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消費糾紛法律是否適用現實中的消費者權益等法律法規啊是叫類比適用嗎寫論文的話~這句話怎麼說
不是類比適用,是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目的適用的: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從立法方面考慮比較好
㈡ 面對網路消費糾紛,我們怎麼辦
首先當一個消費者,你應該考慮的是金錢如果安排生活,網游就是一個消費點,你安排多少錢或者說你能投入多少錢而不影響現實生活;其次就是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等等。 查看原帖>>
㈢ 網路購物糾紛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糾紛產生原因,排在首位的是交易規模在特定促銷期間較大。網購消費市場經歷了多年快速增長,交易份額巨大,網購用戶數量龐大。特別是「雙十一」等特定促銷期間,成交額十分巨大,網店牟利的沖動進一步加劇,如去年11月11日當天的網路消費交易金額超過1207億元,使得特定促銷季成為糾紛的高發期。
第三個原因是消費者沖動消費佔一定比例。消費者在「滿100減50」、「消費200送600紅包」、「七天無理由退貨」等強大促銷攻勢和「全民購物狂歡」的輿論下,往往會沖動消費,收到貨物後發現並不滿意,或恢復冷靜後反悔。最後,網路交易平台業務分拆的需要也會產生糾紛。提供商出於自身經營需要,在集團內部拆分業務范圍,雖主觀上無惡意,但在客觀上造成消費者無法確定實際的供貨方。
㈣ 網路文化付費消費者遇糾紛維權難實現嗎
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廣泛普及,網路動漫遊戲、網路文學、網路音樂、網路視頻等數字文化產業迅速發展。而隨著手機網民付費習慣的養成,數字文化產品的消費潛力和市場價值將得到進一步挖掘,逐漸成為網路消費的主流。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在今年1月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其中手機網路游戲用戶達到4.07億,手機網路視頻用戶規模達到5.49億,手機網路音樂用戶規模達到5.12億,手機網路文學用戶規模為3.44億,網路娛樂用戶規模呈現持續高速增長的態勢。
但與此同時,多省市消協也公開指出,由於取證困難、維權成本高、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欠佳等多個原因,數字文化產品消費糾紛也成為新的投訴熱點。有數據統計,全國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收到的與互聯網游戲相關的投訴日均多達40萬件。因此,數字文化產業如何健康發展、消費者又該如何有效維權,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來源:法制日報
㈤ 網購消費糾紛向哪兒法院起訴
絕大多數的網購消費糾紛,都可以在購物者所在地的法院起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條規定: 以信息網路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通過信息網路交付標的的,以買受人住所地為合同履行地;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的,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㈥ 網路糾紛如何維權,12315處理不了
「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是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託「12315」電話,工商局有行政執法權,享有工商行政管理許可權內的行政執法權。 「12315」是受理消費者申訴舉報,調解消費者權益糾紛,查處侵害消費者權 益案件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經濟違法行為,監督管理市場和行政執法的一項重要工作。
㈦ 網路買賣糾紛可以在消費者所在地起訴嗎
網路買賣糾紛,可以在消費者所在地的法院起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容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條
以信息網路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通過信息網路交付標的的,以買受人住所地為合同履行地;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的,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的,從其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