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傷賠償糾紛案由是怎樣的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將工傷事故分別在第一部分「人格權糾紛」中規定為「工傷回事故損害賠償」,同時答又在第六部分「勞動爭議、人事爭議」中規定為「工傷保險待遇糾紛」。這兩類案件都源於工傷事故這一法律事實,在審判實踐中,常常存在對這兩類案件的性質、法律適用、賠償項目及標准、適用關系等認識不清,相互混淆等情形,不知道如何適用。一種觀點認為,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包含工傷保險待遇糾紛,前者對象是工傷損害賠償的問題,主要依據勞動法的賠償規定;而後者是保險賠償的問題,主要是根據勞動保險合同規定的待遇而引起的糾紛,主要區別是依據的不同。一種觀點認為,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屬民事侵權損害賠償,受《民法通則》、《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等民法(部門法)的調整,工傷保險待遇糾紛屬於社會保險范疇,是勞動爭議案件,受《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等勞動法(部門法)的調整。
2. 工傷保險待遇糾紛與勞動爭議糾紛有什麼區別
工傷保險待遇糾紛是說已經認定了工傷並且已經鑒定了等級,但是對於賠償的數額及支付過程沒有達成一致。勞動爭議糾紛通常是說因確認勞動關系或索取勞動報酬而產生的異議。
你的問題是工傷,那麼勞動爭議糾紛就是到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下設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確認勞動關系。這是認定工傷,獲得工傷保險待遇的前提條件,當然你有勞動合同的話就不用了
3. 員工受傷了不想寫賠償和補償應該用什麼詞
一、不服工傷待遇代理詞是怎樣的
工傷待遇的代理詞需要包含的內容有:強調傷者確實因為工作的原因導致了受傷並出示相關證據材料;傷者到工傷鑒定中心進行鑒定的結果;傷者確實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著事實勞動關系;明確提出傷者的辯護請求,例如要求賠償誤工費或者醫療費等等。
二、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時效
職工發生傷害事故,經認定為因工受傷後,緊接著的就是要確定傷殘程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申請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勞動能力鑒定的時效,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是初次申請勞動能力鑒定。
一般來說,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如果說是在海門發生的工傷,用人單λ或個人必須向南通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30日。
第二、是申請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第三、是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1年後,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所在單λ或者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申請勞動能力復查鑒定。
勞動能力鑒定結果,直接影響到工傷職工的待遇賠償,所以用人單λ和職工都必須把握好初鑒和復鑒的時效。
綜上所述,如果對於工傷待遇不服的,可以通過起訴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最好可以盡早的委託律師來為自己解決法律糾紛,其中就需要寫一份代理詞,能夠陳述自己不服工傷待遇的理由,並提出相應的要求。
4. 工傷保險待遇糾紛證據目錄包括哪些
主要材料:勞動仲裁申請書、工傷認定決定書(必備)、勞動能力鑒定結論(若構成傷殘等級)、勞動合同、工資賬單、醫療費用發票、勞動能力鑒定發票、身份證復印件等。
工傷職工在完成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程序後,可確定具體的賠償數額。此時,工傷職工可與用人單位協商工傷賠償事宜;若協商不成,可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四條 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5. 有工傷事故賠償訴訟律師代理詞嗎
每個案件都不一樣,那這么巧找一樣案情的代理詞去。
可以找律師咨詢,然後自己總結
6. 想要所求工傷賠償,想請問工傷賠償代理詞如何書寫
工傷賠償代理詞可以從兩方面書寫:
1、構成工傷的事實認定。
2享受工傷的法律根據。網上有工傷保險代理意見的範例。
參考一下。
7. 在法院訴訟理賠工傷保險待遇的代理詞怎麼寫
從兩方面,1、構成工傷的事實認定,2享受工傷的法律根據。網上有工傷保險代理意見的範例,參考一下。
8. 工傷待遇糾紛
認定工傷後,應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工傷認定是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依據法律的授權對職工因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是否屬於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給予定性進行行政確認,是職工遭受事故傷害後享有工傷保險待遇和發生爭議通過法律途徑獲得救濟的前提條件。
勞動者遭受工傷事故傷害,應當先向用人單位工傷保險統籌地區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所在單位應當在事故發生的30內申請,工會、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可在一年內提出認定申請。申請工傷認定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1、《工傷認定申請表》;
2、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3、醫療診斷證明等。
工傷認定並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一般設立在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應當填寫《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並提交:
1、《工傷認定決定書》原件和復印件;
2、有效的診斷證明、按照醫療機構病歷管理有關規定復印或者復制的檢查、檢驗報告等完整病歷材料;
3、工傷職工的居民身份證或者社會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證明原件和復印件;
4、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材料。
根據鑒定結論,主張工傷保險待遇。不同的傷殘等級,獲得的補償不同。主要的補償是: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就業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傷殘津貼等。
9. 工傷待遇糾紛證據清單包括哪些方面
根據規來定工傷待遇糾紛源 證據清單如下:《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保障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用人單位未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可以直接向單位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當地勞動部門領取);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書(包括門診病歷、急診病歷、住院病歷的復印件);
勞動保障部門收到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書》,並通知單位和職工或親屬。職工憑《工傷認定書》可以申請工傷傷殘鑒定和享受工傷待遇。