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專利間接侵權追責

專利間接侵權追責

發布時間:2021-08-28 04:54:43

㈠ 專利被侵權怎麼辦

您好,首先需要明確侵權類型
如果是間接侵權,那麼侵權表現一般以產品邏輯、運營文案的抄襲和剽竊為主。這種時候就需要確定被剽竊的邏輯有哪些,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
如果是直接侵權,那麼不僅需要明確侵權類型,還需要第一時間隔斷侵權鏈條,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雖然在這之後,上級給出的處理方案可能不鼓勵甚至反對我們這么做,但一般情況下,在事件全貌明確之前,只要以維護用戶/公司的利益為出發點,採取任何措施都在情理之中。
舉措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

首先我們需要啟動法務層面上的處理程序,這是最基本同時也最不得已的舉措,可以說是我們處理侵權事件的底牌。具備完善的法務後盾,可以保證我們在其他所有措施都不奏效時迅速啟動法律追責程序。
然後是商務層面的警告,可以是一封公司間的郵件,也可以是一則關於侵權的官方聲明或警告,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可以對侵權方形成一定程度的威懾。
最後是雙方產品運營層面的直接交涉,用「談判」一詞也未嘗不可。我們需要在談判當中明確侵權方的責任,並讓對方知悉我們的處理辦法,以及作出必要的警告。在談判當中應該留有底牌,避免對方獲知我們產品的底層架構、盈利模式等商業機密。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㈡ 什麼是專利間接侵權 間接侵權行為有哪幾種

間接侵權,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並不構成直接侵犯他人專利權,但卻故意誘導、慫恿、教唆別人實施他人專利,發生直接的侵權行為,行為人在主觀上有誘導或唆使別人侵犯他人專利權的故意,客觀上為別人直接侵權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間接侵權的對象僅限於專用品,而非共用品。這里的專用品是指僅可用於實施他人產品的關鍵部件,或者方法專利的中間產品,構成實施他人專利技術(產品或方法)的一部分,並無其它用途。
對於一項產品專利而言,間接侵權是提供、出售或者進口用於製造該專利產品的原料或者零部件;對一項方法專利而言,間接侵權是提供、出售或者進口用於該專利方法的材料、器件或者專用設備。間接侵權人在主觀上應當有誘導、慫恿、教唆他人直接侵犯他人專利權的故意。行為人明知別人准備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仍為其提供侵權條件的,構成間接侵權。
間接侵權一般應以直接侵權的發生為前提條件,沒有直接受權行為發生的情況下,不存在間接侵權。
發生下列依法對五種侵權行為不予追究或者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情況,也可以直接追究間接侵權行為人的侵權責任:
(1)該行為屬於專利法第63條所述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2)該行為屬於個人非營利目的的製造、使用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專利方法的行為。

㈢ 專利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有什麼不同


(一)直接侵權行為的形態
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製造、使用、銷售、專許諾銷售、進口發明、實屬用新型專利產品或利用專利方法獲得的專利產品,以及製造、銷售、許諾銷售、進口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二)間接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所謂間接侵犯專利權是指行為人本身的行為並不直接構成對專利權的侵害,但實施了誘導、慫恿、教唆、幫助他人侵害專利權的行為。間接侵犯人與直接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承擔連帶責任。

㈣ 專利間接侵權行為認定需要把握的幾點

專利間接侵權行為認定需要把握的幾點,專利間接侵權行為,應是指銷售利用專利權利要求中的必要技術特徵而製造的專利核心技術產品的行為。專利間接侵權行為認定專利間接侵權行為認定需要把握的幾點有哪些呢?在具體認定時,應把握以下幾點:1.專利間接侵權行為是未經權利人同意擅自實施的行為。權利人對其專利有自由處分權,經權利人同意或許可的實施專利權的行為,不構成對專利權的侵犯。權利人的同意,有意思表示即可,包括明示和默示兩種。明示的同意包括許可合同和授權,默示許可是指專利權人或者被許可人銷售專利核心技術產品的行為所形成的許可。2.間接侵權的產品需是使用了專利權利要求中的必要技術特徵(即專利核心技術)的產品,使用專利技術附加技術特徵的產品,不能認定為間接侵權。3.間接侵權行為是一種銷售行為,其他行為類型不能構成。4.間接侵權行為不僅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明知,即明知專利權的存在和有效,以及明知購買人購買的目的是用於侵害專利權,還要求行為人具有謀取非法利益之目的。專利間接侵權行為認定需要把握的幾點有哪些?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㈤ 專利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有什麼不同


(一)直接侵權行為的形態
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製造、使用、銷售回、許諾銷售、進口答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或利用專利方法獲得的專利產品,以及製造、銷售、許諾銷售、進口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二)間接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所謂間接侵犯專利權是指行為人本身的行為並不直接構成對專利權的侵害,但實施了誘導、慫恿、教唆、幫助他人侵害專利權的行為。間接侵犯人與直接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承擔連帶責任。

㈥ 間接侵權的構成間接侵權的

和其他侵權行為一樣,專利間接侵權行為必須實際發生。如果僅有教唆、幫助他人實施專利侵權行為的意圖,或僅作好了教唆、幫助他人實施專利侵權行為的必要准備,但未實施教唆、幫助的行為,即未實際發生間接侵權行為,則間接侵權行為不能成立。因此,有專利間接侵權行為的實際發生是間接侵權的最為重要的構成要件。
那麼,何種情形下表明間接侵權行為實際發生呢?這就需要弄清間接侵權的表現形式。學界就間接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意見尚未統一。綜合比較各種觀點,間接侵權行為應包括以下幾種:
(1)故意銷售、許諾銷售、進口只能用於專利產品的關鍵部件、或專門用於專利產品的模具、或專門用於實施專利方法的機器設備或中間體材料;(2)未經專利權人授權或委託,擅自許可他人實施專利技術;(3)專利許可合同的被許可方,違反合同中關於「不得轉讓」的約定,擅自許可第三人實施專利技術;(4)專利權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的同意而許可第三人實施專利技術;(5)技術服務合同的受託方在委託方解決特定的技術問題時,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而利用了其專利技術;(6)其他。
眾所周知,直接侵權行為可以是製造、銷售、許諾銷售、使用、進口等幾種行為。然而,對於間接侵權來說,情況則有所不同。第一,間接侵權行為的客體是一種「物品」,即間接侵權應是有意為他人實施專利發明而提供有關物品。第二,這種「物品」僅限於專用品,而非共享品。即行為人侵權的客體僅可為用於實施他人產品的關鍵部件,或者方法專利的中間產品,構成實施他人專利技術(產品或方法)的一部分,並無其他用途。第三,專利間接侵權行為不包括製造和使用行為,僅包括銷售、許諾銷售、進口等行為,這是由間接侵權的性質所決定的。如上所述,間接侵權是有意為他人實施專利而提供有關物品,被提供的物品本身並沒有得到專利權的保護,因此要構成間接侵權,就必須有提供或出售行為存在。假如僅僅是製造有關物品,尚未將他提供或出售直接侵權人,那麼與實施專利技術之間就不存在任何聯系,不可能由此得出致使他人侵犯專利權的結論。當然,如果製造有關物品的目的是為了自己使用,根本就不打算將他提供或出售給直接侵權人,那就更談不上間接侵權了。第四,間接被侵犯的專利既可以是產品專利,也可以是方法專利。對於一項產品專利來說,間接侵權表現為提供、出售或進口用於製造該專利產品的原料和另部件的行為;對於一項方法專利來說,間接侵權行為表現為提供、出售或進口用於實施該方法的材料、器件和專用設備的行為。 且間接侵權行為與直接侵權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間接侵權的成立是不是一定要以直接侵權的發生為前提,學界有「獨立說」和「從屬說」兩種意見。「獨立說」認為,法律里規定或者實踐中承認間接侵權是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專利權人的利益,間接侵權應當具有獨立性,判定間接侵權成立與否不應該以直接侵權行為的發生為前提條件。「從屬說」認為,相對於直接侵權而言,間接侵權起的是輔助性的作用,間接侵權行為的成立應當以直接侵權行為的發生為前提,沒有直接侵權就沒有間接侵權。
間接侵權人在性質上是共同侵權人
主張間接侵權的成立需以直接侵權行為的發生為構件,理由是:(1)從我國目前認定專利間接侵權行為的法律依據上看,間接侵權人在性質上是共同侵權人,因此在法律認定上,間接侵權行為成立的前提應是被教唆或幫助的人實施了直接侵權行為。(2)從我國的司法實踐來看,專利權人提起侵權訴訟時,一般都把直接侵權人和間接侵權人列為共同被告。法院在審理侵權案件時,如果發現有間接侵權人的時候,通常會通知原告,由原告請求法院把間接侵權人追加為共同被告。如果專利權人只對間接侵權人提起侵權訴訟的話,專利權人必須向法院提供證據,證明直接侵權的存在。專利制度較為發達的美國也基本採用了這種做法。(3)構成間接侵權的行為也許不構成直接侵權行為,例如不是為了生產經營目的等等,但是必須最終發生了直接實施專利技術的行為,否則就等於承認了所謂「部分侵權」的理論,破壞了專利法第56條所規定的「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的基本原則,其結果相當於將專利保護擴大到與專利技術沒有關聯的非專利產品,這是典型的濫用專利權的行為,嚴重的會構成觸犯反壟斷法的行為。(4)間接侵權行為與直接實施專利技術的行為之間必須具有某種「密切」的因果關系,只有這種因果關系的存在,行為人才需要承擔一定的連帶責任。 專利間接侵權行為人應有主觀上的故意
當然,出於對專利權人更多保護的考慮,法律可以制定相關的例外規定。國外已有不少立法先例。我國也在開始這方面的立法。如上述北京高院意見第79條規定:「發生下列依法對直接侵權行為不予追究或者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情況,也可以直接追究間接侵權行為人的侵權責任:(1)該行為屬於專利法第63條所述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2)該行為屬於個人非營利目的製造、使用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專利方法的行為。」第80條規定:「依照我國法律認定的直接侵權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在境外的,可以直接追究間接侵權行為人的侵權責任。」這為我國制定全國統一的專利間接侵權制度提供了積極的幫助。 一旦專利間接侵權被認為是一種教唆、幫助他人實施專利侵權的行為,則專利間接侵權行為人應有主觀上的故意。一般來講,教唆、幫助他人的主觀心態是故意,教唆、幫助活動不構成過失。事實上,如果像專利直接侵權行為一樣,將過失的行為也予以追究責任,不僅於法無據,而且也會給公眾帶來額外的注意義務,給行為人造成損害。因此我國有關專利侵權行為的法律依據上都有主觀故意的要件。即使在美國、德國,其專利間接侵權行為人也是在「明知」或「顯然知道」的情況下才承擔相應的責任。
上述有關專利間接侵權的含義及構件的思考為人們判斷間接侵權行為提供了一個方向,我們期待國家早日完善相關立法,構建起健全的專利保護制度。

㈦ 專利間接侵權和共同侵權有何區別

間接侵權是指,行為人的行為本身並不構成直接實施他人專利的侵權,但回卻教唆、幫助、誘導他人答實施專利,發生直接侵權行為,行為人在主觀上有誘導或教唆他人侵犯專利的故意,客觀上為直接侵權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必要條件。
共同侵權行為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為人,基於共同故意或共同過失,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致使他人人身或財產受損的行為。共同加害行為構成共同侵權行為。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㈧ 什麼是專利間接侵權

什麼是專利間接侵權?專利間接侵權在很多專利領域中常有發生,一般的專利侵權為整體的一個侵權,隨著侵權的手段逐步提高,專利侵權的方式也逐漸增多;間接的專利侵權一般會是侵權其中的一部分,通過專利部分使用的方式來利用專利技術或者是通過他人指使侵權的方式;因此處理專利間接侵權也是廣大專利人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什麼是專利間接侵權網路上專利間接侵權是這樣講的:行為人實施的行為並不構成直接侵犯他人專利權,但卻誘導、慫恿、教唆、幫助別人實施他人專利,發生直接的侵權行為,行為人在主觀上有誘導或唆使別人侵犯他人專利權的故意,客觀上為別人直接侵權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把間接侵權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的間接侵權是,出售專利產品或者用於使用專利方法的設備的一個主要零件,並且明知道這個主要零件是為了侵犯專利權而特別製造的,不具備除了侵犯專利權以外的其他用途,這種間接侵權被稱為共同侵權。第二中形式的間接侵權是,積極引誘和教唆他人侵犯專利權。這種間接侵權被稱為引誘侵權但是侵權人需要注意了,縱使是通過間接的方式使用專利獲取商業利益,也難逃法網;法律上規定,明知道這個組成零件是為了侵犯專利權而特別製造的,不具備除了侵犯專利權以外的其他用途,他就負有共同侵權的法律責任;因此那麼多專利侵權糾紛案件其實我們都可以了解到,就是使用了一方的技術使企業慘遭賠款的多不勝數。

閱讀全文

與專利間接侵權追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