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勞資糾紛典型案例

勞資糾紛典型案例

發布時間:2021-08-27 16:25:37

① 一起典型的勞動糾紛,求助專家!!

你好


  1. 勞動爭議案件,勞動仲裁是前置程序,現在仲裁只是叫雙方調解,調解不成就會裁決,因此,必須等仲裁裁決後,不服的才能向法院起訴;

  2. 可以撤銷,但這個在裁決中增加仲裁請求也是可以,你請了律師,他怎麼操作就聽他的吧;還有,這是勞動仲裁委對此進行仲裁,而不是勞動局開放審理。

② 勞動爭議案例

在本案例中,復企業可以調制整李某的工作崗位。李某不同意調整,在試用期內,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單位約定一年的試用期因違法而無效,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所以,單位要解除與李某的勞動合同,應當適用《勞動法》第26條提前30日書面通知勞動者。
《勞動法》相關規定:第二十一條 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二十五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③ 勞動糾紛,非常復雜,非常典型,期盼指點,提供思路!!!

一、情況分析
1、你是事業單位在編職工:應當不是公務員,最多是參照公務員管理,而對於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幹部職工與單位發生的糾紛,不適用《公務員法》來調整,所以你走人事仲裁、法院訴訟的途徑維權,應當是沒有問題。

2、你是被A單位「派」到下屬單位B公司工作:如果當時沒有特殊的書面合同或協議約定你的工作關系轉到B公司的:你仍然是A單位的員工。

3、2005年A、B對外合作失敗後:有法院的生效調解書「要求你回到A、B上班的:也同樣從法律上確認你的工作關系仍然是A、B單位。

4、「我到AB報到後,因之前的矛盾,AB互相推脫,我在兩個單位之間被踢皮球,工作無法安排」:
(1)你報到、A和B都推脫,不給你安排工作的情況:你有證據證明嗎?比如A、B領導的接待記錄或是你暗中的錄音或是知情同事的證明?
(2)如果有證據,就可以證明:不是你不上班,而是單位(A、B)不給你提供勞動條件。

5、2007年A單位做出開除你的決定:
(1)此決定說明:A單位承認你一直是該單位員工。如果A單位不承認你是該單位員工,絕不會再做出決定開除你,對於認為不是其員工的人,單位不會「決定開除」。
(2)此決定因程序違法被法院撤銷:就說明A單位2007年開除你的決定被法院確認無效了,你仍然是A單位的員工,有權要求上班、要求A單安排工作。

6、2009年1月7日研究所A又給你做出了辭退處理決定:
(1)同樣證明A單位到2009年還承認你是該單位的員工。這份辭退決定、之前的開除決定,都有對你有利的一面,那就是:承認你還是該單位員工。如果你再能拿出自2005年到現在你一直在找A、B單位要求工作、兩單位卻屢次予以拒絕的證據,情況對你就非常有利了。
(2)此決定,做出的日期是2009年,你收到的日期是2009年1月7日:這有證據嗎?你收到是郵局郵寄還是A單位派人送達、還是讓你到單位親自拿的?你當時簽收了嗎?如果有證據,A公司對你的辭退決定,應當自送達你時生效,也就是說:自你收到此辭退決定時對你的辭退才生效,不能從2007年起算。
如果你沒有證據證明你是2009年1月7日才簽收的:辭退應以2008年12月30日算起(先不管原開除決定是否合法)。

7、「仲裁委員會撤銷了該辭退決定,研究所A又提起了上訴」:A研究所提起的,是起訴、不是上訴,是以人事糾紛不服人事仲裁的結論而請求啟動的一審程序。

8、「法院根據B公司出具的證據,證明我未到B公司上班,就審理認為因我未到AB兩單位報到上班,(而我到AB去報到也沒有證據去證明),進而對研究所A重新做出的辭退處理予以支持」:也許你不愛聽,但我不會順著你說你愛聽的話,我認為法院的判決是合法的,理由是:
(1)B公司提供了證據證明你自2005到2007年甚至到現在你一直沒有在該公司上班:長達幾年時間不上班,不管是參照勞動法律法規還是人事管理的規定,都已經達到了單位可以辭退你的條件。
(2)你無法提供證據反駁B公司的證據:你無法提供你去A和B公單位報到、要求工作卻被推脫不安排的證據。在原告有證據證明自己的主張、你卻無證據反駁原告的證據的情況下,法院據原告的證據支持原告的請求,不違法。

9、你現在是處於法院一審判決後的上訴期間,現在你決定上訴?要求推翻一審判決、撤銷A對你的辭退決定:那麼,你就必須找到證據證明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存在錯誤,即一審法院認定你確實自2005年不到B單位上班是你自己的原因是錯誤的,證明不是你故意不上班,而是A和B故意不提供工作條件和崗位、導致你無法上班。

二、關於你的問題:
1、「從2005年,我到單位報到上班之後,單位一直沒有給我發工資,我一直要求補發工資,拖欠至今」:
(1)你說你「到單位報到上班」:有證據嗎?是有當時你去報到和單位領導交涉的現場情況錄音、還是有單位領導事後承認的錄音、還是有知情人的證明?如果沒有證據,對方卻能提供你一直沒有上班的證據,法院就不會認定你說的「報到上班」的事實,只會認定你曠工多年。

(2)即使你有你已經、並多次到單位「報到上班」的證據:想要求補發全部工資,也很難得到支持:理由是,你自己也承認,你這些年並沒有實際到單位工作,最好的結果,就是按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補發工資,或是由單位適當給予生活費補償。最可能的結果是:法院不支持你要工資的請求。

2、「單位給我所做的兩次處理決定,捏造了一些事實,並對我做了開除處理,我擬要求精神賠償」:
(1)你說單位捏造事實:有證據證明嗎?是指你不上班的事?如果是,你應當提供你多次報到、A和B置之不理的證據。
(2)如果有這樣的證據,你可以提出的合理要求有:要求對這幾年的工資做適當補償;要求繼續履行原合同或協議,為你安排工作崗位。
(3)要求精神賠償的說法,雖然是A、B兩單位侵犯了你的勞動權,也屬於民事侵權,但對這種情況,支持精神賠償的幾乎沒有。
(4)如果你手裡沒有你曾經多次報到、被推脫的證據:上訴也很難贏。

3、「就上述情況,在我上訴的時候,我應該抓住那個關鍵點?望指點?」:我認為,上訴請求應以撤銷判決、撤銷A單位的辭退決定、賠償單位不提供勞動條件不安排工作崗位造成的損失、繼續為你安排工作崗位為主,但上訴能不能勝,關鍵是你是否能收集到證據證明不是你不上班、而是B單位不讓你上班。

4、「法院僅根據B公司的員工證詞,就認為我沒有去B公司上班,進而推導出我也沒有去研究所A上班,而AB都沒有給我安排工作,對於這種情況,我應該怎麼辦?」:
(1)B公司的員工可以作證:但因為有利害關系,證人的證言證明力較弱,但如果有多人都能證明,而你又提不出相反證據的,法院據以認定你不到B公司上班合法。
(2)至於你同樣沒有到A公司上班:如果A證明將你派到了B公司工作,法院這樣認定也合理。
(3)你應當做的是:收集證據證明你多次到過A、B單位要求上班、但卻被推脫不安排崗位。

5、「我收到文件的日期是2009年1月7日,可辭退文件中說明辭退日期從2007年5月算起。我知道這個不合理,想問一下,單位的這個決定違反了那個法規,具體法律依據是什麼?」:
(1)辭退決定的生效時間:應從A單位做出決定時起算。但是,如果A公司做出辭退決定後沒有及時向你送達、你有證據證明你是2009年1月7日收到的:A單位應當對做出辭退決定到你收到時的這段時間的工資損失做出賠償。
(2)《勞動部辦公廳關於企業辭退違紀職工生效時間的復函》【頒布日期】 19931130

陝西省勞動廳:

你廳《關於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應以〈辭退決定〉還是〈辭退證明書〉為準的請示》(陝勞裁發〔1993〕384號)收悉。經研究,現函復如下:

《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第四條規定:「企業對被辭退的職工應當發給辭退證明書。被辭退的職工可以持辭退證明書到本人戶口所在地的勞動部門辦理待業登記。」這表明一般情況下,《辭退決定》在先,《辭退證明書》在後。因此,【辭退違紀職工生效時間】【應從企業作出辭退決定之日起計算】,並在《辭退證明書》中寫明。由於企業的原因沒有發給職工辭退證明書的,應當責令企業予以補發,由此造成被辭退職工經濟損失的,應由企業負責賠償。被辭退的職工如不服企業的辭退決定,應在收到《辭退證明書》之日起六個月內,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6、「在這之前的幾個官司都是我自己打的,現在希望大家給我多提供一些思路和法律法規的依據,因我對法律條款了解有限」:
(1)我認為,你現在最缺的,不是法律法規,而是證據:能證明你曾經多次到A、B單位報到、要求上班,卻被推脫不給安排工作崗位的證據。
民事官司打的就是證據,沒有證據,有多少法律法規也解決不了問題,法律法規要想落到現實中,需要有證據支撐。
(2)關於思路問題:請求撤銷一審判決、請求撤銷A的辭退決定是可以的,但以要求這幾年的工資為重點不會被支持,如果有證據證明是B公司故意不提供工作條件、不安排工作崗位,可以B公司違法給你造成了損失為由要求賠償損失,損失數額包括工資和你要求上班的交通、食宿費用等。

附:參考案例鏈接:
http://www.laodongfalv.com/news_show.asp?newsid=667

④ 勞動爭議案例分析

1、姚某已超過申請仲裁日期,當時是60日,而現在申請仲裁日期是一年。
2、主體應是甲企業應由甲企業所在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按借調工作合同決定。

⑤ 集體勞動爭議案例

一起重大集體勞動爭議案件成功解決
日前,我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牽頭,與市勞動監察科、市勞動法制科、市勞動監察支隊共同為一家外資企業的81名員工追索勞動報酬、賠償金共計69.31萬元,並為81名員工補繳欠繳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
2008年3月28日,由於該外資企業部分車間進行車間設施大修,遂做出排產調整,決定安排該企業的81名員工放假,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81名員工發放休假工資544元/月。可是,單位從2008年4月至2009年底,未為該81名員工發放休假工資。為此,該81名員工於2009年12月5日向包頭市勞動仲裁委提請仲裁,請求單位為其發放休假工資、因欠付工資引發的賠償金及補繳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
市勞動仲裁委接到該案後,考慮到該案是一起典型的群體性欠薪欠保案件,市勞動仲裁委當即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協商研究決定,該案由市勞動監察支隊調查處理。經勞動監察部門調查督促,該外資企業承諾於2009年年底前為81名員工支付相關待遇。因該外資企業未能按約定期限履行承諾內容,2010年7月30日,81名員工再次向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市勞動監察支隊提出申請,要求協調解決此事。經過調解,今年8月4日,81名員工與該外資企業雙方再次就爭議內容達成調解意見。根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四十二條規定:當事人申請仲裁後,可以自行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請,也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經81名員工申請,市勞動仲裁委員會工作人員加班加點,為當事人製作324份調解書,並及時為雙方當事人送達了調解書。該案共為申訴員工追索生活費69.31萬元,並為81名員工足額追繳欠繳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勞動監察支隊在辦案過程中,想當事人所想,急當事人所急,多措並舉,著力打造勞動爭議維權的「綠色通道」,大力促進勞資雙方的和諧穩定。

閱讀全文

與勞資糾紛典型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