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人民調解糾紛分類

人民調解糾紛分類

發布時間:2021-08-28 08:40:43

『壹』 人民調解的受理范圍有哪些

人民調解受理范圍:
一、受理范圍。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民間糾紛,包括發生在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之間涉及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各種糾紛。
二、民間糾紛的主要類型。根據糾紛所指向的對象,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類型。(一)婚姻家庭糾紛,(二)勞動糾紛,(三)拆遷糾紛,(四)租賃糾紛,(五)傷殘、死亡賠償糾紛,(六)拖欠工程款等經濟糾紛(七)宅基地糾紛,(八)物業糾紛等等。
三、對人民調解受理范圍的限制。調委會不受理下列糾紛:一是法律、法規規定只能由專門機關管轄處理的、或者法律、法規禁止採用民間調解方式解決的;二是人民法院、公安機關或者其它行政機關已經受理或者解決的。

『貳』 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民間糾紛的方式有哪幾種

《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第23條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根據糾紛當事人的申請,受理回調解糾紛;當事人答沒有申請的,也可以主動調解,但當事人表示異議的除外。當事人申請調解糾紛,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根據這一規定,人民調解組織受理糾紛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受理調解。當事人可以向人民調解組織遞交書面申請材料,也可以口頭申請。二是調解組織主動調解。實踐中還有一種情況,即已經到公安部門或法院的糾紛,公安或法院認為更適宜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解決的,移交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但是,不論通過哪一種方式受理糾紛,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就是要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對於當事人明確表示不願接受調解組織調解的,應當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叄』 民事調解中沖突的類型有哪些

調解是指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就爭議的實體權利、義務,在人民法院、人民調解委員會及有關組織主持下,自願進行協商,通過教育疏導,促成各方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辦法。
1、法院調解
又稱訴訟內調解。包括調解活動、調解的原則、調解的程序、調解書和調解協議的效力等。是當事人用於協商解決糾紛、結束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審結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制度。訴訟中的調解是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進行的訴訟行為,其調解協議經法院確認,即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遵循查明事實,分清是非、自願與合法的原則,調解不成,應及時判決。法院調解,可以由當事人的申請開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主動開始。
調解案件時,當事人應當出庭;如果當事人不出庭,可以由經過特別授權的委託代理人到場協商。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除法律規定的特殊原因外,一般應當公開調解。在法院調解中,被邀調解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自願、協商達成調解協議,協議內容符合法律規定的,應予批准。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可以不製作調解書:①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②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③能夠即時履行義務的案件。④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2、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又稱訴訟外調解。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進行的調解活動。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村民委員會和人民調解標志居民委員會下設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進行工作。
人民調解工作應遵循的原則有:①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政策進行調解。②必須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前提下進行調解。③必須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進行調解。④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者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經調解達成的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即訴訟外調解,又稱群眾調解或人民調解。18世紀末北歐各國已建立調解組織。1797年挪威把中國劃分為若干調解區,各區設調解委員會,調解委員由人民選擇有聲望的人擔任。到19世紀,美國和日本等國也先後建立了群眾調解制度。
一、調解范圍狹窄。
雖然最高院公布了《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對婚姻家庭糾紛和繼承糾紛、勞務合同糾紛、交通事故和工傷事故引起的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明確的損害賠償糾紛、合夥協議糾紛、訴訟標的額較少的糾紛等六類案件,法院在開庭審理時,應當先作調解,但有些法院仍局限在對離婚、贍養等幾類案件的審理中、調解上,而非普遍適用這一程序。
二、調解率降低。
大多數法院民事調解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過去一般法院民事案件調解率約在60%-70%,而目前一般保持在30%-40%,有些法院甚至更低。這一現狀與民事法律的立法精神和司法為民的要求並不一致。
三、陷入調解誤區。
一提到調解,就是想方設法做原告的思想工作,原告放棄部分權利,結果是被告不按調解協議履行,原告不得不申請法院強制執行,這樣,不僅增大原告的訴訟成本,也不能及時充分地保護訴訟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讓義務方鑽法院調解的空子,不利於樹立法院的威信,更不利於倡導誠實守信這一社會公德的形成。
四、客觀上法官無時間和精力去調解。
目前,法院系統都實行案件審判流程管理,法官的時間受流程管理控制,庭前法官一般不會見當事人,當事人也無法打聽到承辦法官,法官僅在庭上組織調解,這種調解大多數是流於形式,走過場。另外,近幾年來基層法院退居二線及退休審判人員增多,而法院編制已滿,法律院校的大學生進不來,加之司法考試難度大,造成一線審判人員緊缺,現有審判人員一年人均要審結100多件民事案件,很難有時間耐心細致地做雙方當事人的調解工作。

『肆』 人民調解組織受理民間糾紛的范圍

人民調解即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進行的調解活動,主要是公民與公民、法人之間涉專及民事權屬利義務的糾紛,即有關人身、財產權益和其他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糾紛。
但有以下情形的,不得受理:
1、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由有關部門管轄處理的;
2、人民法院已經受理或正在受理的;
3、一方當事人不同意進行調解的;
4、已構成犯罪或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處罰行為的;
5、已經申請基層人民法院處理或處理完畢的;
6、其他不屬於人民調解受理范圍的

『伍』 大調解框架下,調解怎麼分類的

三位一體大調解的概念。所謂三位一體大調解是指在黨委的領導下,人民法院、人民調解委員會和行政主體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構建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相互結合的新時期矛盾糾紛的預防和解決機制。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三位一體調解既是一個概念問題,又是一個機制問題。人民調解是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司法調解是維護司法公正,解決訴訟糾紛的最後一道防線,只有在結構上既強調各自作用的發揮,又強調他們之間相互協調、相互銜接、相互作用,從才能而達到服務社會和諧發展的最佳效果。
司法調解。司法調解也叫法院調解,是指在訴訟中由人民法院主持,依法說服教育,使訴訟雙方當事人互諒互讓,解決糾紛的一種訴訟活動。
人民調解。人民調解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以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公德為依據,對民間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促進雙方平等協商,而達成協議。
行政調解。行政調解是指由行政主體主持的,以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為依據,以自願為原則,採取說服、疏導、教育等方法,促使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達成協議,以解決爭議的活動。
三者的區別。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在法律界定上具有本質的區別,一是調解的主體不同,司法調解的主體是人民法院;人民調解的主體是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政調解的主體是黨委、政府及行政部門。二是調解的性質不同,司法調解是一種訴訟活動,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是非訴訟活動,其中行政調解是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行政行為。三是調解的權力來源不同,司法調解來源於國家的審判權;人民調解來源於人民群眾的民主自治權;行政調解來源於國家的行政權。四是調解的對象和范圍不同,司法調解所針對的是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現行法律規定有障礙)、刑事自訴案件和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以及執行和解案件;人民調解所針對的是民間糾紛和違反社會公德的糾紛;行政調解所針對的是具有行政管理隸屬關系人的糾紛。五是調解協議的效力不同,司法調解協議一旦生效即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而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不具有這種強制效力。司法解釋規定,人民調解具有合同的性質。

『陸』 常見的糾紛分哪些類型

常見的糾紛有:贍養糾紛、房屋糾紛(常見的),還有合同糾紛、工程合同糾紛、商務糾紛、醫療糾紛、旅遊糾紛、勞動糾紛、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1、離婚糾紛

依照法定手續解除婚姻關系。即夫妻雙方通過協議或訴訟的方式解除婚姻關系,終止夫妻間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行為。

對於一般離婚糾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規定:「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民事糾紛

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

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其解決機制有自力救濟、社會救濟、公力救濟。

3、勞動合同糾紛(法律概念)

勞動合同糾紛是勞動爭議的一種。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定,在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都屬於勞動合同糾紛。

《規定》對勞動合同糾紛列舉了七種情形:

(1)確認勞動關系糾紛;(2)集體勞動合同糾紛;(3)勞務派遣合同糾紛;(4)非全日制用工糾紛;(5)追索勞動報酬糾紛;(6)經濟補償金糾紛;(7)競業限制糾紛。

4、房屋買賣合同糾紛

買賣合同是指出賣人將房屋所有權轉移給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此處的房屋,包括了商品房、經濟適用房、房改房,農村房屋等各類合法性質的房屋。

5、財產損害賠償糾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自願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對調解達成的協議應當履行;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柒』 人民調解制度的種類

就人民調解而言, ,以及鄉鎮(街道)的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政區劃接邊地帶的「聯合調解委員會」及旅遊地、商品聚集散地等特殊區域的「專門調解委員會」;這是人民調解的主體,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有各類調解組織90多萬個,其中99%的村民委員會,85%的居民委員會(社區);近10萬個國有大中型企業、地方骨幹企業建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全國現有人民調解員近800萬人,2001年共調解民間糾紛600多萬件。二是從縱向看或條條看,有各種產業協會、商會,如輕工協會、紡織協會、個體協會等的調解;三是各種群眾團體,如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組織的調解;四是各種消費者協會的調解。後三種調解組織,或類似於人民調解,或借鑒了人民調解的理論和方法,或受人民調解制度的影響。從大概念講,都屬於人民調解的范疇。
人民調解工作范圍從調解一般公民之間的糾紛拓展到調解公民與法人、與集體、與其它社會組織之間矛盾糾紛,涉及到人身、財產、經濟、管理、道德等諸多領域。人民調解工作不斷規范,形成了受理、准備、調解、達成協議等調解程序和矛盾糾紛預防程序,建立並完善了糾紛登記、共同調解、回訪、糾紛排查、信息反饋、統計、檔案管理、例會、培訓、學習等工作制度,實行了崗位責任制。

『捌』 何謂法律糾紛,其如何分類,各糾紛又具體指什麼

1、刑抄事糾紛: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國家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進行立案偵察、審判並給予刑事制裁(如罰金、有期徒刑、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等)。

2、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

3、行政糾紛: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之間或國家行政機關同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公民之間由於行政管理而引起的糾紛。

(8)人民調解糾紛分類擴展閱讀:

發生了民事糾紛,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調解委員會、有關單位、有 關行政部門進行調解,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民事主體違反了民事法律義務規范而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權利,由此而產生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民事爭議。總的來講,民事糾紛就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

『玖』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的范圍有哪些

依據《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中關於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的范圍規定如下:

1、第二十條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民間糾紛,包括發生在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之間涉及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各種糾紛。

2、第二十一條民間糾紛,由糾紛當事人所在地(所在單位)或者糾紛發生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調解。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企業事業單位的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不了的疑難、復雜民間糾紛和跨地區、跨單位的民間糾紛,由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調解,或者由相關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共同調解。

3、第二十二條人民調解委員會不得受理調解下列糾紛:

(一)法律、法規規定只能由專門機關管轄處理的,或者法律、法規禁止採用民間調解方式解決的;

(二)人民法院、公安機關或者其他行政機關已經受理或者解決的。

(9)人民調解糾紛分類擴展閱讀

人民調解的條件程序如下:

1、糾紛的受理,既由當事人提出調解申請,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調委會也可主動調解。實行統一立案報告制、統一承辦;

2、進行必要的調查,收集相關證據,查明糾紛的事實經過,擬定調解糾紛的實施方案;

3、主持調解,製作書面調解協議書,當事人、承辦人簽字,並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

4、對久調不決的糾紛,及時申報人民調解工作領導小組,避免糾紛激化;

5、調解結束,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達成協議而結束的調解。二是沒有達成協議的調解。調解達成協議後人民調解委員會有責任幫助、檢查、督促、教育雙方當事人自覺履行協議。沒達成調解協議,防止糾紛激化,並告知糾紛當事人進入其他程序進行解決(如申訴、仲裁、訴訟)。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

『拾』 矛盾糾紛有哪些類型

有贍養糾紛、房屋糾紛(常見的),還有合同糾紛、工程合同糾紛、商務糾紛、醫療糾紛、旅遊糾紛、勞動糾紛、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1、房產糾紛

房地產糾紛是指在房地產開發、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當事人之間因房地產權益而產生的爭議。實際上也就是房產(房屋權益)糾紛和地產(土地權益)糾紛的總稱。其當事人既可以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也可以是房地產管理機關,其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包括涉外房地產關系中的外國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和港澳台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合同糾紛

合同糾紛,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釋、履行、變更、終止等行為而引起的合同當事人的所有爭議。合同糾紛的內容主要表現在爭議主體對於導致合同法律關系產生、變更與消滅的法律事實以及法律關系的內容有著不同的觀點與看法。合同糾紛的范圍涵蓋了一項合同的從成立到終止的整個過程。

3、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系的當事人之間因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履行勞動合同而發生的糾紛,即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因勞動關系中的權利義務而發生的糾紛。

4、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醫療衛生、預防保健、醫學美容等具有合法資質的醫療企事業法人或機構的糾紛,目前中國的醫療糾紛是特別不好處理的事情。

廣義的醫療糾紛包括醫患雙方發生的民事糾紛(民事賠償等)、行政糾紛(行政處罰等)、刑事責任(醫療事故罪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5、旅遊糾紛

旅遊糾紛是指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旅遊輔助服務者之間因旅遊發生的合同糾紛或者侵權糾紛。 旅遊糾紛有有以下解決途徑: 一是與旅遊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是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三是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四是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閱讀全文

與人民調解糾紛分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