐陽修用「瓊花芍葯世無倫」贊美它,徐凝給予了它「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美譽,太多的文章、太多的畫卷在描繪它、稱頌它。可是細細品來,也許與揚州關系最密切,最有影響,最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還得算是這樣一個文人集團——揚州八怪。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揚州八怪紀念館」近距離的感受、認識這些卓爾不群的文人雅士們吧!
揚州八怪紀念館座落在歷史悠久的古巷,駝嶺巷內,我們沿著這條彎彎曲曲的小巷往前走的時候,千萬別忽視了身邊這棵千年的老槐樹,它可是與著名的成語「南柯一夢」緊密相關哦!傳說,隋末唐初的時候,有個叫淳於棼的人,家就住在揚州,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槐樹,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樹影婆婆,晚風習習,是一個乘涼的好地方。有一次淳於棼過生日,他一時高興.多貪了幾杯。夜晚,親友散盡,他一個人帶著幾分酒意坐在槐樹下歇涼,不覺沉沉睡去了。夢中,他到了大槐安國,正趕上京城會試,他報名入場,三場結束,詩文寫得十分順手,發榜時,高中了第一名。緊接著殿試,皇帝親筆點為頭名狀元,並把公主許配給他為妻,狀元公成了駙馬郎,一時成了京城的美談。婚後,夫妻感情十分美滿,淳於棼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他兢兢業業很受當地百姓的稱贊。有一年,敵兵入侵,大槐安國的將軍率軍迎敵,幾次都被敵兵打得潰不成軍,皇帝下令,讓淳於棼統率全國精銳與敵軍決戰。可憐淳於棼對兵法一無所知,與敵兵剛一接觸,立刻一敗塗地,手下兵馬被殺得丟盔解甲,東逃西散,淳於棼差點被俘。皇帝震怒,把淳於棼撤除職務,下令遣送回家。淳於尊氣得大叫一聲,從夢中驚醒,但見月上枝頭,繁星閃爍,此時他才知道,一切只是一場夢,所謂南河郡,不過是槐樹最南邊的一枝樹干而已,而挖開大槐樹下的樹洞,「大槐安國」原來只是個螞蟻窩,唐朝文人李公佐將此故事寫成《南柯太守傳》,到了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又將這一故事改編成劇本《南柯記》並入《臨川四夢》,毛澤東的著名詩句「螞蟻緣槐跨大國」用的也是這個典故。故事裡的大槐樹就是我們眼前的這株了,您看,這株古槐繁枝茂葉、槐香四溢,歷盡千年依然挺拔茂盛,面對這株唐代名木,我們就能感觸到揚州歷史的悠長和文化的蘊涵,朋友們趕緊合影留念吧!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了紀念館門前,揚州八怪紀念館建於1993年11月22日鄭板橋誕辰300周年之際,它是國內唯一以展示和弘揚「揚州八怪」藝術成就與創新精神的專業性紀念館,那麼館址為什麼選在小巷當中呢?這是因為「揚州八怪」中的代表人物金農晚年曾寄居於西方寺,而揚州八怪紀念館就是利用西方寺古建築改造建成的。西方寺是不是西方人建造的呢?當然不是,西方寺始建於唐代,唐代的揚州富甲天下,而這座寺就在橫貫市區中心部位的大街附近,是揚州繁華富裕的集中體現,堪稱「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人間仙境,再加上在此又發掘出了三尊佛像,於是便有了「西方寺」的稱號。下面就請大家與我一起進紀念館參觀吧。

【陳列大廳】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已有七百多年歷史的西方寺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它外觀氣宇軒昂,內部構架是珍貴的楠木,在揚州極為罕見,而今它就是我們八怪紀念館的主要組成部分「陳列大廳」。
我們先來看看大廳前的這一對鐵鑊,我們在瘦西湖的「徐園」中就已經見過它們的兄弟姐妹了。揚州共出土九個鐵鑊,關於鐵鑊的用途有三種說法:有人說揚州因地處長江、運河交接處,河網縱橫、水患不斷,蕭梁時鑄此鑊置水邊以作鎮水防患用;也有人說隋煬帝殘暴鑄鐵鑊是作刑具用的;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太平軍將廣兵多且戰事頗繁,鑄鐵鑊是為行軍煮軍糧用的。無論它們的真正用途是什麼,它們都是中華悠久文化的代表,就像大廳前的這幅金農的楹聯所說的中華文化是「三千餘年上下古,八十一家文字奇」,「三千餘年」指的就是中國的悠久歷史,「八十一家」則是指歷史上涌現的無數文化精英們,此聯寫的縱橫古今、大氣磅礴,還很好的表現出了金農「漆書」的特點,他寫字用重墨,橫粗豎細,直筆多,曲筆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來的筆畫,因此得名。而抱柱上另一幅鄭板橋的對聯正總結了金農漆書和揚州八怪這個文人集團最大的特點和精神內涵「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世人皆愛春夏挺拔茂盛的樹木,而鄭板橋獨愛秋天之樹,因為它刪繁就簡,與眾不同;世人皆愛燦爛盛開之花,而鄭板橋獨愛二月新花,因為是它們最先打破寒冬的束縛,是春天的使者。這幅對聯用板橋特有的「六分半書」表現出了「重視創新,追求創新」的審美意境,而「創新」也正是揚州八怪最鮮明的特點和藝術理念,是對八怪思想最佳的總結。其實,時至今日,「創新」不也同樣是我們正在追求的境界嗎?
走進大廳,我們眼前這些或站或坐的雕像,就是清朝康乾年間活躍在揚州的一群師法自然、勇於創新的文人——揚州八怪。細心的朋友一定發現了,雕像明明有15尊怎麼會是八怪呢?其實,揚州八怪的「八」在這兒不能當數詞來解釋,「八」與「怪」合在一起是一個不可拆分的形容詞,在揚州方言中「八怪」帶有貶意的色彩,是「醜八怪」的意思。在揚州八怪生活的年代,在畫壇上占統治地位的是宮廷畫家,他們就拿「八怪」這個詞來鄙視這群在揚州的民間畫家,稱他們是書畫界的「醜八怪」,故名「揚州八怪」。時間可以證明一切,「揚州八怪」的價值終於得到了承認,而今「揚州八怪」中的「八怪」是對這一群卓爾不群文人的高度贊揚,由貶義變成褒義了。這下我們就明白了,其實,八怪並不是實指八個人,而是指一個群體。關於揚州八怪成員的說法據史料記載共有13種之多,而今我們選擇了金農、鄭板橋、李鱓、高鳳翰、華喦、黃慎,李方膺、羅聘、汪士慎、高翔、邊壽民、陳撰、楊法、李葂、閔貞這十五位作為這一群文人的代表。
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揚州八怪」的幾位主要人物和他們的代表作品。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藝術成就佼佼者。他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是揚州興化人。他生於日漸破落的書香門第,從小失母,由乳母撫養成人,30歲時,父親去世,生活更加困頓,教書的微薄收入已難以養家糊口,於是就以賣畫為生,在揚州當了十年的職業畫家。雍正十年,板橋到南京參加鄉試,中了舉人接著中了進士,後來赴任山東范縣縣令,5年後調濰縣又做了7年知縣,前後共當12年縣令。據史料記載,他在做知縣時很有一些惠政,無一積案,無一冤民,為政清廉,節衣縮食,是位頗有政績的清官。鄭板橋擅長畫蘭、竹、石,間作梅花、古松等。他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是一位優秀的現實主義的詩人。他的書法,標新立異,自成一體,堪稱稀世之珍。人們稱他「三絕詩書畫」,不為過譽。鄭板橋的繪畫有很高的藝術造詣,究其淵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師古人,主要宗法鄭思肖、徐渭、陳淳、石濤和高其佩,但不為陳法所拘,而是活學活用。他在《蘭竹石圖》中題記:「平生愛所南先生及陳古白畫蘭竹,既又見大滌子畫竹,或依法皴,或不依法皴,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遂取其意,構成石勢,然後以蘭竹添縫其間。雖學出兩家,而筆墨則一氣也。」「遂取其意」這就是他學古人的奧妙所在。他極力主張學畫要向大自然學習,他在《墨竹圖》中題記:「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學習社會、宗法自然,但不搞純自然主義,而是把從自然中搜集的資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分析對比,找出其中的規律來,然後進行創作。同時.他還根據長年的創作實踐,總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三個不同創作階段。「眼中之竹」是客觀存在的自然實景,是對自然觀察和從中體驗的靈感;「胸中之竹」是藝術創作的構思,而「手中之竹」是藝術創作的實現。正由於鄭板橋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所以在他一生創作的大量的優秀作品中形成了清新、秀逸、勁健的藝術風格,從而為文人畫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汪士慎字近人,號巢林、溪東外史等。是安徽休寧人,他寓居揚州,擅畫花卉,隨意勾點,清妙多姿。精畫蘭竹,尤擅長畫梅,筆致疏落,超然出塵,筆意幽秀,氣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其秀潤恬靜之致,令人爭重。金農稱他畫梅之妙和高翔異曲同工,高翔善畫疏枝,汪士慎善畫繁枝,都有空里疏香、風雪山林的趣味。汪士慎老年一目失明,尚能揮寫自如,不失當年風韻。在一目失明作畫時,自刻了一方印「尚留一目看梅花」,後來,雙目都失明了,但仍揮寫自如。金農稱贊他「盲於目,不盲於心」。「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揚州梅花嶺下史可法墓前,一幅巨型梅花刻漆螺鈿落地屏氣勢壯觀,長歌如訴,這就是「揚州八怪」汪士慎著名的「汪梅」了。這位汪倫的後人,半生踏歌揚州,清高狂傲,他梅花屏上的繁枝梅花,在南北枝頭次第開放,「橫枝大幹走龍虯,萬蕊千花心手狂」,盤旋曲折如虯龍舞空,香雪繽紛,滿是梅影花光。「一目著寒梅」的詩人,寥寥幾筆,一枝寒梅扶搖直上,一枝橫斜而出,卻又冷香四溢,樹樹香光落滿衣裳。他的才學令人敬佩,他百折不撓的精神更是讓我們感動不已。
唐代詩人李賀被稱為「鬼才」。「揚州八怪」中也有一位畫家被稱做「五分人材,五分鬼材」。這倒不是他的畫風像李賀的詩風那樣冷峭,而是因為他善畫鬼,並且自稱能白日見鬼的原故。他就是羅聘,「八怪」中班輩最小的一個。羅聘,字遯夫,號兩峰,雍正十一年生於揚州,羅聘有個與眾不同的特徵:眼睛生得碧藍,晶瑩可愛,家裡就替他起了小名叫「阿喜」。他曾住在揚州綵衣街彌陀巷內,自稱住處為「朱草詩林」,其堂為「香葉草堂」,至今保存完好,是「揚州八怪」中唯一保留下來的私人住宅。羅聘是金農的入室弟子。他和金農、高翔一樣,一生未做官,遊玩也是他的愛好。羅聘的長項是人物、佛像、山水和梅竹。尤以畫鬼著名,《鬼趣圖卷》是他的曠世名作,《鬼趣圖》一共八幅,第一幅是滿紙煙霧中隱隱有些離奇的面目和肢體;第二幅是一個個短褲尖頭的胖鬼急急先行,後面跟著一個戴纓帽的瘦鬼,像是主僕的樣子;第三幅是一個穿著華麗而面目可憎的「闊鬼」手拿蘭花,挨近一個穿女衣的女鬼說悄悄話,旁邊一個白無常在那兒竊聽;第四幅是一個矮鬼扶杖據地,一個紅衣小鬼在他的挾持下給他捧酒缽;第五幅是一個長腳綠發鬼,伸長手臂作捉拿狀;第六幅是一個大頭鬼,前面兩個小鬼,一面跑,一面慌張回顧;第七幅是一個鬼打著傘在風雨中急去,前面有個鬼先行,還有兩個小鬼頭出現在傘旁;第八幅是楓林古冢旁,兩個白骨骷髏在說話。真是光怪陸離,無奇不有,看了使人既聳然又發笑。畫家以誇張手法描繪出一幅奇異怪譎的鬼怪世界,實際上這正是對當時社會的無情譏諷。他的畫繼承師法,但是不拘泥於師法,筆調奇特。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的妻子方婉儀和兩個兒子允紹和允纘都擅長畫梅花,有「羅家梅派」之稱,清代文學家袁枚和姚鼐均為之題詩稱贊。
「揚州八怪」個個都身懷絕藝,而且特點鮮明,李鱓生平狂放不羈,畫題廣泛,特別擅長用水,一方「賣畫不為官」的印章正是他一生的寫照。黃慎號癭瓢子,是遠近聞名的孝子,雖出生貧寒卻從不向生活低頭,精進不懈,最終成名成家。「畫史從來不畫風,我於難處奪天工」,李方膺的《風竹圖》代表了他高超的技藝和向困難挑戰的勇氣。高翔精於書畫、篆刻,畫梅花「全以意勝」,晚年時右手殘疾,以左手代書仍然創造出了不少佳作。關於「揚州八怪」主要人物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就陳列在我們身邊的櫥窗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慢慢欣賞。

【金農寄居室】
走出陳列廳,我們面前有一株參天的銀杏樹,這株銀杏樹已有780多歲了,是揚州超過五百年以上的十大名木之一。銀杏樹,又稱白果樹、公孫樹,所謂公孫樹,就是指前人植樹至孫輩方能獲益,銀杏樹生長緩慢,眼前如此粗壯的這棵樹該經歷了多少風雨的考驗啊。銀杏葉呈扇形、雌雄異株,所結果實叫做白果,可以入葯。銀杏樹一年四季樹貌變化很大,尤以深秋時,樹葉金色輝煌隨風飄落煞是壯美可觀,故稱為「公孫灑金」。在銀杏樹的對面就是揚州市的市花瓊花了,傳說隋煬帝下揚州就是為了看瓊花,「維揚一枝花,四海無同類」,瓊花的美名傳遍了天涯!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揚州八怪之一金農七十歲時開始寄居生活的地方,這也是西方寺方丈所居之處。金農,康熙二十六年生於「以湖山勝」的浙江仁和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市。金農英才早發,年少即負詩名,深為浙中諸前輩欣賞,可是這樣的日子並不長,可能是因為父死而家境驟貧,金農進取的願望沒有能實現。金農30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是惡性瘧疾,「寒熱互戰,膚悴而削」。當時生活又十分窘困,「一月閉門恆自飢」,且不說治療,吃飯也成了問題。在貧病交迫中,他發出了「中歲以往萬事輸」、「早衰吾欲稱老夫」的感慨。病中,金農「寒宵懷人,不寐申旦,遂取崔國輔『寂寞抱冬心』之語以自號」,號「冬心先生」,顯示出了金農心境的凄涼。35歲那年,金農第一次來到揚州,金農這次在揚州,對揚州的風光之美,人文之盛,圖籍之多,印象是深刻的,第一次來揚州他就愛上了揚州,為今後的常來揚州和定居揚州立下了根基。後來在京師求取功名的時候,金農下榻於前門外櫻桃斜街一處客店,各省應舉的人來的不齊,先到的人只有客店裡等,靠清廷發給的一點伙食費勉強維持著。拖了好一陣才開考,待到揭曉,金農和他的友人厲鶚都落榜了,金農不勝唏噓,是別人搞的鬧劇呢,還是自己做的一場夢?自己是50歲的人了,跑來趕這種虛熱鬧,不是自討沒趣?他夢醒了,「世無伯樂」,「功名」不是為他們這種人准備的,他也決不再圖什麼「功名」。他要真正遂他的林壑之志,決定「以布衣雄世」,從此「掉頭獨往,免得折腰向人俯仰」。乾隆十五年,64歲的金農開始定居揚州,起先住在謝司空寺之別院,所謂謝司空寺,就是今天的揚州天寧寺,70歲的時候遷居至「西方寺」,乾隆二十八年秋,77歲的金農在寂寞中與世長辭。比起「八怪」中其他的人來,金農的畫路較寬,不蹈襲他人,獨辟蹊徑、自出心裁,這和他的學問、才情、胸襟是分不開的。由於他一生未做官,但在所生活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極富盛名,因此就有了「三朝名士大布衣」的雅稱。
晚年的金農就生活在這前後兩進,面闊三間的小院之中。當時西方寺己蕭條衰敗,一片凄涼,金農曾題詩:「無佛又無僧,空堂一點燈」。此時的金農已年老體衰,評價自己:「妄念都絕」,稱自己是「如來最小弟子」、「心出家庵粥飯僧」,一面賣畫為生,一面念經、寫經、畫佛自娛。走進金農的念佛堂,我們從這座佛龕中的五字聯:「寫經滿百卷,畫佛亦千尊」,可以想見當年金農的處境與心態,中間的佛像是金農畫的,這幅佛像畫的很精采,衣服褶折結構所用的線條是富有「金石味」的書法用筆,如「金錯刀」,似「錐劃沙」,凝重渾厚中亦見靈動,臉部用「墨拓」法帶線勾勒,十分傳神。最有特色的是以二十餘行700多字作背景,如一條條寫有禪語的垂聯飄帶,其內容記述佛從何處來、佛對人們的作用、歷史上四十個大畫家分別為各寺廟繪制佛像的事情,還有自已對佛學的認識及作畫時的情景記述,可以稱得上金農畫佛中的扛鼎之作。念佛堂四周是金農與羅聘當年在此所繪作品的圖片,每幅均配有賞析短文,我們來看這幅《香林灑掃圖》,此圖從背影中生動地刻劃了小沙彌香林掃搭的形象,佛門清靜,灑掃是常事,題跋為「香林有塔掃而洗,洗而又掃,舍利放大光明,不在塔中而在手中矣。」這充滿哲理的文字正是金農「佛即我心」的佛學思想的體現。
寄居室前後進之間有一個小庭院,有百年的桂花樹兩株,西邊靠牆種笆蕉,豎怪石。是依金農的《蕉石圖》擬之的,雖小卻很有意境。寄居室後進三間,東為卧室、中為客廳、西為畫室。卧室牆壁上掛著金農的《采菱圖》、《自撰七絕漆書》。客廳正中牆壁上的一副對聯「惡衣惡食詩更好,非佛非仙人出奇」,是金農集唐人句贈送給老友汪士慎的,汪士慎一生布衣,命運坎坷,晚年雙目失明,金農稱贊他人奇、詩好,體現了兩人志趣相合、互為知己的摯情,實際上這副對聯不也正是金農自身的寫照嗎?我們看中間的這幅自畫像形神兼備。大家注意看畫像的腳下,腳穿紅鞋的確令人費解,堂堂的男子,還是「如來最小弟子」,怎麼可以如此打扮呢?我覺得這也許表現的就是金農「踏破紅塵」的願望吧,您說呢?
左右兩壁掛著四張書畫,分別是金農的《壺天春色圖》、汪士慎的《梅枝圖》、鄭板橋的《題畫詩》、羅聘的《竹石圖》。畫室中陳列著書櫥、多寶櫥、畫桌,畫桌上還有一幅尚末完工的梅枝圖,彷彿主人剛剛離去一般。走出金農寄居室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清代,有一位詩名甚大的名士先生客居揚州,成為各大鹽商競相延致的座上客。一次,一位鹽商在揚州平山堂大宴賓,這位名士先生被奉在主賓席上。席間有人提議每人做一首有關 「飛紅」的詩句來助酒興,依次輪到這位鹽商時,他苦思了好一陣未想出一句。眾客要他罰酒,他忽然說我有了,隨口念出一句「柳絮飛來片片紅」。眾人聽了大笑,齊說是他胡謅的,白雪似的柳絮,能「片片紅」嗎?要他交出出處來。正在尷尬間,名士先生起身說道:「這是元人詠平山堂的詩,他引用得很正確」。眾人不信,要這位名士先生念出全篇,這位先生從容誦道:「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是啊,在夕陽的返照之下,柳絮自然就被染紅了啊。眾人聽了,一致對這位先生的博學表示嘆服,而事實上,這首詩是這位先生自己即興作成為鹽商解圍的。受窘的鹽商當然很高興,過了一天,送了不少銀兩給這位先生作酬謝。這則故事,出自清人陸長春的《香飲樓賓談》,文中交待得很清楚,這位先生不是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

【金農茶室】
寄居室西南是金農茶室,在這里我們將從金農和號稱「茶聖」的汪士慎的書畫作品中了解到許多有關茶的文化。前面向大家介紹過汪士慎晚年雙目失明,失明的原因有的學者就認為與他嗜茶過度有直接關系,看來物極必反,茶雖好,飲之也不能過度啊!
這幅《玉川子煎茶圖》是金農仿宋人摹本而繪,畫中煎茶之情形,再現了最初茶的製作方法。這幅《玉川子嗜茶》書法作品中著名的「茶歌」是唐代詩人盧仝對飲茶七個境界的描述:「一碗喉嚨潤;兩碗破孤悶;三腕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以後凡是研究茶的人都喜歡引用此詩,因為茶對我們中國人而言絕不僅僅是一種飲料,它早已成為了一種精神的象徵和一種生活狀態的標志,深深的融入了中華文化之中了。
大家請向茶室西面看,一排青竹依牆而生,疏密有致,潔白的牆面右上方以「漆書」錯落變化地寫著金農的「畫竹題句」:「餘六十歲後始學畫竹,前賢竹派不知有人。宅之東西種植修篁以千萬計,每當高舂夕晡時就以日影寫其狀,即以此君為師也」。款字下立石筍兩塊,景緻獨特。一方小院,一面白牆,因有青竹、奇石、漆書,似乎將「八怪」領袖金農的意念與自然構成一幅渾然相融的畫面,從而成為了「翠影補壁」一景。大家可以在此合影留下這美好的意境。
金農晚年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了七年,這期間24歲的羅聘拜他為師,作「詩弟子」並學畫。其實,年輕的羅聘繪畫的技法並不在金農之下,那他為什麼拜金農為師呢?傳說,金農到了西方寺安頓下來後,為了生活曾在附近的縣學旁租下一間店面房,雇幾個下人經營燈籠生意,金農便畫或寫些作品貼在燈籠上。一天,下人告訴金農:「這幾天生意特別好,燈籠一大早掛出去就被一位年輕人全部買走了。」金農想:「我又沒題上自己的款,蓋上自己的印,是誰這樣做呀?」隔日,金農事先坐在店裡,欲看個究竟。果然如下人所述,一位英姿勃發、秀氣過人的小夥子出現了,就在他買下燈籠快要出門時,金農說道:「後生請留步一敘」,年青人轉頭發現是金農,立即從隨身包裹中取出數十張臨習之作遞給金農,金農見罷很受感動,原來畫的都是已賣出的燈籠上的書畫作品。年輕人誠懇地說:「我敬重先生,意欲拜您為師。」金農大喜,當即認徒。這是一段佳話,因為金農晚年寄居西方寺,其情其景都是很孤寂的,這期間收下羅聘為弟子,卻增添了諸多的生活樂趣與創作活力。這也使「八怪」中有了一對師徒,羅聘是八怪中的殿軍人物,他的加盟使揚州八怪在揚州的活動時間又延續了好多年。七十七歲的金農客死於寄居室後,隔年就是由他的弟子羅聘扶柩葬於杭州臨平黃鶴山中的。

【東園景區】
在揚州國畫院名譽院長,著名畫家李亞如先生的書畫陳列廳前有一方水池,名叫「鶴池」,也稱「鶴池窺冰」。金農寄居西方寺時有「以鶴為伴」的愛好,他的詩句「我今常飢鶴缺糧」就記載了其當時生活的貧困及與鶴同甘共苦的境況。金農養鶴為孤寂辛酸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情趣,「月夜畫梅鶴在側,鶴舞一回清人魂。」他曾攜鶴踏雪,並題詩於壁:「此時何所想,池上鶴窺冰。」高士情懷可見一斑。
轉過「鶴池」,就來到「竹泉亭」。這是一座建在西方寺水井上的四角亭。金農在西方寺寄居七年即用此井中之水,水井四周有疊石假山、清竹、卵石小徑,構成了「竹泉幽境」。金農一生愛竹,晚年更是以畫竹為樂事。井水亦稱泉水,故名「竹泉」,當年金農常用的一方閑章就叫「竹泉」,現在我們建亭於古井之上,以追尋金農高古雅逸的情懷。
沿著竹泉小徑往南是一座「五代經幢」,此經幢刻於五代保大四年,其內容為佛學中的「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神妙真言」。經幢呈六角型,背面無字可以想見是靠牆而立的,現存上半截。所見百餘字,楷中寓行、字型工穩、點劃分明、氣韻生動,對研究佛學和五代書法均具有較高的價值。
這條長廊叫做「碑廊集粹」,從傳世的八怪書畫作品中精選了六十一幅,經鐫刻、墨拓展示在長廊的兩側,這些碑刻拓片不僅能映現八怪們的創新理念,又能代表各自的藝術特點。鄭板橋的書法作品選刻較多,其中就有膾炙人口的「吃虧是福」、「難得糊塗」、「歌吹古揚州」等等詩句。碑廊東北面有一處園林小品,我們稱之「蓮池映月」,透過這類似瘦西湖徐園中的葵窗,竹蔭下這塊太湖石多像金農在拜佛啊,順著悅耳的泉滴聲我們看到一彎呈月牙形的池水,這里睡蓮點點、小魚在水中穿行,抬眼望,一塊漢白玉上刻著行書「蓮池映月」,讓人感到非常的恬靜和雅逸。
揚州八怪紀念館有著豐厚的人文底蘊,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細細的品味,剛才我只是給大家做了一些概況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再好好的欣賞一下吧!

Ⅷ 揚州八怪的紀念館

揚州八怪紀念館是宣傳和弘揚揚州八怪藝術成就的專業紀念館。紀念館佔地4452平方米。現存古建築明代的楠木大殿,今辟為主展廳,展示十八世紀揚州的風土人情,便利的交通,繁榮的經濟……「八怪」因此孕育而生。東西廊房及珍品陳列廳,陳列有八怪書畫及揚州書畫家代表作,供遊客品賞。還有金農寄居室復原陳列,展現「八怪」書畫創作生活的歷史氛圍。館內保存有千年古樹,增設了假山水池,綠草如茵,潔凈清幽,是揚州獨具特色的參觀游覽景點。 揚州八怪紀念館是宣揚和弘揚揚州八怪藝術成就的專業紀念館。揚州八怪紀念館東鄰揚州繁華的文昌商業圈,西接著名的揚州蜀岡風景區,是利用「揚州八怪」之一金農曾寄居的西方寺古建築群而建。700年前的楠木大殿,現為揚州八怪紀念館主展廳,集中展示揚州八怪的成因及藝術成就;東西廊房陳列有揚州八怪書畫,表現每位書畫家的個性創作;金農寄居的方丈室恢復原貌,展現金農晚年創作生活的情境;精品陳列室陳列「揚州八怪」傳人李亞如的畫作精品;近六十幅的「揚州八怪」書畫刻石,再現中國傳統碑刻的神韻。「千年銀杏」「鶴池窺冰」「蓮池映月」「竹泉幽境」等。
優美的園林景觀與深厚的文化底蘊交相輝映。揚州八怪紀念館是揚州獨具特色的旅遊景點。 飲食:翡翠燒賣、野鴨菜包、揚州餅、蟹殼黃、雞絲卷等 。
交通:乘公交4、18、20路均可到達。
住宿:揚州天緣賓館、揚州紫藤園賓館、揚州國緣賓館、揚州賓館、揚州瑞春園大酒店等。
購物:瓊花露酒、高郵雙黃鴨蛋、秦郵董糖、界首茶干、寶應藕粉、江都方酥、玉器等。
小貼士:紀念館門票價格15元/人,學生憑學生證則半票,70歲以上老人免票。

Ⅸ 請問「蓮池映月非空非色」下聯是什麼

蓮池映月非空非色 滄海藏天無古無今 很有名的一個對聯

Ⅹ 雲南楚雄蓮池映月84幢證件齊全怎麼能辦到房產證

現在不辦房產證了,土地證和房產證合為不動產登記證。
一手房的話,需要開發商提交土地手續還有物業提房屋資料,購買發票就能辦。
二手房,需要交回土地證和房產證,稅費票據才能領新證。
如新證出不來,可像房屋產權中心查詢差那個環節,補齊就行了。

閱讀全文

與楚雄蓮池映月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